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详细解读_第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详细解读_第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详细解读_第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详细解读_第4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原则5建设区域6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6.1一般规定6.2田块整治工程contents目录6.3灌溉与排水工程6.4田间道路工程6.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6.6农田输配电工程6.7其他工程7农田地力提升工程7.1一般规定7.2土壤改良工程7.3障碍土层消除工程contents目录7.4土壤培肥工程8管理要求8.1土地权属确认与地类变更8.2验收与建设评价8.3耕地质量评价监测与信息化管理8.4建后管护8.5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附录A(资料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contents目录附录B(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附录C(规范性)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求附录D(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体系附录E(资料性)高标准农田地力参考值附录F(资料性)高标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参考值contents目录参考文献011范围1.1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农田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等相关领域的项目可参照执行。01021.2地域范围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本标准自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此前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可按照本标准进行完善和提升。1.3时间效力02规范性引用文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依据,有助于合理规划和布局农田建设。《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了标准和要求,确保农田土壤安全、无污染。《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排水工程提供了技术规范,确保排水系统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了标准,确保灌溉和排水设施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主要引用文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土地治理项目提供了工程建设标准,有助于提高土地治理效果和质量。《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技术规范,有助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标准》该文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供了标准,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他相关引用文件033术语和定义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高标准农田0102农田基础设施农田基础设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基本条件的设施,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手段。044基本原则遵循国家土地管理、农业、水利、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4.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农田的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等需求。4.2坚持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4.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提高农田建设的可持续性。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农田建设质量。充分考虑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4确保建设质量与效益并重055建设区域优先选择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基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建设效益。确定建设区域的原则建设区域的划分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结合实地调查,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区域。划分建设区域时,应明确各区域的边界、范围、面积等,确保建设任务精准落地。0102建设区域的保护加强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保护建设区域内的耕地资源,禁止非农化、非粮化行为,确保农田持续用于农业生产。066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1水利工程建设灌溉与排水系统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包括输配水管道、喷灌、滴灌等设施;完善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畅通,防止涝灾。水源工程根据地区水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和建设水源工程,如蓄水池、水窖、提水泵站等,确保农田灌溉水源充足。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膜下滴灌、渗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加强农田水分管理,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0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01农田林网建设在农田周边和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形成农田林网,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风沙危害。02岸坡防护工程对河流、渠道等岸坡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保持岸坡稳定。6.2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田间道路规划根据农田布局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规划田间道路,确保农机具和人员通行便利。道路硬化与养护对主要田间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道路养护,确保道路畅通无阻。桥涵建设在需要跨越河流、渠道等水域的地方建设桥涵,确保田间道路连贯畅通。6.3田间道路建设工程123根据农田用电需求和地区电力供应条件,合理规划输配电设施,包括输电线路、变压器、配电箱等。输配电设施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建设输配电设施,确保农田用电安全可靠;加强设施维护管理,及时排除故障隐患。输配电设施建设与维护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和电器设备,提高农田用电效率;加强用电管理,避免浪费和违规用电行为。节能措施推广6.4农田输配电工程建设076.1一般规定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的耕地得到优先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升农田的稳产高产能力。6.1.1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农田建设区域和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的农田特点和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和管理策略。注重实效,保证质量以农田建设的实际效果为出发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6.1.2建设原则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水源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耕作层地力保持等。农田土地整治包括田间道路、生产路等农田生产配套设施。田间道路工程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6.1.3建设内容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田保护长效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农田持续发挥效益。强化后期管护6.1.4建设要求086.2田块整治工程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田块布局,确保农田排水、灌溉的顺畅。遵循自然规律田块大小、形状应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适应机械化生产在田块布局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垦导致的生态破坏。保持生态平衡田块布局材料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或其他材料用于田埂修筑,保证田埂的坚固耐用。生态保护在修筑田埂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田埂设计根据田块大小和地形条件,合理设计田埂的高度、宽度和坡度,确保田埂的稳定性。田埂修筑耕作层构建土壤改良通过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耕作层厚度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耕作层厚度,确保作物根系正常生长。耕作层平整度通过精细整地等措施,提高耕作层的平整度,为播种和灌溉创造良好条件。风害防护通过修建梯田、地埂等措施,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风害多发地区,应采取设置防风林等措施,减轻风害对农田的影响。农田防护096.3灌溉与排水工程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结合水源、土壤、气候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规划设计原则灌溉系统布局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布局灌溉渠道、管道、泵站等设施,确保灌溉水能够均匀、高效地输送到农田。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030201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根据农田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合理规划排水沟、排水管等排水设施,确保排水顺畅。排水系统布局制定有效的防涝排水措施,防止农田积水,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防涝排水措施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维护,清理淤积物,保持排水设施畅通。排水设施维护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水量调度与分配根据农田需水情况和水源条件,合理调度和分配水量,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灌溉与排水效率监测定期对灌溉与排水效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106.4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等,应满足便捷、高效、安全的要求。明确田间道路的功能与定位根据农田规模、地形地貌、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科学规划田间道路网的布局和密度,确保道路通达性和使用效率。合理规划田间道路网田间道路应与周边农村公路、机耕道等道路有效衔接,形成完善的农田交通体系。注重与周边道路的衔接田间道路布局确定适宜的道路宽度和路面材料01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和交通量大小,确定适宜的道路宽度和路面材料,保证道路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02在危险路段和交叉口等位置,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确保行车安全。考虑环保和景观要求03在道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保和景观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田间道路建设标准加强道路日常巡查和维修定期对田间道路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破损、积水等问题,保证道路正常使用。提高农民道路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对田间道路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建立健全道路维护管理制度明确道路维护管理责任主体,制定道路维护管理制度和计划,确保道路长期畅通。田间道路维护与管理116.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农田周围和内部种植树木,形成林网,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等作用。农田林网建设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等,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畅通,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农田道路,方便农业机械通行和农业生产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田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采取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农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26.6农田输配电工程设施选址与布局输配电设施应选址合理,避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同时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规划设计原则农田输配电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满足农田灌溉、排水、农业机械化等生产需求。容量与负荷计算根据农田生产需求和用电负荷特点,进行容量和负荷计算,确定合理的供电方案。输配电设施规划与设计线路选择与架设输配电线路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电缆或架空线路,架设时应考虑安全距离和防护措施。设备选型与安装输配电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选型合理,安装牢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雷与接地保护输配电工程应采取有效的防雷和接地保护措施,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输配电线路与设备030201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田输配电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输配电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记录与档案管理建立农田输配电工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设备运行和维护情况,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运行管理与维护136.7其他工程在农田周围和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形成林网,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农田林网建设对农田内的沟渠进行清淤、疏浚,保持水流畅通,防止水土流失。沟渠治理定期对农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保障农田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监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输配电设施建设在农田内建设输配电设施,包括电线、电杆、变压器等,保障农田灌溉、排水等用电需求。输配电设施维护定期对输配电设施进行巡检、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农田输配电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气象预报等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田内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47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根据土壤测定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措施,如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耕作制度改进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作、休耕等,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可持续利用能力。测定土壤质量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详细的质量测定,包括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土壤改良结合农田实际情况,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包括水源工程、输水配水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等。灌溉系统建设针对农田排水问题,完善排水系统,包括明渠、暗管、排水沟等,以确保农田排水畅通,防止涝灾发生。排水系统完善灌溉与排水根据农田规模和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田间道路布局,确保农机具能够顺利进出农田。按照相关标准建设田间道路,包括路面宽度、路基厚度、路面材料等,以提高田间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建设田间道路布局在农田周边建设防护林带,以减轻风害、改善农田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农田防护林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如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以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157.1一般规定03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01遵循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的原则,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0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7.1.1基本原则农田土地平整工程,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包括输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设施等。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机井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7.1.2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民意愿和农业生产需求,确保建设成果符合农民实际需要。建成后应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制度,确保农田设施长期稳定运行。7.1.3建设要求7.1.4验收与考核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建设质量符合要求。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机制,对建设成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建设效益持续发挥。167.2土壤改良工程对于砂质土壤,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粘土或壤土等方法,增加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对于粘质土壤,通过添加砂土、有机肥料或生物炭等,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耕作性能。砂土改良粘土改良土壤质地改良土壤酸碱度调节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碱性物质,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有效性。酸性土壤改良通过施用硫磺粉、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通气性和微生物活性。碱性土壤改良有机肥料施用通过增施农家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生物炭添加将生物质在缺氧或低氧环境下热解制得的生物炭施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通气性能。土壤有机质提升VS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如土壤淋洗、电动修复、植物修复等,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减轻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机物污染修复通过微生物降解、化学氧化或植物吸收等方法,降解或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恢复土壤健康状态。重金属污染修复土壤污染修复177.3障碍土层消除工程障碍土层是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土层,如硬底层、砂姜黑土、潜育化土层等。根据障碍土层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物理性障碍土层、化学性障碍土层和生物性障碍土层等。定义分类障碍土层的定义与分类提高土壤质量消除障碍土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障碍土层的消除有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障碍土层消除工程,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土层消除工程的重要性障碍土层消除工程的技术方法包括深松、深耕、旋耕等机械作业方式,可以破碎和混合障碍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化学方法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酸碱调节剂等化学物质,可以改变障碍土层的化学性质,消除其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作用改善障碍土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物理方法工程设计障碍土层消除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和障碍土层类型,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明确消除目标和技术路线。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和评估,对消除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农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工程验收与评估187.4土壤培肥工程土壤培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土壤培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土壤培肥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培肥的重要性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制定合理的土壤培肥方案。有机无机结合在施用化肥的同时,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结合在利用土地的同时,注重土地的养护和保护,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土壤培肥的原则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合理轮作倒茬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土壤培肥的方法01020304通过增施农家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作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可以平衡土壤养分,减轻连作障碍。使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等。198管理要求01028.1组织管理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03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0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项目法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项目管理行为。02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的编制和审批。8.2项目管理8.3资金管理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和用途,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拨付、使用、报销等流程,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要求。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利用水平。8.4档案管理208.1土地权属确认与地类变更保障农民权益明确土地权属关系,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得到切实保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减少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土地流转权属清晰是土地流转的前提,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权属确认的重要性依法依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权属确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群众认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权属确认结果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尊重历史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和实际情况,确保权属确认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土地权属确认的原则由土地使用者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变更申请土地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核实经审查核实无误后,由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变更,并办理相关手续。批准变更地类变更后,应及时更新土地登记簿和权属证书等相关资料。更新登记地类变更的程序和要求218.2验收与建设评价03验收工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01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具相关施工资料。02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后,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8.2.1验收流程工程质量应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工程应完成设计图纸及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使用功能要求。验收时应检查工程资料是否齐全、真实,并与工程实际相符。8.2.2验收标准建设评价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工程质量、效益发挥等方面。评价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专家承担,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结果应作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8.2.3建设评价228.3耕地质量评价监测与信息化管理耕地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肥力、土壤健康、土壤管理等方面,综合反映耕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采样测试、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高标准农田划定、建设、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01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和田块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现长期定位监测。监测网络布局02包括土壤理化性状、生物性状、环境状况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监测内容与方法03及时分析监测数据,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监测数据应用耕地质量监测构建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和应用。信息平台建设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和更新高标准农田相关数据。数据采集与更新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管理决策和服务。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管理238.4建后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管护主体包括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等。明确管护主体政府主要承担监管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具体管护工作,农户则承担日常维护和保养责任。划分管护责任管护主体与责任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定期检查、维修和养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田间道路工程保持田间道路畅通无阻,及时修复损坏的路面和桥梁等设施。010203管护内容与要求落实管护经费各级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管护经费与保障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定期对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0102实施绩效考核将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管护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监督检查与考核248.5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农田监测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提高农田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农业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支持通过收集、整合、分析农业相关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精准施肥与施药技术装备应用精准施肥、施药技术装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良种繁育效率和供种能力。生物育种与良种繁育技术研发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投入品,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和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研发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模式,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25附录A(资料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01020304气候条件考虑温度、降水、光照等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地形地貌针对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进行区域划分。水资源状况结合水资源分布和灌溉条件,确保农田建设的水资源保障。土壤条件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因素,进行农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区域划分依据优先建设区次优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区域划分结果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进行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存在一定限制因素,如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等,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良和建设的区域。自然条件较差,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农田建设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治理和建设的区域。优先建设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02次优建设区加强土壤改良和水资源利用,提高农田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03限制建设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区域建设重点0126附录B(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包括输配水管道、喷头、滴灌带等;完善排水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构建农田林网、防风固沙等设施,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工程农田土地整治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土壤改良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田间道路建设修建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的田间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道路配套设施完善道路照明、交通标志等配套设施,保障交通安全。田间道路工程农业电力与信息化工程农业电力设施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电力设施,包括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等。农业信息化设施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建设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等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7附录C(规范性)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求东北地区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完善农田防护体系,防止风沙危害。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结合东北地区水资源特点,合理配置灌溉水源,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完善排水系统,提高农田抗灾能力。灌溉与排水工程优化田间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达度和荷载标准,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加强排水工程建设,防止涝灾发生。结合华北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田间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构建生态屏障。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华北地区灌溉与排水工程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完善排水设施,应对洪涝灾害。田间道路工程优化田间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抗灾能力。加强道路维护保养,确保畅通无阻。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加强沿江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灌溉与排水工程针对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因地制宜建设灌溉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田间道路工程结合西南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田间道路布局,注重道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恢复生态植被。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西南地区28附录D(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体系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土壤、水、气候、生物等因素,构建完整的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体系。可持续性原则确保工程实施后农田地力能够持续稳定提升,满足农业生产长期需求。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工程体系构建原则土壤改良工程包括土壤深松、翻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田间道路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