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病理_第1页
病毒性疾病病理_第2页
病毒性疾病病理_第3页
病毒性疾病病理_第4页
病毒性疾病病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传染病病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和理解畜禽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与发病机制;2、掌握畜禽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病机制;2、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第一节口蹄疫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只发生于偶蹄兽。其主要病变特征是:在口腔粘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疱,重症病例可呈现急性败血性变化。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一)良性口蹄疫: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在口腔粘膜(唇、齿、龈、舌)和蹄部皮肤(如蹄冠,蹄踵及趾间)以及乳房等部形成黄豆大至蚕豆大的水疱。

水疱破溃后,形成鲜红色糜烂斑,其渗透出物干燥形成褐色痂皮。严重时,常因水疱破溃,感染其他病菌造成深层组织的缺损形成溃疡,重者可造成蹄壳脱落。

(二)恶性口蹄疫:其典型的变化发生在心肌和骨髓肌,主要表现变质性心肌炎和骨髓肌炎。眼观心肌呈虎斑样花纹,镜检心肌纤维发生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

第二节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剖检特征为非化脓性脑炎,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神经机能障碍,进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动物和人被病狗咬伤后,唾液内的病毒经伤口沿着神经纤维的神经周鞘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继续散布,再以离心的方向沿着神经纤维到达唾液腺。因此被咬伤的部位愈接近中枢神经系统(如头、颈部),其潜伏其就愈短,危险性也愈大。

二、病理变化本病无明显的眼观变化。病变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呈现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在某些部位的神经细胞浆内可发现病毒包涵体。

第三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以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仔猪出生率低,断奶仔猪死亡率高,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发病机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经吸入、摄食或针头传播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在宿主粘膜、肺和局部巨噬细胞中复制,引起局部淋巴结和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全身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中,引起亚临床疾病和临床疾病。

二、病理变化病猪常出现多系统感染,病变仅限于呼吸系统和淋巴组织,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病变最明显,肺脏呈红褐色花斑状,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淋巴结肿大呈褐色。

镜检:肺脏呈间质性肺炎,肺泡隔中有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上皮细胞肥大增生;肺泡内有炎性渗出物。淋巴结中可见淋巴滤泡坏死、增生。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非化脓性脑炎,表现为血管套、脉管炎、胶质细胞增生和结节形成。

母猪感染特征是怀孕后期流产、早产、自溶胎、木乃伊胎增多、死胎和弱仔。

第四节猪瘟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急性病例常以败血症变化为主要特征;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常以继续感染沙门氏杆菌和巴氏杆菌引起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和纤维素性肺炎为特征。: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一)败血型猪瘟:病毒侵入机体后突破粘膜屏障,侵入血流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和血管内皮受损。引起全身出血性素质、血栓形成和栓塞。本型猪瘟最突出的变化为典型的败血症和全身出血。1、皮肤出血:皮肤尤其颈部皮肤,腹下及四肢内侧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状出血。2、淋巴结:全身各部淋巴结发生急性出血性淋巴结炎,表现淋巴结肿大,表面呈暗红色,侧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严重时整个淋巴结类似一个血肿。3、肾脏:肾脏的主要变化是出血性肾炎。但以出血最为明显,在肾表面或侧面均弥散有针尖大至粟大出血点,从表面观类似麻雀蛋样外观。4、脾脏:脾脏发生出血性梗死,在脾脏边缘的被膜下形成黄豆大至蚕豆大或更大的梗死灶。突出于脾组织被膜表面。5、膀胱粘膜散布有点状出血。6、全身浆膜、粘膜,尤其心外膜和喉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斑点状出血。各实质器官出血变性。

(二)肠型猪瘟:此型多为慢性,在败血型猪瘟的基础上,又并发感染沙门氏杆菌,而导致肠管(回肠末端,结肠和盲肠,尤其回盲口附近)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胸型猪瘟是伴有巴氏杆菌合并感染的猪瘟,剖检特征是在猪瘟病变基础上出现肺炎,此型猪瘟除具有败血型变化外,还有典型的出血性纤维素肺炎,胸膜炎和心包炎等巴氏杆菌病变特点。

(四)混和型猪瘟:此型也多取慢性经过,其特点是在败血症的基础上,伴有猪巴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禽并感染,因此,典型猪瘟即具有败血型的病变特点;又具有肠型和胸型的病变特点。

第五节鸡新城疫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鸡瘟是由鸡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病。故本病其传染快,死亡率高。首次发现于英国新城,故称之为鸡新城疫,我国民间人称为鸡瘟。

二、病理变化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道,以消化道粘膜的炎症、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特征。其主要病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及咽喉部积有粘液,咽部粘膜发生充血和点状出血,常出现大小不同的坏死灶其表面附有纤维性坏死性附着物。2、嗉囊壁水肿,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淘米水样液体。3、腺胃粘膜肿胀,出血,其表面被复有淡灰色粘液。挤压腺胃乳头时,常流出灰白色豆腐渣样坏死物质。4、肌胃角质层下的肌肉有出血点和出血班。5、小肠病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粘液性出血性变化。并出现有大小不等,表面被覆有坏死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溃疡灶。6、盲肠、结肠、直肠的病变与小肠基本相同其中以盲肠病变最明显。主要以盲肠淋巴小结为中心,形成点状出血和灶状溃疡。第六节鸡马立克氏病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鸡马立克氏病是由于感染乙型疮疹病毒所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外周神经、虹膜、内脏器官、皮肤等部位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性病灶。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根据其病变发生部位和临床症状不同,临床上常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神经型:其病变主要侵害外周神经,一侧神经变粗。患鸡临床上可出现运动障碍,一肢瘫痪;如病变侵害到翅部或颈部神经,病鸡表现一翼下垂,头颈歪斜,有时两肢一前一后伸展瘫痪在地。

(二)内脏型:此型病变主要侵害内脏器官,其中最易受侵害的是肝脏、肾脏、性腺、脾脏。其次是心脏、腺胃、肠管、肺等。其主要特点是在内脏器官形成肿瘤性病灶。

(三)皮肤型:此型病变主要侵害皮肤,主要发生在毛囊部分,在毛根和毛囊周围由淋巴样细胞增生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肿瘤结节,其结节大小不等,呈扁平的丘状隆起。

(四)眼型:此型病变主要侵害虹膜,表现一侧虹膜或两侧虹膜呈环状褪色,呈灰白色,俗称鸡白眼病。病眼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在病变组织发生淋巴样细胞增生和浸润、增生和浸润的淋巴母细胞及马立克病细胞(即变性的淋巴母细胞)等多形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与增生马立克病细胞淋巴细胞瘤第七节禽流感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一种禽类的疾病综禽症,20世纪30年代以来,禽流感已成为世界性流行的一种灾难性传染病,它使许多国家的养禽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的病原体属于正粘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其核酸为RNA。以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为分类依据,可将A型流感病毒区分为许多具有特异性的亚型。目前已有16个HA亚型和10个NA亚型,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禽流感因病毒毒株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差异颇大,即使是同一毒株,诱发的病变也不尽相同。可表现为全身浆膜、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坏死,胰腺坏死,胸、腹腔和心包腔有浑浊渗出液以及卵黄性腹膜炎等。病鸡精神沉郁呆立,羽毛逆立、嗜睡鸡冠暗红、颜面肿胀,眼睛肿胀、流泪病死鸡颜面肿胀,冠髯发紫病鸡皮下水肿呈淡黄色胶胨状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气管环出血心冠脂肪出血

肺出血胰脏出血坏死卵泡充血、出血、液化,卵泡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输卵管内有黄白色粘稠分泌物,子宫粘膜充血水肿。

组织学变化:全身多器官组织广泛充血、出血、水肿。肝、肾和心肌变性且有灶状坏死,部分病例坏死还出现于肺和肠。脑组织呈非化脓性脑炎,可见神经元变性和坏死、胶质细胞灶状或弥漫性增生、淋巴细胞性血管套形成,以及脑膜和脑充血、出血与水肿。此外,还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淋巴细胞在脑血管周围形成管套第八节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于雏鸡和幼年鸡,以法氏囊炎为主要特征。

一、病原与发病机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鸡是主要传染源,以消化道感染为主,病毒侵入机体后很快到法氏囊,在法氏囊内大量繁殖,引起法氏囊淋巴细胞坏死、出血、水肿等变化。

出血性法氏囊炎眼观腔上囊肿大,浆膜面附着纤维素性渗出物;切开可见粘膜坏死,轻度出血。

腔上囊严重出血、粘膜弥漫性出血、囊腔蓄积脓性渗出物。胸肌和腿部肌肉出血急性死亡者两胃交界处可见出血带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

镜检:腔上囊因水肿淋巴滤泡间隙增宽,淋巴细胞减数,皮质与髓质界限模糊;淋巴滤泡内淋巴细胞稀疏,大量伪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严重时滤泡内淋巴细胞崩解消失,局部出现大空泡。

第九节鸭瘟

鸭瘟是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病快、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部分病鸡流泪、肿头、下痢、食道粘膜出血和坏死,肝脏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特征。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鸭瘟病原是疱疹病毒Ⅰ型,具有泛嗜性,在病鸡血液、分泌物及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但以肝、脾、脑、食道和泄殖腔的含度量最高;该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吸血昆虫可能是本病潜在的传播媒介。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但也可通过生殖系统、眼结膜及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病理学特征主要是血管损伤、组织器官出血、消化道粘膜损坏、淋巴器官有特征性病变和实质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化。

剖检可见喉头、食道及泄殖腔粘膜出血、出现灰黄色或黄绿色伪膜性溃疡,尤其是食道可见纵行排列的灰黄色伪膜覆盖或出血斑点。

肝脏和肠道病变具有证病意义:肝脏出血外,还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或坏死灶,少数坏死点中心有小出血点或其外周有出血带。

肠道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出血最为严重,肠道淋巴集结肿胀,形成环状出血。

组织学病变为血管壁损伤,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受损。肝脏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和坏死,肝索结构破坏,肝细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脾窦及血管眀显出血,血管周围有凝固性坏死,脾髓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沉着。食道和泄殖腔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粘膜下层疏松。

第十节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侵一月龄以内雏鸭。本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鸭肝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病鸭和带毒鸭是传染源,病原体最早侵入咽部或上呼吸道,以后侵及全身各部位,肝脏是病毒的主侵器官。此外,淋巴组织、脑、胰腺等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病理学特征是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淋巴组织坏死、胰腺坏死和急性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肝炎:镜检肝组织充血、出血,肝细胞弥漫性坏死;或肝细胞重度变性继发小灶状溶解坏死,局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肝脏中出现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腺泡间也有炎性细胞浸润

淋巴组织坏死:法氏囊水肿,淋巴滤泡排列松散,滤泡内淋巴细胞坏死;胸腺充血,皮质部淋巴细胞灶状坏死;急性坏死性脾炎,脾髓内密布坏死灶。胰腺坏死胰腺上皮细胞灶状溶解坏死。急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第十一节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兔,但3月龄以下幼兔易感性低。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病毒,病兔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损伤的皮肤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很快经血液到达肝脏,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肝脏的炎症反应,肝脏是该病毒的主侵器官,其病变发生最早表现最严重。此外,病毒也侵害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组织、肺脏、肾脏等组织器官,引起全身出血性变化以及组织细胞的损伤性变化。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其病理特征是急性坏死性肝炎、肝细胞核内包涵体形成和败血症变化。临床表现抽搐惊厥或昏迷。

急性坏死性肝炎:病毒主要侵害器官是肝脏,主要靶细胞为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