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中学高2022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1.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②的量减少B.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C.③内若产生乳酸,则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D.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a为CO2,b为O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①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详解】A、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血浆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组织液的量增多,形成组织水肿,A错误;B、血液中可运输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因此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正确;C、正常机体可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保持内环境pH的稳态,故③内产生的乳酸不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C错误;D、肌肉细胞吸收O2释放CO2,因此a为O2,b为CO2,D错误。故选B。2.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仅是唾液腺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D.这一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使海狮建立“脚步声——唾液分泌”的过程是该饲养员每次给海狮喂食,海狮先听到其脚步声,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即使不喂食,海狮也会分泌唾液,这样就建立了“脚步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详解】A、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B、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是一种反射活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唾液腺,B错误;C、食物引起味觉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已经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C错误;D、由分析可知,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A。【点睛】1、明确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在于是否是由具体食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若是则为非条件反射,反之则不是。2、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是反射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②刺激强度达到阀值;③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C.神经递质的本质都为蛋白质,因此能被降解神经递质的酶分解D.突触小泡起源于溶酶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借助于突触。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B正确;C、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等,C错误;D、突触小泡起源于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B。4.切除健康狗的胰腺,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腺,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腺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腺的狗【答案】C【解析】【分析】因实验狗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要排除是否是溶剂的作用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设置的对照应是对切除胰脏的狗体2天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等量溶剂。【详解】A、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2天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错误;B、为了排除该实验中所用溶剂的干扰,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生理盐水,B错误;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腺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排除生理盐水的影响,C正确;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腺的狗,不能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的干扰,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D错误。故选C。5.青春期的启动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驱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后激活HPG轴。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时,HPG轴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分层调控不属于分级调节B.GnRH由下丘脑合成后经垂体释放,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C.若垂体上的GnRH受体功能受损,可导致雌性乳腺、卵巢发育不良D.青少年通过节食减肥的方法控制体重,会导致青春期的启动提前【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内某些激素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进行调节,在该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都包含该过程,该过程即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也体现了反馈调节的特点。【详解】A、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分层调控属于分级调节,同时也存在负反馈调节,A错误;B、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发育进而启动青春期,B错误;C、若垂体上的GnRH受体功能受损,则下丘脑分泌的GnRH无法与垂体上的GnRH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减少,使得机体性腺发育低下,表现为乳腺、卵巢发育不良,C正确;D、青少年通过节食减肥的方法使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时,HPG轴也被抑制,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减少,使得青春期的启动延迟,生殖器官发育迟缓,不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C。6.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调节可使机体在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正常体温通常是其体内大多数酶作用的最适温度B.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使得体温上升C.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D.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调节呼气、排尿等途径来减少散热【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高,恒温动物的正常体温通常是其体内大多数酶作用的最适温度,A正确;B、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但体温仍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可增加散热,C错误;D、呼气、排尿不是动物体调节散热的途径,D错误。故选A。7.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健康人体内,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物质就形成了尿液。与尿液形成和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刺激可能是饮水不足导致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物质⑤可能是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C.若某患者没有产生尿意,但出现尿失禁,则该患者的①可能受损D.当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时,膀胱会缩小【答案】C【解析】【分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一个健康人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出的尿液大约1.5升。(3)尿的排出: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4)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详解】A、饮水不足导致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B、物质⑤可能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错误;C、图中①表示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就会有尿意,大脑就会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若患者的①受损,则患者没有产生尿意,出现尿失禁,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D错误。故选C。8.下图曲线表示正常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在b点因反馈调节TRH分泌减少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在c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C.若X代表Na+,则在b→c段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会减少D.若X代表葡萄糖,则c→d可表示人体空腹时血液流经肝脏【答案】C【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尿量减少。(3)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为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图中b点时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则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因此下丘脑分泌的TRH会减少,A正确;B、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低,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则c点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低,B正确;C、肾上腺皮质能分泌醛固酮等,若X代表Na+,则在b→c段Na+浓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错误;D、如果X是血糖,c→d时段血糖含量上升,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促进肝脏细胞中肝糖原分解和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转化导致的,故在c→d可表示人体空腹时血液流经肝细胞,D正确。故选C。9.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血糖浓度升高时的三条调节途径,第一条是体液调节,后两条都是神经体液调节。【详解】A、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②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正确;B、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10.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破伤风针的成分是破伤风抗毒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都有很好的作用,对已免疫的马用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制剂进行接种,采血并分离血清,适当处理后制成抗毒素,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因含马血清蛋白成分,容易过敏,所以使用前需要做皮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卡介苗和破伤风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相应病原菌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离不开浆细胞对疫苗的识别作用C.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后应尽快包扎严实,避免接触空气引起发炎D.若注射破伤风针产生过敏反应,说明体内已经有抗马血清蛋白的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解除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进而引起机体反应。【详解】A、卡介苗是减毒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破伤风抗毒素是抗体,进入机体不能引起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A错误;B、浆细胞不具有识别能力,对疫苗没有识别作用,B错误;C、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无氧条件会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繁殖,C错误;D、破伤风针即破伤风抗毒素,制备过程中含有马血清蛋白,容易引起过敏,若注射破伤风针产生过敏反应,说明体内已经有抗马血清蛋白的抗体,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免疫异常疾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胸腺发育不良的病人体液免疫功能会降低B.艾滋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D.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并出现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胸腺发育不良的病人体液免疫功能会降低,因为T淋巴细胞会受到影响,A正确;B、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C、过敏反应有时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C错误;D、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D正确。故选C。12.将含有14C标记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供体)放在燕麦胚芽鞘中段的一端,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受体)放在另一端,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受体中的放射性分布,在受体甲、丁中能检测到放射性,乙、丙中则不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由A端运到B端B.该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C.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受重力因素影响D.用14C标记生长素是为了加快生长素的运输速度【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供体甲、丁都放置在A端,受体在B端;供体乙、丙都放置在B端,受体在A端。据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段的运输方向。【详解】A、根据题意,在受体甲、丁中能检测到放射性,乙、丙中则不能,说明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由A端运到B端,A正确;B、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B错误;C、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受遗传因素影响,C错误;D、用14C标记生长素是为了检测生长素的运输情况,D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分析图中供体和受体的位置,确定实验的目的,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13.生长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叙述错误的()A.在植物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B.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C.植物体内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D.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促进脱落酸的合成来抑制细胞的伸长【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①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②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③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部分;幼根(叶)>老根(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④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等。⑤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在植物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B、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植物体内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C正确;D、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抑制细胞的伸长,D错误。故选D。14.赤霉素作用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为验证赤霉素该功能,以矮生豌豆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取矮生豌豆10株,加入适量赤霉素溶液,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矮生豌豆的平均株高,结果发现矮生豌豆显著长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应该添加将赤霉素溶液替换为等量清水其余条件不变的对照组B.由实验结果可知,矮生豌豆的细胞膜上赤霉素受体的活性降低C.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D.赤霉素还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等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详解】A、该实验目的是验证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因此自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中只有加入适量赤霉素溶液的实验组,缺少对照实验,应该添加将赤霉素溶液替换为等量清水其余条件不变的对照组,A正确;B、实验组添加适量赤霉素溶液,发现矮生豌豆显著长高,说明外源赤霉素能发挥作用,即矮生豌豆的细胞膜上赤霉素受体的活性正常,B错误;C、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C正确;D、赤霉素还有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D正确。故选B。15.将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放在含2%蔗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培养液中加入10μmol·L1的生长素(IAA),并定时测定切段的延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实验前应将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排除内源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B.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为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蔗糖含量为2%是为了防止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失水C.由图可知,10μmol·L1的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延伸均起促进作用D.由图可知,自然条件下,施用浓度为10μmol·L1的生长素,对大豆下胚轴和燕麦胚芽鞘同样起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分析:随着时间推移,大豆和燕麦生长速率都加快,但大豆生长速率高于燕麦。【详解】A、该实验是探究外源生长素的作用,实验前应将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排除内源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B、培养液中添加2%蔗糖的作用是为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另外蔗糖浓度为2%而不是更高浓度是为了防止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失水,B正确;C、由图可知,加入生长素后大豆胚轴切段延伸速率大于燕麦,说明10μmol•L1的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延伸均起促进作用,且对大豆下胚轴切段促进作用更大,C正确;D、自然条件下,施用浓度为10μmol·L1的生长素,对大豆下胚轴和燕麦胚芽鞘不一定会起促进作用,因为植物本身也会产生生长素,D错误。故选D。16.如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就会增大B.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C.⑥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但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D.⑦方法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⑧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为迁入率,②为出生率,③为迁出率,④为死亡率,⑤为年龄结构,⑥为性别比例,⑦为标记重捕法,⑧为样方法。【详解】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其大小直接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①迁入率大于③迁出率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A错误;B、⑤年龄结构的类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B正确;C、⑥为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大小,但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如雌雄同株的生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C正确;D、⑦方法为标记重捕法,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要保证标记的个体与其他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⑧方法为样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昆虫的卵、跳蝻等,D正确。故选A。17.如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据表分析该种群()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该种鸟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鸟数量的两倍B.第5年时鸟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这7年中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D.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由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是“S”形增长曲线,第4年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应是K/2。【详解】A、由数据可知第4年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密度应是K/2,环境容纳量K值应是其两倍,A正确;B、第5年,增长速率虽然有所减少,但种群密度还在增加,因此仍为增长型,B错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是“S”形增长,C错误;D、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A。18.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A.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冠层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C.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详解】A、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体现了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A错误;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关,即与一年蓬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体现了阳光对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C、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该种病毒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C正确;C、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体现了自然灾害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错误。故选C。19.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和细菌为食,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有的重合度较高,有的差异较大,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生态学家高斯利用富含酵母菌和好氧菌的培养液在试管中培养甲、乙、丙三种草履虫,研究其数量变化,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甲、乙、丙单独培养,预期其增长曲线均为“J”形B.甲、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相似度较高,但甲竞争能力更强C.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丙更可能生活在上层D.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差异有利于草履虫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甲和乙草履虫在混合培养初期,由于营养物质充足,甲和乙都能很好的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乙占优势,甲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逐渐淘汰。而甲和丙混合培养时,甲和丙都能保持一定的数量。说明甲和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详解】A、若将甲、乙、丙单独培养,由于受到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的限制,预期其增长曲线均为S型,A错误;B、分析左图可知,甲、乙竞争剧烈,可能是食物和生活空间相似度较高,由于培养后期,乙的数量高于甲,故乙竞争能力更强,B错误;C、由右图可推测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由题意可知,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而乙与甲的食物相似度高,故乙也应喜食细菌,则丙应更喜食酵母菌,由于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在试管的各个层次均有分布,所以丙不一定生活在上层,C错误;D、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差异,可减少不同草履虫之间的竞争,有利于草履虫充分利用生态资源,D正确。故选D。20.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样方法可以求得某植物的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答案】C【解析】【分析】1、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一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A正确;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计算其平均值,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B正确;C、由于蚜虫的范围活动较窄,不宜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宜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其平均值,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D正确。故选C。【点睛】21.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D.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这对提高物种丰富度有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详解】A、随着草本植物阶段演替至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变得复杂,所以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加,A错误;B、除演替时间外,该农田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还取决于环境,如果是在干旱的地方,很难演替至森林阶段或许只能演替至草本植物阶段或者灌木阶段,B错误;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等,所以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C正确;D、人工林生物种类简单,不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睛】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解析】【详解】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问题,即1250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C不正确。【考点定位】能量流动23.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光合作用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废弃物及遗骸都会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因此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B、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C、④可以代表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正确;D、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故选D。2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使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逐步聚集的趋势。如图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各自只占一个营养级,且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能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利用B.乙为次级消费者,其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丙为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有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甲D.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食物网是很多生物的食物不仅仅只是一种类型,且往往不是只被一种生物捕食,因而会形成食物网。【详解】A、题意显示,甲、乙、丙、丁4种生物各自只占一个营养级,且构成一条食物链,而食物链中包含的两种生物类型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甲不可能使分解者,而是消费者,A错误;B、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会出现富集现象,据此可知图中的食物链关系为丁→乙→甲→丙,即乙为初级消费者,其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部分,B错误;C、在该食物链中,丙为最高营养级,其同化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没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部分,C错误;D、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D正确。故选D。25.近年来,长江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的灭绝,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的“十年禁渔”计划,给长江整体环境的修复提供了契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生境破坏和掠夺式利用B.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的灭绝改变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C.“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D.“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维持生态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详解】A、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和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故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生境破坏和掠夺式利用,A正确;B、白鲟、白鳍豚属于不同种生物,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的灭绝改变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B正确;C、“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正确;D、“十年禁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同时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维持生态稳定,D错误。故选D。26.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如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且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一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图甲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M的指针发生偏转,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若N的指针偏转,则其偏转情况是发生___(填“一次”、“二次”或“多次”)偏转。(2)A、B、C是图甲中的三个位点,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___点,放药点应分别在___点。(3)图乙实验的结果说明:___。若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答案】(1)①.A处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②.多次(2)①.A②.B、C(3)①.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②.河豚毒素阻碍(或抑制)了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或钠离子内流)【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此突触部位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若在图甲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M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并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根据C处突触结构,理论上A处的兴奋能向下一神经元传递,到达N指针所在的神经元。然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没有兴奋传递过来,因而推测A神经元产生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由于图甲的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特殊,且构成一个循环路径,若N的指针偏转,说明A处的兴奋能向下一神经元传递,所以兴奋能多次传导到B处,导致N的指针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小问2详解】若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因此需要设计药物放在神经纤维和突触间的对照,因此,实验设计为:刺激点应在A,药物分别放在B、C两点,具体操作和现象如下:①把药物放在C点,刺激A点,M发生偏转,N不发生偏转;②把药物放在B点,刺激A点,M发生偏转,N发生偏转;所以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小问3详解】图乙实验的结果说明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膜外钠离子浓度越大,则动作电位越大。河豚毒素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阻碍(或抑制)了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或钠离子内流),所以,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即表现为神经细胞难以兴奋。27.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下图为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化合物,④⑤⑥⑦⑧④代表某种细胞,其中抗原呈递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2)细胞④名称是___,该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填器官)。(3)VZV初次入侵机体时,细胞⑤的增殖分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分别是VZV表面抗原与B细胞接触和___,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②与抗原结合形成___,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4)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是机体免疫系统___功能异常的表现。(5)研究发现接种水痘疫苗后,如再次接触到VZV,症状普遍比未接种疫苗患者轻,请从免疫调节的角度阐述原因:___。【答案】(1)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更易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2)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胸腺(3)①.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②.沉淀(4)免疫防御(5)再次接触VZV,机体内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大多数病毒,所以症状较轻【解析】【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2、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小问1详解】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更易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小问2详解】细胞④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⑧能裂解靶细胞,因此细胞④的名称是细胞毒性T细胞,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小问3详解】⑤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⑥浆细胞产生的②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小问4详解】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花粉属于外来抗原性异物,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异常造成的。【小问5详解】由于二次免疫,抗原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使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所以再次接触VZV,机体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大多数病毒,所以症状较轻。28.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不同波长的光照下,莴苣种子细胞内的____可感知不同的信号刺激,且据图甲、乙分析可知,____光可激活该物质,进而促进种子萌发。(2)据图可知,红光照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莴苣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红光处理莴苣种子,比外施赤霉素的种子萌发响应时间____,可能是红光促进种子细胞内____的表达进而促进种子萌发。(3)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____。若要进一步探究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可在光照条件下,设置____的赤霉素溶液分别处理未萌发的种子。(4)红光促进种子萌发的机制有一种假说是红光能提高种子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研究小组将某赤霉素不敏感型植株分为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