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上第六单元23课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认识字词;规范书写。

2.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等阅读方法;诵读文言诗文,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1、教材分析

《富贵不能淫》是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三章》中的第二章。本单元的学习应该从古代典籍中汲取古人做人的智慧。《富贵不能淫》这个选段主要是通过孟子驳斥景春的观点来阐述自己对于“大丈夫"的看法。作者先“破”再“立",先运用类比论证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行“妾妇之道”的人,再正面论证真正的“大丈夫"应该符合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孟子论辩的特点在选段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2.教学重点: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3.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等多种方法来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习《孟子》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如果单从翻译入手会让学生觉得作品枯燥乏味。诵读是学习《孟子》选段的最佳方法,选段是孟子和景春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二人对待公孙衍和张仪之流的不同态度。再引导学生诵读,分析孟子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观点的,由此感受《孟子》使用排比等进行论辩的语言特点,为学生以后学习孟子打好基础,本课不宜过分强调议论文知识,随文渗透即可。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

2.通过朗读、品味等多种方法来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读一读屏幕上的三个句子,能不能在三个句子的括号内填上一个相同的短语这三个句子说出了这种人的哪些特点

预设:男子汉大丈夫;讲信用、正气凛然、坚强不屈等。

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对“大丈夫"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既掷地有声,又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解说“大丈夫”内涵的文章——《富贵不能淫》。

【活动一】初读,晓大丈夫之争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尽量读出感情。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课文。

4、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5、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写了景春和孟子的一场关于“大丈夫"的辩论。

二、自主学习

【活动二】研读,明大丈夫之辩

既然是景春和孟子的一场辩论,接下来请同学们研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景春和孟子各自的观点。

1.研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景春和孟子各自的观点。

预设: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如果在“景春”后面加一个表现情感态度的词,你会加什么词原句中的哪个词突出了这种语气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吗

预设:羡慕崇拜;分析“诚"的意思和情感。

3.如果在“孟子”后面一个表现情感态度的词,你会加什么词原句中的哪些词突出了这种语气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吗

预设:不屑、轻蔑;体会“焉"得”在表现语气方面的作用。

4.男女生分角色读。

5.景春和孟子的观点很明确,那么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预设: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秦国为相,曾佩五国相印;张仪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其他国家以服从秦国。

两人均能位极人臣,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达到人生顶峰了,人生理想不就是“出将入相吗"那孟子为什么对他们那么不屑

预设: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行为的实质是妾妇之道。

6.“妾妇之道”有什么特点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行为的实质是妾妇之道这是什么方法请同桌二人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卡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屏显】

张仪“连横"的经历相魏,说服魏国背纵连横。相楚,二骗楚怀王

一骗:以商於之地六百里骗楚怀王与齐国毁约绝交。二骗:楚国受骗,与秦大战而败,愿割地。

相韩,说服韩王攻打楚国讨秦国欢心。归秦,得五城邑,封武信君。

出使齐国,说服齐王归附秦国。

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地归附秦国。出使燕国,说服燕王割地归附秦国。【屏显】

名家对“纵横家”的评论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经典常谈·第八》

妾妇之道的本质特点是一味顺从,也就是说这是无原则,唯利而行的,跟公孙衍、张仪什么都顺从君主的本质是一样的。

像这样将两类或两个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有关结论的一种证明或说理的技巧,就是类比说理。

本文用妾妇之道的顺从类比公孙衍、张仪无原则的顺从君主。

在个人品质和名誉上,纵横家形象的确算不上光辉伟岸的“大丈夫",他们有才能,但是没有节操。孟子认为他们绝不是值得效法的大丈夫。那么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大丈夫”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三】精读,知大丈夫之义

精读课文,先自主思考以下问题,然后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1.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大丈夫"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大丈夫”

预设: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指导朗读:排比句式,要读出气势,要义正词严。2.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大丈夫"

预设:

1组: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仁、礼、义)

2组:第二句让我们想起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人生的两种际遇得与失,但是无论得还是失,我们都要不改其志。坚守原则,坚持操守。

3组:第三句是大丈夫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在富贵、贫贱、威武三种极端情况下仍然坚守不“淫、移、屈",坚守原则,有骨气,进一步对“仁、礼、义”思想的补充。

景春的大丈夫观是对权、威的追求,是一种私利;孟子的大丈夫观是对仁礼义的坚守,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大丈夫应该要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并能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3、要理解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就要了解孟子的经历与坚守。

【屏显】

相传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像梁惠王这样的战国诸侯王急需解决的是“以攻伐为贤”,就是能帮助他们打胜仗,在外交上战胜别的诸侯国,成就他们的“霸道"的人才。然而孟子所“推销”的是(仁政)——“王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孟子不被任用。那么孟子屈从君王的旨意了吗“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没有屈从。

过渡:这就是孟子。老师对孟子非常热爱,写了一段文字,我们一起来看,在个人品质和名誉上,

张仪等人的形象算不上光辉伟岸的大丈夫,孟子认为顺应君王的贪利之心可鄙,这样像妾妇一样的人称不上大丈夫。只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这些都在“仁”的基础之上。

【屏显】

孟子的一生总在飘荡飘荡,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孟子的“仁德"之举,他一生的抱负没有实

现,但是他就像李太白所写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因为现实的残酷,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摧落,孟子的悲愤与孤傲掩藏在字里行间,他著书立说,心怀仁德的孟子,在《孟子》的长河里安放下独一无二的魂灵,从此屹立天地,光耀千古,堪称大丈夫。

5.齐读课文,读出大丈夫顶天立地的英豪之气。

孟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回答景春“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不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更是将这股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宣之于天地之间。让我们用朗朗的书声来诠释我们对“大丈夫”的理解,齐读课文。

四、综合建模

【活动四】悟读,立大丈夫之志

1.历史上,你认为谁堪称你心目中的“大丈夫"

如:文天祥,面对敌人的金钱物质的诱惑,拒不投降,这就是“仁”,这就是大丈夫。

如: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豆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每个时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会因为时代要求的不同在其内涵上也有所侧重,如唐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朝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到了现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责任担当与勇气魄力。

2.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大丈夫

预设: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钟南山;用爱托起贫困山区孩子读书梦,数十年如一日的张桂梅老师;山东籍救火牺牲的90后消防员卫惠文……

总结:大丈夫不分老幼、无论男女,只要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就是真正的大丈夫。有志不在年高,老师希望你们将来也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孟子这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