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踪检测评估5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解析: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民夷冲突主要是夷人肇事所引起,而鸦片战争后则以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为主,且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说明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矛盾加深,中国民众不能再像鸦片战争前维持传统有礼有节的对夷态度,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呼和浩特调研]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如下规定: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据此可以推知()A.中英之间达成了平等贸易的规则B.关税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C.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D.中国土特产品开始进入世界市场解析:根据题目中“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得出侵犯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关税并未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得出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农产品是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且“开始”与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B项正确。答案:B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但未涉及东南防卫,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未涉及割占中国大量土地,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台湾岛,使东南失去防御,赔款两亿两白银,允许民间开设工厂,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并未割地,故D项错误。答案:C5.“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解析: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是《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与材料中“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相符,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故B项正确。答案:B6.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省份1851年1874年安徽约3760万不足1460万江苏约4430万不足2000万浙江约3000万不足1100万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1864年,从表格看出,安徽、江苏、浙江都大量锐减,故A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江苏开辟有镇江、南京,浙江开辟有宁波,故B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在1840~1842年,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浙江等三地也是近代工业的集中之地,故D项错误。答案:A7.李鸿章率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发觉太平军之所以“猛不可当”是因为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他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武器与西方的差距。这些思想对他后来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影响很大。由此可以看出()A.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西方武器的先进,这对他之后积极推进洋务运动影响很大,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项正确。太平军作战“专恃洋枪”并不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答案:B8.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A.最惠国待遇B.司法豁免权C.领事裁判权D.关税自主权解析: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捐税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即最惠国)的优惠待遇,故A项错误;司法豁免权指一国派出的外交代表或有特殊身份的外交人员和组织,免受驻在国司法管辖的一种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可知是领事裁判权,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外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与关税自主权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9.[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题]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解析:根据材料中“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说明并未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半殖民地色彩,不是半封建,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学习西方的管理,不是把西方的民主搬到了中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工部局“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说明列强在租界内享有特权,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10.《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解析:根据材料《申报》对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增多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引导国人反思和革新图强,故A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监控无关,故B项错误;国人早就已经关注日本文化,而不是开始,故C项错误;单从《申报》对日本一国报道增多无法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11.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解析: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A项错误;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B项错误;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华北地区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传教士杀害中国无辜农民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故D项正确。答案:D12.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解析:由材料赫德对义和团运动的分析“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可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而非局限性,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最终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9年,法国政局发生变化,共和派的刚必达、茹费理内阁接连执政,鼓吹殖民扩张。法驻越海防领事公开叫嚣:“法国必须占领东京(越南北部地区)……一旦欧洲各国企图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申报》似乎感知到这一脉动,相继抛出四篇评论,指出了安南(越南)局势的危险:“今安南之于法人……设有不和,西南境上若广西、若云南,迤逦三四千里,骤议防堵有此大力量乎?”……1882年,李维业率(法)军攻占河内。——彭利芝《中法战争期间的〈申报〉舆论》材料二1883年至1885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内部出现两种不同观点,一派主张同法国作战,认为国家通过洋务运动,自身经济、军事实力都比鸦片战争时期有所提高,不应再屈辱求和;另一派主张同法国讲和,认为同资本主义列强相比,还十分落后,同法国作战不可能取胜,不可力战。鉴于上述两种观点,清政府左右不定,难于决策,于是决定进行两方面准备,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兰森《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内的和战之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动侵略“安南”战争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对中法战争的态度。(7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影响战争胜负的角度,说明中法战争给我们的启示。(6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1879年法国的政权变化,越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分析法国发动侵略“安南”的原因。第(2)问应依据材料二从两个方面评价清政府对中法战争的态度。第(3)问应从反思战争胜负的角度说明中法战争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原因:法国共和派内阁上台,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抢占侵华的先机;越南与中国西南腹地相邻,便于进一步侵略中国。(12分)(2)评价:清政府采取“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的策略,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但政策摇摆不定,影响对法战争的决心。(7分)(3)启示:国家实力是战争胜负的根本,要不断增强国力;战争决心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必须统一内部的思想认识;注重外交的作用。(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4.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中国近代史》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试题,两位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评析应注意史学家表达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