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新闻采编记者类从业资格证
考试题(附含答案)
目录简介
一、单选题:共56题
二、多选题:共53题
三、判断题:共40题
四、简答题:共17题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
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
第1页共46页
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B、勘误
C、更正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第2页共46页
6.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原则。(B)
A、趣味性
B、真实性
C、时效性
D、接近性
7.是新闻的生命。(C)
A、市场性
B、奇异性
C、真实性
D、趣味性
8.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不符的报道。(D)
A、受众需求
B、广告主的需求
C、媒体的需求
D、客观事实
9.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
中,大众传媒赢得信任的能力。(D)
A、新闻界
B、企业
第3页共46页
C、广告公司
D、公众
10.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的基础之上。(B)
A、新闻数量
B、新闻真实性
C、新闻时效性
D、新闻趣味性
11.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生存与发展的根
基。(D)
A、新闻从业人员
B、广告公司
C、广告主
D、新闻业
12.记者通过来让公众认知。(A)
A、新闻报道
B、个人魅力
C、所在媒体
D、行业状况
13.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的损害。(B)
第4页共46页
A、名誉权
B、知情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14.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的关系。(B)
A、此消彼长
B、相互促进(促退)
C、相悖
D、没有关系
15.“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层面的虚假新闻。(D)
A、新闻知识
B、新闻采写
C、新闻编辑
D、新闻伦理
16.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B)
A、设备方面的投入
B、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C、不断调整的战略规划
D、高额的经济利益
第5页共46页
17.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
A、记者
B、编辑
C、广告主
D、受众
18.如何处理及时性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
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A)
A、真实性
B、趣味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9.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和消费化。
(D)
A、理性化
B、深刻化
C、严肃化
D、产品化
20.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进行取舍。(D)
A、个人好恶
第6页共46页
B、媒体利益
C、广告主利益
D、新闻价值
21.新闻自律是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
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A)
A、新闻工作者
B、政府管理部门
C、广告主
D、社会公众
22.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
活动的。(C)
A、全面性
B、活力性
C、独立性
D、趣味性
23.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
利和保障。(B)
A、申诉权
B、采访权
第7页共46页
C、批评权
D、出版权
24.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B)
A、与广告主及时沟通
B、加强对新闻的核实
C、服从媒体机构的利益
D、迎合受众的喜好
25.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D)
A、沉默应对
B、拒不承认
C、推脱责任
D、积极面对,化解危机
2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28.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
第8页共46页
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会为
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2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3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3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
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第9页共46页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3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3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3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
们能在一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
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
第10页共46页
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
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35.T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3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A、姓名B、单位
C、职务D、性别
3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3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第11页共46页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3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4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A、准确B、时效
C、传神D、吸引眼球
4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
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
4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
A、时效性
第12页共46页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性
4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A、名词B、形容词
C、副词D、动词
4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
(B)
A、“3G手机”
B、转氨酶达2000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4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
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
A、1个B、2个
C、3个D、5个
4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第13页共46页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
4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A、描述式
B、叙述式
C、评论式
D、修饰性
4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
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B、增加生动性
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4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5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
第14页共46页
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51.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大跃进时期媒体放卫星主要在于体制性失实
B、媒体造假事件出现缘于媒体追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动机
C、采编环节的不畅通也有可能会导致新闻失实
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52.T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C)
A、竭力寻找事实真相,不策划、制造事实或推动事实的发
展
B、呈现并核实事实的细节,但这些细节不能侵犯公民的隐
私权
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
的实际素材
53.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
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
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第15页共46页
B、新闻真实不等于社会真实,因此媒体只能是窗口而非镜
子
C、新闻真实不等于哲学真实,更不等于文学真实
D、新闻真实与新闻时效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
54.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对隐匿权保护,主要指对
以下哪一主体的保护?(C)
A、对记者自身的保护
B、对报道对象的保护
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D、对媒体组织的保护
55.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
项?(C)
A、要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
B、要力求篇幅简短精炼,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D、要避免使用同质化语言和套路,谨防千篇一律
56.“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
什么?(D)
A、征服空间距离,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扩张方式
B、速度巳成为新闻业竞争的唯一焦点
第16页共46页
C、信息在空间运动的时间越短,所跨越的空间距离越大
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二、多选题
1.虚假新闻可以从角度来理解。(ACD)
A、新闻观
B、同行竞争
C、新闻伦理
D、新闻采编
2.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ABC)
A、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
B、出发点有一定差异
C、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
D、虚假新闻就是失实报道
3.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BCD)
A、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
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
发虚假新闻
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
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第17页共46页
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
和快速化
4.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ABC)
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
D、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影响不大
5.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BD)
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
B、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
C、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
6.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
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
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D、虚假失实新闻在新时期有新特点
7.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BC)
第18页共46页
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
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
C、数据和图片造假
D、采访不实
8.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BCD)
A、商业炒作、编造新闻
B、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
C、为求典型、任意拔高
D、新闻敲诈、丢失客观
9.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BC)
A、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
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
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D、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
10.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ABC)
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
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
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
第19页共46页
D、受利益驱动
11.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C)
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B、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D、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
12.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
有。(BCD)
A、外部环境的影响
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
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
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13.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
有。(AC)
A、外部环境的影响
B、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
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
D、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14.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
第20页共46页
(AB)
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
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
C、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
D、媒体机构缺乏核实机制
15.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
(ABC)
A、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
B、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
C、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
D、道德缺失,真实让位利益
16.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BD)
A、媒体从业者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能力
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
C、外部环境的改变对虚假失实新闻没有影响
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
17.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
体措施有。(AB9
A、专业精神的培养
第21页共46页
B、强调新闻自律约束
C、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D、加强与广告经营部门的互动
18.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
A、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
B、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C、记者个人利益出发
D、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
19.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BCD)
A、加强媒体的管理
B、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
C、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
D、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20.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
生的具体措施有。(AB)
A、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
B、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
C、与记者个人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
D、以媒体利益为主
第22页共46页
2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C)
A、法律原则
B、道德原则
C、伦理原则
D、正当原则
2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2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
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
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2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
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
第23页共46页
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2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
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2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
2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
2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
第24页共46页
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
用
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
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
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2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
C、较具概括性
D、具有现场感
3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
3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
第25页共46页
C、出现方言时
D、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
3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
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
C、增加趣味性
D、更具概括性
3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
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
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
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
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D、记者可根据自己角度来改变消息源的观点
3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
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
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C、尽量采访到核心消息源
D、报道中需注明消息来源
第26页共46页
3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
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C、全部使用
D、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
3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
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
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
行匿名处理
C、记者未采访到消息源
D、记者对消息源的身份不明确
3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
叙述的消息来源?(ABC)
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
的信息
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
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
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D、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3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
第27页共46页
办?(BCD)
A、凭个人理解梳理
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
C、再次采访受访者
D、不使用
3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
题?(ABD)
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
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
C、尽量为匿名消息源提供帮助
D、保护匿名消息源
4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
A、准确
B、传神
C、时效
D、追求点击率
4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CD)
A、新闻标题B、署名
C、社论D、编者按
第28页共46页
4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
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
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
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
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
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D、某单位的内部文件
4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
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
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
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
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4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
A、党报党刊B、行业性报刊
C、国家通讯社D、电台、电视台
4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BCD)
A、发行方式B、消息来源
第29页共46页
C、生产机制D、行业互动
4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
A、要广开言路,多多关注
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
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D、观点不同,要在微博上据理力争
4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
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
B、严禁“有偿新闻”
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
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
4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
施?(BC)
A、报业上市
B、发行人制度
C、激励约束机制
D、宣扬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4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
(ABCD)
第30页共46页
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
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
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
5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
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
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
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
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51.我国记者的工作任务是(ABCD)
A、采写新闻
B、反映情况
C、做群众工作
D、培养通讯员
52.汉语普通话中,双唇阻声母包括(ACD)
A、b
B、f
C、p
第31页共46页
D、m
5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ABCD)
A、政治修养
B、思想修养
C、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D、业务能力修养。
三、判断题
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
闻事实。(X)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
机密信息。(J)
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X)
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
突要素。(”)
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新闻
采编记者笔试试题新闻采编记者笔试试题。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
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X)
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
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
等最高级形容词。(J)
第32页共46页
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
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X)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
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X)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
者。(J)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
(X)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
能,录音更好。(V)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
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V)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
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V)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
新闻事件的过程。(X)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
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X)
第33页共46页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
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V)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
道发表个人观点。(X)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
(X)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
消息来源。(J)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
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X)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
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
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X)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J)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X)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V)
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
以从二手新闻转述。(X)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J)
第34页共46页
29.-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
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J)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
别注明。(J)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X)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新闻采编
记者笔试试题知识竞赛试题。(X)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
的同意。(J)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J)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X)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
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
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X)
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
性。(J)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
对。(X)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
第35页共46页
全部写出和使用。(X)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
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
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
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
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
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
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
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
式的“有偿新闻”。
2、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
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
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
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
第36页共46页
3、简述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答:(1)选择事实阶段
新闻传播的起点是事实。事实作为传者的反映对象,是客观
存在物,它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
(2)事实转换阶段所谓事实转换,就是把新闻事实变成
新闻成品。新闻事实要经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传播以后,才变
成了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的新闻。
(3)信息接受阶段
受众接受新闻成品,获得新闻信息,这是新闻传播过程的最
后阶段,新闻传播在受众这里最后完成。
4、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
答:(1)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
(2)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
值的、真实的事实。
(3)采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
5、新闻编辑的职责是什么?
答:(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
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
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
第37页共46页
控制的话,“把关”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
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
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
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
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
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再认识”与
“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
6、人物同期声的主要作用:
答:(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能够展示人物的个性化色彩;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
7、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实践中的不足有:
答:(1)题材选择不精,
(2)“为直播而直播”的情况时有出现,(3)盲目求大、拖
沓冗长,
(4)报道者对事件进行干扰,(5)现场直播样式单一,
(6)资源共享不足。
8、电视新闻栏目的基本特征:
答:(1)固定的节目主持人,
第38页共46页
(2)定时、定量、定期播出,
(3)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
(4)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5)同意的风格和形式。
9、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
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
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
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
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
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
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
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
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
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
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
亲可信,深入人心。
第39页共46页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
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
道;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
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
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
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
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
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
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
制。
10、举例论述一个新闻编辑在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应如何
处理新闻信息以及组织新闻播出?
答:以美国“9•11”事件为例,编辑在得到的“美国市
贸中心大楼被撞了”的信息后,1)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确定新
闻报道的基本观点和切入角度;
2)从五个和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关系以及事件的
进一步发展入手组织
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首篇消息;
3)根据消息的重要性确定播出的时间,必要时立即打断正
在进行的节目;
4)根据手头稿件资源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播出,仅有消息新
第40页共46页
闻就使用口播新闻,有图象就用图象新闻;
5)结束首次播出后再思考下一步报道方案。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新闻工作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DB45T-木材加工企业安全规范编制说明
- 学前教育管理学 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人员管理
- 半导体行业分析:AI需求推动运力持续增长互联方案重要性显著提升
-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十中学中考模拟英语试题(原卷版)
- 《本胃癌腹腔镜》课件
- 2025年中国糖果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电影投资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护理查房股骨骨折
- 举办活动的申请书范文
-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现用图解-目诊
- 2022年四级反射疗法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安全生产法》培训测试题
- 政务礼仪-PPT课件
- 特种涂料类型——耐核辐射涂料的研究
- 化工装置常用英语词汇对照
- 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图
- 无牙颌解剖标志
- 标准《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