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山东济宁市中医院李宗强5/13/2024课前讨论5/13/2024正确认识中医1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践。5/13/20243中医学是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5/13/2024正确对待中医学必须以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方法论来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必须肯定“中医”就是“医学”5/13/2024中医”不是“文化”她只是中华灿烂悠久的“文化”的组成部分5/13/2024“中医”不是“哲学”但她充满神奇而又智慧的“东方哲学”5/13/2024中医”就是“医学”,与西医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同样具备科学的本质和内涵5/13/2024今日讨论话题5/13/2024导论1、中医学临床与科研的思路2、中医学临床与科研的方法3、中医学下一步的发展展望5/13/2024一思路:5/13/20241、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5/13/20242、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5/13/2024
3、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5/13/20244、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慢性病不可以导致人死亡,但慢性病的并发症可以导致人死亡;人没有一个是完全健康的,发病与不发病的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饮食的合理、情志的舒畅、生活起居的规律等;慢性病没有能完全治好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症、调整机体免疫力、积极处理并发症;确保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的前提是患者的心态、行为,其次才是医生的水平,再高明的医生,患者不按照其要求去做效果依然不很理想。5/13/20245、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的瑰宝,认真领悟古人用方的思路与方法是学好、用好方剂的前提,而不是大力推崇“一方统百病”的中医学谬误。5/13/20246、学中医要敢于实践、敢于探索,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5/13/20247、方剂的配伍十分巧妙,方剂的用量比例也很精妙,方剂的随证加减更有研究价值;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投以相应方剂,不会加减可以用原方,但是不可以“心不明了”的去加减运用。5/13/20248、方剂运用经验需要随时随地的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只能代表前人,可以指导我们,只有自己细心去领会了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5/13/20249、中药方剂学的临床科研方向不是趋向于药理学研究和降低客观指标;而应该是首先重视“病的人”的主观感觉,然后再去追求客观的改变才是。5/13/202410、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只有培养一代具有传统观念、敢于探索的中医学科接班人,才能保得住中医国粹。方剂的记忆与理解、运用亦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小认真背诵《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后再去研究方剂的精妙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认真总结用方经验,再去深研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而能成就一番大事业5/13/2024二方法:5/13/2024临床方法5/13/20241、常规法
根据中医学“四诊合参”的原则,详细而准确的掌握患者的证候资料并进行分析后,首先运用八纲辨证方法,分析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邪正的消长、病情的浅深,再根据病情,辨明其属于内伤、外感何种范畴,选择适于外感或内伤疾病的辨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之。
5/13/2024当辨证已辨识清楚,就应按照中医理论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这时的基本思维方式应该是以理立法,以法施治和调护,即理法方药贯通一致。5/13/20242、抓主证法
在临床辨证时,许多医家重视抓主证。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征候。所以,主证是纲,纲举目张,选准并解决了主证,附属于主证的兼证、变证夹杂证也迎刃而解。
当确定抓住了主证之后,就应当机立断,迅速以相应方药治之,如太阳病中风,但见汗出、发热、恶风,即可投以桂枝汤。5/13/20243、试诊法
试诊法又称之“探诊法”,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宗录,论治篇》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或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时,即当先用此法”。
5/13/2024即如果对病证一时辨识不清楚,可根据已获得的四诊资料,按拟诊病证进行试诊,又称“诊断性治疗”,先行投以药物、食物以探病,投石问路,仔细观察疗效结果,再引进一步治疗,在试诊过程中,不断审证求因,对因施治,加减化裁,补偏救弊。5/13/20244、演绎法
疾病的发生发展一直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无论外感、内伤,其临床证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病势的进退而时刻变化着。由于脏腑之间有互为表里、生克乘侮的关系,而脏腑又与六经密不可分,不少经络病证,常常通过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所以各脏腑、经络的疾病又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而这种传变又多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范围。
5/13/2024演绎法就是要以脏腑经络先后脉证为纲,把握病理发展趋势,将疾病的治疗建立在脏腑、六经辨证的基础之中,并按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防治性治疗。5/13/20245、辨病论治
辨病分为辨中医的病和辨西医的病。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是通过“证”的形式表现于临床的,所以“证”是认识疾病的基础;而“病”是“证”的综合和全过程的临床反映。辨病是认识和解决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是认识和解决疾病某一阶段中的主要矛盾。5/13/20241.中、西医辨病明确后分型论治
举例以中医诊治高血压的常见分型说明
2.宏观整体的辨病与辨证用药相结合3无“证”从病,灵活施治5/13/2024研究方法5/13/2024中医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三元性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物质过程人体气的形成及其功能人体之神的特性及其功能作用5/13/20242现象类比性3功能主导性以功能研究为中心,通过功能活动来考察对象的各个方面4整体统一性5/13/2024方法即“医之道”《黄帝内经》中,黄帝就告诫雷公不要失去这个“医之道”。《素问著至教论》强调说:
“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5/13/2024方法一整体审查法方法二取象比类法方法三古今汇通法5/13/2024结束语中医学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单价合同样本
- 产品磨具合同样本
- 会议推广费合同样本
- 佛山护肤品加盟合同样本
- 代理加个合同样本
- 关于包装采购合同样本
- 代理经营电商合同样本
- 三人入股开理发店合同样本
- app设计合同样本
- 代购电缆合同样本
- 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参考题库(400题)
- 河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题
-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论文
- 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投标前期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六年级下册14.《有趣的碰碰球》教学课件
- JJF 1281-2011烟草填充值测定仪校准规范
- GB/T 5271.31-2006信息技术词汇第31部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 GB/T 21302-2007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
- GB/T 14273-1993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性能试验方法
- GB 13326-199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