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_第1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_第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_第3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_第4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2024年4月2024年预防保健科01.传染病报告管理内容及要求02.03.传染病报告相关法律法规04.我院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目录重点传染病防控0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06.常见传染病报卡07.传染病电子报卡流程01传染病报告相关法律法规一、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2006《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二、传染病防治法01

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法律责任

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02传染病报告管理内容及要求传染病信息报告01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一、医疗机构职责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考核与评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的同时,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私营、民营医疗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均应按照规范和指南的要求执行。一、医疗机构职责二、报告病种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41种。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共2种。②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共28种。③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④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病。包括新发、境外输入的传染病,如人感染猪链球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三、登记与报告B入/出院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等11项。C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D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A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0项。(主要缺乏身份证号码和现住址。注意现地址实在不知道可以填个马鞍镇,不能有空)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影像登记0101三、登记与报告02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03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及时检查报告卡内容,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核实无误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04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患者本次病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复诊和备注);如对该患者的报告情况不清楚,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则不再进行报告;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时应再次报告。05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SARS、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重点传染病报告06梅毒Ⅰ.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点复诊Ⅱ.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Ⅲ.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按疑似病例填报。丙肝Ⅰ.既往已治愈再次感染的病例需要报告。备注门诊日志上点复诊。Ⅱ.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不分急性慢性)Ⅲ.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填报“急性”或“慢性”。Ⅳ.18个月及以下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应以HCVRNA阳性作为其HCV感染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Ⅴ.HCVRNA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不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按抗-HCV检测结果阳性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应订正为其他疾病。血吸虫病Ⅰ.既往感染已治愈再次感染的需要报告。Ⅱ.国外输入的病例需要报告,按照“未分类”填报,并在备注栏中标明“血吸虫病种类+输入国家”。Ⅲ.对于血清学检查阳性,有流行性病学史,未做病原学检查的病例,只能按照“临床诊断病例”+“慢性”上报,不能报作“确诊病例”+“慢性”。乙肝Ⅰ.乙肝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需要网络报告。Ⅱ.以往曾在本院或其他医院诊断并明确报告过的乙肝病例,不需再次报告,应在门诊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诊病例并备注。乙肝诊断定期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开展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呈报本单位领导,同时在院内通报。如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网络直报人员应立即向诊断医生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及时向本单位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三、登记与报告07方法:登录诊疗平台,选中一个时间段,导出在excel内,查看全院门诊日志、住院日志、检验影像异常信息等登记是否完整,有无迟报、漏报传染病。建议:县级医院1周/次乡镇卫生院2周/次四、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正面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病例追踪、核实和随访。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病人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的传染病应分别报卡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丙肝病例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其余病种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报告医生:诊断传染病的医生背面需要填写诊断依据的疾病: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肝炎、梅毒四、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0304020501需要填写诊断依据的疾病: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肝炎、梅毒报告卡背面(附卡)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丙肝病例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其余病种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现住地址: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病人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的传染病应分别报卡。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病例追踪、核实和随访。五、报告卡订正与删除

病例发生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报告单位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应及时更新诊断日期;而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确诊病例,诊断日期可不更新订正卡重卡删除时须填写被保留传报卡的卡片ID。删除卡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字体显示为蓝色,经审核删除后可恢复;未审核删除后无法恢复删除卡根据省市级考核要求,从2019年开始删除卡片纳入疾控对报告质量的考核五、报告卡订正与删除03我院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我院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1、报卡类别未勾选。建议:在报卡时,记得在初次报告后勾√,订正的报告卡在订正报告后勾√。2、门诊日志(10项)及出入院登记(11项)项目不全的较多,主要是门诊日志的身份证号码和地址,请尽量完善,不要留空白。(疾控多次强调的主要检查项目,今年省上再次要求完整率最低达到95%以上)3、现住址填写不规范:现住址要填详细。现住址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主要是学生,必须精确填写到班级,这个是要联系学校追踪随访的)。4、病例分类不准确。建议:乙肝、血吸虫病、确诊丙肝病例需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在相应的类别前划“√”。另乙肝、梅毒病例等需分类准确,如乙肝病例需分类是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等。我院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5、发病日期、诊断日期不准确。建议:仔细询问患者,如实记录,发病日期应在就诊前或同日,但不应全部是诊断的同一天。诊断日期需精确到几时,且报告传染病病例应及时,按报告时限及时、准确填报。6、只是来我院打针拿药的门诊传染病患者(如乙肝、梅毒)以往我院报过传染病卡的,此种病例可不报卡,但下了传染病相关诊断的一定要点复诊及备注清楚。7、报卡很被动,。建议:所有医生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主动报卡并联系传染病管理人员,及时完成直报,保证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8、传染病诊断相关的歧义诊断多,如腹泻、感冒等,直接下这些诊断也需要报卡。检查会看患者病历及用药,请诊断明确(如可下非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上感等)9、报的传染病的卡,病历上或门诊日志上没有相应的诊断或不符合诊断。(如报卡确诊病例慢性乙肝,诊断上却是乙肝病原携带者)正面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病例分类须准确,并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报告医生:是诊断传染病的医生,字迹应工整。实足年龄横线后只填写数字,岁不用填写,在年龄单位后岁月天后勾√。报卡类别需勾选初次报告诊断日期需精确到几点按报告时限,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及时上报报卡诊断分类及注意事项根据疾控要求的传染病上报标准及我院实际情况(有些疾病我院无法出检验结果)1)乙肝必分型(急性或慢性),肝功能异常报确诊病例(主要看ALT转氨酶),肝功能正常报病原携带者。2)梅毒复查阳性后报疑似病例(一般报的隐性梅毒)。3)戊肝报临床诊断4)梅毒、甲肝、肺结核等一般报疑似病例。5)手足口病、水痘、菌痢疾、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报临床诊断。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报确诊病例。7)流行性感冒报临床诊断或确诊

注意1)报卡肝功能异常主要看ALT(男性>50,女性>40),最好备注临床症状。2)隐性梅毒复查TURST阳性后再报卡。3)如有肺结核疑似病例请报卡后一定要填转诊单,转县医院结核门诊4)如有初诊已报过传染病卡的患者来复诊,在诊断未发生变化下,一定要点选复诊,并备注复诊5)感染性腹泻报卡要做粪便常规检查。04

重点传染病防控控制传染源

隔离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可能传染病的动物等)。一旦发现尽快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最常用的卫生措施是消毒。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三个基本环节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乙类传染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5N1、H7N9)、SARS、麻疹、流脑、百日咳、肺结核、白喉、猩红热;丙类传染病有流感、流腮、风疹。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通过呼吸、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等呼吸活动时呼出气流中包含大量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和飞沫核等,直接吸入或通过沉降到物体表面被健康人体二次接触(接触传播)或者蒸发为飞沫核后经由空气(空气传播)被健康人体吸入体内从而引起感染。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及飞沫传播)以及空气传播。一是利用广播、发放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宣传个人防护知识,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讲礼仪,有症状、早就医等。二是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按照要求加强病例监测,病人隔离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病例隔离管理AEBDC通过病例流调,按病种管理要求,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询问症状、实验室检测等),进行追踪和风险告知。密切接触者管理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手段,建立起免疫屏障。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加强消毒,掌握消毒浓度、消毒方式,定期通风换气。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以腹痛和腹泻症状为主,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甲肝、戊肝、感染性腹泻等。夏秋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少数病例病情严重。

主要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疲乏等。

传播途径:“病从口入”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病人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含有大量致病细菌和病毒,可污染水、食物、玩具和日常物品,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肠道传染病防控按照要求加强病例监测,病人隔离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病例管理健康教育查找传染源消毒对污染的水源和食品要及时消毒,病人用厕所、粪便和被污染的物品应做到随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水。通过流调、判断疫情,对排泄物、呕吐物、食品、水源采样,查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狂犬病防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全球范围约98%以上人狂犬病是因暴露与狂犬病犬所致!暴露后处置三个环节规范的伤口处理(早、全面、彻底)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尽早、足量)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在第一时间处理,越早越好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加强犬伤规范门诊的建设,科学规划辖区内犬伤门诊的布局和数量;按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要求,对犬伤门诊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规范处置和应急处理能力;多部门协作,采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开展犬只管理、狂犬病危害、狂犬疫苗作用等知识宣传。防控措施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俗称“打谷黄”)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法定乙类传染病;也是人兽(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从而引起人的发病和人间流行,又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与流行形式间接接触感染人在参加各种活动时,躯体接触被传染源排出钩体所污染的水体或其他环境都可能被感染,是人群感染的主要方式流行形式:稻田型、洪水型及雨水型(1)稻田型发病主要集中在稻收期间,稲收结束,流行终止(2)洪水型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发生,引起钩体病暴发流行(3)雨水型流行主要集中在持续降雨后,流行期较长诊断标准(WS290-2008)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30天接触疫水或带菌动物血液/尿液2早期典型临床表现:

三症(寒热、酸痛、全身乏力)三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3实验室诊断:从病人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中分离到钩体从病人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中检测出钩体核酸病人恢复期血清中钩体抗体效价较早期血清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400(非流行区)顺口溜: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1、治疗:病人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临床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可使用其他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早期、正规使用青霉素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病死率,是治愈钩体病的关键。注意赫氏反应,赫氏反应可加重病情赫氏反应:首剂注射青霉素后约2-4小时内,突然寒战高热约半小时以上,随即出大汗,体温降至正常。重症患者在首剂注射青霉素的同时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有效预防赫氏反应2、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培训:发病少,群众对钩体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和自觉就医意识。穿长筒胶鞋下田收割稻谷,做好个人防护;干田收割,清除积水,设立警示牌。对当日要下田收割稻谷的人群口服预防药,保护易感人群。(2)加强田间灭鼠,家畜(主要为猪)粪尿的管理。(3)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和诊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钩体病的关注度和诊治水平。(4)重点免疫:在流行季节来临前2-3月开展重点高危人群钩体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保护力。治疗与防控乙脑策略: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2023年文星镇报告乙脑病例1例

脑2、乙脑(1)控制传染源:搞好家畜饲养环境的卫生,人畜居地分开,在流行季节给幼猪接种疫苗。隔离乙脑病人。(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采取防蚊、灭蚊措施,包括消灭越冬蚊,消灭蚊虫滋生地,防蚊采用蚊帐、驱蚊剂等。(3)保护易感人群:积极开展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4)出现乙脑疑似病例,积极进行诊治,出现乙脑临床病例,早期转诊上级综合医院治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乙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按《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以及《四川省新冠肺炎监测技术方案(第五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疟疾流行特征:近年来,我县疟疾均为输入性病例,未造成疟疾输入再传播。2023年的2病例均为非洲疟疾流行区返乡人员,性别均为男性。医疗机构加强对就诊的“四热”病人的血液涂片筛查工作,做好病例分型,和病例报告。“四热”病人包括:1、近2年内疟疾流行国家(包括中缅边境)旅居史发热病人;2、近2周内输血史发热病人;3、既往疟疾发病史发热病人;4、发热原因不明病人传染病管理工作小结传染病管理落实制度,定期自查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密切配合,联防联控报告报告及时率100%信息完整率100%卡片一致率100%防控密切关注,高度重视主动监测,及时处置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05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1234(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危害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红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橙色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黄色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蓝色(四)卫生应急工作概念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原则(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报告的范围:(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卫健局和县疾控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指挥部,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级别(未分级)、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常见传染病报卡

06梅毒诊断上报梅毒:报告疑似病例或实验室确诊。我院暂只能报告疑似病例。不允许报临床。一期梅毒:a、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性伴感染史,b、临床表现:硬下疳:外生殖器部位,直径1-2cm圆形或椭圆形硬节节,表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凸出皮面,无痛。附近腹股可有沟淋巴结肿大,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溃疡增大流脓及疼痛等症。C、实验室检查:(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后6周实验阳性,(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后4周实验阳性。备注: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不足6周实验可为阴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不足4周实验可为阴性。梅毒诊断上报一期梅毒疑似报告符合a+b+c(1)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符合a+b+c(2)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一期梅毒确诊报告(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扩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诊病例。(2)、符合a+b+C:(1)+(2)可诊断为确诊病例。梅毒诊断上报

二期梅毒: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b、临床表现: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疹及脓疱疹,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可有瘙痒,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损害、眼损害、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损害。C:实验室(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阳性,(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阳性。报告疑似:a+b+C(1)a+b+C(2)确诊病例:与一期梅毒确诊标准同。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扩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诊病例。2、符合a+b+C:(1)和(2)梅毒诊断上报三期梅毒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b、临床表现: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皮肤、口腔、舌咽树胶肿,也可发生骨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眼梅毒,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上报标准: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与一期二期上报标准一样,一期二期三期区别在临床表现、病史上。隐性梅毒:主要是无临床表现。上报标准:初筛阳性复查TRUST报疑似病例胎传梅毒:母亲为梅毒患者,上报标准与以上几期一样。总结:我院大多报的隐性梅毒。所以初筛阳性后,必须要第二次复查TRUST后报疑似病例。

丙肝丙肝:报告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我院不能实验室确诊,转诊县医院进一步复查HCVRNA确诊)1、临床诊断病例:抗--HCV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a)、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一项b)、有临床表现,c)、有生化学异常检查结果(ALT、AST升高)。(1)、抗--HCV阳性+a,

(2)、抗--HCV阳性+b,

(3)、抗--HCV阳性+c,丙肝丙肝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安全注射史或其他有创操作史,如手术、腔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口腔诊疗、针灸、美容、纹身、修脚等;既往有偿供血史;有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职业暴露史;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日常生活接触史;有与HCV感染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史;出生时其母亲为HCV感染者。丙肝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和右季列部不适或疼痛。急性少数患者有肝脾肿大、低热或黄疸,部分慢性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黄疸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肝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丙肝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乙肝三、乙肝,报告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HBsAg(1)、抗-HBs(2)、HBeAg(3)、抗-Hbe(4)、抗-HBc(5)大三阳:1、3、5(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1、4、5(HBsAg、抗-Hbe、抗-HBc)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确诊病例。小三阳+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可诊断为:急性(或慢性)乙肝肝功能异常是指(要求:女性ALT>40U/L,男性ALT>50U/L)在这个异常情况下如果有其他异常更能说明。(复诊病例请选复诊注明,不报告)乙肝仅仅大三阳或小三阳又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请诊断为病原携带者可不报卡。

急性疑似诊断:(1)、HBsAg阳性+症状、体征(6个月以内,复诊除外)(2)、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40U/L)(6个月以内,复诊除外)。急性确诊乙肝诊断上报标准:a、在急性疑似基础上+以下任一项(1)抗HBc-IgM1:1000以上(2)肝穿刺为急性病理变化(3)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a+(1),a+(2),a+(3),都可以报急性确诊病例。乙肝1、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慢性确诊乙肝上报标准:(病程6个月以上)(1)大小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2)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一般报卡慢性乙肝,急性乙肝要求6个月内的两次检查,抗原一阴一阳。乙肝乙肝判断报告的步骤:第一步:先判断患者是初诊还是复诊,如果是复诊,需要问明什么时间在什么医院检查过,备注为复诊即可,不需要上报。第二步:患者如果为初诊,HBsAg阳性者,需要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也无任何体征,判断为乙肝携带,不用报告),第三步:在判断疑似基础上,需要区分急性或慢性,首次出现乙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6个月,或者首次查到HBsAg阳性未做任何处理<6个月,都为急性疑似,反之,大于6个月为慢性疑似,第四步:在疑似基础上判断确诊病例,如上所述。乙肝不需要进行报告的情况有:以往曾在本院诊断并明确报告过且诊断结果没有发生变更者的乙肝病例(诊疗日志上需备注:复诊);仅在健康体检、婚前检查或孕产妇产前筛查中发现的HBsAg阳性,如未开药或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可不报告如无肝功能异常或非活动期,门诊初次诊断(无论拿药还是检查)请慎重下“乙肝、慢性乙肝”等诊断,如诊断,则需要报传染病卡。常见传染病报卡标准一、其他感染性腹泻:1、腹泻≥3次/日,大便性状异常;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3、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从大便中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者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实验室确诊病例:1+2+3。(感染性腹泻报卡必须要有粪便常规检查)常见传染病报卡标准

二、细菌性痢疾:临床或实验室1、腹泻≥3次/日;2、脓血便或黏液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症状中的三项;3、大便常规: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HP或++及以上和红细胞≥10个/HP或+及以上;4、大便培养:志贺氏菌阳性;临床诊断病例:1+2+3;实验室诊断病例:1+4。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三、甲肝(疑似或实验室确诊,)

疑似病例有症状,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实验室诊断病例(确诊)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并且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