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1页
(07-1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2页
(07-1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3页
(07-1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4页
(07-12)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13高考化学6年高考精解精析专题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2高考】

(2012•广东)12.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陈述I陈述n

AS02有漂白性SO,可使滨水褪色

BSiOz有导电性SiOe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和C0

DFe"有强氧化性FeCh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答案】Du,

【解析】A中两个陈述均正确,不过S6使浸水体现的是浸的还肉注,关系不对.B群之

良好的半导体,而二氧化硅不导电,B错.C中两个陈述均正确,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和

CO体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强氧化性,C错.D涉及到存氧化还用工或是:J

+Cu=2Fe2*+Cu2*

【考点定位】元素化合物

(2012•天津)2.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HSOi水溶液显中性

B.SiO/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中燃烧生成FeCk和FeCk

【答案】:C

【解析】: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SO4=Na-H=SJ」-,故溶晨呈酸性,,谓,

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其能和强碱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B错;二氧化氮溶于水和

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对;氯气其有凌强的年二性,然2其中

燃烧一定生成氯化铁,D错.

【考点定位】此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综合考查了物质性巧、氧PCd更反应;知识.

(2012•上海)5.和氢硫酸反应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A.Pb(N03)2溶液B.Na£溶液C.CuSO[溶液1).H2s。3溶液

【答案】B

【解析】选项A生成PbS沉淀;选项B中Na2s与H2s不反应;选项C生成CuS沉淀;选项D生成单质S沉

淀。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也S的性质。

(2012•上海)13.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

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

C.把硫铁磨成细粉末,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该反应采用450〜500C主要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好

【答案】A

【解析】硫酸工业生产中的铁触媒的主要成分是FejO,,而不导条就,A3.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硫酸工业.(2012•江

苏)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啾相对应的是

A.明帆能水解生成Al(0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FeCL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0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镒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答案】C

【解析】A选项正确,常用铝离子水解性质用铝盐净化水;B选近正确,F「二韦氧化性,会

腐迎铜;C选项错误,漂白纸浆不是利用SO2的氧化性;D选项正确,电池中锌是被氧化,

是还原剂,作电极还利用其导电性.

【考点定位】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2012•上海)15.下图所示最验证氯气性质的徼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

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i+16HCl-2KCl+5Cl2t+2MnCl2+8H20

淀粉KI

NaBr—《靖毒国、KMn04+浓盐酸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镯酸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Cl2>Br2>I2

B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e处变红色还原性:Fe2+>C1-

【答案】D

【解析】A项,由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氧化性:Br2>L;B项,由实验现象还可以说明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

性物质;C项,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也可出现对应的实验现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

(2012•上海)16.实验宣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B

【解析】装置①中NE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所占又能结£王成

NHCb装置②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弓I起倒吸;装置④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

棉花.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实嗡基本操作.

(2012•北京)25.(13分)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

的SOz,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o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吸收液吸收SOz的过程中,pH随n(S(V-):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2

n(S03-):n(HS03-)91:91:11:91

pH8.27.26.2

①上表判断NaHSOs溶液显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2

a.c(Na)=2c(S03)+c(HSOs),

b.c(Na+)>c(HSO3-)>c(SO/)>c(H+)-c(OH)

++2---

c.c(Na)+c(H)=c(S03)+c(HS03)+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卜.: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答案】:(1)SCh-HzO^^HiSO;,2(2)SO2-2OHTO3:-40;

H;SQJ-O;=^^=2H2SO4!

--

(3)酸;HSO3-存在:HSO3SOj--H^nHSO3--H;O=h2SO3-OH.HSO3-的电离

程度强于水解程度;ab;(4)HSCV-H2d2e-=3H++SO。、*在阴收得电子上aH>严欣

中的c(H-)降低,促使HSO,电离生成S03、,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痕得以再生.

t解析】:(1)S6形成硫酸型酸雨时,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冗气反威叼到硫酸、

7

SO2-H:O^H;SO3,2H;SO5-O2=^=2H;SO4;⑵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和二制备J

亚硫酸钠溶液时:SO?+2OH=SO『+HO(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S(V-):n(HS()3-)=1:91时,溶液的

pH值为酸性,故NaHSO:;溶液显酸性,在亚硫酸氢钠溶液中HS0J存在:HSO.,=SO;+H*和HS0J

+HQ=H2SO,+OH,HSO;1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故溶液呈酸性。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的c(H')=c

--

(OH),由于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守恒,故c(Na+)+c(不)=2C(SO;)+c(HSO「)+c(OH),可推

+22

出:c(Na)=2c(S03)+c(HSO3-),a对;由于n(S()3-):n(HS03-)=1:1时,溶液的pH值为7.2,

2+-2+

故中性时一定有c(HSOJ)>c(S03),可推出:c(Na)>c(HSO3)>c(SO3)>c(H)=c(OH),

2

b对;(4)根据电解槽所示的变化,可知HSO,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HS0;i+H20-2e=3H'+S0l;H'

在阴极得电子生成上,溶液中的c(H+)降低,促使HSOJ电离生成S03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

再生。

【考点定位】此题以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水溶

液中的离子平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原理等知识。

(2012•重庆)26.(15分)金刚石SiC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1)碳与周期元素。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为非极性分子,碳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Q是,R的电子式为,

(2)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其中CC。的实验操作名称

为,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

⑶碳还原SiO2制SiC,其粗产品中杂质为Si和SiO2.先将20.0gSiC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

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1m。1氢气,过滤得SiC固体11.4g,滤液稀释到1L,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

为,硅盐酸的物质量浓度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Na还原CCL的反应、Cb与A/?。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③Na2SiO3溶液与SO.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

【答案】⑴第二周期第NA族,氧(或O),

(2)过滤,水(或乙醵)

(3)Si-2OH-H20=SiO32-+2H2,0.17moLL

(4)③④

【解析】(1)碳元素的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四个电子,故R第二周巧第1\公心.

与碳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的为氧元素,会形成CO、CO”其中CO:为非极性分子.’2)

得到的粗产品为固态不会溶解在液态CCU中,要分离液态CCU,廿遂用过法方汁味去金

属钠可以用水或乙醇等把钠消耗.(3)生成氢气的原因是单质Si与NaOH计...飞龙的结果.

由Si〜2H:,则粗产品中Si为0.05mol即0.05x28=1.4g,所以SiCh为n.i.4-11.4=7.2t,

质的量为0.12moL由Si原子守恒知NazSiO;的物质的量为O.OSmobAnmohO.^mol,溶液

体积为1L,故浓度为(H7moLL.(4)Cl:与H:。反应生成HC1、rldO不屈直换反皮,A

项错误;水晶熔化需克服的是共价键,干冰熔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B项错误;判断非

金属强弱可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判断,酸性越强对工酢金属性&强,硫惬H成

硅酸,说明硫酸酸性大于硅酸,从而说明S的非金属性大于Si,C正确;钠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NaaCh,锂燃烧生成Li/J,阴阳离子之比均为1:2,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硅与碳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I

[2011高考】

(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是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选修四和必修二等课本内

容。看来高三一轮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不能急功近利。

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但可与氢氟酸反应。二氧化氯中氯的化合价为+4价,不稳定,易转变为一1

价,从而体现氧化性。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海轮外壳上装铜块会加快海轮外壳

腐蚀的进程。

【答案】A

(2011•江苏卷)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25℃,NalIC0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03的大

B.石灰乳与Ck的反应中,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k不与铁反应

D.图4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内容,拓展延伸至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熔融氮化钠、

侯氏制碱等内容,但落点很低,仅考查NaHCCh、Na2cO3的溶廿度、工让制漂白粉干燥

的Ch贮存和基本反应类型。重基础、重生产实际应该是我们高三复习也出牢记的内容.25C,

NaHCOj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KOs的要小;石灰乳与的反应由氯发生除化反应,4既

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常温下干燥的Cl?能用钢瓶贮存仅代改常温Cl/卜与铁反反,加热、

高温时可以反应;在侯氏制诚法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2011•山东卷)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依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

半的元素可以是Li或Si元素,但Li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因此该元素是Si元素。硅是一种亲氧元素,

在自然界它总是与氧相化合的,因此在自然界中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选项A

正确;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件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才用作光导纤维,选项B不正确;

硅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硅,SiOz与酸不反应但氯氟酸例外,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和水,因此氯氟酸

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选项C不正确;硅和碳都属于WA,但硅位于碳的下一周期,非金属性比碳的弱,

因此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甲烷弱,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A

(2011•海南卷)“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

用NaOH溶液来“捕捉”C0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的气体—A捕捉室-------反应分离-----♦高温反应炉--CO2

TCaO

CO?含量低的气体------------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答案】AD

【解析】由题可知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涉酸钙的高温分

解.A选项正确,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两种物质,B选项错发;“反应外离”过

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C选项错误;D选项中甲醇工业匕可用CC制备.

【技巧点拨】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捕捉室中反应为二氧化碳与零7化钠反匚,得到的Na2CO3

和CaO在溶液中反应得到NaOH和CaCO3,由此可分析出各选项正误.(2011«±

海卷)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C.强氧化性D.吸水性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会显示酸性。

【答案】A

(2011•上海卷)下列溶液中通入SO?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Ba(0K)2B.Ba(N03)2C.Na2sD.BaCL

【解析】A生成BaSO,沉淀;SO?溶于水显酸性,被Ba(NO)2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BaSO,沉淀;S02通入

Na2s溶液中会生成单质S沉淀。

【答案】D

(2011•上海卷)120mL含有0.20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

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2.0mol/LB.1.5mol/LC.0.18mol/LD.0.24mol/L

【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LOmoLL若碳酸钠恰

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ZOmoLL,由于黑箕生成的%年体积不

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

【答案】B(2011•江

苏卷)(12分)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z)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6HzO)的工艺流程如下:

空I气X30%盐酸_T茶气

破铁犷一|"^]~~U喂洛I~~T过泣|~~»|轼化....-FeClj-6H,O

-----(晶体粗品)

SO2选泠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S02转化为S03的反应为SOz+O:-S0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过量

的S0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o

(3)通氯气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过程产生的尾

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写化学式)。

【解析】本题让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化学平衡原理结合起来,.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学科的

应用性和实践性。本题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阅读、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原理、

生产流程的作用”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

力。备考提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要与基本实验实验、化工生产工艺、日常生活等结合起来,做到学以

致用,而不是简单的来回重复和死记硬背。

22

【答案】(1)k=c(SO3)/c(O2)-c(SO2)SO;+NaOH=NaHSO3

(2)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而制FF水解

(3)Cl+Fe2'=2Cl-+Fe3*ClHC1

(2011・2加I卷)食盐中含有一定量M2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押为损失主军是由于二质、

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七:

3

K^AFe+>孙还原性:S2Oj->1";

3L+6OH-=IOg+5「+3HQ

KT+L-KI,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0”KI、Mg2\Fe3+),用适量蒸

储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

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0,固体后,

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用化学式表示);CCL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L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L•HQ。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填“是”

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

是o

A.Na2s2O3B.AlChC.Na2C03D.NaN02

(4)对含Fe计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

【解析】(1)①F*与SCV的配合产物有多种,如[Fe(SCN)/+、[Fe(SCN)6亡等;L的CCL溶液显紫红色。

②应用信息:“氧化性:0>Fe”>h",说明Q和FW均能氧化F生成L

(2)KI被潮湿空气氧化,不能写成1+0z+H+f,要联系金属吸氧腐蚀,产物L+K0H似乎不合理(会反

应),应考虑缓慢反应,微量产物L会升华和K0H与空气中CO2反应。

作加碘剂问题,比较难分析,因为KL很陌生。从题中:“低温条件下可制得”或生活中并无这

一使用实例来去确定。再根据信息:“KI+L-KA”解析其不稳定性。

(3)根据信息“还原性:SzOf>1”可判断A;C比较难分析,应考虑食盐潮解主要是M*、F*引起,

加Na2c能使之转化为难溶物;D中NaNO?能氧化I,

(4)实验方案简答要注意规范性,“如取…加入…现象…结论…”,本实验「对Fe"的检验有干扰,用

过量氯水又可能氧化SCN,当然实际操作能判断,不过对程度好的同学来说,用普鲁士蓝沉淀法确定性强。

•♦••

【答案】⑴①Fe(SCN)3:W

-+3+2+

@I03+5r+6H=3l2+3H202Fe+2r=2Fe+I2

(2)02+4r+2H20=2l2+4K0H

否KL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L和KI,KI被氧气氧化,L易升华。

(3)AC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锵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

溶于,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

(2011•福建卷)1、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o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0.)2+6SiO2=6CaSiO3+P1Oi0lOC+P1Olo=?i+10C0

每生成1molP,时,就有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Os)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MA)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L溶液,使维

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L用NazSzO,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2-2

C6HS06+I2=C6H606+2H+2r2S203+l2=S.l06"+2r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mol•L-1L溶液V,mL,充分反应后,用Na&Os溶液滴定剩余的L,

消耗bmol-CNa2s2O3溶液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s)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03-+5S0厂+2H+=L+5SO广+HQ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

如下表所示:

0.Olmol•:可。3酸性溶

0.Olmol•「'Na2s。3n20的体实验温溶液出现蓝色

液(含淀粉)的体积/mL溶液的体积/mL积/mL度/℃时所需时间/s

实验15v13525

实验2554025

实验355v20

该实验的目的是:表中*=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钵(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h易发生水解,无水CeCh可用加热

CeCl3•6H20和NHt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iCl的作用是。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I),沉淀得以分离。

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DH202+QH2O=DCe(OH)11+口_______

【解析】(DP属于第15号元素,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每生成1molP,时,P由-5价变成0价,电子转移为5x4=2。天C化合分由0价支成

为+2价,电子转移为2x10=20;

(3)n(Na2s2O3)=bV1/1000mol;与其反应的X为bVi/2000mol,与维生芝C反应四h

2〃么一hV-hV

为J——即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J——^-mol(或其它合理答案)

20002000

(4)由实验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总体积为50mL,V】为10mL,行为40ml1和实验

2可知实嗡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3可知实弹占

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题目中给出:’加热条件下CeCh易发生水解”,可知NH4cl的作用是肯定是抑制水解

的,CeCh水解会生成HC1,可以完整答出: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1气出,抑制“eCh

水解.

(6)根据题意:“强酸性”或观察方程式可知缺项是父,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或观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

3++

2Ce+H202+6H20=2Ce(OH)J+6H

此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电子转移计算,滴定中的简单计算,水解知识,实验探

究变量的控制等,上述皆高中化学中的主干知识。题设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还涉及到稀土知识,其

中第(4)小问是该题亮点,设问巧妙,有点类似于2010全国新课标一题,但题目设计更清晰,不拖泥带

水。第6小间的缺项配平有点超过要求,但题中给出提示,降低了难度。

这题拼凑痕迹比较明显,每小问前后联系不强,或者说没有联系。

@)印

【答案】(1)学、

(2)20;

⑶空一。.5组,

1000

(4)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矢系(或其他合理答案);

(5)分解出HC1气体,抑制CeCh的水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3_

(6)2Ce+H;0^+6H:O=2Ce(OH)41+6H-.

(2011•山东卷)研究NO,.SOr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笔堂.

(1)NO?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刊用反应6NO工十

8NH:、二*>小5+12H9也可处理NO:.当转移L2mol电芋',消耗的一在标港状况

下是L.

(2)已知:2SO:(g)9(g)^=i2SO3(g)_xH796fdmoH

2NO(g)0(g)^:2NO2(g)AH=-lB.0kJ-mob

则反应NQ:(g)+SO2(g)(g)+NO(g)的AH=_kJ-moH.

一定条件卜,将NO?与SO,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和N0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0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舱与S0?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0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g)=CH30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

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A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1.3X10'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

0

0

【解析】(1)N02溶于水生成N0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3NO2+H2ONO+2HNO3;在反应6N0

催化剂

+8NH、1以"Ns+12H?0中NO?作氧化剂,化合价由反应前的+4价降低到反应后0价,因此当反应中转

移1.2mol电子时,消耗NO?的物质的量为1上2丝m巴oi=0.3加。/,所以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4

0.3/no/x22.4L/mol-6.72L。

(2)本题考察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①2s(g)+O2(g)=2S0,

11

(g)AHF-196.6kJ•mol'@2N0(g)+O2(g)=^2NO2(g)AH2=-113.0kJ•moE。②一

1

①即得出2N02(g)+2SO2(g)k^2S03(g)+2N0(g)AH=AH2-AHi=-113.0kJ•mol+196.6kJ•mol'

=+83.6_kJ•mol'o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41.8;反应NO?(g)+S02(g)^=^S03(g)+N0(g)的特点

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a不能说明。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在反应体系中只

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NO?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b可以说

明;S0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1:1,c不能说明;S03和NO?一个作为

生成物,•个作为反应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1molS。,的同时必然会生成1molNOz,因此d也不

能说明;设NO2的物质的量为lmol,则SO2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xmol。

NO2+SO2SOs+NO*-1

起始量(mol)120(k

转化量(mol)XXXxr

平衡时(mol)(1-x)(2-x)X*

由题意得(1-x)/(2-x)=1:6。解得x=58,应用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化,所以平衡常数

《__0.8x0.8_8

"(l-x)«(2-x)-02x1.2~3°

(3)由图像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温度越高CO平衡转化率越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既要考虑反应的特点、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还要考虑生产

设备和生产成本。由图像可知在1.3X10'kPa左右时,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继续增加压强CO的转

化率增加不大,但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却增加,所以选择该生产条件。

【答案】(1)3N02+H20=N0+2HN03;6.72

(2)-41.8;b;8/3;

(3)<在1.3X10'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

加,得不偿失。

(2011•山东卷)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

的硫,可用的试剂是。

(2)下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zSx,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M(由Na0和AkO:i制得)的两个作用是—。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

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一倍。

(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溶液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用离子方程

式表示)。

【解析】(1)乙醇中还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QH+2Na-2CH:CH2ONa+

H2t: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液C&,在加热时可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要清洗附着

在试管壁上的硫,可选用CS2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由电池反应可与看出金属钠失去电子作为负极,单质硫得电子被还原成Sx2一,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

式为XS+2e-=Sx?-;由于原电池内部要靠离子得定向运动而导电,同时钠和硫极易化合,所以也必需把

二者隔离开,因此其作用是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在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反应式为

Pb(s)+SO?_(aq)-2e-=PbSO4(s),因此当消耗Imol即207g铅时转移2mol电子,而207g钠可与失去的

电子数为2丝07•=9,所以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9/2=4.5倍。

23

(3)Naf属于强碱弱酸盐玉-水解显碱性,所以c(H+)最小。但由于水解程度很小,大部分还在溶液中。

因为氢硫酸属于二元弱酸,所以S,-水解时分两步进行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方程式为S"+HQ=HS-+OH、

-+-

HS+H20=H2S+0H-,因此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c(OH)>c(HS-)>c(H

+);由于S~极易与C-+结合形成CuS沉淀而抑制S~水解,因此溶液但碱性会降低,酸性会增强,方程式

为S2-+Cr+=CuSI。:一处于最低化合价一2价,极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空气中含有氧气可氧化叶一而生

成单质硫,方程式为2s2-+0?+2H20=2SI+40IFo

【答案】(1)2CH£HQH+2Naf2cH3cHzONa+Hzt;CS,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2)XS+2e-=S*2-;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4.5;

+2-+2

(3)(Na)>c(S~)>c(OH)>c(HS)>c(H);减小;2S~+02+2H20=2SI+40H~o

【2010高考】

(2010•全国卷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

B.将SO,通入BaC)溶液可生成BaSC)3沉淀

C.将C0,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4通入热的CuSO,溶液中能使C/,还原成Cu

【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Q,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误,酸

性:HC1>H2SO3>H£O3所以通入后无BaSOs沉淀,因为BaSOs+ZHCFBaClz+HzO+SOzt;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

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0+CUS0.(=CU(0H)2I+(阳)£0”,接着Cu(OH)::^=CuO+H2O,溶液中阳不能还原CuO

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03>HC10,反应为:

C02+H20+Ca(C10)2=CaC03I+2HC1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

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

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氨族。

【答案】C

(2010•全国卷I)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

产物中PCL与PCL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B.2:3C.3:1D.5:3

【解析】设n(PCb)=Xmol,n(PCl6)=Ymol,由P元素守恒有:X+Y=O.25/31^0.008...①;由Cl元素守

恒有3X+5Y=(0.314X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考查学生的基

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答案】C

(2010•福建卷)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XYz

ANaNaOHNaHC03

BCuCuSOiCu(OH)2

CCCOCO2

DSiSi02H2SiO3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可用代入法,即把宪凶项中

的XYZ带入又吐的圆圈中进行判断,C中CO:在一定条件下与单质钠反应可以生成金刚三

和碳酸钠.

【答案】C

(2010•山东卷)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0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NazOz组成元素相同,与CO?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

2NaOH+SR=Na2SiO.+H2ONa2O与CO2反应生成Nag,叫°2与。°2反应除生成

Na2c0?外,还生成°2,故B错;NO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2=2叫,故c错;因为新制氯水

中含有“C/°,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

【答案】A

(2010•上海卷)1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h通入FeSOi溶液中B.C()2通入CaCk溶液中

C.Nft通入A1CL溶液中D.S0?通入己酸化的Ba(N03)2溶液中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N0?通入后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其将亚铁盐氧化

为铁盐,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排除A;C0?和CaCk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选B:N&通入后

转化为氨水,其和A1CL,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排除C;S0?通入酸化的硝酸钢中,其被氧化为硫酸,生

成硫酸钢沉淀,排除D。

易错警示: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正确理解C0?和CaCk能否反应,由于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故

将CO2通入CaCk溶液中时,两者不能发生反应生成溶于盐酸的碳酸钙沉淀。

(2010•重庆卷)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60,

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

D.红磷在过量CL中燃烧生成PCL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性质。A项,铝与热的浓硫酸反应,错误。B项,AgL胶体吸附电荷而带电,故在

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错误。C项,K比Li活泼,故与水反应剧烈,正确。D项,P与过量的CL?反应,

应生成PCL”错误。误区警示:铝在冷、热H2so4中发生钝化,但是加热则可以发生反应,胶体自身不

带电,但是它可以吸附电荷而带电。由此警示我们,化学学习的平时学生一定要严谨,对细小知识点要经

常记忆,并且要找出“关键字、词。

(2010•上海卷)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一、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博8<Mt我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2声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匚了殿e

【.答案】B邑J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触时发生反应:

4NH3+6Cl2=2NHtCl+4HCl+N2,烧瓶中出现白烟,A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B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

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对。

(2010•四川卷)10.有关①100ml0.1mol/LNaHCO?、②100ml0.1mol/LN%。。,两种溶液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H2cO3)

D.②溶液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知识;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