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所示为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该牙雕由野猪牙雕刻而成,外形为正在吐丝的蚕。据此可知,当时()A.蚕桑文明形态初具 B.社会分工十分细致 C.磨制技术应用广泛 D.食物供应较为稳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中国)。由材料中“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及图片信息可知,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地区存在种桑养蚕现象,这说明了当时中原地区已初步具备蚕桑文明形态,A项正确;仅由种桑养蚕现象的存在,无法得知当时社会分工十分细致,排除B项;出土的牙雕蚕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磨制技术水平,但无法得知磨制技术应用广泛,排除C项;种桑养蚕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当时原始农业有所发展,但D项说法夸大,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战国时,有思想家指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礼乐社会 B.严格控制臣民C.讲究师出有名 D.实行军功爵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如果国家遵从儒家的礼乐教化,国家就会贫弱,可见,其反对德治、仁政,推崇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对臣民的控制,使臣民听从君主的命令,B项正确;建立礼乐社会是儒学的内容,材料的主旨是反儒,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师出有名,而是控制臣民,C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军功爵制这种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秦人士伍(无爵者)乙有一件绸面棉衣被盗,盗贼是通过打通侧室北面的墙行窃的;该棉衣用帛做里,装有棉絮5斤,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这一案例从侧面反映出()A.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B.家庭手工纺织的发展C.秦国士兵待遇较高 D.丝织品使用较为普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材料反映的是秦国的一个治安案例。由材料中“秦人士伍(无爵者)”“绸面棉衣”“用帛做里”“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等信息可知,秦国无爵位之人的棉衣也可用丝绸镶边,这从侧面说明当时丝绸使用的普遍性,反映出当时丝织业的兴盛,D项正确。盗贼破墙偷盗,是当时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反映,但这不是从侧面反映的信息,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知绸面棉衣的来历,B、C两项判断依据不足,排除BC项。故选D项。4.唐朝一改此前中医民间秘密传承的方式,在中央与地方广设医学校,并规定将临床实习成绩作为考试的参考;学生毕业后,依据考试成绩分别授予医师、医正和医工等职位,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则会被勒令退学。这说明()A.医学成为官员考核内容 B.朝廷加强了对医学的控制C.中医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D.民间防疫抗灾能力的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中“一改此前中医民间秘密传承的方式”“广设医学校,并规定将临床实习成绩作为考试的参考”等信息可知,唐朝关于中医教育的做法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和中医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朝廷对医学人才的考核,即该考核的对象并不是所有官员,排除A项,材料中朝廷的做法体现了朝廷对医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视,但不能说明朝廷加强了对医学的控制,排除B项;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民间防疫抗灾能力没有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内容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湖北汉阳府部分赋役折银类目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赋役种类实物折银/两折银比率/%北绢592匹533100南农桑绢96匹82100银差银-1890100力差银-1793100A.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 B.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C.农民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D.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南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农民所承担的赋役项目多以折银方式缴纳,这意味着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农事活动,表明农民的人身束缚有所松弛,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汉阳府一年的部分赋役折银类目统计情况,无法得出“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的结论,排除A项;赋役折银,有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但材料中没有与商业税相关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南北方的赋税收入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南方”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6.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中称西方为“夷”,其《筹海篇·议守上》有万字左右,“夷”字就出现了139次;《瀛寰志略》正式出版(1848年)时,徐继畲将其前稿《瀛寰考略》之“夷”字多数改为“泰西”。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人()A.对西方认知的不同 B.受西学影响有别C.是否认同西方技术 D.著书动机的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魏源称西方为“夷”,徐继畬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到“泰西”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两人都主张开眼看世界,但魏源坚持传统的华夷观,而徐继畲则不再囿于传统华夷观的认知,故材料中两人对西方称呼的差异反映了两人对西方认知的不同,A项正确;虽然材料中两人对西方称呼的差异能反映两人受西学影响的不同,但B项表述只是表象,欠缺说服力,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知两人对西方技术的态度,排除C项;两人当时著书的目的是帮助国人开眼看世界,了解世界大势,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7.民国初年,35个有明确党纲的政党均主张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中央集权,推崇政党内阁。与此同时,各主要政党的整合也在快速进行。1912年秋,北京政坛上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党派斗争的复杂 B.社会转型的加快C.共和观念的宣扬 D.政党政治的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数量众多,且大都表现出对政党政治的关注,而主要政党的整合过程,也是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故材料主要反映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党派斗争强调的是各政党相互攻击,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民国初年,属于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确实处在社会转型期,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共和观念的宣扬的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8.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A.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 B.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D.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5月(中国)。由材料时间“1946年5月”表明这一指示发布于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材料“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则说明在国共第二次内战背景下,###期望通过进一步的土地改革,彻底改造农村社会结构,以动员和组织农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对农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的调动,B项夸大了材料中指示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爆发,战争爆发于1946年夏,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反映了1957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事业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我国少数民族()A.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B.生产关系实现变革C.区域自治基本实现 D.政治地位稳步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中国)。由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及卫生等社会事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1957年西藏自治区尚未正式成立,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得知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稳步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10.1981年9月,针对当时有人承包鱼塘并雇工养鱼而引发的社会争论,《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渔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人民日报》的文章实际上()A.强调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 B.回应了农民对改革的诉求C.鼓励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D.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之1981年9月。由材料可知,面对新的责任制经济形式出现而引发的社会争论,《人民日报》发文肯定了农民承包鱼塘并雇工养鱼的做法,这实际上是对当时农民要求改革的诉求作出的回应,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农民承包鱼塘的争论,而非强调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得不出鼓励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结论,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雅典公民大会会期一般不能超过一天,在决定是否与科西拉结盟时,公民大会是分两天进行的。若在这两次召集中,公民大会作出了不同决定,则以第二次为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密提林事件中。这反映出雅典()A.民主建设的曲折性 B.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C.决策机制局限性 D.民众珍视城邦独立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会分两天进行,因此大会具体成员可能存在差异性,且即使两次都参会的公民也可能因前后主观情感的变化而作出不同的决定。材料中“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密提林事件中”说明这类现象并非个案。综合分析可知,在事关城邦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雅典决策机制具有局限性,C项正确;公民大会决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曲折性,排除A项;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知民众珍视城邦独立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17世纪,葡萄牙人将巴西鼻烟及鼻烟壶从澳门带到广州。有清代史学家称:“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牧童)无不握此壶。”由此可知,巴西鼻烟壶的传入()A.冲击了现有的外贸政策 B.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C.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D.缩小了社会阶层的差距〖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中国。由材料中“将巴西鼻烟及鼻烟壶从澳门带到广州”“近日,贩夫牧竖(牧童)无不握此壶”等信息可知,当时鼻烟壶的受众群体广泛,涉及士大夫、贩夫、牧童,这说明鼻烟壶已深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外贸易政策的相关信息,A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而不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社会阶层的差距缩小,排除D项。故选B项。13.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在英国兴起,“宣誓”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的主要手段。亨利八世先后颁布了12部“叛逆法案”,英国的传教士必须宣誓效忠国王。可见,英国的宗教改革()A.强化了世俗王权统治 B.体现了信仰得救理念C.抑制了宗教的自由发展 D.推动了英国的法治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在英国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通过宣誓强制推行宗教改革,宣扬了王权至上的信条,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信仰得救”指的是信仰耶稣基督即可得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王权,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王权,而不是宗教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据材料,国王颁布法案是为了进行宗教改革,加强王权,不是推动了英国的法治化,而且,法治化是用法律治理国家,会促进民主,冲击封建专制,这与材料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4.1970年,英国设立文官学院以开展官员培训活动,其培训课程分为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等八大门类,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受训文官选择,这些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据此可知,文官学院的开设()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 B.丰富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C.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英国)。由材料中“开展官员培训活动”“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等信息可知,二战后英国文官学院的开设,有助于提升英国政府官员的文化素养,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C项正确;文官学院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素养,而非道德水准,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官学院是培训官员的机构,而非高等教育学校,排除B项;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美国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下图所示为1918年约由25000名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官兵摆拍而成的“人类自由钟”,“自由钟”上的“裂缝”清晰可见。当时,“自由钟”的摆拍意在()A.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B.警示世界大战风险C.呼吁美国对德宣战 D.强化官兵纪律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美国。由材料“美国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可知,美国自由钟是美国自由与独立的历史见证;由材料中“1918年”“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官兵摆拍而成”“‘自由钟’上的‘裂缝’清晰可见”等信息可知,“自由钟”的摆拍以维护自由为名,利用自由钟的形象,激发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A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自由钟”,且当时世界性大战已经爆发,排除B项;1917年,美国已对德宣战,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由钟”的摆拍是为了强化官兵纪律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16.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受到重视,相关国家间的沟通得到加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反映了()A.东亚各国经济的活跃 B.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C.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D.新兴国家合作的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世界)。由材料中“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受到重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信息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积极利用现有多边合作机制,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这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C项正确;材料所述不仅仅局限于东亚国家和新兴国家群体,排除A、D两项;B项明显与材料中“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思想资料和思维结构方式上,宋明理学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佛学的思辨结构为骨架,并吸收了老庄“道生万物”的宇宙观,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宋明理学中的“理”所表现出来的封建道德和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宋明理学家的历史观,说明历史的变化就是“理”的变化与流行。——摘编自贾顺先《儒释道的融合和宋明理学的产生》材料二宋代理学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了传统的礼治秩序。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使“礼”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确认。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明清时代,理字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不过,理学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努力塑造理想人格,也不乏积极意义,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1)概括材料一中宋明理学的特征。(2)简述材料二中宋明理学的影响。〖答案〗(1)特征: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结合;以维护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核心;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2)影响:强调尊卑名分,再次确认了“礼”的权威性和普遍性;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推崇理想人格,重视气节与责任,有利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性格的塑成;等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征:根据“宋明理学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得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结合;根据“宋明理学中的‘理’所表现出来的封建道德和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得出以维护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为核心;根据所学可得出理学走向了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影响:根据“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得出强调尊卑名分,再次确认了“礼”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根据“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得出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根据“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得出推崇理想人格,重视气节与责任,有利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性格的塑成;等等。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颁布纲领,对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确实对结党结社倾注了极高的热情。自武昌起义到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几个月间,革命派的同盟会和立宪派的宪友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派之间因政见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等而不断分化、重组,以至于一时间政党林立,直到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前后,又形成革命派与立宪派对立的两个大党:前者为国民党,后者为进步党。——摘编自龚佩玉《浅谈民国初年的政党斗争——以唐绍仪出走天津为例》材料二在此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较为强大有力,内阁和总理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他们就要对总统负责。副署权及政府预算表决权的设置似乎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最初的动机是要建立一种责任内阁制。然而事实上,围绕权力的争斗以及责任在总统和总理之间的转移,使这一体制既非内阁制亦非总统制,而是责任不明的双重行政体制。这种体制除了使总统和总理之间产生经常性摩擦外,一无所能。——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1)简析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主要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结构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体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答案〗(1)主要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平等自由的原则,激发了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阶级关系的复杂;民国初年,部分人把政党政治当作建设民主共和国家的手段;等等。(答出三点即可)(2)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缺陷: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责任不明,内阁和总理无法真正限制新总统的权力;双行政中枢导致政治斗争不断、政局动荡。(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中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相关知识,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等角度思考即可。国内方面,据材料一“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据材料一“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颁布纲领,对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确实对结党结社倾注了极高的热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平等自由的原则,激发了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把政党政治当作建设民主共和国家的手段;据材料一“革命派的同盟会和立宪派的宪友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派之间因政见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等而不断分化、重组,以至于一时间政党林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复杂;国际因素,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前后,又形成革命派与立宪派对立的两个大党:前者为国民党,后者为进步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影响。【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文件中规定的政体结构的特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最初的动机是要建立一种责任内阁制”可得出实行责任内阁制;据材料二“如果议会较为强大有力,内阁和总理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他们就要对总统负责。”可得出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第二小问缺陷,就是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体在设计上存在的弊端,据所学知识,该政体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据材料二“这一体制既非内阁制亦非总统制,而是责任不明的双重行政体制。”可得出责任不明,内阁和总理无法真正限制新总统的权力;据材料二“这种体制除了使总统和总理之间产生经常性摩擦外,一无所能。”可得出双行政中枢导致政治斗争不断、政局动荡。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正是源自其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对英国城市化的首要推动作用,就是它的集聚效应导致的经济和人口不断集中,这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生。工业化的自身需求,使得英国工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实现发展。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整合了以城市为主体的英国社会经济系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劳动。工业的分工和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极大地促进工农业以外的产业的发展,即工业不仅直接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连锁反应间接地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材料二进入工厂工业时代以后,各种门类、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各企业间的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交通运输系统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间才能兴建。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工人大众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兴起的“宪章运动""工会运动”“合作运动”等工人激进运动,就是这种学习热潮产生的结果。应该说,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进而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摘编自李其荣《世界城市史话》(1)概括材料一中英国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主要表现。(2)简析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答案〗(1)主要表现:工业化的集聚效应;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性增强;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与专业化。(2)影响:城市化促进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英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促进了英国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加快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随着英国城市化发展,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大量出现。(3)关系:英国工业化是其城市化的源动力;英国城市化对其工业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表现:根据“工业化对英国城市化的首要推动作用,就是它的集聚效应导致的经济和人口不断集中,这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生。”得出工业化的集聚效应;根据“工业化的自身需求,使得英国工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实现发展。”得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性增强;根据“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整合了以城市为主体的英国社会经济系统。”得出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根据“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劳动。”得出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与专业化。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城市化促进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英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根据“工人大众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得出城市化促进了英国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宪章运动”“工会运动”“合作运动”得出城市化加快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根据“应该说,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进而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得出随着英国城市化发展,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大量出现。【小问3详析】本题是评析类的材料分析题。关系: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和所学,可从英国工业化是其城市化的源动力;英国城市化对其工业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角度分析。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2022年全球不平等报告》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世界面临的任一挑战,提出你的方案,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挑战:全球经济不平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仍很严峻。方案:加强南南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阐述:近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一直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资本、科技等方面的优势,牢牢掌控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获益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在拥有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即加强南南合作成为必然。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形成经济上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南南合作已不再局限于经贸合作、项目开发。鼓励发展中国家拓宽发展思路和合作渠道,致力于在全球合作和全球治理中创建更加民主和公平的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南南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也有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加快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是探讨类的论述题。挑战:从材料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得出所面临的挑战是全球经济不平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仍很严峻。方案:根据所学,可得出方案是加强南南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阐述:根据所学,可阐述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即近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在各方面所占据的优势,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要求。再结合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对于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影响等角度概括。言之有理即可。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所示为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该牙雕由野猪牙雕刻而成,外形为正在吐丝的蚕。据此可知,当时()A.蚕桑文明形态初具 B.社会分工十分细致 C.磨制技术应用广泛 D.食物供应较为稳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中国)。由材料中“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及图片信息可知,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地区存在种桑养蚕现象,这说明了当时中原地区已初步具备蚕桑文明形态,A项正确;仅由种桑养蚕现象的存在,无法得知当时社会分工十分细致,排除B项;出土的牙雕蚕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磨制技术水平,但无法得知磨制技术应用广泛,排除C项;种桑养蚕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当时原始农业有所发展,但D项说法夸大,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战国时,有思想家指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礼乐社会 B.严格控制臣民C.讲究师出有名 D.实行军功爵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如果国家遵从儒家的礼乐教化,国家就会贫弱,可见,其反对德治、仁政,推崇法家思想,主张加强对臣民的控制,使臣民听从君主的命令,B项正确;建立礼乐社会是儒学的内容,材料的主旨是反儒,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师出有名,而是控制臣民,C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军功爵制这种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秦人士伍(无爵者)乙有一件绸面棉衣被盗,盗贼是通过打通侧室北面的墙行窃的;该棉衣用帛做里,装有棉絮5斤,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这一案例从侧面反映出()A.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B.家庭手工纺织的发展C.秦国士兵待遇较高 D.丝织品使用较为普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材料反映的是秦国的一个治安案例。由材料中“秦人士伍(无爵者)”“绸面棉衣”“用帛做里”“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等信息可知,秦国无爵位之人的棉衣也可用丝绸镶边,这从侧面说明当时丝绸使用的普遍性,反映出当时丝织业的兴盛,D项正确。盗贼破墙偷盗,是当时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反映,但这不是从侧面反映的信息,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知绸面棉衣的来历,B、C两项判断依据不足,排除BC项。故选D项。4.唐朝一改此前中医民间秘密传承的方式,在中央与地方广设医学校,并规定将临床实习成绩作为考试的参考;学生毕业后,依据考试成绩分别授予医师、医正和医工等职位,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则会被勒令退学。这说明()A.医学成为官员考核内容 B.朝廷加强了对医学的控制C.中医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D.民间防疫抗灾能力的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中“一改此前中医民间秘密传承的方式”“广设医学校,并规定将临床实习成绩作为考试的参考”等信息可知,唐朝关于中医教育的做法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和中医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朝廷对医学人才的考核,即该考核的对象并不是所有官员,排除A项,材料中朝廷的做法体现了朝廷对医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视,但不能说明朝廷加强了对医学的控制,排除B项;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民间防疫抗灾能力没有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内容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湖北汉阳府部分赋役折银类目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赋役种类实物折银/两折银比率/%北绢592匹533100南农桑绢96匹82100银差银-1890100力差银-1793100A.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 B.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C.农民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D.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南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农民所承担的赋役项目多以折银方式缴纳,这意味着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农事活动,表明农民的人身束缚有所松弛,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汉阳府一年的部分赋役折银类目统计情况,无法得出“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的结论,排除A项;赋役折银,有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但材料中没有与商业税相关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南北方的赋税收入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南方”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6.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中称西方为“夷”,其《筹海篇·议守上》有万字左右,“夷”字就出现了139次;《瀛寰志略》正式出版(1848年)时,徐继畲将其前稿《瀛寰考略》之“夷”字多数改为“泰西”。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人()A.对西方认知的不同 B.受西学影响有别C.是否认同西方技术 D.著书动机的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魏源称西方为“夷”,徐继畬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到“泰西”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两人都主张开眼看世界,但魏源坚持传统的华夷观,而徐继畲则不再囿于传统华夷观的认知,故材料中两人对西方称呼的差异反映了两人对西方认知的不同,A项正确;虽然材料中两人对西方称呼的差异能反映两人受西学影响的不同,但B项表述只是表象,欠缺说服力,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知两人对西方技术的态度,排除C项;两人当时著书的目的是帮助国人开眼看世界,了解世界大势,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7.民国初年,35个有明确党纲的政党均主张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中央集权,推崇政党内阁。与此同时,各主要政党的整合也在快速进行。1912年秋,北京政坛上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党派斗争的复杂 B.社会转型的加快C.共和观念的宣扬 D.政党政治的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数量众多,且大都表现出对政党政治的关注,而主要政党的整合过程,也是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故材料主要反映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活跃,党派斗争强调的是各政党相互攻击,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民国初年,属于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确实处在社会转型期,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共和观念的宣扬的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8.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A.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 B.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D.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5月(中国)。由材料时间“1946年5月”表明这一指示发布于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材料“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则说明在国共第二次内战背景下,###期望通过进一步的土地改革,彻底改造农村社会结构,以动员和组织农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对农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的调动,B项夸大了材料中指示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爆发,战争爆发于1946年夏,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反映了1957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事业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我国少数民族()A.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B.生产关系实现变革C.区域自治基本实现 D.政治地位稳步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中国)。由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及卫生等社会事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1957年西藏自治区尚未正式成立,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得知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稳步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10.1981年9月,针对当时有人承包鱼塘并雇工养鱼而引发的社会争论,《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渔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人民日报》的文章实际上()A.强调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 B.回应了农民对改革的诉求C.鼓励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D.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之1981年9月。由材料可知,面对新的责任制经济形式出现而引发的社会争论,《人民日报》发文肯定了农民承包鱼塘并雇工养鱼的做法,这实际上是对当时农民要求改革的诉求作出的回应,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农民承包鱼塘的争论,而非强调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得不出鼓励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结论,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雅典公民大会会期一般不能超过一天,在决定是否与科西拉结盟时,公民大会是分两天进行的。若在这两次召集中,公民大会作出了不同决定,则以第二次为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密提林事件中。这反映出雅典()A.民主建设的曲折性 B.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C.决策机制局限性 D.民众珍视城邦独立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会分两天进行,因此大会具体成员可能存在差异性,且即使两次都参会的公民也可能因前后主观情感的变化而作出不同的决定。材料中“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密提林事件中”说明这类现象并非个案。综合分析可知,在事关城邦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雅典决策机制具有局限性,C项正确;公民大会决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曲折性,排除A项;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知民众珍视城邦独立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17世纪,葡萄牙人将巴西鼻烟及鼻烟壶从澳门带到广州。有清代史学家称:“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牧童)无不握此壶。”由此可知,巴西鼻烟壶的传入()A.冲击了现有的外贸政策 B.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C.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D.缩小了社会阶层的差距〖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中国。由材料中“将巴西鼻烟及鼻烟壶从澳门带到广州”“近日,贩夫牧竖(牧童)无不握此壶”等信息可知,当时鼻烟壶的受众群体广泛,涉及士大夫、贩夫、牧童,这说明鼻烟壶已深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外贸易政策的相关信息,A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而不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社会阶层的差距缩小,排除D项。故选B项。13.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在英国兴起,“宣誓”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的主要手段。亨利八世先后颁布了12部“叛逆法案”,英国的传教士必须宣誓效忠国王。可见,英国的宗教改革()A.强化了世俗王权统治 B.体现了信仰得救理念C.抑制了宗教的自由发展 D.推动了英国的法治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在英国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通过宣誓强制推行宗教改革,宣扬了王权至上的信条,强化了世俗王权的统治,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信仰得救”指的是信仰耶稣基督即可得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王权,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王权,而不是宗教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据材料,国王颁布法案是为了进行宗教改革,加强王权,不是推动了英国的法治化,而且,法治化是用法律治理国家,会促进民主,冲击封建专制,这与材料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4.1970年,英国设立文官学院以开展官员培训活动,其培训课程分为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等八大门类,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受训文官选择,这些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据此可知,文官学院的开设()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 B.丰富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C.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英国)。由材料中“开展官员培训活动”“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等信息可知,二战后英国文官学院的开设,有助于提升英国政府官员的文化素养,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C项正确;文官学院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素养,而非道德水准,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官学院是培训官员的机构,而非高等教育学校,排除B项;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美国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下图所示为1918年约由25000名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官兵摆拍而成的“人类自由钟”,“自由钟”上的“裂缝”清晰可见。当时,“自由钟”的摆拍意在()A.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B.警示世界大战风险C.呼吁美国对德宣战 D.强化官兵纪律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美国。由材料“美国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可知,美国自由钟是美国自由与独立的历史见证;由材料中“1918年”“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官兵摆拍而成”“‘自由钟’上的‘裂缝’清晰可见”等信息可知,“自由钟”的摆拍以维护自由为名,利用自由钟的形象,激发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A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自由钟”,且当时世界性大战已经爆发,排除B项;1917年,美国已对德宣战,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由钟”的摆拍是为了强化官兵纪律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16.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受到重视,相关国家间的沟通得到加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反映了()A.东亚各国经济的活跃 B.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C.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D.新兴国家合作的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世界)。由材料中“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受到重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信息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积极利用现有多边合作机制,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这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C项正确;材料所述不仅仅局限于东亚国家和新兴国家群体,排除A、D两项;B项明显与材料中“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思想资料和思维结构方式上,宋明理学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佛学的思辨结构为骨架,并吸收了老庄“道生万物”的宇宙观,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宋明理学中的“理”所表现出来的封建道德和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宋明理学家的历史观,说明历史的变化就是“理”的变化与流行。——摘编自贾顺先《儒释道的融合和宋明理学的产生》材料二宋代理学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了传统的礼治秩序。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使“礼”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确认。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明清时代,理字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不过,理学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努力塑造理想人格,也不乏积极意义,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1)概括材料一中宋明理学的特征。(2)简述材料二中宋明理学的影响。〖答案〗(1)特征: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结合;以维护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核心;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2)影响:强调尊卑名分,再次确认了“礼”的权威性和普遍性;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推崇理想人格,重视气节与责任,有利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性格的塑成;等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征:根据“宋明理学是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为核心,……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得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结合;根据“宋明理学中的‘理’所表现出来的封建道德和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得出以维护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为核心;根据所学可得出理学走向了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影响:根据“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得出强调尊卑名分,再次确认了“礼”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根据“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得出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根据“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得出推崇理想人格,重视气节与责任,有利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性格的塑成;等等。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颁布纲领,对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确实对结党结社倾注了极高的热情。自武昌起义到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几个月间,革命派的同盟会和立宪派的宪友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派之间因政见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等而不断分化、重组,以至于一时间政党林立,直到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前后,又形成革命派与立宪派对立的两个大党:前者为国民党,后者为进步党。——摘编自龚佩玉《浅谈民国初年的政党斗争——以唐绍仪出走天津为例》材料二在此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较为强大有力,内阁和总理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他们就要对总统负责。副署权及政府预算表决权的设置似乎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最初的动机是要建立一种责任内阁制。然而事实上,围绕权力的争斗以及责任在总统和总理之间的转移,使这一体制既非内阁制亦非总统制,而是责任不明的双重行政体制。这种体制除了使总统和总理之间产生经常性摩擦外,一无所能。——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1)简析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主要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结构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体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答案〗(1)主要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平等自由的原则,激发了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阶级关系的复杂;民国初年,部分人把政党政治当作建设民主共和国家的手段;等等。(答出三点即可)(2)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缺陷: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责任不明,内阁和总理无法真正限制新总统的权力;双行政中枢导致政治斗争不断、政局动荡。(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中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相关知识,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等角度思考即可。国内方面,据材料一“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据材料一“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颁布纲领,对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确实对结党结社倾注了极高的热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平等自由的原则,激发了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把政党政治当作建设民主共和国家的手段;据材料一“革命派的同盟会和立宪派的宪友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派之间因政见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等而不断分化、重组,以至于一时间政党林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复杂;国际因素,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前后,又形成革命派与立宪派对立的两个大党:前者为国民党,后者为进步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影响。【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文件中规定的政体结构的特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最初的动机是要建立一种责任内阁制”可得出实行责任内阁制;据材料二“如果议会较为强大有力,内阁和总理将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