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区域地理研究-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区域地理研究-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区域地理研究-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区域地理研究-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区域地理研究-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区域地理研究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题考情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考点一区域地理特征-全国卷Ⅰ·T7~9全国卷Ⅱ·T36(3)T3、5全国卷Ⅰ·T36(3)-全国卷5年考点考次统计命题预测:以世界和我国的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的特征和区域发展。考点二区域差异比较-全国卷Ⅰ·T37-全国卷·T6~7考点1|区域地理特征难度:中档题高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4考1.(2015·全国卷Ⅰ·T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1)B(2)A(3)A[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2.(2014·全国卷Ⅱ·T3、5)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1)~(2)题。【导学号:01252081】(1)甲国位于()A.欧洲 B.非洲C.北美洲 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1)D(2)C[第(1)题,甲国大部分处于60°W~70°W、0°~10°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第(2)题,徐州的产品运往甲国首都,最短海上航线为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3.(2013·全国卷Ⅰ·T36(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ab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丰富的图文信息,正确分析、推测地理事物的成因和特征。“避寒之都”不仅要求冬季不寒冷,还要考虑环境清洁优美。而攀枝花是钢铁工业城市,大气污染较重,且是谷地地形,空气流通不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净化。答案: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1.高考考查的特点(1)以经纬网区域图为背景,结合文字信息考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2)通过对区域图的分析,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解题的1个提醒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区域定位是分析区域特征的前提和基础,常见的定位法有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典型地物定位。主要区域特征的描述要点(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描述要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等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温分布、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降水量及其变化等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凌汛等(2)人文要素人文因素描述要点经济特征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及主要经济区的分布和贸易特点等农业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和地域类型等工业区位条件、部门、结构、分布等人口民族、语言、宗教、性别比、数量和素质、年龄结构、城市人口比重等区域特征分析1.(2016·衡阳第二次联考)图乙为图甲中P地拍摄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甲乙(1)为防风采光,该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朝()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2)该地民居地板高出地面,主要目的是()A.通风防湿 B.预防海啸C.便于冬季出入家门 D.预防冻土融化(1)B(2)D[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P处位于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常年盛行东北风,该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会出现极昼现象,阳光大部分从南方照射过来,为了防风采光,民居门窗不可能朝东北方向。第(2)题,加拿大东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湿度较小,多冻土层,冻土融化造成地基不稳,造成地板破裂,甚至导致房屋倾斜。]2.(2016·衡水中学一模)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wu)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从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huang)岭晒秋”。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1)~(3)题。【导学号:01252082】(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阳光充足 B.地形崎岖C.河网密布 D.动植物资源丰富(2)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A.油菜籽 B.茶叶C.稻谷 D.剑麻(3)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A.防雨物品 B.防晒物品C.防寒衣物 D.薄衣短衫(1)B(2)D(3)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地形崎岖,平地少使得当地居民在晾晒农作物时要借助一些工具(竹匾)。第(2)题,江西是亚热带气候,而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故当地不可能晾晒剑麻。第(3)题,春季江西开始进入雨季,雨具是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规律方法区域特征分析方法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3.(2016·武汉模拟)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政策C.人才 D.市场(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1)C(2)D[第(1)题,M阶段向N阶段演进,即第一、二次技术革命后的资源、资金、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传统工业部门向第三次技术革命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演进。因此人才是影响演进的主导因素。第(2)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且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A项中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包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部门)现在仍存在且类型多样,A错误;C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若将“资源”理解为“自然资源”,则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第一、二次技术革命部门的自然资源贡献率逐渐增强,第三次技术革命则贡献率降低。]考点2|区域差异比较难度:中档题高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2考1.(2012·全国卷·T6~7)读下图,完成(1)~(2)题。(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1)A(2)C[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2.(2015·全国卷Ⅰ·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第(2)题,由图可看出,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第(3)题,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1.高考考查的特点近几年高考命题中,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选择题难度较小;非选择题难度较大,通常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进行比较,考查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解题的2个提醒(1)区域差异比较的前提是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2)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区域之间,还表现为区域内部。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区域差异分析1.(2016·河南八市三检)下图为我国某地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由图示信息可以推断,该地()A.阳坡光照充足,植被茂盛B.阳坡降水充沛,植被茂盛C.阴坡水分较好,植被茂盛D.阴坡热量充足,植被茂盛(1)A(2)C[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植被以常绿针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灌丛、落叶灌草丛为主,可判断为我国北方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阴坡植被茂盛,主要原因可能是北方地区水分较少,阴坡较阳坡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2.读我国油气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甲乙(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有()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次生盐渍化④酸雨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2)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两地6~8月降水都较少,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②甲地年降水总量小于乙地③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④两地最冷月均温相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是()①线路长,气源充足②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③安全性较高④直接输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1)D(2)D(3)C[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新月沃土”位于西亚,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农业生产中过度开垦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次生盐渍化。第(2)题,从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两地的气候差异。乙地最热月均温高于甲地,最冷月均温与甲地相当,则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而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6~8月两地均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第(3)题,西南油气进口通道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提高油气进口的安全性。]3.(2016·长沙一模)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1)~(2)题。【导学号:01252083】(1)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1)D(2)C[第(1)题,我国尚未出现大片地区的人们将马铃薯当作主粮的现象,使马铃薯成为主粮,还需经历民众的接受过程。第(2)题,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利用气候的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C正确。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A错误;华北优势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但降水少,B错误;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秋冬栽培,夏季温度太高导致马铃薯块茎停止生长,D错误。]规律方法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瞄准第Ⅱ卷·规范练高分|(与区域相关的2个设问方向)区域是地理事物的载体,高考对某地理事物的考查一般都放到具体的区域上进行研究,因此高考主观题设问一般都与区域有关。本专题我们只研究其他专题没有涉及的2个设问方向。考题设问方向2014·全国卷Ⅱ·T36(3)2013·全国卷Ⅰ·T36(3)成因分析地理事物的2015·全国卷Ⅰ·T37分析地理事物的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地理环境要素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人类工业、农业、交通等生产影响的考查,前面专题已经探究,本专题以地理环境对滑雪场、避暑胜地等为例,分析高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答题思路。思维线索滑雪场结合材料分析该地的地形有一定坡度、降雪多及积雪时间长短,环境优良等。避暑胜地结合材料从温度、降水(湿度)、天气(晴朗),环境优良等方面分析。答题术语滑雪场受××影响,降雪量大,积雪时间长;地形有一定坡度;受××影响,环境优美。避暑胜地纬度/地势高,气温凉爽;受××影响,空气湿润、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环境优良1.(2016·黄冈调研节选)下图为“京津冀(部分)、张家口市(阴影部分)及周边地形图、长城景观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届时北京将承办冰上项目的比赛,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将承办雪上竞技项目的比赛。材料二河北省张家口市处于我国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冬季寒冷漫长,有较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张家口市天然滑雪条件良好,分析其自然原因。解析:滑雪场的开发条件要从积雪量、适合滑雪的地形及优美的外部环境等角度考虑。结合张家口市的气候、地形、森林资源分析即可。答案:冬季降雪量较大,且可滑雪时间长;地势起伏及坡度适宜;有森林覆盖,风景优美。2.(2016·济南调研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分别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拉萨位置图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说明拉萨成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解析:避暑旅游城市应分析气温、降水、光照、环境等条件。主要从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河流对湿度的影响、天气等方面分析。答案:海拔高,夏季凉爽;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地理事物的差异分析地理事物的差异分析高考涉及是多方面的,本专题以戏曲的南北差异、作物品质的差异为例,分析地理事物的差异原因。思维线索语言分布差异从图文材料中读出语言分布的差异,地形是影响语言的最主要的因素。作物品质差异结合图文材料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答题术语语言分布差异地势平坦,便于人们交流,形成统一的语言;地形崎岖/河流纵横交错,人们交流不便,语言种类多。作物品质差异气候炎热/温和或××季节炎热/温和,全年降水多/少或××季节降水多/少,晴/阴天多,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地形平坦,适宜耕种/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势高,有利于排水;距××较近,灌溉便利/水域面积大;土壤肥沃/呈酸性/呈碱性,有利于××生长等。3.(2016·高考命题原创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分布图。描述广西语言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解析: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要从分布方位、范围、伸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与地形阻挡、大河、海洋等地理事物有关,广西语言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答案:特点:东南部语言相对统一,以汉语为主;西北部以壮语为主,同时零星分布有其他语言,语言种类丰富。成因: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东南部汉语分布广泛,主要原因是东南部地势相对平坦,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方便,形成相对统一的语言;西北部语言种类多样,且分布区域小,主要原因是西北部地表崎岖,人们交流不便。4.(2016·东北三省四市模拟)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玛卡是一种原产于拉美地区4000米以上高山的野生植物,忌高温和涝洼积水,因其生存条件恶劣,使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形成品质极佳的药材。近年来,我国云南的某些坝子地区采用人工栽培技术,引进玛卡种植,其产出的玛卡药材品质不及原产地。图甲为玛卡原产地所在国家的位置示意图,图乙为玛卡。图甲图乙简述该国玛卡种植地区分布,并比较分析造成该国与我国云南所产玛卡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种植地区可以结合材料中玛卡的生长习性和图中河流分布信息分析得出,玛卡种植在该国的中部山地地区。该国和我国云南所产玛卡的品质差异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同时结合两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特点来分析。答案:种植地区:种植在该国的中部山地地区。该国云南品质高一般原因地形坡地地形,有利于排水坝子地形,地形平坦,易积水气候高山山地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光照充足季风气候,气温较高、温差小,光照不足土壤野生地区,土壤养分充足坝子地区,土壤多次种植作物,土壤养分低区域地理研究(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济南二模)下图示意华北地区生态区划,不同生态区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区植物分布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根据图文信息,完成1~2题。【导学号:01252084】1.划分④⑤两个生态区的最主要指标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海陆位置2.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生态区最可能是()A.① B.②C.⑤ D.⑦1.B2.D[第1题,读图,④是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⑤是山东丘陵落叶阔叶林生态区。划分两个生态区的最主要指标是地形,B正确。两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距海远近差异不大,气候、水文、海陆位置不是主要指标,A、C、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①是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典型草原生态区,②是燕山-太行山山地落叶阔叶林生态区,⑤是山东丘陵落叶阔叶林生态区,⑦是淮阳丘陵常绿阔叶林生态区。因此选项中,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生态区最可能是⑦,D正确。其他三项是落叶林或草原区,植被覆盖率较低,A、B、C错误。](2016·河南天一联考)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的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国内)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阴影区)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我国矿业热衷于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铜矿需求量减少B.甲国的从业人口少C.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D.甲国矿业市场成熟4.自21世纪初,甲国运往世界各地的铜矿产品货运量成倍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海洋运输成本降低B.铜矿资源储量丰富C.海面风力不断加大D.洋流速度不断加快5.若考虑运输成本,则在下列国家中,甲国的中矿企业产品首先应销往()A.日本 B.美国C.英国 D.意大利3.D4.A5.B[第3题,本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我国矿业热衷在甲国(而不是其他国家)采矿的原因,应该是甲国具有优势,故D最合适。第4题,运往世界各地的产品成倍增长,得益于海洋运输成本下降和产量提高,与风力、洋流无关;注意B项是储量丰富,储量多不一定销售多。第5题,从运输成本角度看,应就近销售,该地位于南美洲,距离美国最近,故应首先销往美国。](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三模)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6~8题。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7.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图示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8.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6.C7.D8.A[第6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第7题,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河流含沙量降低会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利于下游通航与防洪。第8题,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制造业应向外转移。](2016·银川、吴忠联考)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9~11题。9.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B.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C.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D.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10.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A.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B.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D.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11.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②国内原木短缺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⑤保护森林资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9.C10.C11.D[第9题,甲国水系呈放射状且西部河流流入海洋,说明该国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海拔高,虽纬度低,但气候凉爽,乙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国不在板块交界处附近,故C项正确。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河流下游有瀑布群,不可能成为出海通道,故不能通过河流运输进出口货物。第11题,结合材料及乙国气候湿热可知乙国为“木材之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存在原木短缺的问题;洪水不会只影响原木的进出口而不影响原木生产这个环节;原木生产附加值低,产业层次低,吸纳的就业人口少,且大量出口原木会加剧森林资源的破坏。]二、非选择题12.(2016·衡阳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1252085】材料一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二图1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图2为荷兰区域略图。图1图2(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回答。第(2)题,影响漂浮房屋建造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河流的水文条件,结合荷兰的气候、地形可分析其水文条件。第(3)题,开放性题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若赞同,可从建设的条件、对经济及生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回答。若不赞同,可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成本及技术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区域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变为“与水共存”;先进技术的支持。(2)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降水季节变化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流水量平稳。(3)赞同。建设条件适宜;缓解用地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生态恢复等。或不赞同。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等。13.(2016·银川、吴忠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茶树是我国重要的饮料作物,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怯碱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下图为福建省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图,下表为某年福建与贵州两省的茶产业比较表。省区福建贵州种植面积(万亩)332520产量(万吨)32.110.2良种率(%)95%77%涉茶综合产值(亿元)40086出口量(万吨)17.934.15(1)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试阐述其形成原因。(2)福建和贵州同为我国的茶叶大省,但福建的茶树种植面积不及贵州,而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却远大于贵州,试分析原因。(3)早春的低温冻害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福建茶农观察发现,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种茶历史、制茶工艺、市场需求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可从两区域在种茶技术、茶树品种、茶产业链构成、对外交通、市场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第(3)题,可从山坡与河谷的热力差异导致的热力环流方面来分析。答案:(1)福建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海洋,降水丰沛,多云雾天气;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典型土壤为酸性的红壤,土层深厚,适宜茶树种植;当地种茶历史悠久;制茶水平高;名茶种类多;当地居民喜好饮茶,市场需求量大。(2)与贵州相比,福建的科技水平高,种茶技术先进,单产高;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的名优品种多;加工水平先进,茶叶的竞争力强;茶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等。(3)早春夜晚,坡顶地带的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河谷地带,使河谷地带温度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河谷地带气温低,而坡顶地带气温较高,因此,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山坡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时效热点透视5|“一带一路”建设热点材料2016年7月15日,“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沿线各国积极响应。下图是“一带一路”示意图。命题视角1“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特征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降水季节变化大,西部降水季节变化小B.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业机械化程度低C.东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东部城市化水平高,西部城市化水平低2.“一带一路”西段交会处,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包括()A.温带海洋性气候B.经济发展水平高C.人口密集,城市众多D.地域辽阔,土地租金低3.今年1月至2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对各地进行考察,考察期间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福州的白昼先变短再变长B.孟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C.经红海时,看见许多猴子在沿岸大片森林中D.经阿拉伯海时,感到轮船顺风顺水命题视角2“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建设4.指出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交通方式并说明原因。5.若要建设“丝绸之路”交通线,你认为野外施工最困难的地区并说明原因。6.相比陆上丝绸之路,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运输的主要优势。7.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广西北海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分析北海港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的有利条件。命题视角3“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影响8.“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D.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9.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