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高二语文试题姓名:分数: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仍长期延续,直至铁质农具产生及其后一系列灌溉排水工具的出现、防洪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江流域的水热优势才逐渐彰显。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农业生产重心的转变过程中,近5000年来的中国气候总体向干冷演变,这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趋向脆弱,而长江流域则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流域铁农具的推广和兴修水利工程的力度仍不及黄河流域,“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六朝时,长江流域的灌溉与防洪事业进一步发展。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此外,造船业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长江流域开始展开大规模航运。史载南朝宋孝武帝西巡“龙舟翔凤以下,三千四十五艘。舟航之盛,三代二京无比”。为方便水路交通,各处运河开始修筑。比如孙吴开凿破冈渎以汇通秦淮与江南运河,使建邺(今南京)成为联络长江与吴会水运的中心城市,商贸迅速兴起。东晋南朝时期,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天文历法学取得重大突破,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隋唐因之,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甚大。唐朝政府极重农田水利工程,将兴修水利提高到了法律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管理机构,长江流域也随之开辟出了大量良田。尤其是安史之乱过后,长江中下游的淮南道和江南道成为长安朝廷的财赋供应基地,其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随之日盛。中唐时期权德舆指出:“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唐代后期,江东人民还从长期水田耕作的实践出发,改进笨重的直辕犁为曲辕犁,明显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扶犁农户的体力消耗,又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畜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中国旧式步犁至此发展成熟,完全定型化”。曲辕犁沿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此之外,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这不仅令长江流域丰富的水热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江南水稻区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宋朝时,江南的水田耕作工具已较为配套,起秧、碎土、稻谷扬净等都有专门工具,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唐末引自越南的较为耐旱的占城稻此时也在江南普遍种植,江南水稻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故南宋中期以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为流传。综上所述,春秋以迄宋代,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更为优厚的长江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逐步赶超了黄河流域,成为中国的粮食财富供应基地。(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外因与内因》,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逐渐彰显,很快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B.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了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推动了商贸的迅速兴起,C.在天文历法方面,引入祖冲之、虞喜岁差学说的大明历,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很大。D.引入外来的占城稻,极大促进了江南水稻产量的提高,使江南成为南宋中期以来的粮食基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B.从六朝和唐代的历史来看,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组织建设。C.安史之乱后淮南道和江南道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与法律保障下水利管理机构的建立不无关系。D.唐朝江南地区的一系列耕作方法给了我们启示:人类可以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为农业生产服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经济文化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原因的一项是()(3分)A.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南方相对安定。B.长江流域的红壤土质紧密,而黄河流域的黄土土质疏松。C.随着生产力发展,长江流域更丰富的水热资源优势得以发挥。D.长江流域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超越了黄河流域。4.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表格名称:①时间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青铜时代后期至东汉前期唐代后期宋朝工具/特点木石农具②曲辕犁④领先地域黄河流域③长江流域长江流域A.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产工具发展情况对照表B②青铜农具C.③黄河流域D.④水田耕作工具种类多样且较为配套5.请梳理长江流域水稻耕作、种植方式的发展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忧乐行聂鑫森红果果真的很后悔。她怎么能再去烦扰顾忧乐老师呢?走出大学校门,她参加了工作,一转眼就几个月了。顾老师年近花甲,瘦高个,瘦削脸,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在心理学系专开一门课——社会心理学。红果果最喜欢听顾老师的课,他的课不但讲得妙趣横生,声音也浑厚、沉着。她上课认真,下课了还会去请教有关问题,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顾老师很欣赏这个既刻苦又有悟性的学生。顾老师曾问红果果,是否愿意读他的研究生,读了硕士再读博士?红果果眼睛湿了,说:“愿意。”然后叹了口气,又说:“我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我得赶快去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只要能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老师,辜负您的好意了。”顾老师说:“人世都道读书好,贫家首思吃饭难。我理解。不过,我建议你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再在业余多读书,别丢弃了自己的专业。”红果果答道:“谢谢老师教诲。”湘楚市是一座古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城区依傍湘江,从南到北早形成格局,然后陆续在江上建起几座大桥,形成一片宽阔的新区。地方大了,道路多了,与之配套的公交车线路自然与日俱增。公交车公司张榜招聘司机和售票员,每月工资近三千元。红果果心想自己可以先去应聘售票员,这个工作让自己既有时间去学习,也能广泛接触社会且待遇还不错,便立即去应聘,被录用后分配到44路的一辆公交车上。当她用手机向顾老师汇报时,顾老师说:“好!你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趋向,增长见识。休息日,到我家来,让师母给你做好吃的。”44路,起点在城南,终点在城北,全长十来公里,沿途有十多个停靠站。共有八台车跑这条线路,两班人马轮换,人歇车不歇。早晨六点至下午二点是一个班,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是另一个班。红果果售票的这台车,还有一个和她同时应聘上岗的司机尹勇,是部队退伍的汽车兵,三十多岁,长得粗黑健壮。得闲时,他喜欢谈在部队开车的奇闻,高山险岭窄路,多少次死里逃生,就没害怕过!红果果很佩服他。这条线路有几个站上车下车的人比较多: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还有终点站殡仪馆。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司机尹勇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在终点站的休息室,他突然对红果果说:“难怪新来的司机和售票员,都安排跑44路,天天接触伤、残、病、死,压抑得难受。”“你当过兵,还怕这个?”“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但也忍不住把尹勇和她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得到的答复是:“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到了星期天,轮到红果果休息,顾老师打电话叫她去吃午饭,顾师母特意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还热了一小壶黄酒。师母说:“果果,你瘦了,工作累吗?”“师母,卖车票,不累。”“我也是教心理学的,你的脸色告诉我,情绪中积存着许多不安的因子呵。”顾老师忙说:“来,喝口温好的黄酒,然后你多吃菜,古人说‘酒能增豪气’!”“谢谢老师和师母!”“果果,接你电话后,我去贵公司找来一份市区线路图,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让老师操心了。”“有条77路公交线,从老城区始发,过湘江一桥去江对岸的新城区,沿途停靠点有市妇幼保健院、天台幼儿园、白鹤小学、体育馆等八个站。你去坐过吗?”“没有。”红果果低声回答。“我和你师母去坐过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称‘77’为‘喜喜’。你们的‘44’,我也去坐过,是你不当班时。”“怎么叫‘喜喜’呢,老师?”“这几个站上下的人也多;腆着大肚子的孕妇,期待新生命的诞生,满脸喜气洋洋;抱着新生儿的年轻人或是老辈子,听着清亮的啼哭声,笑得特别开心;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娃娃和家长牵着手,不停地说着有趣的话;还有运动员,满身透出力量和朝气,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我们两个老人,忽然觉得心情很阳光,不知老之将至。”“怪不得老师说这是个好课题。”“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好!”红果果笑了,笑得流下了眼泪。……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跑44路车的员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与跑77路车的员工互换。此后,依前例,再互换下去。总经理还特意表扬了红果果,说她身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却乐意当售票员,品德高尚,还能着眼全局,关爱同事;通过调研,向公司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她还将写一篇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让我们翘首以待!尹勇对坐在身边的红果果小声说:“谢谢你。要不我只能辞职去另谋生计了。”“是顾忧乐老师启悟了我。他深知我的忧乐、老百姓的忧乐。”“对呀。对!”(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从业期间她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但一直坚守着。B.湘楚市44路公交线上有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等站点,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C.红果果受顾老师和师母的启发,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D.小说结尾通过“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和总经理的话,侧面表现了红果果在岗位上的用心付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从红果果很后悔写起,设置悬念,然后再叙写红果果参加工作之前的事情,布局十分巧妙。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出下文公交车招聘司机与售票员的情节。C.小说标题颇有意味,既指44路和77路两条公交线路带来的“忧”与“乐”,也指关心百姓忧乐的情怀。D.文中44路公交车上的情景与77路公交车上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湘楚市令人“忧乐”的两面。8.小说中公交车司机尹勇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小说善于赞扬人性中的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相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材料二: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B.卒,指最后、最终,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意思相同。C.但,指仅、只是,与《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中的“但”意思不同。D.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B.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跌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断交之事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14.洪迈认为陈轸两次谏言都有不合理之处,请分别简要概括。(3分)(二)古诗阅读(共2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别匡山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B.第三句写野径上人们多带犬出行,第四句承接首句,巧妙写出时间的推移。C.诗人倚古树、看浮云、听猿啼的闲适被洗钵僧惊飞的鹤群袭扰,露出怨意。D.末二句写诗人的政治抱负,亦即远游的目的,体现着诗人远大的志向。16.有人说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表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之美。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的“,”两句,作者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叙述两次抗金胜仗,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是:“,。”(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为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人们普遍认为,甲辰龙年充满了吉祥预兆;然而,①:“甲”也可能预示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新的起点。最近,整个中国AI科技界,乃至整个朋友圈都弥漫着悲观的气息。2024年2月15日,OpenAI在Runway、Pika、谷歌、Meta之后,正式加入AI视频生成领域的竞争,推出AI视频生成产品Sora。OpenAI称:如果给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静态图片,②,包含多个角色、不同类型的动作和背景细节。2022年11月30日,当ChatGPT3.5发布时,③;仅仅4个月之后,2023年3月15日,ChatGPT4.0上线,使用了1.5万亿个参数,比GPT3.5增加了10倍,国人才惊呼“狼来了”。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内推出了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等人工智能软件,很多人乐观地以为我们会很快实现超越。但实际上,国外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认知。现在看来,目前的差距有可能再次被拉大。如果你以为Sora只能生成一分钟的视频,那你就大错特错了。Sora的成功,将意味着对几乎所有行业的颠覆,甚至也是对世界格局的重新确认。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文中列举了大量数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懂得低头,才能出头!要学到新东西,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放低自己的姿态。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能力也会有所长进。“低头”之说就是要我们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①中,你只是无数生灵中的一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很高的时候,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就是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那些②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_____③____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省察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吸取教训,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为别人的成功而喝彩。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低头”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几个“慈祥”的老板,捡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B.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C.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D.虽然一些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等时段开放过夜场,但这却并未形成常态。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它是不自卑、不怯弱,是清醒中的嬗变”,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答案【答案】1.D2.A3.B4.B5.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曲解文意(混淆时态),“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错,根据原文“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可知,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还没有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形成时期在东晋时期。B.因果倒置,“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错,应是“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带动了各路运河的修筑”。C.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可知,岁差说是虞喜的,不是祖冲之的,应该是“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过度开发,而气候干冷导致的是生态系统趋向脆弱。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根据原文“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材料谈及了“长江流域土质紧密的红壤”与“黄河流域疏松的黄土”,但并没有把二者进行比较,且此处主要论述“长江流域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根据题干提示,首先从原文中按照时间顺序逐一提取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农具,比较判断其所属地域及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表格横线和纵向的信息比对,推断具体空缺处的内容,②处应填“铁制农具”。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四段““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可以梳理出①②两条;从第六段“唐代后期,江东人民……改进笨重的曲辕犁……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可以梳理出第③条;从第七段“宋朝时……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可以梳理出第④条。据此归纳整合即可。【答案】6.D7.B8.①衬托主要人物。当过兵的尹勇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而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等情节。9.①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其发展,体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②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③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④尹勇与红果果每天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感觉很压抑,体现了二人具有悲悯情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错,顾老师没有建议红果果从事公交车售票员,只是让她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B.“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错,文中没有提及红果果帮助老弱病残之人。C.“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错,是顾老师提示红果果写一篇论文,不是红果果想到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错,文中对湘楚市的发展只是简略概括,没有进行详细描述。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1)作为次要人物的尹勇,其作用主要是衬托主要人物。44路公交车线路上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终点站殡仪馆等站点,上下车有很多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虽然尹勇当过兵,在这条线上,也每天感到压抑,所以仅仅当了三个月公交车司机,他就打起了退堂鼓,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这就是说,他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但是从文中“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可知,面对与司机同样的境地,有着同样感受的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所以,小说用尹勇打算辞职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2)次要人物尹勇推动情节的发展文中说“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她忍不住把尹勇和自己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然后顾老师告诉红果果这是一个好课题,后面红果果提议后,公交车公司把跑44路车的员工与跑77路车的员工每三个月互换,解决了困扰公司的难题。总之,文中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和关注,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以及公司解决难题的等情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中顾老师让刚刚毕业的红果果多接触社会,后来在红果果跟他说了44路公交车的压抑问题后,顾老师又提示她“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还陪着红果果去坐77路公交车,“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红果果发展,表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当尹勇提到要辞职时,虽然红果果看出尹勇脸色变了,体形僵直,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文中也介绍了红果果没有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她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红果果想赶快工作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司机尹勇与售票员红果果同在一辆公交车,每天都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红果果“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司机尹勇与售票员红果果每天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两人都感觉很压抑,体现了二人具有悲悯情怀。【答案】10.CDF11.C12.D13.(1)如果秦国给我们土地,那么与齐国绝交也不晚;假如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也暗中符合我们的策略。(2)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了土地,还可以从齐国那里取得补偿,大王的国家还可以生存下去。14.①陈轸并没有考虑与齐国绝交是否可行,只是以得到土地作为是否同齐国绝交的标准。②陈轸不应该建议把楚国都市送给秦国,更不应该和齐国绝交,并联合秦国攻打齐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就把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于是就和齐国废除了盟约,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以相印”作状语,“授”作谓语,“张仪”作宾语,故在C处断开;“厚赂”作谓语,“之”作“赂”的宾语,代指张仪,故在D处断开;“于是遂绝约于齐”为状语后置句,“于齐”做“绝约”的后置状语,故在F处断开。故选C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齐国与楚国合纵,关系密切(合纵相亲)。B.正确。最后、最终。句意:最终出动军队并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C.错误。意思均为“仅、只是”。句意:只是以得到土地作为是否同齐国绝交的标准罢了。/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D.正确。道歉/告诉、告知、劝告。句意:用谦卑的辞令承认过错。/多多劝告以后的人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错误,由原文“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可知,是联合秦国共同攻打齐国。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苟”,如果;“与”,动词,给;“绝”;断绝;“阴”,暗中。(2)“是”,这样;“出”,失去;“取”,取得;“出地于秦”“取偿于齐”,状语后置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力。第一处谏言不合理之处“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陈轸没有对与齐国绝交这件事深思熟虑,只是把得到土地放在心上。第二处谏言不合理之处“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原因在于陈轸谏言“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陈轸不应该建议楚国用“名都”贿赂秦国,更不应该与同盟国齐国断交,去结交“加亡道于我”的秦国,并秦楚联合攻打齐国。参考译文:材料一:秦王想讨伐齐国,齐国与楚国合纵,关系密切(合纵相亲),于是派张仪前往楚国出任国相。张仪游说楚王说:“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我请秦王向楚国献上商於一带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这样在北面可削弱齐国而在西面对秦国也有好处,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楚王十分高兴,答应了张仪。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用不着调兵遣将就得到六百里土地,臣子们都向我祝贺,只有你表示哀痛,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不是这样的,根据我观察(在我看来),商於一带的土地不仅不能得到,而且齐国和秦国还会联合起来,齐、秦联合起来,那么楚国的灾难一定会到来。”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无援了。张仪回到秦国,一定会背弃对大王的承诺,这样大王在北边与齐国断交,又在西边与秦国生出祸患,两国的军队必然会一块打到楚国。不如暗中与齐国联合而只表面上与齐国绝交,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如果秦国给我们土地,那么与齐国绝交也不晚;假如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也暗中符合我们的策略。”楚王说:“希望陈先生闭上嘴,不要再讲话了,等着我得到土地。”就把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于是就和齐国废除了盟约,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楚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不是认为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向北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折断符节而委屈地和秦国结交。秦齐建立了邦交,张仪才上朝,对楚国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听说过六里。”使者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割让土地贿赂秦国,和他合兵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了土地,还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大王的国家还可以生存下去。”楚王不听,最终出动军队并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屈匄,于是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地。(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材料二:张仪欺骗楚怀王,陈轸的谏言可以说得上是善言。然而他又说:“不如暗地里同齐国联合而表面上则与齐国绝交,使人跟随张仪去秦国,假使秦国真打算给我们土地,到那时再与齐国绝交也不会为晚。”这里陈轸并没有深入地考虑与齐国绝交是否可行,只是以得到土地作为是否同齐国绝交的标准罢了。等到秦国违背约定,楚王打算攻打秦国,这时陈轸又劝告说:“不如趁机把楚国的一个大城市送给秦国,与秦国合并军队,然后一同攻打齐国。这样,楚国虽然失地于秦国,但从齐国那里得到了补偿。”这种计谋尤其荒谬不合道义。况且秦国以无道行为强加于我,竟然想割地送给它,齐国本是楚国的同盟国,楚国却无故与之断交,这时候本应该是向齐国割让土地,赠送礼物,用谦卑的辞令承认过错,重新求得齐国的支援,怎么反而攻击齐国,陈轸的计谋在这一点看实在疏阔了。(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答案】15.C16.①本诗:作者借用晓峰、藤影、野径等意象,描绘出匡山的美景,用闲倚古树、山僧洗钵的情景,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清新自然之优美。

②《蜀道难》:运用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等浪漫主义手法,再现蜀道峥嵘、险绝、崎岖的特点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表现出自由奔放、雄奇浪漫之壮美。【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露出怨意”错,望“云”、听“猿啼”、看“鹤飞”,都流露出诗人心旷神怡、安闲舒适的情怀,没有怨恨之意。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本诗首联借用晓峰和藤影这两个意象,细腻地描绘了匡山的美丽景色。晓峰在初升的太阳下,如同画卷般错落有致,一片碧绿。而藤影在风中摇曳,轻轻拂过栏杆,仿佛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首联描写远近结合、有动有静,清新美丽。颔联写山村图景,人们携犬漫步于山间小径,傍晚砍柴归来,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平静悠远之感。颈联写诗人闲倚古树,心随浮云,静看群鹤惊飞,体现了画面的闲适优美。总之本诗前三联写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表现出清新自然优美之景。《蜀道难》中“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蜀道的险峻与难行,将蜀道的艰险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六龙回日、黄鹤难飞、猿猴愁攀”,从鸟兽的感受来刻画蜀道之高险;“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从行人的感觉来具体描写蜀道之艰险;古木荒凉、鸟声凄切,以山川幽冷深寂的悲凉气氛来衬托渲染蜀道之艰险。同时文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写蜀道峥嵘、险绝、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如“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的远古传说表现蜀道的历史悠久;引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神话传说形容蜀道的崎岖与险峻。总之整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自然自由奔放、雄奇浪漫之壮美。17.(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答案】18.①其中也蕴藏着各种挑战(不确定性);②(Sora)就能生成视频(影视场景);③我们(国人)浑然不觉(置若罔闻、视若无睹)。19.(1)从内容上看:①列举了多个以“2022年11月30日”为代表的时间数字,彰显了AI科技界的更新迭代速度快;②列举了多个以“1.5万亿个参数”为代表的规模数字,彰显了AI科技的规模愈发强大。(2)从表达效果上看,使信息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句,依据前一句结尾处的“吉祥预兆”和本句开头的“然而”,可知此处是转折句,和前文的“吉祥预兆”对应,再者后文也补充解释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新的起点”。所以可以确定此处应该填:其中也蕴藏着各种挑战。第②句,根据“推出AI视频生成产品Sora”可知,此处陈述对象是Sora,讲述的是它生成视频的功能,根据“包含多个角色、不同类型的动作和背景细节”是对生成的视频的具体解释,所以此处应该填:Sora就能生成视频。第③句,后文有对应的句子“国人才惊呼‘狼来了’”,可以确定此处可以填:国人浑然不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表达效果上看,列举具体的数据,最显著的效果是使信息更科学准确,更客观具体,更具有说服力。从内容上看,列多处举了“2024年”“2024年2月15日”等表示时间、日期的数字,突出了AI科技就在当下,离我们很近,并且其更新迭代速度快;列举了多个以“1.5万亿个参数”“10倍”为代表的规模及其变化的数字,彰显了AI科技的规模愈发强大,其影响力也越来越惊人。【答案】20.C21.①芸芸众生;②自高自大;③目空一切22.①句式方面:原句使用“不是……也不是……”的句式,在递进关系中,层次感和语势更强;②原句在否定(不是)和肯定(是)的对比关系中,对“低头”的内涵进行甄别和澄清(区别、辨别),表意更明确;③原句重复使用主语“它”,强化了低头的内涵;④原文三个“是”字句让语气舒缓,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用法的能力。文中“低头”引号作用是表示强调。A.表示反语、讽刺。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后文“你只是无数生灵中的一分子”可知,此处应填表示一切生灵的成语,故此处可填“芸芸众生”。芸芸众生:世间众多的生灵,泛指众多的普通人或各种各样的人。第②空,根据后文“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可知,此处应填表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成语,故此处可填“自高自大”。自高自大:把自己看得很高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第③空,此句与前句用分号隔开,因此意义相对应。由后文“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可知,此处应填表示一切都不放在眼里的成语,故此处可填“目空一切”。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句式方面:原句使用“不是……也不是……”的句式,在递进关系中,层次感和语势更强,着重强调了低头不是自卑、怯弱的表现。②原句在否定(不是)和肯定(是)的对比关系中,对“低头”的内涵进行甄别和澄清(区别、辨别),表意更明确,更强调突出了“低头是一种能力”。③原句使用了两个“它”,原句重复使用主语“它”,将长句分隔成三个语意完整的短句,层次感强,表意清楚明了,强化了低头的内涵。④原文三个“是”字句让语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