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_第1页
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_第2页
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_第3页
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_第4页
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

梁广程编

大康先生总结自己的业绩时说:“古文字研究为主,古印玺

研究次之,其次是书法、篆刻、绘画、考古、漆器的研究,以及经

史、诸子、诗词、戏曲。第三种以下,都是余事。”很多学者都说,

把大康先生的所谓余事,分给十个人,那么这十人都将成为大专家。

大康先生虽然把自己的书法艺术看成是余技,书法界的人士都说,

大康的书法自成风格,是典型的“康家书体”。

大康先生不仅是个书法艺术家,还是个书法教育家。他桃李丰

硕,然而最得意的弟子是康默如(少康)。默如,号少康,字龙

友,大康之侄,1957年生。幼年时就住在大康家,一直受着大康夫

妇的眷顾,四岁开始接受严格、正规的书法教育。15岁时在书法界

崭露头角,陪同廖承志副委员长接待日本友人,即兴表演书法,受

到热烈赞扬。20岁已经出版四体百家姓字帖,印行六十三万册,风

行全国。少康以其传统书法的纯厚功力,又著中国历史三字谣四体

字帖。他精通多种书体,以篆书篆刻为主,更酷嗜草书。少康的书

法,力矫时弊,独标风骨,将遒媚与质朴融为一体,不坠流俗。是

当代突出的青年书法艺术家。

可谓名师出高徒。少康的书法成就和大康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大

康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整理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书法教学

理论和经验。现在,中国的书法练习者和爱好者数以十万计,但大

多数是自学者,难免多走弯路,成效不高。大康的书法教育理论和

经验,可以为这些朋友出出主意,解决疑难。如果遵照先生的指导

去做,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选准教材

大康先生主张直接临摹古碑贴。他经常告诫后学:“学书要学

古人,直接临摹古代名迹,以近人大作为参考。还要精选自己喜欢

和个人性格、能力、爱好相吻合的碑帖。”这段话意味深长,习字

要从源头学起,而且要选古人名迹,最好在名家的指导下进行。这

是贯穿大康先生整个文化艺术的指导原则。然而也强调要选和个人

性格、能力、爱好相合的碑帖,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关键的关键

是选准古人名迹名帖。不是不可以向今人学习,而一定要打好基础

再学。路子找准找对了,才能事半功倍。有些习字者,练了一辈子

的字,总也上不了层面,就是因为没有选对适合自己的名迹名帖,

没有正规的导师,瞎耽误工夫。

大康先生又说“历代都有过著名书法家,他们留下的金文、

石刻、墨宝,已经成为各种书体带有典型意义的名迹、名帖。”

书法字帖,是用于学习写字临摹的样本。帖分两种,一种是钟

鼎文、石刻文的拓本,一种是前人名家书写的墨本。前者称为碑学,

后者为称帖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方多以帖学为主,北方多以碑

学为主。学碑学帖,各有风格、千秋。但是多数专家认为先学碑好。

帖源于碑,碑是正根。自古以来,书学大家的学习经历,也各不相

同。最终,都同样取得了成功、做出了成就。就是说,哪一种讲法

都不是一定的,还是要因人施教,因人而论。选准了碑帖、字帖之

后,不宜不断转换,要坚持一段时间。否则看花了眼,换来换去,

一事无成。

历代传下书法字帖非常之多,然而常用的帖本还是有数的。例

如:

1,楷书字帖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另一说法,战国时期的钟繇(151

年一230年)是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写得一手工整俊秀的楷书,

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书法家

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的书法。他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

“钟王”。

楷书的范本一般分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588年)文字刻石的通称。比较有名的有《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嵩山灵庙碑》《高贞碑》及《张玄墓志》,《龙

门二十品》,《敬史君碑》、《元瑛墓志》、《司马悦墓志》、

《元怀墓志》、《元倪墓志》,《石门铭》,《泰山经石峪金刚

经》,《司马绍墓志》,《爨宝子碑》,《千字文》和《三字经》

耐丹,耆林兖

刘防夫接二

史隹魏弼阳

帽赠嗦簟则

i毛援族史

g而庆窜春

公将遂殿礼

拜gWIB

遥亲窜尚翁

【魏碑《司马绍墓志》局部】

唐楷是魏晋南北朝楷书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作是唐代书法家欧阳

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

塔圣教序》,薛稷的《信行禅师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2,行书字帖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

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

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

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

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比较著名的有王羲之的《丧乱帖》,王洵的《伯远帖》,王

献之的《鸭头丸帖》,苏轼的《黄州寒食记》,颜真卿的《祭侄文

稿》,智永的《千字文》,欧阳询的《梦奠帖》、《张翰帖》,赵

孟的《赤壁赋》(此碑内有行书,也有楷书)王铎的《拟山园》等。

【王羲之《丧乱帖》拓片

片段】

3,草书字帖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

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

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有章

草、今草、狂草之分。

有名的作品有:赵佶《草书千字文》,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急就章》,张芝的《草书》

等。

【怀素《自叙帖》

局部】

4,隶书字帖

隶书,亦称汉隶,起

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

汉时期达到顶峰。比较著名的名作

主要以汉碑为主,《曹全碑》、

《乙瑛碑》、《礼器碑》、《张迁

碑》、《封龙山碑》等碑帖。

[《曹全碑》局部】

此外,汉简书法也是隶书的一种。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

出土了约17480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

为重要的地位。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

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

成熟过程。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

5,篆书字帖

典型的小篆有峰山刻石俗称嵯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

219年)登峰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内容前为

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日"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

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

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

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

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

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F嚏1

rw®5席

8翰

la保

将■

®四

>牺

*.聚

¥自

<衫

^脚

^鼎

第x

.秣

SI世

褥ff

«E臣W

IB番

再TI

¥X&朝

(©一

.,

【峰山刻石拓片】

6,甲骨文字帖

近代甲骨文体是一种比较新的书写字体。比较有名的有:罗

振玉的甲骨文书法,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擅长甲骨

文书法。

X

3

JX

嬴A

D^a

施,I

L

/fA

Ai

V

A1

Ai

nn

fKw

代t

-I

为RX

布?

*

JO

A^

v

s0

A6

^

-

【罗振玉甲骨文书法】

二,认真分拆字帖、碑帖

拿到字帖、碑帖后,不宜急匆匆就开始临摹练习。应

该仔细地查一查该字帖、碑帖的年代特点,看看作者的时代特征。

这叫读帖。

大康先生说:“就个人经验,如果常常临摹一些传统碑

帖,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直接领悟字形结构上的呼应、稳定、

大小,也会逐步深入体会它的正奇,向背、参差、收纵、屈伸、聚

散、疏密、断续、避就、腾挪等更高一些的结构要求。由于各种楷

书碑刻的时代、书风变化很大,各有其结构上的不同面貌和特色,

我们只能直接去参悟,很难根据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图解来学得万能

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参考那些分析、讲述,懂得一般的道理,但

又不能过分地依赖和拘泥。”先生又说:“每个字有字的结构,这

是基础。每行和每幅又有每行、每幅的结构,即所谓行气和布白。

临摹碑刻的人,最好能看到未被剪裁装裱的全碑拓片,它可以帮助

我们学习全幅的行气、章法、布白等情况(这种拓片现在是比较难得

的)。行气、布白的要求,在行草等字更为重要,也较难于掌握。在

楷书里,只要把每字写得稳定、妥贴、大小轻重适度,那么全行以

至全幅都可以看得过去,不会有太大的毛病。”请注意,大康先生

在这里强调两点,其一,要关注并领悟字帖上每个字字形结构上的

呼应、稳定、大小,同时逐步深入体会它的正奇,向背、参差、收

纵、屈伸、聚散、疏密、断续、避就、腾挪等更高一些的结构要求。

许多练字者一味强调一个练字,不领悟每个汉字在书法审美结构上

有许多内在的关系,这样的练法,永远上不了层面。其二,要关注

每行和每幅都有每行、每幅的结构,即所谓行气和布白。学习全幅

的行气、章法、布白等情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书法节奏和节

律。

大康先生说:“临碑:希望初学者要尽量认真,仔细的读

碑、临写。要求尽量的‘入帖'——临像原碑,即古人所谓:'察

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而每种碑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初

学最好先选定一种,深入下去,心追手摹,把每字及至于每笔都尽

力写像。不能以追求‘神似',’遗貌取神’为遁词而放松学习、

放弃'形似',因为‘神'是依附于形、貌而存在的,形既不似,

也很难有‘神似’的奇迹出现。有些初学者进步不快的原因之一,

就是由于临碑时并不认真的看碑,只是浮光掠影,漫不经意、信笔

疾书、无的放矢。名为临碑,实际上不过是抄碑文,一字不差,但

无一笔、一字像原碑。也有人临写过多种汉碑,都用此法,结果都

不像,只有自己的老样子。这种临法,越熟越滑就越糟,越难吸收

汉碑的佳处,事倍功半,终于无成。”

三、克服厌倦心态。

练字时间长了,难免出现厌倦心态。这时可以改变以往临

帖的思维定势,刻意寻求帖内的新意。这是自我调整临帖心态的方

法之一。我们惯用的临帖方法多是对照字帖一页页临写,但久而久

之便会厌倦。改变临帖方式,是克服厌倦的好方法。如:

(1)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

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选自

己喜爱的几句等反复临习。这样临写有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

有很大的随意性,临写起来时而轻松,时而专注,能很好地调节自

己的心态,不再把临帖当作一种负担。

(2)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

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

临贴临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选择字帖中最好的字多练。大康

先生告诉我们,并非每一页书帖中所有的字都是最好的。因为时代

久远。字帖上的字可能已经走样。因此一些写(刻)得不理想的字

就少练或不练。大康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例如先生在临摹《张迁碑》

就有所选择。

岐苒.左惟

有坐方域由

也甲千

5上」

一_

疑=

3可月聿

再克遢震穆

段】

》片

迁碑

【《张

【大康先生临摹《张迁碑》片段】

我们用先生所临摹的《张迁碑》与原拓相比较,不难看

出其中的奥妙:其一,先生不是盲目全面的模仿,而有选择地临摹,

只选那些写(刻)得好、有代表意义的字。其二,临摹得十分认真

细致,不但神似,而且形似。

四、笔端融入感情

俗语说“字如其人”,是说每个书法家的字都传递出个人

特有的信息,如书者书写定势、书写时的心境、当时的天气、甚到

喝酒没有等等。孙过庭《书谱》中阐述书法的功能“故可达其情

性.形其哀乐。”这虽然指的是书法创作,但临帖时我们也应尽力

契合于原帖的“情性”、“哀乐”,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

现原帖的形、神。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

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是十分讲究

一个好心境的。

五、求师问道

一个初书法的人,最好在名师的指导进行,否则单靠个人,

很难不走弯路。但是名师不可过多,一个足矣,倘若名师过多,各

人有各人的高招,就难适应。

还是大康先生那句话:“学书要学古人,直接临摹古代名迹

(篆刻直学古玺印),以近人大作为参考。还要精选自己喜欢和个

人性格、能力、爱好相吻合的碑帖。”这段话意味深长,习字、篆

刻要从源头学起,而且要选古人名迹,最好在名家的指导下进行。

六,练字的基本要领

大康先生说:“写字称为'书法',甚至称为‘法书',

就是说它是有一套法度和规矩的。这是近两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所

以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个别书法爱好者,习字多年而收效不大,

往往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大对头的缘故。”

先生说:“当我们看到一些戏剧、舞蹈演员做出优美的动作,

杂技演员、运动员做出的绝技,都会鼓掌赞叹不已。然而,大家知

道,这些一刹那的动作,都是按照一定的规程,循序渐进,经过长

时间的艰苦训练,才练就的功夫,不是轻易或偶然做得到的。如果

不按照规矩练功夫,只凭热情去蛮干,是不会获得成功的。习字的

道理也是这样。但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基本功的练习。比如,还没有

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就急于求成,奋笔疾书,漫无目标,其结果

事半功倍,收效不大,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光阴和精力。”

(1)写字的姿势

先生强调:“要求端坐,上身挺直,两脚分开实踏在地上,

以保持全身的稳定、平衡。头微俯,与纸面保持合适的距离。要从

容自然,心平气和,精神集中而不紧张。左手和肘部按在桌面,以

便右手,臂自由地运动和书写。桌面不要太高,纸一定要在桌面摆

正,不能偏斜。姿势的好坏,不但对习字效果有关,而且对身体健

康和视力保护都有直接影响。如果身体歪扭,背弯,头低得过分,

眼睛凑到笔尖旁边来写字,不但写不好字,时间一长,还会损害身

体和视力。这点,应当特别引起注意。眼和纸面的距离要适当,字

越大,距离该相应地拉远。小楷,中楷可以坐着写,二十公分见方

以上的大字,就应该站着写了。站着写字,也要保持身体平衡、稳

定,两脚稍分前后站稳,左手拄案,右手悬肘书写。”

如果是儿童练字,就更得反复提醒,因为儿童好动,只有

10分钟的耐性。宁可每隔10分钟让儿童休息一下,也不可乱了规

矩。因为这是涉及童子功的问题,影响儿童一辈子。

(2)执笔,运笔

先生说:“执笔的要领,主要是讲求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五个

手指的功能,把笔执稳、使活。如果执笔太松则不稳,太紧则指僵。

古人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指实掌虚',都是中肯

的意见。'指实',就是说要充分使五指操纵笔管,使笔能向各个

方向、角度灵活运转。‘掌虚’,即要求尽量用五指的指端部位

接触和掌握笔管,掌心自然空起来,这样才便于运笔。要避免执笔

太‘深',即避免笔管陷入食指、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处(和无名指

的指甲以上部位),因为这样小指头会接触手心,而掌心不空就会

影响运笔的灵活性。”

“运笔除了搦管上下、四面八方活动以外,还要配以笔的‘自

转',这在收锋回转中,尤为需要。‘自转'主要依靠拇指和食指、

中指捻动笔管,使笔管旋转(书法中有些‘死笔',原因之一,就是

缺少这种旋转)。指、腕、肘、臂以至于全身,都协调一致,是广

义的运笔,这在书写大字时,尤其重要和明显。”

“前人有指运、腕运、臂运等说法,实际上都是适应不同需

要的自然的运笔方法。因为写中、小楷,主要靠手指运笔就够了。

写大些的字,手的活动范围自然要扩大,势必牵动肘、臂。写更大

的字,就只好把手臂抬起来,离开案面,才能挥洒自如。也有人反

对‘指运',主张专用腕运、肘运。这样,就会把手指的作用减低,

它只管执笔,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同‘胶柱鼓瑟'。此外也有

人只用三指搦管作字,或过高地执笔,或悬肘写中、小楷等,都不

适于初学。”

“运笔写字,要充分地利用和发挥毛笔的弹性——这一点也

和指、腕的训练有关——,才能把字写好。由于毛笔的弹力反应较

慢,所以行笔不宜太快。我们常常看见有的人写字时把笔压下去,

不等笔毛的弹性发挥出来,墨汁由笔毛渗入纸内,就急急忙忙运笔

如飞地拖下去,这样虽然也能勉强成字,但很难写好字,很少有成

功的前例。这多是由于初学,还不善于运笔,又有些性急所致。这

种‘飞笔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七,练楷书

(1)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笔法

楷字是书法最重要的字体之一,又是行书、草书、行草和狂

草的基础。先生说:“楷书流行了两千年,古人早已创造积累了很

多种笔法,并渐渐形成了一套经验。不过后来人谁也不能全知,而

且谈楷书笔法,有些也很难用语言、文字说明。我们只能通过下列

的示意图来介绍楷书基本笔画大致的写法,而且也只能举出这些常

见的简单笔画和写法,供初学作入门练习。因为我国的楷书流行时

间很长,名迹太多,各个时代的书风、派别和各个书家的面貌各不

相同,各尽其妙,变化很大,绝不限于此。”“既然这样,那么怎

样才能学到笔法呢?只要在临摹某种传统杰作的实践中,仔细玩味领

会、揣摩,就会逐步地掌握基本笔法。也只有基本上掌握所临摹的

某些碑刻墨迹的笔法才能把它写得相近似。因而我们认为只有临写

得很象原作,才能算懂得和掌握了它的笔法。所以临得象不象典范

性的原作是检查笔法正误的唯一标准。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

造,则是书法家的更高的追求了。”

先生强调:“笔法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怎样逐步深入地玩味、

领悟古代杰作在笔法上的起落、正侧、轻重、提顿、转折、快慢、

肥瘦、方圆、枯润、锐钝等等,久而久之,自然会有体会和心得,

运用自如。如果能看到真正有成就的书法家的当场作字,自然是比

较理想的学习途径,可以少走弯路。不过绝不要被什么,'笔笔中

锋’之类的清规戒律束缚住思想和手脚。因为只靠中锋,任何人也

很难写出楷字来的。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在这里多谈。”

蔚始艳

编理脊

分燕钻

敕人速

跋^

绵<

内尹

和」

【大康作品举例,楷书1】

先生又说:“楷书的笔法也和其它艺术手段一样,要求丰富

多变,灵活和统一。古代的大师指出'执笔无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