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35/wKhkGWZBX8SAPeueAAC5sYfsSBs470.jpg)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35/wKhkGWZBX8SAPeueAAC5sYfsSBs4702.jpg)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35/wKhkGWZBX8SAPeueAAC5sYfsSBs4703.jpg)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35/wKhkGWZBX8SAPeueAAC5sYfsSBs4704.jpg)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B/35/wKhkGWZBX8SAPeueAAC5sYfsSBs4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益剂习题
I.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为:C
A.脾胃虚寒
B.湿困脾阳
C.脾胃气虚
D.脾阳不足
E.脾虚泻泄
I.四君子汤加上何药名异功散:C
A.半夏
B.桔梗
C.陈皮
D.枳壳
E.木香
2.四君子汤的功用是:D
A.益气养胃
B.健脾养胃
C.补益肝脾
D.益气健脾
E.益气补血
3.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D
A.白术、干姜、人参
B.甘草、人参、干姜
C.人参、茯苓、炙甘草
D.甘草、人参、白术
E.人参、茯苓、白术
4.参苓白术散在何方的基础上加砂仁、山药、莲子、白扁豆、惹仁、桔梗而成:A
A.四君子汤
B.异功散
C.六君子汤
D.玉屏风散
E.补中益气汤
5.长于渗湿止泻的方剂是:D
A.补中益气汤
B.香砂六君子汤
C.四君子汤
D.参苓白术散
E.异功散
7.参苓白术散的主治病证是::A
A.脾虚挟湿
B.脾胃气虚
C.气虚下陷
D.气虚发热
E.脾肾两虚
8.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E
A.益气补中,健脾和胃
B.健胃益气,和胃渗湿
C.健脾益气,调补脾胃
D.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E.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参苓白术散的病机是:E
A.阳虚水泛
B.脾胃气虚
C.寒湿因脾
D.脾肾气虚
E.脾胃气虚,湿自内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症:
A.脾胃虚弱,神疲食少
B.脾胃气虚,发热自汗
C.清气不升,久疟久痢
D.清阳下陷,久泻脱肛
E.误下伤中,心下痞满
11.“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E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竹叶石膏汤
D.青蒿鳖甲汤
E.补中益气汤
12.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为:B
A.白术
B.黄黄
C.甘草
D.当归
E.人参
13.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B
A.生脉散
B.补中益气汤
C.参苓白术散
D.玉屏风散
E.四君子汤
14.补中兼疏,“以补为固”的方剂是:D
A.当归六黄汤
B.真人养脏汤
C牡蛎散
D.玉屏风散
E.桑螺蜡散
15.玉屏风散的组成为:B
A.黄黄、白术、甘草
B.白术、防风、黄黄
C.茯苓、白术、黄黄
D.黄黄、白术、人参
E.人参、白术、甘草
16.玉屏风散证汗出的病机是:A
A.卫气虚弱,不能固表
B.营卫不和
C.外感风寒
D.暑热耗气伤阴
E.脾胃气虚,阳浮于外
17.防风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D
A.疏风透疹
B.祛风散寒
C.祛风止痉
D.走表祛风
E.祛风升阳
18.玉屏风散主治:B
A.营卫失调,恶风自汗
B.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C.阴虚火旺,汗液外泄
D.诸虚不足,算汗盗汗
E.暑热耗气,短气自汗
19.患者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宜用:A
A.玉屏风散
B.桂枝汤
C.牡蛎散
D.生脉散
E.补中益气汤
20.生脉散的功用:D
A.益气养阴,敛汗止咳
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C.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D.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E.以上都不
21.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作用的方剂是:D
A.桂枝汤
B.补中益气汤
C.四君子汤
D.生脉散
E.牡蛎散
22.生脉散的组成为:B
A.人参、白术、甘草
B.人参、麦冬、五味子
C.五味子、麦冬、甘草
D.知母、人参、杏仁
E.知母、人参、五味子
23.患者体倦气短,口渴多汗,咽干,舌红,脉虚,宜用:E
A.补中益气汤
B.玉屏风散
C.人参哈吩散
D.四君子汤
E.生脉散
24.六君子汤是山四君子汤加何药组成的:A
A.半夏、陈皮
B.枳壳、陈皮
C.砂仁、半夏
D.木香、砂仁
E.半夏、木香
25.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B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归脾汤
D.生脉散
E.四君子汤
26.何方主治营血虚滞证:A
A.四物汤
B.归脾汤
C.当归补血汤
D.胶艾汤
E.八珍汤
27.当归在四物汤中的作用是:A
A.补血活血
B.滋阴养血
C.养血润燥
D.活血止痛
E.以是都不是
28.归脾汤与四物汤共有的药是:A
A.当归
B.人参
C.酸枣仁
D.白芍
E.甘草
29.归脾汤中包含的方剂是:D
A.四君子汤
B.四物汤
C.酸枣仁汤
D.当归补血汤
E.保元汤
30.主治脾不统血的方剂是:C
A.四物汤
B.当归补血汤
C.归脾汤
D.胶艾汤
E.人参养荣汤
31.下列方中,既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作用,又具有补气摄血之功效的方剂是:C
A.八珍汤
B.当归补血汤
C.归脾汤
D.固冲汤
E.炙甘草汤
32.某女性患者,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苔
白脉虚,治宜选用:D
A.温经汤
B.四物汤
C.逍遥散
D.归脾汤
E.固冲汤
33.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作用的方剂是:B
A.八真汤
B.归脾汤
C.炙甘草汤
D.四物汤
E.生脉散
34.当归补血汤中黄黄用量五倍于当归,其用意是:C
A.补气摄血
B.补气行血
C.益气养血
D.补气和血
E.以是都不是
35.当归补血汤中黄黄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A
A.5比1
B.5比2
C.5比3
D.5比4
E.以上都不是
36.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治宜选用:C
A.白虎加人参汤
B.竹叶石膏汤
C.当归补血汤
D.补中益气汤
E.生脉散
37.属于六味地黄汤中“三泻”的药物是:D
A.茯苓、泽泻、山茱萸
B.茯苓、丹皮、山茱萸
C.山药、泽泻、山茱萸
D.茯苓、泽泻、丹皮
E.茯苓、山药、山茱萸
38.六味地黄丸中的君药是:C
A.山茱萸
B.山药
C.熟地
D.茯苓
E.丹皮
39.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是:E
A.肝阴虚
B.心阴虚
C.脾阴虚
D.肺阴虚
E.肾阴虚
40.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用:D
A.右归饮
B.大补阴丸
C.右归丸
D.六味地黄丸
E.地黄饮子
41.六味地黄丸加何药为都气丸:B
A.枸杞
B.五味子
C.麦冬
D.知母
E.黄柏
42.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C
A.熟地、山茱萸、丹皮
B.熟地、山药、泽泻
C.熟地、山茱萸、山药
D.山茱萸、山药、丹皮
E.茯苓、泽泻、丹皮
43.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B
A.养心安神
B.滋阴补肾
C.健脾和胃
D.滋阴疏肝
E.滋阴降火
44.知柏地黄丸的功用是:B
A.滋阴补肾
B.滋阴降火
C.滋肾纳气
D.滋补肺肾
E.滋肾养肝明目
45.杞菊地黄丸的功用是:C
A.滋阴补肾
B.滋阴降火
C.滋阴养肝明目
D.滋肾纳气
E.滋补肺肾
46.都气丸的功用是:D
A.滋阴补肾
B.滋阴降火
C.滋阴养肝明目
D.滋肾纳气
E.滋补肺肾
47.麦味地黄丸的功用是:E
A.滋阴补肾
B.滋阴降火
C.滋阴养肝明目
D.滋肾纳气
E.滋补肺肾
48.大补阴丸的主治证是:E
A.肾之阴阳两虚证
B.肾阳不足证
C.真阴不足证
D.肝肾阴虚证
E.阴虚火旺证
54.一贯煎的功用是:B
A.补肾养肝
B.滋阴疏肝
C.清胃滋阴
D.滋阴补肾
E.滋阴养血
55.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药少津,脉虚弦,治宜用:E
A.逍遥丸
B.四逆散
C.龙胆泻肝汤
D.小柴胡汤
E.一贯煎
60.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意义是:E
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
B.温肾助阳,散寒通脉
C.补阳益精,温肾纳气
D.补火暖土,散寒止痛
E.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B型题:
A.四君子汤
B.补中益气汤
C.参苓白术散
D.生脉散
E.六君子汤
1.以黄黄作为君药的方剂是:B
2.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C
3.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B
A.人参
B.白术
C.黄黄
D.升麻
E.茯苓
4.玉屏风散的君药是:C
5.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C
6.四君子汤的君药是:A
A.表虚自汗证
B.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C.脾胃气虚挟湿证
D.睥胃气虚下陷证
E.脾胃气虚证
7.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D
8.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是:A
9.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C
A.麦冬
B.桔梗
C.升麻
D.五味子
E.防风
10.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含有:C
11.参苓白术散组成中含有:B
A.白术
B.防风
C.五味子
D.人参
E.麦冬
12.玉屏风散与补中益气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
13.生麦散与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D
A.生脉散
B.玉屏风散
C.参苓白术散
D.四君子汤
E.补中益气汤
14.证见身热自汗,面色白,食少乞短乏力,大便稀滤,脉虚软无力,宜选用:E
15.证见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浮虚,宜选用:B
A.六君子汤
B.四君子汤
C.玉屏风散
D.补中益气汤
E.参苓白术散
16.具有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B
17.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功用的方剂是:E
18.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C
A.阴虚火旺证
B.肝肾阴虚证
C.肾虚气喘证
D.肺肾阴虚证
E.真阴不足证
19.知柏地黄丸主治证:A
20.杞菊地黄丸主治证:B
21.麦味地黄丸主治证:D
A.滋阴补肾
B.滋阴纳气
C.滋阴降火
D.滋补肺肾
E.滋肾补肝
22.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A
23.大补阴丸的功用是:C
A.黄苓
B.丹参
C.麦冬
D.木香
E.生地
28.归脾汤中有;D
29.生脉散中有:C
30.泰山磐石散中有:A
X型题:
1.具有补中益气的方剂有:A、B、E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四神丸
D.生脉散
E.参苓白术散
2.参苓白术散配伍砂仁的意义是:B、C、D、E
A.止呕
B.醒脾
C.行气
D.和胃
E.化滞
3.下列方剂中均含有黄黄的是:A、C、D、E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
E.当归补血汤
4.四君子汤的临床表现有:A、C、D、E
A.面色白
B.舌淡苔腻
C.气短乏力
D.食少
E.脉虚弱
1.归脾汤的功用包括:A、B、D、E
A.益气
B.健脾
C.滋阴
D.养心
E.补血
问答题:
1.试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使用补益剂应注意:(1)辨别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2)对虚不受
补的患者,应先调脾胃,适当配合健脾和胃,调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
而不滞。
2.何为甘温除热法?并举例说明之。
答:以味甘性温之品为主,治疗因气血虚而身大热的方法谓甘温除热法。如气虚
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者,用补中益气
汤甘温除热。
3.何为益气升陷法?并举例说明之。
答:用补益脾气与升阳举陷药配伍,治疗中气下陷的一种方法。临床常见少气懒
言,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等中气下陷症状,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
4.简述玉屏风散的配伍特点。黄诧与防风配伍有何意义?
答:本方以补气固表为主,配伍少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黄茂得防风,
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黄,则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机时相使。
5.简述补中益气汤的证治要点及其禁忌证。
答:补中益气汤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
6.四君子汤主治何证?其证治要点如何?
答:本方主治脾胃气虚证。以面白,食少,气短,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为证治要点。
7.简述参苓白术散中配伍砂仁、桔梗的意义。
答:方中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既可缓解脾虚湿阻气滞引起的胸脱痞闷,
又可防止益气健脾之品的腻滞碍运;桔梗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能栽补益之
品上行,以益肺气。
8.生脉散的主治证是什么?为何名为“生脉”?
答:本方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或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生脉散能使气
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故名“生脉”。
9.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
答:本方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随,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涩精;
山药补脾益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用量是另两
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10.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
补,以补肾阴为主。
11.当归补血汤所治血虚发热,“证象白虎”,与白虎汤证怎样区别?
答:白虎汤证为外感阳热实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四大”为辩
证要点,当归补血汤为治内伤血虚气弱之虚之方,其虽大渴,但渴喜热饮,身虽
热而无汗,脉虽大而虚。
12.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为何重用黄黄为主药?
答:本方主治血虚发热证。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取补气生血法。
13.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重在补
气,意在生血。
14.归脾汤的证治要点有哪些?
答: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15.归脾汤配伍木香的意义何在?
答: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16.“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量中十倍之一”而成补阳剂,是何道理?
答:取“少火生气”,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论述题:
1.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功用、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上都有人参、白术、炙甘草,功用上两方都有益气
健脾之功。其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
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2.玉屏风散、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自汗症,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答:玉屏风散所治之自汗,是因卫气虚弱,媵理不固所致,临床以自汗恶风,面
白,舌淡脉虚,为使用要点;桂枝汤所治自汗,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
临床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使用要点。
3.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两方的组成有何不同?其功用、主治各是什么?
答: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意米,砂仁、桔
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
方。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作用,并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证,亦
可用于肺损虚痍证,为“培土生金”中的常用方剂。
4.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均为滋肾补阴之剂,在立法和主治上有何不同?
答: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补泻并用,寓泻于补,以补肾阴为主,适用于肝肾阴
虚证。左归丸全用一派甘润滋补之品纯甘壮水,补而无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
髓亏损之证。
5.试述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配伍意义。
答:方中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涩精;
山药补脾益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
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
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
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实为主。
6.一贯煎与逍遥散均治肝郁胁痛,其功用与组方有何不同?如何区别使用?
答:-一贯煎滋阴疏肝。组方是在大量滋阴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泄热,理气止
痛,遂肝木调达之性。滋养肝肾作用强。适用于阴虚气滞之胸脱胁痛,吞酸吐
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细者。逍遥散的功用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组
方是疏肝养血健脾作用强。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证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并伴神疲食少等。
8.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两方在组成配伍与功用主治等方面有何异同?
答:两方同用参、黄、术、草以益气健脾。异者,补中益气汤配升阳举陷药,意
在补气升提;归脾汤配养心安神药,益在补益心脾。两方同有益气健脾之功,主
治脾气不足之证,但补中益气汤兼有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虚气陷证;而归脾汤
兼有补血养心之功,主治心脾两虚证。
9.通过对肾气丸方义的分析,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
答: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配少
量附子、桂枝之大辛大热,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助命门以温
阳化气。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泻于补,使补而不
滞。综观本方配伍特点有二: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滋阴中配以少量桂、附,
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以助肾之气化也。
分析题:
1.患者,力(1,32岁。常自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浮虚。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表虚自汗证。
治法:益气固表止汗。
处方:玉屏风散。
防风6g黄黄18g白术12g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黄黄为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
气,助黄黄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
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术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2.患者,加45岁,经常胸胁胀满,善叹息。近日因经商赔钱,导致胸脱、胁肋疼痛,吞
酸吐苦,口燥咽干,舌质红,少津,脉细弱。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病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胁痛证。
治法:滋阴疏肝。
处方:一贯煎。
沙参15g,枸杞15g,当归15g,生地25g,川楝子10g,麦冬15g
水煎服。
方义分析: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沙参、麦冬、枸杞为臣,益阴养血柔
肝,配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调达之
性,该药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润之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
3.患者,男,39岁。多日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时有虚热盗汗,常觉体倦乏力,食纳
减少,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心脾两虚,心补不安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处方:归脾汤。
人参6g黄黄12g白术6g当归6g龙眼肉12g酸枣仁9g茯神9g远志6g
炙甘草6g木香3g
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黄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又能养心,共为
君药。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黄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
温,滋阴养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养心补血之效,均为臣药。茯神、远志、
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
滞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
4.患者,女,39岁。近半年来,月经不调,经期超5-7日,量多色淡,本次月经已18
日未止,初则量多色鲜,继之量少,淋漓不断,自觉气短乏力,心悸失眠饮食减少。
答:辩证:心脾两虚,脾不统血证。
治法:补益心脾,健脾摄血。
处方:归脾汤。
人参6g黄黄12g白术6g当归6g龙眼肉12g酸枣仁9g茯神9g
远志6g炙甘草6g木香3g
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黄甘微温,补脾益气摄血;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又能养心,
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黄相配,加强补脾益气摄血之功;当归
甘辛微温,滋阴养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养心补血之效,均为臣药。茯神、
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
补而不滞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
理气剂习题
A.型题:
1.越鞠丸的功效是:B
A.疏肝解郁
B.行气解郁
C.行气止痛
D.行气消食
E.疏肝理气
2.越鞠丸的药物组成是:E
A.柴胡、香附、川尊、神曲、陈皮
B.菊花、山桅、川苜、甘草、神曲
C.苍术、厚朴、陈皮、香附、山桅
D.香附、麦牙、川苜、苍术、陈皮
E.川苟、山桅、神曲、香附、苍术
3.•下列何药不是越鞠丸的组成药物:D
A.苍术
B.桅子
C.香附
A.半夏曲
B.川莺
I.枳实消痞丸的臣药是:D
A.人参
B.白术
C.黄连
D.厚朴
E.半夏
4.具有行气温中,燥湿除滴功用的方剂是:C
A.平胃散
B.理中丸
C.厚朴温中汤
D.良附丸
E.暖肝煎
5.金铃子散的功用是:A
A.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B.疏肝行气,祛瘀止痛
C.行气散结,化瘀止痛
D.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E.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6.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功用的方剂是:B
A.金铃子散
B.天台乌药散
C.加味乌药汤
D.橘核丸
E.厚朴温中汤
6.台乌药散中,同巴豆用熟炒黑用的药物是:D
A.槟榔
B.乌药
C.青皮
D.川楝子
E.高良姜
10.定喘汤中用以清肺泻热、止咳平喘的药物是:C
A.石膏、麻黄
B.芦根、杏仁
C.桑白皮、黄琴
D.石膏、杏仁
E.桑白皮、地骨皮
11.具有降逆止呕呃,益气清热功用的方剂是:B
A.温胆汤
B.橘皮竹茹汤
C.丁香柿蒂散
D.旋复代赭汤
E.半夏泻心汤
12.旋复代赭汤用量最小的药物是:B
A.旋复花
B.代赭石
C.人参
D.生姜
E.半夏
13.治气、血、痰、火、湿、食郁结的方剂是:D
A.半夏厚朴汤
B.半夏泻心汤
C.枳实消痞丸
D.越鞠丸
E.保和丸
14.柴胡疏肝散的主治:B
A.肝郁脾虚
B.肝气郁滞
C.肝郁化火
D.肝郁血瘀
E.肝气犯胃
15.组成中有柴胡、香附、川茸的方剂是:E
A.越鞠丸
B.逍遥散
C.一贯煎
D.四逆散
E.柴胡疏肝散
16.越鞠丸中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的药物是:C
A.黄连
B.黄苓
C.山桅
D.石膏
E.龙胆草
17.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宜用:C
A.枳实消痞丸
B.清气化痰丸
C.瓜篓筐白白酒汤
D.四磨汤
E.小陷胸汤
18.证见胸中闷痛,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宜用:E
A.四磨汤
B.血府逐瘀汤
C.小陷胸汤
D.二陈汤
E.瓜萎猿白白酒汤
19.治疗咽中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舌苔白腻,脉弦滑,宜选用:E
A.二陈汤
B.平胃散
C.瓜篓藏白白酒汤
D.半夏泻心汤
E.半夏厚朴汤
21.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是:D
A.半夏、厚朴、茯苓、白术、甘草
B.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甘草
C.半夏、厚朴、茯苓、陈皮、甘草
D.半夏、厚朴、依苓、生姜、苏叶
E.半夏、厚朴、茯苓、白术、生姜
22.治气滞寒凝所致的胃脱疼痛,宜选用:A
A.良附丸
B.金铃子散
C.理中丸
D.左金丸
E.四逆散
23.治上实下虚之喘咳嗽,宜选用:B
A.定喘汤
B.苏子降气汤
C.小青龙汤
D.四磨汤
E.苓甘五味姜辛汤
28.柴胡疏肝散的功用是:B
A.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B.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C.疏肝清热,行气止痛
D.疏肝行气,和胃止呕
E.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29.治疗胁痛,暧气太息,脱腹胀满,脉弦最宜选用:E
A.戟越鞠丸
B.一贯煎
C.小柴胡汤
D.半夏厚朴汤
E.柴胡疏肝散
30.组成中含有槟榔、沉香、乌药的方剂是:B
A.天台乌药散
B.四磨散
C.木香槟榔丸
D.暧肝煎
E.加味乌药汤
31.瓜篓筵白白酒汤主治胸痹的病机是:D
A.肝郁气滞,痰浊中阻
B.心脾阳虚,痰饮上乘
C.胸阳衰弱,阴寒内盛
D.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E.阴寒凝滞,气滞血瘀
32.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功用的方剂是:B
A.清气化痰丸
B.半夏厚朴汤
C.二陈汤
D.越鞠丸
E.半夏泻心汤
34.半夏厚朴汤所治梅核气的病机是:C
A.痰热互结,胃失和降
B.痰热互结,升降失调
C.痰气互结,脾胃失宣
D.肺气不宣,痰浊内阻
E.肝气郁滞,瘀血内阻
39.金铃子散主治证的病机是:E
A.肝郁气结,气滞血瘀
B.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C.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D.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E.肝气郁滞,胃有寒凝
40.治胸胁疼痛,忖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用:E
A.良附丸
B.血府逐麻汤
C.四逆散
D.越鞠丸
E.金铃子散
42.治寒凝肝脉,气机阻滞的小肠疝气,宜用:B
A.橘核丸
B.天台乌药散
C.良附丸
D.暧流肝煎
E.加味乌药丸
48.旋复代赭汤的主证病机是:D
A.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B.胃气虚寒,气逆不降
C.肝气犯胃,气逆不降
D.胃虚痰阻,气逆不降
E.以上都不是
49.苏子降气汤所治的“上实”是指::C
A.寒邪犯肺
B.痰热壅肺
C.痰涎壅肺
D.寒饮犯肺
E.肺热壅盛
51.苏子降气汤中用以温补下元,纳气平喘的药物是:E
A.附子
B.沉香
C.补骨脂
D.鹿茸
E.肉桂
52.痰涎壅盛,喘咳气短,胸膈满闷,腰痛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腻
者,治归选用:D
A.小青龙汤
B.泻白散
C.二陈汤
D.苏子降气汤
E.苓桂术甘汤
53.定喘汤主治哮喘的病机是:A
A.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B.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C.肺热壅盛,痰浊内阻
D.痰浊蕴肺,肾不纳气
E.痰热互结,肺气上逆
54.治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舌质淡,苔白滑,脉弦而虚,宜用:D
A.六君子汤
B.半夏泻心汤
C.枳实消痞丸
D.旋复代赭汤
E.丁香柿蒂散
55.苏子降气汤所治的“下虚”是指:B
A.肾精亏虚
B.肾阳不足
C.肝肾不足
D.肾阴不足
E.阴阳两虚
56.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属于定喘汤的组成部分:D
A.白果、麻黄
B.苏子、甘草
C.杏仁、款冬花
D.生姜、茯苓
E.黄苓、半夏、桑白皮
57.定喘汤的功用是:A
A.清热化痰,宣肺降气
B.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C.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D.降气平喘,温化痰饮
E.以上都不是
61.苏子降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E
A.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B.外感风热,痰热壅肺
C.痰热壅肺,肺气上逆
D.实痰犯肺,肺气上逆
E.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64.具有降气平喘,止咳化痰功用的方剂是:B
A.定喘汤
B.苏子降气汤
C.小青龙汤
D.苓甘五味姜辛汤
E.麻杏甘石汤
65.旋复代赭汤的功用是:E
A.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B.温中祛寒,降逆止呕
C.益气和胃,散结消痞
D.行气消痞。化痰止呕
E.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70.定喘汤的君药是:B
A.柴苏子、款冬花
B.麻黄、白果
C.半夏、前胡
D.苏子、麻黄
E.麻黄、杏仁
B型题:
A.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之痞
B.脾胃虚弱,食积内结之痞
C.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痞
D.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痞
E.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痞
1.枳实消痞丸主治:C
2.旋复代赭汤主治:E
3.半夏泻心汤主治:A
A.肺热壅滞,气逆不降之喘咳
B.痰涎壅盛,肾不纳气之喘咳
C.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喘咳
D.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咳
E.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喘咳
4.苏子降气汤主治B
5.定喘汤主治:D
6.小青龙汤主治:E
X型题:
1.组成中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方剂是:A、C
A.参苓白术散
B.旋复代赭汤
C.枳实消痞丸
D.补中益气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2.金铃子散的组成是:C、E
A.木香
B.青皮
C.川楝子
D.郁金
E.延胡索
3.良附丸的组成有:B、E
A.干姜
B.高良姜
C.附子
D.桂枝
E.香附
4.属于旋复代赭汤的组成是:A、B、C、D、E
A.半夏
B.人参
C.甘草
D.生姜
E.大枣
论述题:
1.比较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的
异同。
答:两方共同点:均用苏子、半夏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以治咳喘痰多之证。
不同点:定喘汤用麻黄、白果配黄苓、桑白皮,兼能宣肺散寒,清肺泄热,适用
于痰热内蕴,外感风寒之哮喘,痰粘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苏
子降气汤以苏子等降气平喘为主,配以肉桂,兼能温肾纳气,适用于上实下虚而
以上实为主的喘咳,痰白而稀,短气,舌苔白滑或白腻。
2.比较定喘汤与小青龙汤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的异
同。
答:共同点:均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之药,故均能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以治
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
不同点:定喘汤用麻黄、白果配黄苔、桑白皮,解表之力较弱,但长于清泄肺
热,适用于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哮喘,表证较轻,咳嗽痰黄稠,舌苔黄腻,脉
滑数。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解表之力较强,长于温化寒饮,适
用于内有寒饮,表寒较重之喘咳,痰稀色白,苔滑者。
3.比较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
的异同。
答:共同点:均用祛痰降逆,止咳平喘之品,故均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以治咳
喘痰多稀白之证。
不同点:苏子降气汤以苏子、厚朴、半夏、前胡配肉桂,一以降气祛痰,一以温
肾纳气,适用于痰涎塞肺,兼肾不纳气之喘咳,短气而无表证者。小青龙汤以麻
黄、桂枝配干姜、细辛、半夏,一以解表宣肺,-以温化寒饮,适用于内有寒
饮,外感风寒之喘咳,兼恶寒发热脉浮者。
理血剂习题
A型题:
1.活血祛瘀属于“八法”中的:B
A.温法
B.消法
C.下法
D.和法
E.清法
2.具有破血不瘀功用的方剂是:C
A.血府逐瘀汤
B.复元活血汤
C.桃核承气汤
D.活络效灵丹
E.宫外孕方
3.桃核承气汤含有下列哪首方剂:D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增液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E.复方大承气汤
4.桃核承气汤的组成药物是:D
A.桃核、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B.桃核、大黄、芒硝、红花、甘草
C.桃核、大黄、红花、枳实、厚朴
D.桃核、大黄、芒硝、桂枝、甘草
E.桃核、大黄、桂枝、枳实、厚朴
5.桃核承气汤证的病机是:B
A.下焦蓄水
B.下焦蓄血
C.下焦湿热
D.下焦实热
E.下焦热结
1.核承气汤中的君药是:D
A.仁、桂枝
B.大黄、桂枝
C.桃仁、芒硝
D.桃仁、大黄
E.大黄、芒硝
7.血府逐瘀汤中配伍牛膝的主要作用是:C
A.补肾活血,祛瘀通经
B.补益肝肾,引血下行
C.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D.活血祛瘀,利水通淋
E.以上都不是
8.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B
A.活血祛瘀,养血清热
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C.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D.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E.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9.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脉涩或弦紧,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者治宜选用:A
A.血府逐瘀汤
B.失笑散
C.丹参饮
D.一贯煎
E.越鞠丸
10.血府逐瘀汤证的病机是:B
A.胸中寒凝,阳气不振
B.胸中瘀血,气机郁滞
C.外伤瘀血,气机郁滞
D.膈下瘀血,气机郁滞
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11.理血剂中的五个逐瘀汤共有的药物是:E
A.桃仁、红花
B.桃仁、川苜
C.当归、川萼
D.当归、红花
E.川茸
12.补气活血,“因虚致瘀”,半身不遂的方剂是D
A.复元活血汤
B.桂枝苓丸
C.补中益气汤
D.补阳还伍汤
E.内补黄黄汤
13.补阳还伍汤中重用黄黄的意义是:D
A.补气生血
B.补气固表
C.补气升阳
D.补气行血
E.以上都不是
14.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D
A.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B.活血祛瘀,行气通络
C.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D.补气,活血,通络
E.养血,活血通络
15.患者半身不遂一年余,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周身乏力,小便失禁,舌暗淡,苔白,
脉虚缓,治宜首选:E
A.小活络丹
B.小续命汤
C.大秦无汤
D.大定风珠
E.补阳还五汤
16.补阳还五汤证的病机是:B
A.阳虚血凝,脉络不畅
B.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C.痰湿血瘀,脉络不畅
D.风寒湿邪,阻于经络
E.寒凝气滞,瘀血阻络
17.复元活血汤主治证的病机是:D
A.跌打损伤,胸中瘀血
B.跌打损伤,头面瘀血
C.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D.跌打损伤,瘀留胁下
E.跌打损伤,痹阻经络
18.温经汤的功用是:D
A.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D.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9.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干口燥,
少腹里急,腹满者,治当选用:E
A.生化汤
B.活络笑灵丹
C.桂枝茯苓丸
D.四物汤
E.温经汤
20.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致的月经不调,妇女久不受孕,应首选:C
A.四物汤
B.胶艾汤
C.温经汤
D.生化汤
E.艾附暖宫丸
20.失笑散的病机是:A
A.瘀血停滞
B.寒凝血滞
C.气血郁滞
D.气虚血瘀
E.营血瘀滞
21.失笑散的功用是:B
A.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B.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C.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D.活血祛瘀,消;®止痛
E.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23.生化汤中当归的治疗作用是:B
A.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B.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C.补血养肝,和血调经
D.养血和营,活血通经
E.以上都不是
24.生化汤的组成药物是:E
A.当归、赤芍、桃仁、阿胶、甘草
B.当归、川茸、桃仁、干姜、甘草
C.当归、赤芍、桃仁、桂枝、甘草
D.当归、干姜、桃仁、人参、甘草
E.当归、川苜、桃仁、炮姜、甘草
25.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下,小腹冷痛,治宜选用:E
A.复元活血汤
B.桂枝茯苓丸
C.少腹逐瘀汤
D.失笑散
E.以上都不是
26.生化汤证的病机是:D
A.寒凝血瘀,留滞胞宫
B.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C.子宫虚冷,经脉不调
D.产后血虚,寒凝血瘀
E.产后气滞,瘀血阻滞
27.生化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
A.当归
B.川与
C.桃仁
D.赤芍
E.甘草
28.丹参饮证的病机是:C
A.寒凝气滞
B.瘀血停滞
C.瘀血气滞
D.气虚血滞
E.营血虚滞
29.丹参饮的功用与哪首方剂相同:D
A.失笑散
B.复元活血汤
C.桂枝茯苓丸
D.血府逐瘀汤
E.少腹逐瘀汤
30..治疗血瘀气滞胃痛的有效方剂是:E
A.良附丸
B.理中丸
C.失笑散
D.金铃子散
E.丹参饮
31.丹参饮的药物组成有:D
A.人参、木香、砂仁
B.丹皮、檀香、砂仁
C.丹参、檀香、白豆蔻
D.丹参、檀香、砂仁
E.丹参、降香、砂仁
32.桂枝茯苓丸证的病机是:D
A.寒凝血瘀,留阻胞宫
B.冲任虚寒,瘀血内停
C.瘀血停蓄下焦,气血瘀滞
D.瘀阻胞宫,损伤胎元
E.子宫虚冷,寒凝胞宫
33.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瘢块功用的方剂是:E
A.蟹甲煎丸
B.大黄庶虫丸
C.少腹逐瘀汤
D.失笑散
E.桂枝茯苓丸
34.十灰散的功用是:B
A.清热止血
B.凉血止血
C.收敛止血
D.祛瘀止血
E.温经止血
35.十灰散证的病机是:A
A.血热妄行,损伤血络
B.血热妄行,瘀血内停
C.肝火犯肺,损伤血络
D.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E.冲任虚寒,血不内守
36.患者突然吐血5日,血色鲜红,伴有U干咽燥,舌红,脉弦数,治宜选:B
A.咳血方
B.十灰散
C.四生丸
D.犀角地黄汤
E.黄连解毒汤
37.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治直选用:A
A.小蓟饮子
B.导赤散
C.八正散
D.猪苓汤
E.五苓散
38.小蓟饮子的病机是:A
A.下焦瘀热,损伤血络
B.下焦湿热,气化失司
C.下焦蓄血,损伤血络
D.肝胆湿热,迫血妄行
E.心经热盛,下移小肠
39.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功用的方剂是:A
A.小蓟饮子
B.八正散
C.五淋散
D.导赤散
E.猪苓汤
40.小蓟饮子的组成中含有何方:B
A.四生丸
B.六一散
C.鸡鸣散
D.碧玉散
E.五苓散
41.何方具有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功用:C
A.小蓟饮子
B.四生丸
C.槐花散
D.黄土汤
E.槐角丸
42.主治肠风脏毒下血证的最佳方剂是:E
A.四生丸
B.十灰散
C.黄连解毒汤
D.黄土汤
E.槐花散
43.黄土汤的功用是:B
A.温脾散寒,涩肠止泻
B.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C.温肾暖脾,渗湿止泻
D.温中散寒,益气养血
E.温阳健脾,益气摄血
44.黄土汤证的病机是:B
A.脾气不足,统摄失职
B.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C.气血两亏,统摄失常
D.气血不固,统摄失常
E.血热妄行,统摄失常
45.证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暗淡,伴有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
无力,治疗的最佳方剂是:A
A.黄土汤
B.棉花散
C.槐角丸
D.归脾汤
E.理中丸
46.脾阳不足的便血崩漏治宜选用:C
A.归脾汤
B.理中丸
C.黄土汤
D.胶艾汤
E.四物汤
B型题:
A.头面瘀血证
B.胸中瘀血证
C.膈下瘀血证
D.下焦蓄血证
E.少腹瘀血证
1.血府逐瘀汤主治:D
2.膈卜逐瘀汤主治:C
3.少腹逐瘀汤主治:E
A.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B.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C.破血下瘀
D.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E.补气活血通络
4.血府逐瘀汤的功效是:B
5.复元活血汤的功效是:A
6.补阳还伍汤的功效是:E
A.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
B.瘀血停于下焦证
C.胸中瘀血证
D.瘀阻胞宫证
E.瘀血停滞证
7.血府逐瘀汤主治:C
8.复元活血汤主治:A
A.当归
B.黄黄
C.赤芍
D.川苜
E.桃仁
9.补阳还五汤中的君药是:B
10.当归补血汤中的君药是:B
A.当归
B.黄黄
C.赤芍
D.川苜
E.桃仁
11.生化汤的君药是:A
12.补阳还五汤的君药是:B
A.大便下血
B.周身疼痛
C.妇人不孕
D.恶露不行
E.胎动不安
13.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阻滞的C:
14.生化汤主治产后血虚受寒的:D
15.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的:E
A.当归
B.桃仁、大黄
C.桂枝
D.川苟
E.大黄
17.桂枝茯苓丸的君药是C:
18.生化汤的君药是:A
19.桃核承气汤的君药是:B
X型题:
1.桃核承气汤的组成包括:A、B、C、D、E
A.大黄
B.芒硝
C.桂枝
D.甘草
E.桃仁
2.血府逐瘀汤由哪些方剂合桔梗、牛膝而成:B、D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逆汤
D.四逆散
E.当归补血汤
3.患者胸中刺痛,痛有定处,可选何方治疗:A、D
A.血府逐瘀汤
B.瓜萎短白白酒汤
C.理中丸
D.失笑散
E.鳖甲煎丸
4.具有活血祛瘀功用的方剂是:A、B、C、D
A.血府逐瘀汤
B.复元活血汤
C.失笑散
D.丹参饮
E.黄土汤
5.补阳还伍汤的功效是:A、C、D
A.活血
B.祛痰
C.补气
D.通络
E.止痛
6.补阳还五汤的病机是:A、D
A.气虚
B.血虚
C.阳虚
D.血瘀
E.寒凝
7.温经汤的功用是:B、E
A.活血祛瘀
B.祛瘀养血
C.养血止血
D.温经止痛
E.温经散寒
8.生化汤重用当归的目的是:B、D
A.补血调经
B.补血活血
C.补血行气
D.化瘀生新
E.补血安胎
9.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是:A、B、C、D、E
A.桂枝
B.茯苓
C.桃仁
D.芍药
E.丹皮
10.小蓟饮子重用生地的目的是:A、B、D、E
A.凉血
A.止血
B.补血
C.养阴
D.清热
问答题:
1.血府逐瘀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II久,痛如针剌而有定处,唇
暗或眼睑暗黑,舌黯红或有麻斑,脉涩或弦紧为主证。
2.血府逐瘀汤中为什么配柴胡、桔梗、枳壳?
答: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为病相互影响,气滞易血瘀,血瘀又易影
响气机的调顺,故方中加柴胡、桔梗、枳壳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消。
3.血府逐瘀汤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配伍特点有二: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
新。
4.补阳还五汤属于活血祛瘀剂,方中是否以桃仁、红花为君药?为什么?
答:不是。本方虽属于活血祛瘀剂,但主治病证的病机是因气虚不能行血,以致
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治法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所以方中以黄
苗为主药,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促血行,瘀去络通病自愈。
5.补阳还五汤为什么以黄黄为君?
答: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后遗证。因本证是由于正气亏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
无力而渐生瘀滞,瘀阻脉络,筋脉失养所致,故治宜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方中用大量黄黄为君,大补脾胃之气,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而起废痿。同时又
使瘀去不伤正。
6.补阳还五汤的配伍意义及特点是什么?
答:配伍意义是重用生黄黄,大补脾胃之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归尾
活血且化瘀而不伤正为臣。川苜、赤芍、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血共
为佐药。其配伍特点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
伤正。
7.补阳还五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主见半身示遂,口角歪斜,语言蹇塞,口角流涎,小
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
10.温经汤主治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本方主治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致的月经不调、崩漏痛经以及不孕等证。
证见月经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干U燥,
小腹冷痛。
10.原书对桂枝茯苓丸的服法规定极为严格,其道理是什么?
答:因为桂枝茯苓丸属活血化瘀之剂,本类方剂性多破泄,易于动血,损伤胎
气,引起坠胎,故孕妇禁用。然本方所治之证,是属妇人素有瘀血痞块,造成孕
娠下血不止,胎动不安,故治疗应宗《内经》“有故无损,亦无殒也”之旨,予活
血化瘀之法。然本用于妇人孕娠而有瘀血痞块者,治疗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攻
猛破,每日只服兔屎大一丸,不知加至三丸,可见本方用量极轻,祛瘀之力较为
缓和,既能祛邪,又护胎元。若攻之过急,则易伤及胎元,造成坠胎。临床运用
应注意掌握好用量。
11.小蓟饮子主治何证?其功效是什么?
答:主治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的血淋、尿血证。其功效是凉血止血,利水
通淋。
12.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
答:生化汤主治产后受寒致恶露不行之证,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
的理论,宜立温补兼以祛瘀之法。以补为通。以生为化,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
药,使血气充足,经脉周流,瘀散于生新之中,取“欲通之,先充之。“之义。
论述题:
1.小蓟饮子与导赤散在主治与功效上有何不同?
答:小蓟饮子与导赤散均有利尿通淋之功,主治热淋证。
不同点:小蓟饮子功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主治下焦瘀热而致血淋、尿血证。而
导赤散重在清心利尿通淋,主治心经有热,下移小肠的热淋证,小便短赤涩痛,
口舌生疮,其尿血不甚。
2.小蓟饮子与八正散在主治与功效上有何不同?
答:二方均清热利湿通淋之功,均治膀胱蕴热,水道不利之热淋证。
不同点:小蓟饮子主治则重于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血淋、尿血证,证见
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其功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而八正散主治
湿热下注而引起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或隆闭不通,小腹
胀满,口燥咽干,脉数滑,苔黄腻;其功效则重于泻火利水通淋,其凉血止血功
效不如小蓟饮子。
3.试述五个逐瘀汤在主治与功效上的异同。
答: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五首方,
均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均治瘀血证。
不同点:五个逐瘀汤主治瘀血证的部位有别,功效亦各有则重。血府逐瘀汤主治
瘀在胸中,功效以活血祛瘀为主兼以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主治瘀血在膈下兼气
滞证,其行气止痛作用较好。少腹逐瘀汤主治瘀在少腹偏寒证,故温经止痛作用
较优,通窍活血汤主治瘀在头面者,所以辛香通窍作用较强。身痛逐瘀汤主治瘀
痹阻经络所致的周身疼痛证,其功效长于通络宣痹止痛。
4.试述血府逐瘀汤的配全意义。
答: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瘀血证兼有气机郁滞所致的胸痛胸闷证,治当以活血祛
瘀为主,兼以行气开胸止痛。方中当归、川芳、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
膝祛瘀血,通经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
药上行,又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
养阴润燥,使瘀祛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
5.活血祛瘀剂配伍补气药、养血药以及理气药的意义是什么?
答: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一阴一阳,相互为根,二者关系甚为密切,所以
行气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机阻滞更加影响瘀血不散,为了增强其活血祛瘀止
痛的作用,常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血行痛止。气虚鼓动无力,血行缓
慢导致瘀血;久用逐瘀剂易伤正气,故活血化瘀剂中又常配伍补气之品,使气旺
则血行。血虚多滞,瘀血日久,每耗阴血,逐瘀过猛,也易耗伤阴血.,所以又常
配伍补血药,使祛瘀而不伤正。
6.写出3首含有桃仁、红花的方剂,并分别写出各方的主治证及功用。
答:血府逐瘀汤中有桃、红,该方主治胸中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
剌而有定处,舌有瘀斑,脉涩。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补阳还五汤中有桃、红,该方主治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而致中风
后遗证,证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舌淡暗苔白,脉缓。
其功效是补气、活血、通络。
复无活血汤中有桃、红,该方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滞胁下,痛不可忍。其功效
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分析题:
1.患者,女。17岁。患痛经2年,近月加重。平素贪凉饮冷,经期错后,每四五十天一
行,经量较少,经色暗淡,内挟小血块,每逢经其少腹冷痛,喜温喜按,伴有腰酸腿软,
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苔白润,舌淡,脉沉。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方药:温经汤化裁。
吴茱萸10g,桂枝10g,当归6g,川苓6g,白芍6g,阿胶6g,熟地10g,人参6g,甘草
6g,生姜6g,艾叶6g。
水煎服。
方义: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苜、白芍、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阿
胶、熟地养肝血,滋肾阴。人参、甘草、生姜温补脾阳;艾叶暖宫,增强散寒止痛之功。
2.患者,男。28岁,干部。外出办事10余日,近2日感觉小便频急,尿道热痛,尿色红
赤,小腹胀满不适,心烦不宁,口腔小溃疡,去医院作尿常规结果,纣细胞满视野,白细
胞0〜10个,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瘀热下焦之血淋证。
治法: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处方:小蓟饮子化裁。
生地20g,小蓟15g,白茅根15g,藕节10g,蒲黄10g,木通6g,竹叶10g,甘草梢10g,
滑石15g,山相6g。
水煎服。
方义分析: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化瘀,使
血止不留瘀;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梢)、滑石清心利尿,通淋;山桅清泄三焦
之火,并导热下行。
3.患者,男,59岁,作家。常年伏案书写,近因工作不顺,突然感觉胃部作痛,时发时
止,呈绞痛状,呼吸急促,不敢平卧,即去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胃脱痛,予良附丸治
疗。1日后病情加重,腕痛转为胸痛彻背,固定不移,活动痛甚,伴有心悸不宁,夜不能
寐,舌紫暗,且有瘀点,脉沉涩。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胸痹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乘用车用轻型柴油发动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800G 数据中心交换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电子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架轨道秤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打工人发财游园年会(打工人发财年会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建筑节能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 健身休闲行业服务交易合同范文
- 会计劳动合同模板
- 掌握数据分析的关键技能
- 石材幕墙施工合同范本
- 绘本分享《狐狸打猎人》
- 撤销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国家工作人员通知书
- (39)-总论第四节针灸处方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0课儿童旅客服务沟通
- WTC瓦斯突出参数仪操作规程
- 运营维管段安全保护区环境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 2022年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程测试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自卸车司机实操培训考核表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2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