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_第1页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_第2页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_第3页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_第4页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六经构建了一个作为中华文明之正典的“文本世界”。就起源而言,六经最早称为六艺,六艺皆史,其字面内容以三代政教实践为主体,上及尧舜,下至孔子所处的春秋鲁国。六艺之所以能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与孔子被符号化为“圣”者,是同步化过程。虽然六经记述的是历代君主的治理实践,但其隐性主体则是圣人。《春秋》之所以被符号化为经,并不是因为它以鲁国视角所记载的事件或人物,而是因为记者。史官书写的《春秋》与孔子所作之《春狄》,所载之事并无本质区别,经之所以为经,并不在于所记之事。在“文”上,史官所记者为史,孔子所作者为经,其关键在于孔子通过鲁史所记之事确立了“义”,这“义”并非一般性的道义。《春秋》所立之义,与“王者之迹”关系甚大:《诗》之所以为《诗》在于它是王化之踪迹,而《春秋》则是天子失官、王化之迹熄灭后,圣人所立之义。春秋时代,统治者不再是垄断通天权的君巫合一者,而是作为“人爵”的世俗君主;同时,一个“精神性的天下”出现并与“政治性的天下”区别开来,“圣”被归属于“天爵”,成为精神性天下的担纲主体。“圣”者是有德而无位的“无冤之王”、精神领域的“王者”。《郭店楚简·五行》谓“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圣的根本特征是知天道,因为知天道,所以对秩序具有开创性能力,“作者之谓圣”(《礼记·乐记》)。“圣”虽具有立法者(“作者”)的定位,但其所确立的不再是某一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而是一方面以其自身生命存在挺立人极,其生命存在成为人之所以为人之原理的饱满性展现;另一方面,圣人基于人性的理解而确立文明秩序的基本原理,落实到“六经”所构筑的文本世界,后者内蕴超越具体社会和特定时代的普遍道义和秩序原理,其核心仍然是天下秩序,只不过它是以圣人为担纲者的“精神性天下”,它一方面回应人的安身立命问题,另一方面提供检讨“政治性天下”的尺度和判准。以六经的圣者之法检讨、反思具体社会的一王一代之法,这才有《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史记·太史公自序》)所据之“义”,这恰恰是王官旧史所不具备的。王官之六艺经由被符号化为圣人的孔子的改造,发生了由史而经的转化。孔子被符号化为圣人,其人格被视为“天地之德”的充分体现。如果说“圣”之“德”与天相通,那么,“经”则是“圣”之“文”,“文”则是“德”的客观化表现。由此,六艺成为六经,孔子构筑的六经文本世界,被视为一种神圣性空间,它超越了具体社会和特定时代,是百世之法,而非一代之法。正如王夫之说:“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在天子失官、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失序状况下,孔子及其后学致力于从精神与教化领域确立秩序。六经所记载的虽是一个民族及其代表人物探寻秩序和意义的历史,但经由“圣”的解释转化,则成为超越具体社会与具体历史的形上之“道”,这“道”意味着文明与秩序之原理和方向。由于“圣”与“经”两大符号是共构的,这使得“经”成为“众言淆乱”“百家异说”状况下可以有所折中的“共识性中心”。六经的文本世界也因此不再被视为表达个体思想和情感心志的子学言说,而是被视为向着历代圣贤人格开放的神圣文本空间。“经”的成立借助了“史”的外壳,在“政治性的天下”业已被缩减为膨胀了的“国”的失序状况下,《春秋》以一国之史为基础,以“属辞比事”的象征性方式,承载“天下”之规范性和普遍性的“义法”。而六经作为对王官史学的转化,就是孔子通过创造性解释在开创新的秩序纪元。六经所记载之人与事,虽在过去,但“圣”者之所志,则在未来。六经在历史中总是通过不断地解释而开放自身,六经之前,并非无道;六经之后,也并非意味着道仅仅存在于六经的文本世界之内,每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以自身方式探寻秩序和意义,都是参与道的方式,在每一个时代,六经总是通过新的解释者引入其体道经验而开显的新六经,六经在每个时代和社会的“生面”总是不尽相同,在这个意义上,六经总是被解释的六经,总是通过解释被重新激活的六经。在当今各大文明碰撞的世界历史时代,对六经的创造性转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世界秩序和人类未来。六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精神的表达和延续,在今天面对跨文化的处境,它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经学文本的互鉴中辨识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作为秩序原理与文明根基的六经,必须在应对个体问题、中国问题、人类问题和世界问题上显现自己的活力。这样的时代意识为六经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可能回到一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所界定的世界,而是以开放性姿态、在不同文明的互鉴中提升自身、走向开放的世界和人类未来。因而,六经的研究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训诂考辨,而是在承继千年传统而开启的统合古今之大视野中,走向思想的创造,唯其如此,六经才能成为我们时代的六经,才能成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六经。(摘编自陈赟《经学的“返本”与“开新”》,有蒯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皆史,其史料主体是从尧舜至春秋鲁国的政教实践,后经由被符号化为圣人的孔子的改造,六艺也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B.圣人之所以被视为“圣”,是因为他“知天道”,不仅确立了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而且确立了文明秩序的基本原理。C.六经记载了汉民族及其代表人物探寻秩序和意义的历史,但经由孔子的创造性解释转化成意味着文明与秩序之原理和方向的“道”。D.六经并非封闭而一成不变,它在历史中总是通过不断解释而开放自身,每个时代的解释者都可以引入其体道经验而开显新的六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作为中华文明正典的文本世界,不仅有王者之史,更有圣人之义,而六经之所以能成“经”,关键在于后者。B.春秋时代的人君不仅拥有一个“政治性的天下”,还拥有一个“精神性的天下”,后者可以用来评判和检讨前者。C.“圣”与“经”两大符号的共构使“经”成为“共识性中心”,也使六经的文本世界被视为向历代圣贤人格开放的神圣文本空间。D.六经是中华文明的根基,蕴涵着中国人的秩序原理,但只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在应对当今众多问题上彰显活力。3.下列名言中可引证第三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战国末学者韩非子B.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C.经名始自孔子,经学传于孔门。——中国近代经学家皮锡瑞D.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明末清初经学家黄宗羲4.全文内容丰富,但其实是对两个核心问题的依次阐释,试概括这两个问题。5.有同学认为六经只是先秦的文化,距今数千年,在今天已没有学习的必要。读了本文,你将用文中的哪些观点反驳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千里江山(长篇节选)杨朔这当儿,正有一列重车从鸭绿江北开到南岸,向着前线奔跑。司机房两边挡着防空帘,帘缝里探出个头,向前瞭望着。月色昏糊糊的,照见这人的脸精瘦精瘦。这是线路指导禹龙大。吴天宝坐在司机位子上,望望水表,又望望汽表,慢慢提高手把,动轮转得越来越欢。车子摇摇晃晃的,不用手也摸得出这片国土浑身所带的伤疤。车上不但有反坦克弹,还有大坦克呢。开车前,吴天宝围着车不知打了几个转,心里直发痒,好想掀开雨布,拿手摸摸那些大坦克。可惜押车的战士不让他动。怕什么?他又没歹意,摸摸还能摸坏了?吴天宝寻思着,眯着眼笑①了。前面山后忽闪一亮,又忽闪一亮:美国人打闪光弹了。他朝闪光弹吐了口唾沫骂:“呸!又是撒谎弹,你吓唬谁?要让你得了意,都不用活了。”吴天宝摸摸贴身藏的毛主席像,记起像片底下他老人家的亲笔题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吴天宝觉得有些惭愧。到朝鲜四个月,才立了一功。他要再立,等胜利回国那天,胸前定要挂满奖章。他要生活得又荣誉又光彩,就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到那时,吴天宝也可休息几天,美美吃一顿,好好睡一觉。跟小姚的问题怎么办呢?也该料理婚事了。小姚真了不起,满肚子学问。等胜利了,他们就要结婚,就要永远在一起。天天工作完了,他们要一个桌上吃饭,一盏灯下学习。对了,小姚不是喜欢花么?他要和她一起种花。围着屋子种得满满的,什么花都有,天天都在花里过。月亮影里,远处现出一带黑森森的高山。吴天宝忽然听见头顶上哇地一下,一朵黑云贴着火车掠过去。这是架“黑寡妇”,专门夜间出来。吴天宝一急,心里闪出个主意:“把火车开进大山峡去!”于是加快速度。可是晚了,汽油弹落地开花,烧起来了,照得四下白昼一般亮。“黑寡妇”打个旋,扑上来,哒哒哒哒一阵机枪。禹龙大叫:“不好!后面着火了!”吴天宝关上汽门,下个死闸,蹦到地上,跑出去没多远,几颗杀伤弹撂到旁边,只觉地面忽闪一下,从他脚下鼓起来,他就震得不省人事了……等到他清醒过来时,一眼望见正燃烧的火车,神智一下子清醒了:我是去送反坦克手榴弹啊!还有大坦克!怎么躺在这挺尸呢?他一个打挺坐起身。不等他上去,刘福生和禹龙大先上去了。这时眼前变成一片火山,红了半拉天。刘福生和禹龙大从宿营车上拿下两件棉大衣,浸湿了水,顶到头上,冲着烟火爬上前去。车上的火焰卷呀卷呀。忽忽忽忽,“黑寡妇”又来了。禹龙大钻到车底下,从车肚子下面爬上去,伸手去摘钩,可是车钩震得拉得紧绷,高低摘不下来。刘福生操起根撬棍,哈着腰窜上去,咯嚓一撬棍,砸开了挂钩。吴天宝也奋力跑上去。禹龙大要替吴天宝开车,吴天宝却一把推开他,一提手把,拉开汽门,甩掉那节大火熊熊的车厢,开着车往前冲。他只觉得胸部有点痛,痛就痛他的,开车要紧。车子撒了泼似的,猛往前冲,呼呼呼呼,冷风直往吴天宝胸口里灌。讨厌的是那块破月亮,怎么还不落!“黑寡妇”哇地一声又扑上来。哒哒哒哒,一溜火线直扑向火车。吴天宝开着车没命地跑,胆子比什么时候都壮。这时,战友高青云的影子在脑海中一闪闪出来。祖国——我们的母亲,就在背后,怎能让敌人的坦克冲到背后去呢?高青云撇出颗反坦克弹,又撇出一颗。坦克没挡住,朝前直冲。高青云大喊:“反坦克弹没有了!”吴天宝心里叫起来:“送上来啦!送上来啦!”车轱辘响得更急,咯噔咯噔,咯噔咯噔,一路飞跑。“黑寡妇”缠住火车,差不多跟机车平着飞,一掠过去,转回身又迎着头打,枪口吐出两团火光,雪亮雪亮。吴天宝恨不能一步把车开进大山峡去,老探着头望。一颗子弹嗖地从他耳门上掠过去,他的左大腿震了震,感觉热呼呼的。禹龙大猛然叫:“起雾了!”雾先从前面大山峡涌起来,影住天,影住山,尘头似的滚滚而来。吴天宝早看得明白:只要火车停到大山峡里,“黑寡妇”不敢低飞,再也打不着了。这场好雾,来得再巧没有。机车一头钻进雾里,吴天宝把汽门一关,火车借着股惯力,一节一节开进大山峡去,眼瞅只剩个尾巴了。“黑寡妇”发了疯似的,接连俯冲四次,连扫带射。火车老打不坏,怎么能不气得发疯?车上明明装的是重要军火,怎肯放松,就又从后边猛扑上来,朝着车尾又是一个俯冲。车尾早钻进雾里,钻进大山峡里。“黑寡妇”扑了个空,朝着雾里打了一气,一仰头往高飞去。就在这一霎,只见雾腾腾的大山头上红光一闪,轰地一声,“黑寡妇”撞山了,永远变成死寡妇了!火车又继续往前开。吴天宝乏得要命,乏也得挣扎着。一程一程,火车一路狂奔,终于到达清川江边,吴天宝看到了前来接车的大队长武震。他喘口长气,一松劲,打算站起来,腿却软得不行,咕咚地跌倒了。刘福生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吴天宝左边裤子湿淋淋的,全是血。刘福生立刻张着嗓子喊医生,医生喊来了,把武震也喊来了。吴天宝失血太多,说话都没力气,强撑着笑笑②说:“做什么大惊小怪的,把武队长惊动了……”又问武震道:“这趟车误不了吧?可别误啊!你没见,那些大坦克,赶上小山大了……前线一定等急了。”武震蹲下说:“误不了,你别挂心啦。——你觉着怎么样?”吴天宝小声说:“也不怎么样,就是乏。”便合上眼,一会又睁开说:“福生,你伸伸手,扶起我来,让我看看毛主席。”刘福生解透他的意思,替他拿出他怀里藏的毛主席像,吴天宝接过来。炉门射出一道红光,映着他的脸,也映着那张像。那张像五彩鲜明,发出光彩,吴天宝的脸又红又亮,也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他捧着像,笑③着望了好大一会,小声说:“毛主席,再见了!我总算完成了祖国人民托付我的任务。”武震眼里泪花一转,咽了口唾沫。吴天宝笑④着说:“哭什么?告诉小姚:也别哭,将爱我的心情,去爱祖国吧!”他的眼神散了,嘴角含着笑,自言自语悄悄说:“真困哪!让我睡一会吧——小睡一会……”说着声音越来越模糊,眼皮渐渐闭上,手里还紧握着毛主席像……武震怕他睡不好,把他安顿在一座绝僻静的山坡上,向阳,通风,四围满是冬夏常青的赤松,山水冲不着他,炸弹炸不着他。两天后,一位姑娘来到吴天宝坟前拜祭。姚志兰恍恍惚惚的,觉得吴天宝还活着,一想就想起他生龙活虎的神气:小黑个子,喜眉笑眼的,帽檐底下蓬起撮头发,浑身精力用都用不完。谁相信他会闭上眼呢?她对着坟说:“现在春天了,你就留在这吧,你是为朝鲜死的,就留在朝鲜吧,让大家都看见你!”她唰地流下泪来,然后转向北面,颤声说:“祖国啊!为了你,我们有什么可保留的?就是生命也可以献出来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抗美援朝为题材,以铁道兵吴天宝为主人公,虽没有正面描写一线战场上志愿军将士浴血杀敌的情景,但同样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风采。B.小说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中描写了吴天宝与姚志兰的爱情,虽然着墨并不多,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生活、重情重义的感人画面。C.高青云是志愿军前线战士代表,他的英勇战斗激励着吴天宝无惧“黑寡妇”的缠斗,更坚定了吴天宝把弹药加速送往前线的决心。D.“毛主席像”是小说中不可忽视的物象,它作为线索,串联起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意味着为领袖而战是吴天宝所有勇气与智慧的源泉。7.对文中四处加点的“笑”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笑①:既是对押车战士胆小怕事的嘲笑,也是对自己摸不到火车上坦克的自我解嘲之笑。B.笑②:那是身负重伤却故作轻松的“笑”,表明自己没事,写出了吴天宝的乐观心理。C.笑③:笑是充满骄傲的笑,因为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完成了祖国人民的重托。D.笑④:既是对痛苦流泪战友的劝慰,也是他视死如归、死而无憾心理的形象体现。8.小说善用拟声词描写战斗,试分析下面两句中拟声词的表达效果。(1)忽忽忽忽,“黑寡妇”又来了。(2)车轱辘响得更急,咯噔咯噔,咯噔咯噔,一路飞跑。9.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育才中学文学社计划开展一次“抗美援朝文学阅读周”活动,《三千里江山》入选荐读书目,请你根据本文,以“情”字为核心,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荐读语。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②也,自经③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④,官事不摄⑤,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节选自《论语》)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⑥,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五伯莫盛于桓、文⑦,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公子纠:齐桓公之兄长,齐桓公与之争位,最终杀了他。管仲曾是公子纠的家臣。②谅:小小的诚信。③自经:自缢。④归:藏钱的府库。⑤摄:兼任。⑥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的三位宠臣。⑦文: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文公死A晋B袭C文公之余D威E得为诸侯之盟F主G者H百有余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在材料一中的意思是辅佐,与“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一句中的“相”词义相同。B.被发左衽,指头发披散,衣襟向左开,文中代指华夏将沦为文明未开化的夷狄之族。C.弹冠而相庆,含贬义,指“三子”在管仲死后为自己将得到齐桓公的重用而相互庆贺。D.手足,文中借代举动,与成语“情同手足”“手足之情”中的“手足”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从一臣不事二主的立场怀疑管仲是个仁者,而孔子则从造福天下百姓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历史功绩,言外之意认为他有大仁。B.孔子认为管仲“器小”,批评他不俭,家有“三归”且“官事不摄”;还批评他不知礼,在有些生活享受上甚至超越了齐桓公。C.苏洵认为,从源头上考量齐国的成败,成功起于鲍叔而不是管仲,衰败则起于管仲而不是受齐桓公宠幸的竖刁、易牙等三个奸臣。D.同为春秋霸主,晋文公之才没超过齐桓公,手下大臣又不如管仲,然而在两人死后,晋、齐两国的国运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14.同为批评管仲,孔子与苏洵的批评目的却不相同,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其三陆游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此为其三。②骞翔:飞翔。③迮:通“窄”。④鹤料:泛指官府给的俸禄。⑤缣衣:双层丝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诗人追忆了往昔抗击金兵的军旅生涯,曾经多方转战却都陷入重重的包围。B.“骇机”原指猝发的祸难,诗中实指危机四伏的官场,“骇”字传达出诗人当时的心理。C.颔联运用多个意象渲染初夏特有景色,既勾勒了幽居之所,又景中寓情,点题可谓巧妙。D.颈联中诗人用“蜗庐”的比喻极言居室窄小,“宁论”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要说”。16.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务观(陆游的字)此诗乍读是‘喜’,深读皆‘悲’……”你能从诗中解读出哪些“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古以来,许多名人的名字都取自《论语》中的名句,如现代美学家王朝闻,其名字源于《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2)中华山水处处有大美,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是巍峨高耸的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辽阔无垠的八百里洞庭。(3)华夏儿女自古就有强烈家国情怀,每当“_________________”(语出刘克庄《贺新郎》)之际,忧国忧民者往往“尚思为国戍轮台”(语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奋勇杀敌者为国捐躯而不计功勋名利,正如高适《燕歌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睡眠是人生大事,②因此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③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促进健康显得尤为至关重要。④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⑤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⑥近几年,褪黑素被都市年轻白领尤其是年轻人士推崇为“助眠神药”,⑦在多个电商平台的商品销量排行中,⑧褪黑素产品的销量位居保健品类前列。⑨研究表明,适时地给予外源性褪黑素补充可以协助调整睡眠周期,⑩特别是对由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的失眠格外有效。褪黑素是人体内一种可以调节睡眠的激素,由大脑松果体制造,通过血液传递到其作用的受体。褪黑素也被称为“暗信号”,这是因为它的分泌主要在黑暗状态下进行。A,褪黑素就会在人体内发挥内源性同步节律作用,身体就逐渐进入睡眠状态。褪黑素B,因为比起其他安眠药,褪黑素虽然副作用要少,但长时间服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白天嗜睡、胃部不适、头昏脑沉等。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给出修改建议,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第句可修改为:第句可修改为:第句可修改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当年住过的那眼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