如何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_第1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_第2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_第3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_第4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古文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教师需要让学生领略这种美。一方面,学生要产生美的向往,只有发自内心向往这种美,学生才会激发学习主体意识;一方面,学生要有为汉语语言而自豪的心情,愿意为传播中国汉语言文化而积极学习古文。一、结合传统开展审美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儿女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儿女共有的情感和价值观。从传统文化中,中华儿女了解他们需要去学习什么、传播什么。学生从小接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在学习古文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且看到古文中传递的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学习古文,学生能够理解古人言行背后的动机。通过学习古文,学生能够进一步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继而认同传统文化,并把这种情感和价值观当作一种审美[1]。(一)从文本内容中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传统,一些文言文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学生了解了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并了解事件发生后对历史造成的影响,他们会得到启示。例如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生活中处理问题的小技巧,解决一些矛盾冲突的方法等。了解历史,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智慧。教师可以应用“知人论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作的背景、人物的经历及写作的动机,然后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过程。以学习《学奕》为例。教学方法如下:1.引导学生找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师为学生推送了微课和一些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文本写作背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学习教师推送的资料。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发现,自己学习哪种形式的资料吸收知识的速度快、哪种形式便于自己理解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法是开展高效化的审美教学的关键。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需求也不一样,他们只有更深入地挖掘知识,找到自己的学习需求,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的环境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不了解如何从教师推送的资料中找到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联想的方式来找到学习内容。例如,学生从“寓言”这种体裁是什么开始联想:“寓言是一种什么体裁呢?”从“作者为什么要写寓言呢?”继而开始阅读背景资料。从“寓言”到底该怎么写从而开始思考寓言的写作手法。3.应用“知人论事”的方法来分析古文承载的历史事件和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和态度。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学奕》选自《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是生在战国时代的一个大儒学家。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在打仗,一些学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到各个国家去求官,一方面他们辅佐各国的君王治理国家,一方面他们通过给予君王劝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孟子》这本书中就记录了大量学者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例如,古代的君王有时会做一些错事,作为大臣,如果直接指责君王的过失,有时君王会觉得被冒犯,反而会拒绝这些建议。为了让君王反思,学者们便会讲一些有道理的小故事,帮助君王反思。而这些小故事慢慢流传下来,这意味着人们也认可这些故事中的道理。(二)从文本内容中了解自己的情感当学生理解了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以后,他们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文本中的道理进行批判,然后结合情感的理解来说明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而这就是学生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延伸和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情感对文本内容进行剖析,开展个性化的审美。以学习《司马光》为例。学生结合生活和知识积累来理解文本,并从正反面案例中理解司马光的情感和价值观,然后应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教学方法如下:1.引导学生看直观化的学习内容。看了图片中描绘的故事内容,通过对应图片理解故事情境,学生就能够理解这个故事:一些小孩在玩耍时,一名小孩登上了水缸然后失脚跌到了水缸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小孩跌进这种水缸会产生很大的危险,图文PPT特别展现了中国古代常用的水缸,并给出了这种水缸的常见尺寸,学生可以应用测量工具量一量。学生需要结合具象化的情境来理解文言文中的故事,这是他们理解文本中情感的方法。2.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分析作者的立场和态度。结合图片学生可以理解,当这一名小孩掉进水缸里后,其他的小孩为啥都一哄而散了。从生活实践中,学生理解这些小孩或者心里害怕不管同伴了,或者回去喊大人解决问题了。现在的情境是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帮助,这一名掉进水缸的小孩可能会死。而司马光却没有逃。他拿起了石头砸坏了水缸,水流出来了,掉进水缸的小孩就得救了。结合自己的经历,学生能够感受得到,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司马光还能够不慌不忙地冷静思考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么的不容易。从而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它褒扬什么,批评什么。它褒扬的是司马光这种遇到了问题以后,能避免情绪的干扰,却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人。这种人就是危急时刻的英雄。而其他一哄而散的小孩,虽然回去找家长解决问题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在遇到问题以后,完全放弃解决问题,而去依赖别人,这种态度也不太值得赞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环境及故事中人物作出的选择,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3.应用动态发展的视角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以后,学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来看文本中作者的优点和视野的局限,然后建立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在理解了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以后,学生开始思考,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此时学生开始积极探讨。有学生表示,如果大家冷静下来,一部分人跟着司马光救人,一部分回去叫家长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更好呢?大家一起砸缸,可能效率更高一些。而小孩回去叫家长来用不着那么多的人,一般分析下谁家离得近,哪里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家长,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认为在这个故事中,遇到问题要冷静,不能遇到危险就丢下小伙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作者褒扬它的原因。然而作为现代人,学生们可以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时代的发展,让问题解决得更加智慧。例如,学会分工合作,高效解决问题,是学生在继承情感和价值观后需要发展的。二、结合语言开展审美教育一篇优秀的古文作品,它能够应用精炼的文字进行叙事和抒情。学生只有在品出语言应用的方法,了解汉语语言应用的艺术后,才能了解为什么这篇古文被人们认为是经典的古文作品。学生可以从学习古文中思考,中国汉语可以怎样应用。通过学习,学生会了解到,虽然中国的古代的汉语语言与现代的汉语语言有一些差异,但汉语语言应用的原理是一致的。从学习古文中,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语言艺术的应用之美[2]。(一)结合文字情境了解汉语语言叙事的方法在阅读古文时,学生会发现古文描述的情境非常鲜活,这些文本就好像能把人、事、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样。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就是应用汉语语言描绘画面的一种艺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种叙事的技巧,抓住叙事的要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画面描绘的角度来了解汉语语言叙事的方法。以学习《杨氏之子》为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应用动词来串联场景:“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应用了动词,它就像播放动画片一样,把最重要的画面一幅一幅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看到动态的画面。而在描述静态的画面时,作者应用了描绘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法来表达人物的所思所想。例如文本中描述:“孔指以示儿曰……”结合实践,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姓孔的人说这样的话,是为了挑衅杨家的孩子。从他的言行中,学生能够感受得到这个人的神态应当是挑衅的和不屑的。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应用“动词”把画面串联起来的技巧。中国古文中描绘画面的技巧不止这一种,学生需要慢慢学习,逐渐体会。(二)结合修辞方法了解汉语语言抒情的方法抒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学生可以从古文中看到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表达方法。学生从两种抒情方法的应用及应用的效果中可以看到中国语言文字艺术应用之美。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抒情方法以后,他们就能结合自己的需求,学会抒情。例如,在《杨氏之子》中,学生看到了这篇文本的直接抒情方法是直接说明杨氏之子“甚聪慧”。结合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聪慧”是作者给予杨氏之子的评价,而“甚”则是进一步给予评价。这种不加修饰的,直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就是直接抒情。而“应声答”则有间接抒情的意思。当姓孔的人挑衅杨氏之子,不相信他的聪慧,要去考验他时,杨氏之子不卑不亢,从容应答。作者应用了一种带有情感倾向的“应声”二字,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掌握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以后,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表达情感和态度的多样性,而这正是中国汉语文字的魅力所在。三、结合诵读开展审美教育中国古文非常讲究韵律。古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读起来要让人感觉流畅,朗诵起来更要富有韵律之美。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揣摩出人物的情感;在体验中,学生能够更深刻感受文本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理解这种思想和情感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人们在传诵这些文本时,他们想要追求一种怎样的美。学生开展朗读学习,实际上是以训练技能的方式进行体验学习。从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中国汉语文字的韵律之美及蕴含在文本中深刻的思想与情感之美[3]。(一)感受韵律韵律是指声韵和节奏。为了让一篇文本朗朗上口,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会重视韵律的应用。并且他们强调,在押韵的时候,不能一味押韵,而要把声韵和节奏与文本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需要通过朗读感受音乐之美。以学习《伯牙绝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替换”法感受韵律之美。例如,学生可以把“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这两句话中把“鼓”替换成“奏”等相似的字,同时可以把“听”字换成“聆”字。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能够感受得到古人选用汉字的精妙。(二)感受情感仅仅只是阅读文本,学生有时还难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共情和共鸣。当学生把自己代入角色进行朗读时,可以基于角色“体验”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人赞美什么样的情感,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以学习《伯牙绝弦》为例。学生在读到“子期死……终身不复鼓”这一句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去体验,尝试读出自己心中的感情。有些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他们便学习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祭祀周瑜时的内心表白。此时学生感受得到,当子期死了以后,伯牙觉得自己失去了最好的一个朋友,他们以后再也不能一起弹琴听琴,一起感受这种音乐艺术了。伯牙就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