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_第1页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_第2页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_第3页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_第4页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XXXXX—XXXX

代替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

Technicalrulesaboutinletflowpassageofcirculatingwaterpumpstation

fornuclearpowerplant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本稿完成日期:2018-03-26)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XXXXX—XXXX

I

NB/TXXXXX—XXXX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技术规定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设计。

核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核电厂水工设计规范》NB/T25046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

《核电厂工程水文技术规范》GB/T50663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GB/T50102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设计规范》DL/T5489

《PumpIntakeDesign》ANSI/HI9.8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进水流道inletflowpassage

用于将流体引入泵吸入口的结构或者管道。

注:一般分为前池、滤水区和肘形流道或者吸水室,肘形流道用于混凝土蜗壳泵,吸水室用于金属

斜流泵。

3.2

前池forebay

前池是泵房内滤水区之前的部分。

注:其作用使水流平顺过渡并按需要分配至各泵的滤水区。本部分主要包括闸门和隔墙等设备和构

筑物。如果冷却介质进入泵房前已经充分整流,满足后续设备的配水要求,循环水泵房可以不设置前池。

3.3

滤水区waterfilterarea

滤水区是指前池与肘形流道或者吸水室之间的部分。

注:其作用是对冷却介质进行过滤配水以降低后续过流设备的负荷。本部分主要包括闸门、格栅及

除污机以及鼓形滤网或者旋转滤网等设备。

3.4

肘形流道elbowsuctioninlet

肘形流道是指蜗壳泵吸水口至口环之间的部分。

注:其主要作用是整流冷却介质以保证蜗壳泵的进水流态,提高蜗壳泵运行的稳定性。

1

NB/TXXXXX—XXXX

3.5

吸水室inletsump

吸水室是从滤水设备后端至水泵后墙的部分。

注:为水泵或者进水管(流)道提供良好进水流态的水池。

4一般规定

4.1一般要求

4.1.1为防止杂物进入进水流道,影响进水流道内的水流条件,取水设计应注意采取防沙和防冲淤、

防污染、防漂浮物、防冰和防冻、防水生物卷吸、防腐蚀和防海生物附结的措施。

4.1.2进水流道的形状、几何尺寸应避免产生有害涡流,防止对泵房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4.1.3进水流道出现回流或滞水的区域应加以回填或者设导流设施。

4.1.4进水流道布置应使进水流道内的水流流态良好,保证水流顺直、稳定、均匀地引入水泵肘形流

道或吸水室。

4.1.5水泵进水流道应根据水泵的形式,水泵厂的技术要求、水泵布置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

定,必要时应进行模型试验验证。

4.1.6泵房流道宽度应满足肘形流道或吸水室的设计要求和滤水设备的安装检修运行条件。

4.1.7肘形流道或吸水室中不应出现射流、脱流、高速水流、漩涡、自由跌落流体及严重的水面波动

等水流条件。吸水室内的水面波动不应超过0.3m。

4.1.8吸水喇叭口前吸水室断面平均流速不应大于0.3m/s。

4.1.9必要时,应核算瞬态条件下进水流道引水及涌水特性,保证设备及泵房运行安全。

4.2前池

4.2.1前池是水流衔接调整段,布置应满足水流顺畅、流速均匀的要求。

4.2.2当泵房前引水段能够实现均匀配水时,泵房内可以不设置前池。

4.2.3当采用引水管(沟)与泵房顺向衔接时,进水前池平面上宜采用梯形,前池的锥度应根据水流

条件(主要是流速大小)及水泵性能确定。其平面扩散角宜为20º~40º,纵向底坡以小于15º为宜(见

图1引水管(沟)式水泵房进水流道布置)。

(a)鼓形滤网进水流道平面布置

2

NB/TXXXXX—XXXX

(b)鼓形滤网进水流道立面布置

VX

D

VX

D

α

VX

D

VX

D

(c)旋转滤网进水流道平面布置

(d)旋转滤网进水流道立面布置

图1引水管(沟)式水泵房进水流道布置

4.2.4前池可采用正面进水和侧向进水的方式;当采用侧向进水,为避免泵组吸水在前池引致的横向

旋涡,宜通过水力模型试验验证导流设施设置的必要性及适宜型式。

4.2.5当前池因条件限制,难以按4.2.2条文的要求布置,或计算出的前池长度过长时,可采取折线

型或曲线前池池壁,也可采取在前池适当部位加设开孔底和分水导流立柱(或导流板)等整流措施,上

述措施应通过水力模型试验最终确定。

3

NB/TXXXXX—XXXX

4.2.6对工程海域存在异物入侵风险,宜在前池区域采取物理分离工程措施,降低滤水区异物入侵风

险和强度,必要时,工程措施宜通过模型试验验证。

4.3滤水区

4.3.1进水流道滤水区的过流部件应设计成近似流线型,不宜出现下列不良的几何特征:

小尺寸的控制口及控制闸门

水流方向的突变

水流迅速扩散

陡坡

任何导致水流进入吸水室不对称分配的设计

4.3.2滤水区部分出现回流或滞水的区域应加以回填或设导流设施。

4.3.3过格栅、滤网的流速宜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过格栅的流速根据水中漂浮物的数量、水流的流态与流速、取水量的大小等条件确定。一般宜取

0.4m/s~1.0m/s;

过鼓形滤网的流速宜采用0.6m/s~1.0m/s;

过旋转滤网的流速宜采用0.6m/s~1.0m/s;

4.3.4滤网型式选择应结合工程条件和制造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化选择。

4.3.5与重要厂用水系统共用的过滤设备应满足其安全等级和质保等级要求。

4.4肘形流道

4.4.1循环水泵采用肘型流道时,应保证在各种设计工况条件下,肘型流道内的流态良好,避免出现

表层二级以上(不包括二级)的凹陷以及各种水内涡;同时,流道内不应有湍流。肘型流道出口处的流

速和压力应分布均匀,满足泵进水要求。

4.4.2肘型进水流道的底面一般呈水平,必要时可布置成一定坡度。

4.4.3肘型进水流道应按照ANSI/HI9.8(或其他标准)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4.4.4肘型流道最大断面处流速宜取0.5m/s~1.0m/s。

4.4.5设计低水位下,进水道顶部上缘的淹没深度宜不低于3.0m。

4.4.6肘形进水流道由进口直段、弯曲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组成,根据国内已建工程和试验资料分析,

主要尺寸可在如下范围内选用:

H=(1.5~2.24)Ф;B=(2~2.5)Ф;

L=(3.5~4.0)Ф;hk=(0.8~1.0)Ф;

R0=(0.8~1.0)Ф;R1=(0.5~0.7)Ф;

R2=(0.35~0.45)Ф;α=12°~30°

β=5°~12°。

式中:Ф—水泵叶轮直径(m),具体流道尺寸以设备供应商提供参数为准;

α—进口段顶板仰角(°);β—进口段底面上翘角(°);

4

NB/TXXXXX—XXXX

图2肘形进水流道主要尺寸图

4.5吸水室

4.5.1吸水室设计一般规定:

1立式水泵吸水室应根据泵型及其水力设计模型、泵容量参数、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

确定。

2湿室水泵吸水室内布置两台或多台泵时,每台泵之间宜设置隔墙,隔墙长度应不小于4D,高度

不小于水泵吸水室内最小水深。

3立式混(轴)流泵宜采用湿室式安装;

4吸水室底板标高的确定应满足最低水位时水泵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必需汽蚀

余量的要求。

5水泵淹没深度应考虑波浪、水泥沙含量等条件对水泵吸水性能的影响。

6吸水室水力设计和布置在满足本导则要求前提下,还应满足水泵制造厂商对吸水性能要求。

4.5.2立式泵吸水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湿室安装的立式泵吸水室的设计,其尺寸应根据水泵的吸水喇叭口直径D确定。

2吸水室尺寸取值应严格按供货商资料,无供货商资料时可初步参照表1选取。

表1吸水室尺寸取值范围表

序号项目取值范围备注

1吸水室宽度(B1)(2~2.5)D

2水泵吸入喇叭口与流道后墙距离(l4)(0.65~1.0)D

F:喇叭口下缘距离水室底

3吸入喇叭口悬空高度(F)(0.3~0.5)D

板的距离

5

NB/TXXXXX—XXXX

最小淹没深度1.8D,并且

4吸入喇叭口最小淹深度(Hs)不能小于水泵生产厂商要

求的最小值。

正面进水旋转滤网进水流道(L2)(4~5)D

当不采用整流和增加淹没L2:鼓(滤)网后隔墙立面

深度等设施时,取值范围为外缘与后墙距离

5((7.5~9)D;当采用整流

侧向进水旋转滤网(L2)

和增加淹没深度等设施后,

取值范围为(5.5~7.5)D;

取值范围不宜小于5.5D。

根据鼓网设备形式及泵厂

要求确定,必要时模型试验

6鼓型滤网进水流道(L2)验证。

无厂家资料时可按不宜小

于5D。

3当水泵吸水室的布置因条件限制,滤网后L2不能满足布置要求时,宜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并确定

必要的整流措施。

4当采用鼓型滤网滤水设备,滤水设备底板与吸水室连接段应采取整流措施,流态过渡平缓。

5当水泵吸水室的布置因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淹没深度、吸水喇叭口与底板的净距、清污设备后缘

至后墙的距离及吸水喇叭口中心与后墙的距离等要求时,易对水泵产生不良影响,此时可设置整流措施。

常用的整流措施及适用条件见表2,适宜的整理措施应通过模型试验确定。

表2吸水室尺寸取值范围表

形式整流措施适用条件

防止由于隔断了水池自由

尾流表面近处的水流,可

漩涡防止由吸水管后方漩

的发涡产生的空气吸入

生涡。

(a)前横梁(b)后横梁

6

NB/TXXXXX—XXXX

池内回流对漩涡的产

生和水泵性能有很大

影响,在吸入口附近

防止C

设回流防止装置可减

回流x

弱回流强度。(c)用于

X过大的场合,(d)用

于C不足的场合.

(c)抗旋柱(d)L形隔板

防止

从水

面吸

入空淹没深度不足时,可

气复盖水池的自由表面

以防止来自水面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