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教学案_第1页
鲁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教学案_第2页
鲁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教学案_第3页
鲁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教学案_第4页
鲁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目标解析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1.了解世界历史上人口增长状况

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U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分布3.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

4.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学习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学习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阅读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填写下表

历史阶段增长速度原因

古代十分缓慢

近代速度加快

现代迅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转变

阅读已5课文和图1-1-4图1-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

主要特征出现人口年目前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人均人口时间龄结构分布区

增长率寿命增长类型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2读课本E图1-1-5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与人口增长模式完成

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金字塔塔底

形状特塔尖

点寿命

举例

(岁)

男甲6~84;女

70-74

60*4

5O-S4最

40~44

tld30-34

占二20-24

1•'10/4

0-4

012345

类型)型()型()型

3.人口增长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首先从开始的;人口向第四阶段的转变

是靠的实现的。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阅读R“图1—1—6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理7课文及图表内容,完成

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表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国家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采取的对策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课堂小结: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69*70(亿人)

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卜2题:

1、1950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B.迅速增长C.速度加快D.保持稳定

2、从图示来看,177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30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20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③平均寿命延长约见

公元QZooo年

④人口出生率上升:公元1770年195020032008年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一个地方总人口变化

B.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

而变化的规律

C.人口增长模式因各国及地区的选择而不同D.人口增长模式仅反映人口出生的状况

4、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5、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阶段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7、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

8、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属于低速增长阶段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都属于增长减缓阶段

C.我国各地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增长减缓阶段

D.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增长减缓阶段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①气候条件改善②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③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④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④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11、发展中国家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有()

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接纳移民D.鼓励移民

12、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13、产业革命初期出现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14、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15、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16、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不断B.各国国土兼并加剧,赋税繁重

C.自然灾害频繁D.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

17、人口加速增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形成这种特征的

主要原因是

A..国家人口政策B.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D.农业的丰收

二、综合题

18、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计算方法

是O

(2)图中①阶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处于人口增长的阶段。

(3)图中②阶段为人口阶段,这一阶

段的代表国家有、等。

(4)目前我国正处于阶段(填数字),这些得益于我国的,工作。

19、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

年龄

是.国,理由是.

90

(2)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

的是.一国,人口出现负增长75

的是.国,具有发展中国家

人口年龄特点的是国。

(3)两国对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

30

人口政策分别是:甲

乙O

占总人口(%)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目标解析

举例说明人口迁1.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移的主要原因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世界人口迁移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3.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4..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对经济、社会的影晌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人口增长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有哪些人口问题?

二、新授

(-)人口迁移

阅读P8-I0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或改变

的人口移动现象。

2.国际人口迁移分三个阶段:

①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②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迁移主流的流向是,原因

是:

人口迁移特点:(1)(2)

人口迁移路线:(1)(2)

③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方式及特点具体表现

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急剧

增加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

了很大变化

迁移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1)

(2)

(-)人口流动

阅读Pu课文和“知识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或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

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与。

3.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4.流动人口增长是的产物。

5.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枳极作用是,不利影响是。.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阅读P12T5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此外、、—

等也产生重要影响,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指,拉

力指____________

2.人口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迁入地影响

表现在。

3.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①②

③。

三、课堂小节:

X

原因

包括□包括

影响

二战以后

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条件B.自然条件C.宗教因素D.政治因素

3.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是

A.欧洲殖民者迁往“新大陆”B.中国人“下南洋”

C.贩运非洲黑奴到美洲D.我国“三峡”工程移民

4.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B.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对迁入地恰恰相反

C.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6.影响右图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7.关于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移动两种基本形式

B.流动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C.流动人口对交通不会造成压力迁移线路?800km

D.人口流动主要指人口在地区间长期改变居住地的现象

8.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战争因素C.气候因素D.土地因素

9.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条件的改善B.民族政策的变化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D.经济布局的改变

10.2001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C.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11.2000年我国大陆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明显增多,原因主要是

A.政府引导B.环境变化C.交通通讯便利D.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12.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13.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①美国②新西兰③新加坡④科威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下列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中属于拉力因素的是

①适宜的气候②廉价的土地③过多的人口④食品供应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5.读20世纪80年

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

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

(1)从图中看出,我国

(2)人口迁入量最多的

(3)地区是、

(2)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是,原因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

(4)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16.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

中的10%,到2040年预计符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

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二: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

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一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

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二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产生这种流动

最根本的原因是o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I可答。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目标解析

1.通过读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密度图及有关资料,掌握世界与我国的人

口分布特点。

2.借助实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分

说出环境承载

布及其变化的原因。

力与人口合理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基本概念,知道影响环境人U

容量的区别

容量的因素。

4.了解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理解我国的人U政策。

教学重难点: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一]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图1-3-1),参照世界政区图,按要求填图。

(1)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洲的东部,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B、C、

D标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等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位置。

(2)在地图册上找出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

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尼日利亚、巴西。

[自主探究二]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总结成纲要形式。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

自然环境因素J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

响逐渐减小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

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

[自主探究三]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从东西方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民族类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四]说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讨论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并用纲要的形式表示出来。

回答点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2.人口合理容量: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主要制约因素一,

4.重要制约因素——、、

、。

5.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分布规律:_____半球、______纬度、沿海、______地区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美国东北部地区

„lf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等

分影Z响r人口<

布分布的因素I江人以、土卬安

1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运输条件及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

□我国人口分布

合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谋求人口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容量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________等

量1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亿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与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C.非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

2.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

C.中国的长江流域D.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3.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不均现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是()

A.德国B.法国C.埃及D.意大利

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部分布在亚洲

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带

5.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

6.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亚马孙河流域、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是()

A.资源贫乏B.海拔太高C.城市太少D.自然环境恶劣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8.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9.对人口分布影响最显著的是()

A.地形B.水源C.生产力发展水平D.矿产资源

10.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

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11.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

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

C.内蒙古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12.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统计的政区范围扩大,香港和澳门回归B.人口政策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D.经济发展较快,大量人口迁入

13.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区域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山该区域的资源状况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估计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

15.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能做出估计的原因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C.科学技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中

16.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不确定性”产生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资源总数并不确定B.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不断变化

C.人口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D.人口存在着迁移

17.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是()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D.大力提倡高消费观念

二、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距离(km)0-200200-500500-1000>1000

人口(万)39054267403345210344

占总人口数(%)35.924.330.49.4

面积(万km2)97133235495

占总面积(%)10.113.924.551.5

人口密度(人/km:40720114221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

海拔(米)<200200〜500500-10001000—20002000-4000

人口数量(万)73345.119427.88647.510037.11590.8

人口比重(%)64.917.17.78.91.4

面积数量(万km2)144.597.2162.539.9315.9

人口密度(人/kn?)50820053425

材料三“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八三省贫困人口数量达2000万左右,至1999

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不足100万。

(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地区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较少?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目标:

1.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4.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

绘制能力。

6.通过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2.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所在地的城市地图等。

[探究活动1]读课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世界城市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请列表比较三个阶段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3)阅读课本“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

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究活动2]图2-1-1和表2TT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咖

些方面?

年份士世界

蕨市人口(亿)城市人口比重(%)

2-1-1

19507.3429.2

196010.3234.2

197013.7137.1

198017.6439.6

199022.3442.6

200028.5446.6

[探究活动3]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资料一:图2T—2表示有史以来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资料二:表2—1-2表示二战以后大城市发展状况

资料三:表2—17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比较

年份特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占

数量城市总人口比重

196011429.5%

198022234.0%

200040840.8%

2—1—2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表2—17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年份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U(亿)城市化水平(%)

19504.4753.82.8717.0

19605.1760.54.6022.2

19706.9866.66.7325.4

19807.9870.29.6629.2

19908.7772.513.5733.6

20009.5074.419.0439.3

[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知识窗“城市热岛”,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课本“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市区与郊区的气温有什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分布,画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3)城市化过程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课堂小结:

(城市起源条件:、社会分工、等

产业革命以前:数量_______,规模,功能

巾世界城市发展

发的三个阶段[产业革命以后:数量_____,规模______,功能______

用L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迅速发展,出现

市城市化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1城市化1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升

及其特点

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特点大城市数量______,出现

泠以国家和非孱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由「环境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j

环境的影响I讣入口.

I社会问题: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是()

A.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B.农业生产中出现剩余产品

C.商业生产的加快和商品交换D.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完善

2.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B.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和中美洲

C.刚果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尼罗河下游、亚马孙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3.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

A.大城市数目的多少B.各城市的人口多少

C.城市规模的大小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是()

A.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也比发达国家多

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

C.当前,发达国家城巾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大城市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

5.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职能单一化B.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C.限制人口增长D.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6.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分布的地区有()

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②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③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印度恒河沿岸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7.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承载力太小B.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无限扩大

C.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D.中小城市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8.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为强烈,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城市B.乡村C.牧区D.林区

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

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10.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A.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问题B.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

C.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

1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C.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D.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

12.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这•问题被称为城市—

—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

请在图中画出该城市的热力环流。

(3)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4)既可行并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B.把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换成绿地C.完善排水系统D.多建高楼

1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

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是曲线。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5.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II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污染、污染、污染、

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等生产。

(5)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

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4.借助实例,分析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1.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

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后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3.理解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并结合课本“自然因素”部分,完

成下列表格:表2—2—1

自然因素~城市分布规律Is城市举例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社会经济因素”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表2-2-2

社会经济因素W0发展变化

[探究活动3]阅读关于武汉市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水运发达。武汉是中国主

要铁路枢纽之一,有京广、武麻等铁路线联结。武汉现已发现33种矿产,储量最大的是冶金辅

料和建筑材料,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武汉位于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一江汉平原,

农业发达。武汉工业基础雄厚,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