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郑香丽【课标内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围绕“三段四环”的教学思路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前预习。预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并疏通文意,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课中探究。通过“导、读、议、练”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地达成教学目标。第三阶段是课后拓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能在类文阅读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抒发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得意之感。【学情分析】本文是文言文,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仍需继续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另外,本文是一篇骈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读来朗朗上口,重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同时,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景物的描写方法也自然而然地总结出来了,很轻松地就能完成本课目标了。【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3.引导学生体会者的情感。【教学重点】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巧妙导课,激趣促学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既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解题题目中有两个“书”,意思是一样的吗?(第一个“书”,见课文注解①,与“中”连用,是一种官职的称呼;第二个“书”即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诉说)情。)题目的意思如何理解呢?(回复谢中书(谢徵)的信)作者简介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间文学家、思想家、医学家,号华阳隐居,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世称“山中宰相”。资料助读陶弘景《写答谢中书书》的原因:因为当时谢征奉梁王之命请陶弘景还朝为官,辅佐朝廷政事,谢征当时和陶弘景是好友,但陶弘景留恋山中美景,已经看透人世沧桑,早就决定隐居山中。所以他写下《答谢中书书》一文来回应谢征。二、分层阅读,探究文本(一)初读——感受音韵之美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阅读提示:(1)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2)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2.听录音,正字音、节奏和语调。3.同桌互读。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错。5.同学们发现句式特点没?这份书信句式以四言为主,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美读文章,感受文章音韵之美。6.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画出疑难词句并在小组内解决。7.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检测(1)重点字词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奇者五色交辉(2)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3)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陈太丘与友期行和。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4)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二)精读——感受文章之美(1)意境美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围绕该字,写了哪些景物(可用原句回答)?如何写的?有什么特征?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如: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俯视,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师板书)师总结:山水相映、色彩缤纷、晨昏变化、动静相衬,这四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2)语言美本文有用词简洁凝练,准确生动。例如:“交辉”二字写出无限光彩;“欲颓”道出日暮气象请再举例子进行说明。师总结:除此之外,前面说了,本文骈散结合,对仗工整且于整齐中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感美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方法指导:可以借助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判断,也可以根据整篇文章的写作基调来谈。)插入作品背景本文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的。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全诗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章开篇即直抒胸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既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设计理由:在读中想象,拓宽意境,丰富文本的内容,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本字里行间的意蕴,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精美而凝炼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最后提炼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主旨。)师总结:像陶弘景一样归隐山林,醉情山水的人还有很多。假如可以跨越时空的话,这些人都是作者的知音。在人生的逆境中,他们看到的,不是凄风,不是冷雨,而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好山好水。此时,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热爱生活吧,因为四季美景皆是画,春夏秋冬都是诗。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勉。三、质疑解惑,评议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呢?(再次总结,突出目标)四、积累训练能力提升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