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二)(原卷版)_第1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二)(原卷版)_第2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二)(原卷版)_第3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二)(原卷版)_第4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歙(she)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烟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此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摘编自祖晓敏、周致元《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材料二: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尾歙砚为“天下冠”,并因此敕封李超为检校水部员外郎。由于无度地使用和挥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间“李墨”就极为罕见,故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廷珪制“翰林风月”铭长方墨,墨呈长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书阴识“翰林风月”四字;另一面草书填朱三字,已模糊无法辨认。墨色黝黑有漆光,质坚实如玉。边薄而锐利,中间略凸,墨面布满大小、高低不平的突起,间有犀纹。从实物的现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李孝美《墨谱》)、“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这锭“李墨”历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墨记》中记载了李廷珪首创分次和制的对胶之法。《墨经》则记述了李廷珪制墨善用重胶,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生漆和熟漆和制,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盾的命题完美统一。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揉捏和压制,使胶和松烟颗粒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墨寿千年”。作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将中国墨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李墨的精良,历史上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五代宋初时期的文学家徐铉、徐楷兄弟,幼年时曾共用一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的李超墨,每日书写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还有宋大中祥符年间,一贵族误将李廷玮墨遗失于水中,数月后,又于同一地点遗落了金器,故派人捞取,惊奇的是李廷玮墨也被完好无损地捞取出来,且光色不变、表里如新。1978年,文府墨被发现时整体浸泡在水中,出土后历经数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旧有莹莹胶光。可见,在李氏父子的引领和推动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体进步。《墨经》记载了著名制墨家张遇曾妙得李氏制墨之法,并以此传家,其子张谷、孙张处厚皆以制墨名世。其后,歙州又有耿仁、耿遂、耿文政、耿文寿、耿德、耿盛等,宣州则有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摘编自刘伟文、姚昱波《唐宋时期的徽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徽墨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充分证明徽墨在墨林中是中国墨的唯一代表。B.从宋至清,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制墨业的发展,制墨业的繁荣与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息息相关。C.明代微墨生产不再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产量扩大但品质并没有提升。D.《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很好地印证了后人“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赞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近现代以来,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墨脉从未断绝,这有赖于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B.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歙县志》《墨记》《墨经》《墨谱》等古代典籍了解徽墨的相关历史。C.李氏父子所制墨能做到“墨寿千年”,可以说是古人的匠气精神与古代文化风采的作用。D.徽墨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李氏父子对宣歙之地制墨水平进步的引领推动作用功不可没。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徽墨制作技艺研究的一项是()A原材料使用情况B.配料添加情况C.制作流程与方法D.历史保存与现状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徽墨自五代至明清的历史沿革。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李墨”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愤怒的钢铁(节选)韩梦泽寒气涌来,阳光尽去,浓雾样的阴云弥漫了整个天空,阵地的两端寂静无声,似乎所有人都已离去。怀特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脚,把步枪顺在臂弯里,小心地趴下匍匐前行,用最缓慢的动作移动着身躯朝预定战位靠近。他是一英寸一英寸爬过来的,用最小的角度扬起额头,透过枯萎的草丛细致地观察了一下对面的情况,随后慢慢架起了武器,透过瞄准镜,扫视、对准……榴弹炮轰鸣了几十声之后,对面安静下来,摆出一副被炮火压制住的样子,但这并不可笑。怀特决定还是等一等,等到敌方士兵慢慢放松了警惕再说。于是他趁机睡了一觉,难得午后的阳光射穿了云层。他甚至还做了个梦,梦见在斐济的一棵椰子树下酣睡,扇尾鸠凌空飞过,发出拍打气流的声音,那儿的植被真好,到处都是暖洋洋的,不远处是洁白的沙滩,自己的妻子牵着两岁女儿的手慵懒地散步,并时不时地因为躲避浪花而发出快活的笑声……忽然,来自身后的半空里发出轰鸣,一听就知道是野马式战斗机,随后炸弹穿空的呼哨声便掠过头顶。怀特心里既兴奋又担忧。他很清楚东方士兵身上似乎普遍存在着某种奇特的顽强以及不可思议的献身精神。尤为可怕的是那些经过空中蹂躏和羞辱的士兵,往往变得更加强大和义无反顾。于是,这成为武备强大一方挥之不去的梦魇……一辆谢尔曼已经起火燃烧,乘员们正从里面爬出来用短枪射击冲上来的敌人,但很快就被几枚手榴弹压制住,由于没有进攻性武器,幸存者只能且战且退。另一辆坦克则没这么幸运,它的履带被炸断了,炮塔的盖子才推开,就被一个敌方士兵投进了燃烧瓶,里面的五个人全都着了火,四下里奔跑,然后被全部杀死。多数的士兵聚拢在最后一辆坦克附近,使用卡宾枪和冲锋枪进行自卫,但是两个敌方士兵仍然设法接近了他们,并引爆了炸药包。唯一完好的坦克似乎产生了怯意,开始后撤,在用机枪打倒了一名迫近的敌方士兵的同时,也碾死了自己人。真是一次失败的进攻!怀特想。他并不愤怒,更没觉得有多少懊丧,类似的事情过去也曾发生过,他知道下面将是另一场屠杀,自己的使命即将开始,于是再次检视了一下自己的枪支,然后稳稳地架起。透过瞄准镜,他缓缓地扫描整个阵地,然而竟一无所获。静待片刻,接下来的一幕让他变得无比的吃惊。先是一个士兵跳了出来,然后是两三个同时跳出,最后是十几个人出现在了空旷的阵地上。这些人四处逡巡,有的甚至没有持有武器。尽管疑惑重重,加兰德步枪仍旧击发出第一颗子弹,并准确命中一名敌对士兵的头部,只见翻滚倒地。怀特重新上膛,再次瞄准,却越发吃惊地看到其他人并未因此而四散奔逃或者就地卧倒,还是在反复徘徊、前行。第二发射中的是一个魁梧的士兵,子弹当胸穿透,激起了一层浅浅的粉色血雾,随后那个人朝一侧倒毙。而余下的所有人依然故我,低头搜索,继续前行。怀特拉动枪栓,重新观察,他们真是见鬼了,还在搜索、前进,究竟找什么呢?怀特拉动枪栓决定暂缓攻击,一则是好奇心驱使,二则是他不想草草完成今天的数额,毕竟真的半点难度都没有。他终于看到一个士兵捡起了某个物件,但无法确定那是什么,再去看另外一个,那人也捡起了一根类似木棒的东西。怀特的心里多少冒出几分嘲笑,如果可以的话他很乐意跑上前去询问他们要不要帮助。最后,他终于知道那些人在做什么了,随即果断地击发出第三颗子弹。此时的怀特意外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和爱情类似,很容易开始却很难以结束,结束的唯一方式就是年轻人的热血。热血消失,一切终结。他缓缓地收回武器伏低身子,并安静地待上半个小时,直到天近黄昏,这才悄悄地爬回到岩石后面。任务完成,怀特龇牙苦笑,从口袋里取出一块巧克力,作为热量的补充和对自己的奖赏。他把枪重新抱在怀中,打算离开,却又想了一下,随后拆下瞄准镜从岩石背后探出半张脸,朝对方阵地窥探。大约300码的地方出现了微弱的光芒,只一闪,随即就是枪声。怀特在半秒钟的时间里没有犹豫,他选择了承受,这是无法逃避的承受,所以没必要慌乱,他或多或少有了那么一点儿绝望和悔恨,但更多的情绪则是被留恋吞没了。那颗来自于老式“莫辛纳甘”步枪的子弹,锐利异常,毫不犹豫地穿透了瞄准镜射入他的眼眶,炽热的金属翻滚着切断额叶并撕毁了脑干,在一个外科医生的瞬间冥想中破颅而出,依旧飞行。他不由自主地向后倒下,后脑撞击地面也丝毫察觉不到疼痛,就像无奈的野云雀的羽毛跌落尘埃,只能闻到泥土和风的味道……(有删改)【注】怀特中尉最初是一名外科大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报名参军,被编入美陆战一师成为战地医生。瓜岛战役时,怀特侥幸地逃过一劫,损失了两根手指无法再拿起手术刀,他作为一名步兵直接参与对朝鲜的战斗。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交代了各种武器装备的名称,如“野马式战斗机”“谢尔曼”等,具有时代特征,弥漫着硝烟的味道。B.小说描写了怀特三次狙击敌方士兵,既生动细致地展现了战争的场景,又暗含了怀特对敌方士兵的同情。C.小说中怀特多次借助“瞄准镜”观察对手的阵地,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串联了故事情节,可谓匠心独具。D.怀特最终被步枪子弹破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画面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尽思考空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死气沉沉、寂静寒冷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压抑。B.文中有关怀特美好而温馨的梦境的描写,丰富了情节内容,与战争的惨烈形成对比。C.小说通过不断变换视角,自由而灵活地再现了怀特在战场上与敌方士兵对垒的场景。D.小说既有对惨烈战争场面的描摹,又有对具体而微人性的思考,语言非常有感染力。8.小说中主人公怀特的情绪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人民日报》对《愤怒的钢铁》这本书有这样的评价:“本书正视历史和战争的同时,亦有对人文的思考。”请结合本文,谈一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宗身橐鞬,风纚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高宗尚吏事,武后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备,又称开元焉。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克也。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尝论之,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否者,是病损而进砭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乃A举天下B一之C于仁义D莫若儒E儒F待其人G乃能H光明厥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前王所以成败”中的“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B.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作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C.“经籍大备”中的“备”与《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都是“具备”之意。D.文宗,与文中的“太宗”均是皇帝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唐玄宗等诸位国君都重视“文”,都十分重视读书人,或重视相关机构设置。B.唐太宗非常器重儒士,有时与他们纵论天下事,甚至夜以继日,多次亲自参加祭祀仪式。C.唐玄宗真心实意对待经士,或以礼待之,或请人进宫讲解;置备书籍,并安史之乱时积极抢救。D.作者在文末分别用“膏粱”和“药剂”喻指“文”和“武”,进而指出它们各自的特有作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2)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14.结合文意,概括编写《儒学列传》的目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①退居述怀二首(其二)韩琦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魏境民流河抹岸②,颍湖春早柳萦桥。相从谁挹浮丘袂③,左在琴书酒满瓢。[注]①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②魏境,指大名府境。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16.《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梦中游历天姥山,他迷恋着花、依倚着石,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周瑜在谈笑之间大破曹军,以弱胜强,足见其从容镇定。(3)雨是自然现象,可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有着积极的意义。唐宋诗词中表达这一思想韵味的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发愤图强成材不负青云志,__________。”立足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定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添砖加瓦。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当代中国青年(①)。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复兴是当代青年(②)的重大使命,也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康庄大道并不等于(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中国青年要有理想,让对党的真挚信赖、对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心中深深扎根;要能吃苦,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肯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章开头的上联是“发愤图强成材不负青云志”,请结合上下文写出下联。上联:发愤图强成材不负青云志下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