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济法_第1页
第七章经济法_第2页
第七章经济法_第3页
第七章经济法_第4页
第七章经济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经济法山东教育学院法学概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第二节企业法和公司法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节税法第五节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第六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了解经济法的立法目的和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规定,了解公司法和企业法的基本情况,掌握公司债券,掌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了解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了解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法的立法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内容;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公司的类型和内容;劳动法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概念(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因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和管理市场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市场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政府宏观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和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2.国家调控原则;3.鼓励自由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相结合原则;4.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原则。第二节企业法和公司法一、企业法二、公司法一、企业法(一)企业和企业法(二)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三)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四)合伙企业法(五)个人独资企业法(六)外商投资企业法(一)企业和企业法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企业法是调整国家在组织管理企业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是指以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企业。国有企业具有下列特征:企业财产为全民所有,它是全民所有制经济组织;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法律上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经营权,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集体所有制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以生产资料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为基础的企业。企业财产由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按劳分配。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体所有制企业则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经营组织形式。集体所有制企业按设置区域主要分为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四)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是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五)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者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主体。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由投资人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六)外商投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是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由外国投资者独自投资的企业。目前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种形式,简称为”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法是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组织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公司法(一)公司法概述(二)有限责任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法概述公司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法是规定公司的组织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有下列基本法律特征:(1)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划分为等额股份,即公司每一股份在数额上可各不相等。(2)公司不能发行股票筹资。(3)法律对公司股份转让有严格限制。(4)股东人数必须为2人以上50人以下。(5)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三)股份有限公司1.概念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三)股份有限公司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有以下基本法律特征:(1)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2)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股票可以依法转让。(3)法律对公司股东人数只有最低限额,无最高限额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应为5人以上。(4)每一股有一票表决权,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5)公司应将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会计报告公开。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一)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四)法律责任(一)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1)假冒、仿冒行为,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伪造或者冒用其他商品标志。(2)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3)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4)商业贿赂行为。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主要是账外暗中给付或收受回扣。(5)虚假广告。即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6)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7)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8)强制搭售。经营者违反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9)违法有奖销售。如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10)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11)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此外,也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权进行监督检查的其他部门。例如,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监察、公安、建设、文化等管理部门也有权对与其职能、行业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其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经营者只要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与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违法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责任形式。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消费者的权利(三)经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五)争议的解决(一)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凡是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以及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等行为,均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另外,鉴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性消费活动,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二)消费者的权利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以下权利:(1)安全权。即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2)知悉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二)消费者的权利(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5)获得赔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二)消费者的权利(7)知识获得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8)人格尊严、风俗习惯维护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权利。(三)经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1)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与消费者的约定;(2)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3)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三)经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4)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明码标价,不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5)标明经营者真实名称和标记;(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7)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三)经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8)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和损害赔偿责任;(9)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10)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

争议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工商、物价、标准、计量、质量监督部门等)提起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第四节税法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三、我国现行税收种类四、税收征收管理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特征(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征收的,法律的强制力构成了税收的强制性。税收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不依法纳税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无偿性。税收收入一律归国家所有,国家以无偿取得的方式获得税款,不再向纳税人偿还或支付报酬。任何纳税人均无权请求返还或补偿税款。3.固定性。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环节征收的。国家税法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税收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二、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一)税法的概念(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在税收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税收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和征纳程序关系。凡是为了调整税收分配关系和征纳程序关系而制定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都是税法的表现形式。(二)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即对什么征税。这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3.税目,是税法中规定征收对象的具体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表明征税的范围和广度。4.税率,是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5.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6.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应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7.减税和免税,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少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二)税法的构成要素8.违法责任。是指税法规定的违反税法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9.税务争议处理,税法具体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解决程序和方式。纳税人等对税务机关采取的征税措施不服的,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解决。三、我国现行税收种类(一)流转税(二)所得税(三)财产税(四)资源税(五)行为税(一)流转税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类别的税。流转额包括商品销售收入额,各种劳务、服务的业务收入额。它分别按生产和零售两个环节纳税,计税依据是商品的价格和服务收费,税额是商品价格或服务收费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土地增值税等。(二)所得税所得税又称收益税,是以纳税人的纯收益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三)财产税是指按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应税财产的数量或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主要包括房产税和契税等。(四)资源税资源税是指对开发、使用我国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主要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五)行为税行为税是指对某些法定行为征收的一种税。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屠宰税等。四、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一)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二)欠税、偷税、骗税、抗税的法律责任(三)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五节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一、环境保护法二、自然资源保护法一、环境保护法(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特征(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四)法律责任(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特征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具有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等特征。(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是指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工作要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环境利益与社会利益、经济效益的均衡统一,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和恢复现有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和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强调这一责任其目的是使资源开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维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其目的仍在于明确污染者的责任,促进企业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4.环境民主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都可平等的参与有关环境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事务的决策。环境民主原则是民主理念在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延伸,其实质是依靠人民群众保护环境和依靠法制捍卫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利。(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1、环境保护计划制度环境保护计划是由国家或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程序编制的进行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以及其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规定,是对环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行动方案。(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2.环境标准制度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控制污染,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检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的事项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是衡量环境质量的基本尺度。(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也叫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它是指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各种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具体防治环境破坏的方案,最后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实施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律制度。(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4.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是指依法从事环境监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环境中各项要素及其指标或变化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或长期跟踪测定的科学活动。(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5.“三同时”制度指一切开发和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一项法律制度。(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6.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对于向环境排放污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费用的制度。二、自然资源保护法(一)自然资源的特征(二)自然资源法(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四)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五)法律责任(一)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具有特定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1)自然资源具有可使用性;(2)自然资源具有相对性;(3)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4)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5)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二)自然资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也称为自然资源法,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森林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等。(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遵循客观规律原则;2.重要自然资源公有原则;3.国家统一领导和地方分级管理原则;4.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原则;5.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四)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1.自然资源规划制度自然资源规划是法定部门按照规定程序编制的国家对一定时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恢复和管理所作的总体安排。(四)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2.自然资源许可证制度自然资源许可证制度则是关于自然资源许可证的取得条件、申请、审核、发放和管理的一整套措施、程序和方法的规定。采用许可证制度,可以把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纳入国家严格的统一管理中。(四)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3.自然资源基金制度指国家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费用,建立自然资源基金,专门用于保护和发展各种自然资源的制度。第六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劳动法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二)劳动法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四)劳动争议处理(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劳动关系。(二)劳动法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下列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劳动过程中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二)劳动法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义务是:完成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三)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