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周人从殷商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天神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得以重新确立。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A.受儒家“德治”思想影响 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C.执政理念中包含积极因素 D.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的统治思想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通过借助天命的权威论证自身统治的合理性,C项正确;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存在君主集权,排除B项;“天道”代指的是社会规律,而不是神权迷信,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1世纪,由于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一种新的诉讼程序——程式诉讼应运而生。这表明()A.公民与非公民差别已消失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C.程式诉讼取代了法律诉讼 D.司法程序保证了法律公正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时自行创制诉讼程序。结合所学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市民法无论是适用范围还是诉讼程序都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出现了程式诉讼,其打破了罗马诉讼法形式主义藩篱,从而丰富了罗马法,B项正确;公元3世纪,罗马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排除A项;程式诉讼诞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法律诉讼程序与程式诉讼程序并行不悖,排除C项;司法程序不可能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是两汉史书中手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内容出处“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满足指标),不合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桓宽《盐铁论》“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山阳、东郡、汝南皆为郡县名称)班固《汉书》“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通“价”)或强令民卖买之。”司马迁《史记》上述史料主要反映了汉代()A.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 B.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 D.私营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或强令民卖买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皆是描述汉代官营手工业情况,“不合民用”、发生叛乱、“强令民卖买之”,说明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C项正确;材料信息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无法印证是否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排除A项;地方势力过大将会威胁中央集权,而非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1713年,英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要求予以通过.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强调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并顶撞了女王,结果他为自己的轻率举动而受惩罚,丢了官职。这表明,当时英国()A.代议机构形同虚设 B.固守传统的君权观念C.内阁的权力在膨胀 D.君主立宪制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安妮女王控制枢密院,拥有较大行政权,并非虚位元首,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英国的代议机构是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非形同虚设,排除A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已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5.《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 B.清廷成列强治华工具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可知,清政府要帮助列强镇压反帝事件,说明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并不能说明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没有体现出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没有体现中外和好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6.截至1935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各佛教寺院有116个,神道(神社)有70个,基督教会堂有49个。日本佛教教派的9个宗派在中国东北宣传布教近600人。日本这一做法()A.加强了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B.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C.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 D.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抗战爆发后,日本在占领区积极进行宗教传播,试图对华进行文化侵略,A项正确;日本这一做法并未改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排除B项;这一举措并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只是加深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排除C项;这一举措加剧了中日文化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7.1917年4月中旬,列宁指出:“由于客观条件,现在对外政策提到了首要地位;新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是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府,是为了瓜分资本主义赃物,为了扼杀弱小民族而同英法等帝国主义强国勾结起来进行战争的政府。”这一认识()A.表明国内矛盾得到了解决 B.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C.揭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D.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不能满足人名群众的诉求,因此,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内矛盾得到了解决,排除A项;此时布尔什维克党还未掌握政权,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出现B.冷战格局的加剧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63年”“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六十年代,西欧崛起,法国等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高自身的实力和地位,而中国也要求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证自身安全,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因此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冷战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A项正确,B项错误;法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故C项错误;两格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建立,故D项错误。9.汉唐时期无地农民往往是地主的私属,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起移的自由,不少农民往往忙时耕作,闲时经商。这表明宋代()A.商业革命使官府放松了社会控制 B.稻麦复种推动了契约制的发展C.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D.商品经济比汉唐时期更加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起移的自由”可知,宋代租佃契约制使佃户拥有更多的自由,说明宋代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减弱,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宋代商业革命对社会控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稻麦复种制与租佃契约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宋代商品经济比汉唐时期更加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0.16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且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对食物需求的增长,这致使英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了4倍,西班牙物价上涨超过4倍。这()A.减弱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B.削弱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增加了英国的资本积累 D.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解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且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对食物需求的增长,这致使英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了4倍,西班牙物价上涨超过4倍”,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现象的出现是“价格革命”所致。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解体,D项正确;“价格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实力,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增强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排除B项;“价格革命”增加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而非资本积累,排除C项。故选D项。11.1890~1894年,中国年均进口总值约为1.4亿海关两,出口总值约为1亿海关两,入超3000多万海关两;而1895~1900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均大幅增长,年均入超额增至6000多万海关两。这一变化反映出A.列强改变经济侵略方式 B.自然经济瓦解速度加快C.民族工业结构发生巨变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甲午战后,中国的入超情况更加严重,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对西方的依赖程度加重,同时意味着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在强化,这使得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在加快,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当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排除A;民族工业结构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未发生巨变,排除C;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12.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 D.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去海南是受了1988年海南成立经济特区的影响,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到1992年才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早就已经打破,排除C项;材料和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戏剧的主要功能是消遣娱乐。1918年《春柳》杂志发刊词提出:“改良社会而必期之以戏曲”,“须抬高戏曲之身价,俾人人知戏曲与文学有关系,戏曲与历史有关系,戏曲与美术有关系,戏曲与国家进化有父系,然后可以促进社会之程度,得以驾欧凌美焉”。材料说明()A.发展戏曲已成为社会共识 B.思想解放促进戏曲价值观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主张戏曲的改良〖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戏剧主要功能的认识由消遣娱乐到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再根据时间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的结果,B项正确;仅仅根据《春柳》杂志的发刊词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确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与材料中人们对戏剧主要功能的认识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张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1973年至1979年间,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与之相随,经济增长率全面下降,失业率上升。针对这一局面,这些国家应()A.严格限制货币供应 B.扩大政府财政开支C.提高劳工工资待遇 D.全面加强国家干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与二战后普遍推行的凯恩斯主义,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密切关系。为了减少通胀,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大多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等有效措施,A项正确;扩大政府财政开支会加剧政府财政赤字,无助于抑制通胀,排除B项;提高劳工工资待遇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几率,排除C项;全面加强国家干预是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而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应对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可知,苏联政府在这一时期出售藏品主要是为了外汇创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主要是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不能体现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联出售藏品是为了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为了积累工业化的资金,出售藏品创收外汇,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了苏联政府出售藏品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材料体现的是苏联通过出售藏品进行外汇创收,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对外政策报告中,一方面指责西欧国家“奉行经济上的地区主义”,使美欧之间“存在着经济冲突的因素”;另一方面指出,欧共体的发展和扩大“使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这说明欧共体的成立()A.致使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B.改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C.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促成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指责西欧国家‘奉行经济上的地区主义’;另一方面指出,欧共体的发展和扩大‘使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可知,欧共体的成立,致使美国在对外政策报告中,一方面指责西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说明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经济因素,没有涉及政治格局,排除A项;改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说法过于绝对,欧共体的成立对美国霸权产生影响,但同样无法撼动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欧美经济方面的冲突,以及采取的相应政策调整,无法判定欧美是否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7.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然官修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这反映出()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 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 D.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上作出较大贡献,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功绩理应得到传颂,但在官修史书中却没有记载,显然受到理学影响,轻视工商业发展,A项正确;崖州虽属海南,但黄道婆个人对技术的改进无法反映整个海南的经济发展,排除B项;棉纺织技术属于手工业,不是农学,排除C项;黄道婆的事迹在元朝民间文本中有所记载,不能说明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8.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第一次把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当中,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反映了科学理性的精神,A项正确;“反对宗教神学”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伏尔泰是思想家,要借助牛顿力学体系的成果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推崇牛顿力学体系本身,C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据此可知()A.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C.作者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可知,钱穆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不足,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思想”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0.16世纪的宗教改革粉碎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一。整个西欧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属于一群信徒和一个牧师,而是分裂成若干个地方性教会。这些地方性教会的共同特点是,都由世俗当局掌握神职人员的命和教会的财务。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民族国家迅猛发展 B.推动社会权力的再分配C.推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D.使欧洲丧失了统一良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粉碎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一,产生了许多新教。西欧世界分裂成了若干地方性教会,由世俗当局掌握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物。这实质上反映出世俗王权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宗教神权确立了对欧洲各地的统治,说明宗教改革推动社会权力的再分配,B项正确;宗教改革推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但材料给出的信息无法直接推导出民族国家的迅猛发展,且材料更加强调教权和世俗权力的更迭,排除A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但并未完全推翻其统治,排除C项;基督教控制之下的统一并不能带来欧洲的真正统一,不能说宗教改革使欧洲丧失了统一良机,排除D项。故选B项。2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席勒曾这样评论该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萧伯纳的《苹果车》C.海明威《老人与海》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展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作品,D项正确;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二战后萧伯纳的《苹果车》属于现代主义,排除B项;二战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属于现实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22.在梭伦改革前,雅典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但梭伦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这表明梭伦改革()A.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注重维护个体财产权利C.根本上打破血缘的束缚 D.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准〖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梭伦改革改革保证了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处理权,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问题,未涉及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问题,未涉及对血缘的打破,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如何处理公民死后个人财产,未涉及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排除D项。故选B项。23.梭伦改革后,高级公职人员的人选仍受财产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但其选举程序为:先由各等级按10:1的差额幅度抽签选出候选人,再从候选人中抽签选出各级公职人员;即使最高级的执政官,差额幅度也不能低于3:1.这体现了古希腊A.一定程度上公平选举的民主原则B.公民之间财产的不平等仍占主导C.一定程度上分权制衡民主原则D.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机会均等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先由各等级按10:1的差额幅度抽签选出候选人,再从候选人中抽签选出各级公职人员;即使最高级的执政官,差额幅度也不能低于3:1”可知希腊的这种选举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选举的民主原则,A项正确;根据材料“高级公职人员的人选仍受财产状况等条件的限制”可知选举仍然受到财产的限制,但是无法得出是否占主导,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差额幅度抽签,并没有涉及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排除C项;机会均等原则与材料“高级公职人员的人选仍受财产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4.司马光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形: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上至朝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解决了财政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C.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D.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骚动不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司马光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形时提到“尽变更祖宗旧法”和“,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知,在变法过程中存在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受其纷扰造成骚动不安的情况,D项正确;题干中司马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并未体现富国强兵的结果和解决了财政危机的问题,排除AB项;题干中并未特别强调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是强调社会各阶层均受到变法的纷扰,排除C项。故选D项。25.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 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出资在若干重要城市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这有利于平抑物价、抑制兼、增加国库收入。同时市易务还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干预,C项正确;从某种程度上看,市易法会激化政府与商人、地主的矛盾,排除A项;市易法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但与“强兵”没有直接关联,从历史上看,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市易法不能直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26.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造船等官营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滞销产品尽藏库中,故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向政府申领营业金补贴。这反映了,日本A.近代企业发展深受市场制约 B.政府重视发挥官营企业作用C.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意愿 D.殖产兴业实施方式亟需转变〖答案〗D〖解析〗明治维新时期的官营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需要政府补贴,这意味着官营企业需要变革,即殖产兴业的实施方式需要转变,D项正确;官营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而非市场制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官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凸显政府对官营企业示范作用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官营企业经营情况,不能得出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的意愿,排除C项。故选D项。27.加藤祐一论“文明开化的意义"(明治六年):“盖文明开化之事,如人们的口头禅经常提起。然真正理解文明开化之含义的人并不多见,若向何以如此评论,日在世间经常可以听到,吃猪肉被视为文明,打着蝙蝠伞在路上行走更是了不起的文明;穿着皮鞋直接踏上榻榻米,是给人带来点麻烦的文明,更不用说牵着的狗也踏上榻榻米;毁坏佛坛是了不起的文明……”这表明作者A.赞扬1861年改革成功 B.支持宗教改革C.批评盲目的西化现象 D.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答案〗C〖解析〗材料“然真正理解文明开化之含义的人并不多见……”体现的是加藤祐认为当时明治政府文明开化只是停留在表象上,未学习到西方真正的精髓,是对批评盲目的西化现象,C项正确;材料是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批判,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无关,A项排除;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技术的学习,D项排除。故选C。28.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这是在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C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日本传统体制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29.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戊戌变法的旗手,但康有为只是地位很低的工部主事,到后来也只封了个总理衙门章京;梁启超是个举人,没有任何一官半职;维新派的最高成员是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这一现象()A.表明清政府缺乏改革的诚意 B.反映出维新派对改革影响小C.使维新变法潜伏着失败危机 D.说明维新改革进程艰难曲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的旗手缺乏实权,当顽固势力反扑时,无能为力,使维新变法潜伏着失败危机,C项正确;清政府进行改革就已表明诚意,排除A项;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维新派对改革影响的大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维新派没有实质性的权力,无法说明戊戌变法的过程是否艰难曲折,排除D项。故选C项。30.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 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 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等信息可知,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相结合,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反映了其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D项正确;材料是说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相通,排除A项;材料是倡导儒学,不是单纯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相通之处,不是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政府部门中最多的。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全力以赴普及国民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1886年,明治政府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1896年3月,国会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规定凡是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相同”,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摘编自李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及其启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答案〗(1)措施:加大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改进充实中高等教育;注重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等。(2)意义:国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适应了国家近代化的发展需要;为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强国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措施:根据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政府部门中最多的。”可推出加大教育的经费投入;根据材料“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全力以赴普及国民教育。”可推出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根据材料“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可推出改进充实中高等教育;根据材料“1896年3月,国会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规定凡是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可推出注重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相同’,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可推出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等。【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意义:根据材料“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可推出国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适应了国家近代化的发展需要;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强国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可推出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3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解析〗(1)根据材料“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可得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根据材料“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等信息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根据材料“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可得出商人资本雄厚;根据材料“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可得出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根据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正值西方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掠夺美洲白银,以换取中国瓷器、丝织品等;根据材料“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根据材料“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可得出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根据材料“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等信息可知,这时期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用白银支付以购买中国商品,这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根据材料“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白银成为我国主要流通的货币,促进货币的发展。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是封邦建国的简称,即分封制,由周人创立,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封建制中,个人是天下、诸侯国或家族中的一分子,必须为天下、诸侯国或家族承担责任。在封建制影响下确立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形式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城邦制为西方各国的发展确定了模式,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封建制下,天下的“常道”是所谓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君臣如父子,权力分配是一种宗法模式。每个人的血缘决定了他的特定位置,不能更换。封建制追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天下“定于一”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的共识。在希腊城邦制下,公民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如公民担任公职是义务,也是个人自由。在古希腊思想家眼中,城邦的精髓就是公民的集体治权。此外,希腊城邦间的政体各有差异,就是城邦内的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斯巴达是贵族寡头政治,希腊是民主政治。——摘编自李淑梅等《中西文化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在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答案〗(1)相同点:都强调集体主义,个人必须为国家(城邦)承担责任;都影响深远,为后世的政治生活确立了发展模式。(2)不同之处:在制度的维系上,中国封建制强调血缘关系,希腊城邦制则强调民主自由,在权力的管理上,中国封建制强调大一统,希腊城邦制则强调多元化。原因:古代中国封建制:产生于内陆环境,以农耕经济为主;政治上最终走向专制集权;思想上儒学强调宗法伦理希腊城邦制:产生于海洋环境;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独立自治;思想上侧重于人文主义〖解析〗【小问1详析】相同点:根据“在封建制中,个人是天下、诸侯国或家族中的一分子,必须为天下、诸侯国或家族承担责任。”“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可得出都强调集体主义,个人必须为国家(城邦)承担责任;根据“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得出都影响深远,为后世的政治生活确立了发展模式。【小问2详析】不同之处:根据“每个人的血缘决定了他的特定位置”“公民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如公民担任公职是义务,也是个人自由”得出在制度的维系上,中国封建制强调血缘关系,希腊城邦制则强调民主自由;根据“封建制追求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天下“定于一”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的共识。”“希腊城邦间的政体各有差异,就是城邦内的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得出在权力的管理上中国封建制强调大一统,希腊城邦制则强调多元化。原因:结合所学,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等角度概括。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周人从殷商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天神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得以重新确立。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A.受儒家“德治”思想影响 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C.执政理念中包含积极因素 D.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的统治思想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通过借助天命的权威论证自身统治的合理性,C项正确;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存在君主集权,排除B项;“天道”代指的是社会规律,而不是神权迷信,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1世纪,由于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一种新的诉讼程序——程式诉讼应运而生。这表明()A.公民与非公民差别已消失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C.程式诉讼取代了法律诉讼 D.司法程序保证了法律公正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时自行创制诉讼程序。结合所学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市民法无论是适用范围还是诉讼程序都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出现了程式诉讼,其打破了罗马诉讼法形式主义藩篱,从而丰富了罗马法,B项正确;公元3世纪,罗马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排除A项;程式诉讼诞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法律诉讼程序与程式诉讼程序并行不悖,排除C项;司法程序不可能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是两汉史书中手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内容出处“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满足指标),不合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桓宽《盐铁论》“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山阳、东郡、汝南皆为郡县名称)班固《汉书》“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通“价”)或强令民卖买之。”司马迁《史记》上述史料主要反映了汉代()A.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 B.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 D.私营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或强令民卖买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皆是描述汉代官营手工业情况,“不合民用”、发生叛乱、“强令民卖买之”,说明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C项正确;材料信息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无法印证是否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排除A项;地方势力过大将会威胁中央集权,而非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1713年,英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要求予以通过.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强调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并顶撞了女王,结果他为自己的轻率举动而受惩罚,丢了官职。这表明,当时英国()A.代议机构形同虚设 B.固守传统的君权观念C.内阁的权力在膨胀 D.君主立宪制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安妮女王控制枢密院,拥有较大行政权,并非虚位元首,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英国的代议机构是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非形同虚设,排除A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已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5.《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 B.清廷成列强治华工具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可知,清政府要帮助列强镇压反帝事件,说明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并不能说明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没有体现出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没有体现中外和好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6.截至1935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各佛教寺院有116个,神道(神社)有70个,基督教会堂有49个。日本佛教教派的9个宗派在中国东北宣传布教近600人。日本这一做法()A.加强了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B.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C.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 D.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抗战爆发后,日本在占领区积极进行宗教传播,试图对华进行文化侵略,A项正确;日本这一做法并未改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排除B项;这一举措并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只是加深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排除C项;这一举措加剧了中日文化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7.1917年4月中旬,列宁指出:“由于客观条件,现在对外政策提到了首要地位;新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是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府,是为了瓜分资本主义赃物,为了扼杀弱小民族而同英法等帝国主义强国勾结起来进行战争的政府。”这一认识()A.表明国内矛盾得到了解决 B.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C.揭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D.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不能满足人名群众的诉求,因此,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内矛盾得到了解决,排除A项;此时布尔什维克党还未掌握政权,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出现B.冷战格局的加剧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63年”“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六十年代,西欧崛起,法国等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高自身的实力和地位,而中国也要求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证自身安全,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因此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冷战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A项正确,B项错误;法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故C项错误;两格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建立,故D项错误。9.汉唐时期无地农民往往是地主的私属,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起移的自由,不少农民往往忙时耕作,闲时经商。这表明宋代()A.商业革命使官府放松了社会控制 B.稻麦复种推动了契约制的发展C.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D.商品经济比汉唐时期更加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起移的自由”可知,宋代租佃契约制使佃户拥有更多的自由,说明宋代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减弱,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宋代商业革命对社会控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稻麦复种制与租佃契约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宋代商品经济比汉唐时期更加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0.16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且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对食物需求的增长,这致使英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了4倍,西班牙物价上涨超过4倍。这()A.减弱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B.削弱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增加了英国的资本积累 D.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解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且人口的增长引发了对食物需求的增长,这致使英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了4倍,西班牙物价上涨超过4倍”,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现象的出现是“价格革命”所致。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解体,D项正确;“价格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实力,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增强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排除B项;“价格革命”增加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而非资本积累,排除C项。故选D项。11.1890~1894年,中国年均进口总值约为1.4亿海关两,出口总值约为1亿海关两,入超3000多万海关两;而1895~1900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均大幅增长,年均入超额增至6000多万海关两。这一变化反映出A.列强改变经济侵略方式 B.自然经济瓦解速度加快C.民族工业结构发生巨变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甲午战后,中国的入超情况更加严重,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对西方的依赖程度加重,同时意味着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在强化,这使得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在加快,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当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排除A;民族工业结构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未发生巨变,排除C;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12.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 D.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去海南是受了1988年海南成立经济特区的影响,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到1992年才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早就已经打破,排除C项;材料和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戏剧的主要功能是消遣娱乐。1918年《春柳》杂志发刊词提出:“改良社会而必期之以戏曲”,“须抬高戏曲之身价,俾人人知戏曲与文学有关系,戏曲与历史有关系,戏曲与美术有关系,戏曲与国家进化有父系,然后可以促进社会之程度,得以驾欧凌美焉”。材料说明()A.发展戏曲已成为社会共识 B.思想解放促进戏曲价值观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主张戏曲的改良〖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戏剧主要功能的认识由消遣娱乐到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再根据时间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的结果,B项正确;仅仅根据《春柳》杂志的发刊词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确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与材料中人们对戏剧主要功能的认识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张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1973年至1979年间,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与之相随,经济增长率全面下降,失业率上升。针对这一局面,这些国家应()A.严格限制货币供应 B.扩大政府财政开支C.提高劳工工资待遇 D.全面加强国家干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与二战后普遍推行的凯恩斯主义,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密切关系。为了减少通胀,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大多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等有效措施,A项正确;扩大政府财政开支会加剧政府财政赤字,无助于抑制通胀,排除B项;提高劳工工资待遇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几率,排除C项;全面加强国家干预是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而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应对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可知,苏联政府在这一时期出售藏品主要是为了外汇创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主要是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出售藏品创收外汇,不能体现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联出售藏品是为了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为了积累工业化的资金,出售藏品创收外汇,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了苏联政府出售藏品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材料体现的是苏联通过出售藏品进行外汇创收,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对外政策报告中,一方面指责西欧国家“奉行经济上的地区主义”,使美欧之间“存在着经济冲突的因素”;另一方面指出,欧共体的发展和扩大“使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这说明欧共体的成立()A.致使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B.改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C.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促成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指责西欧国家‘奉行经济上的地区主义’;另一方面指出,欧共体的发展和扩大‘使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可知,欧共体的成立,致使美国在对外政策报告中,一方面指责西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说明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经济因素,没有涉及政治格局,排除A项;改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说法过于绝对,欧共体的成立对美国霸权产生影响,但同样无法撼动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欧美经济方面的冲突,以及采取的相应政策调整,无法判定欧美是否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7.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然官修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这反映出()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 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 D.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上作出较大贡献,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功绩理应得到传颂,但在官修史书中却没有记载,显然受到理学影响,轻视工商业发展,A项正确;崖州虽属海南,但黄道婆个人对技术的改进无法反映整个海南的经济发展,排除B项;棉纺织技术属于手工业,不是农学,排除C项;黄道婆的事迹在元朝民间文本中有所记载,不能说明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8.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第一次把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当中,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反映了科学理性的精神,A项正确;“反对宗教神学”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伏尔泰是思想家,要借助牛顿力学体系的成果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推崇牛顿力学体系本身,C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据此可知()A.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C.作者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可知,钱穆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不足,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思想”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0.16世纪的宗教改革粉碎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一。整个西欧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属于一群信徒和一个牧师,而是分裂成若干个地方性教会。这些地方性教会的共同特点是,都由世俗当局掌握神职人员的命和教会的财务。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民族国家迅猛发展 B.推动社会权力的再分配C.推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 D.使欧洲丧失了统一良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粉碎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一,产生了许多新教。西欧世界分裂成了若干地方性教会,由世俗当局掌握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物。这实质上反映出世俗王权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宗教神权确立了对欧洲各地的统治,说明宗教改革推动社会权力的再分配,B项正确;宗教改革推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但材料给出的信息无法直接推导出民族国家的迅猛发展,且材料更加强调教权和世俗权力的更迭,排除A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但并未完全推翻其统治,排除C项;基督教控制之下的统一并不能带来欧洲的真正统一,不能说宗教改革使欧洲丧失了统一良机,排除D项。故选B项。2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席勒曾这样评论该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萧伯纳的《苹果车》C.海明威《老人与海》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展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作品,D项正确;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二战后萧伯纳的《苹果车》属于现代主义,排除B项;二战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属于现实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22.在梭伦改革前,雅典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但梭伦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这表明梭伦改革()A.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注重维护个体财产权利C.根本上打破血缘的束缚 D.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准〖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梭伦改革改革保证了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处理权,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予自己属意的人,这样他就使友谊重于亲属,私情重于必然,使一个人占有的东西成了个人的财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问题,未涉及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问题,未涉及对血缘的打破,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如何处理公民死后个人财产,未涉及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排除D项。故选B项。23.梭伦改革后,高级公职人员的人选仍受财产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但其选举程序为:先由各等级按10:1的差额幅度抽签选出候选人,再从候选人中抽签选出各级公职人员;即使最高级的执政官,差额幅度也不能低于3:1.这体现了古希腊A.一定程度上公平选举的民主原则B.公民之间财产的不平等仍占主导C.一定程度上分权制衡民主原则D.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机会均等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先由各等级按10:1的差额幅度抽签选出候选人,再从候选人中抽签选出各级公职人员;即使最高级的执政官,差额幅度也不能低于3:1”可知希腊的这种选举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选举的民主原则,A项正确;根据材料“高级公职人员的人选仍受财产状况等条件的限制”可知选举仍然受到财产的限制,但是无法得出是否占主导,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差额幅度抽签,并没有涉及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排除C项;机会均等原则与材料“高级公职人员的人选仍受财产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4.司马光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形: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上至朝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解决了财政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C.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D.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骚动不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司马光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形时提到“尽变更祖宗旧法”和“,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知,在变法过程中存在力度过大,引起社会各阶层受其纷扰造成骚动不安的情况,D项正确;题干中司马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并未体现富国强兵的结果和解决了财政危机的问题,排除AB项;题干中并未特别强调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是强调社会各阶层均受到变法的纷扰,排除C项。故选D项。25.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 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出资在若干重要城市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这有利于平抑物价、抑制兼、增加国库收入。同时市易务还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干预,C项正确;从某种程度上看,市易法会激化政府与商人、地主的矛盾,排除A项;市易法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但与“强兵”没有直接关联,从历史上看,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市易法不能直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26.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造船等官营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滞销产品尽藏库中,故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向政府申领营业金补贴。这反映了,日本A.近代企业发展深受市场制约 B.政府重视发挥官营企业作用C.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意愿 D.殖产兴业实施方式亟需转变〖答案〗D〖解析〗明治维新时期的官营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需要政府补贴,这意味着官营企业需要变革,即殖产兴业的实施方式需要转变,D项正确;官营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而非市场制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官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凸显政府对官营企业示范作用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官营企业经营情况,不能得出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的意愿,排除C项。故选D项。27.加藤祐一论“文明开化的意义"(明治六年):“盖文明开化之事,如人们的口头禅经常提起。然真正理解文明开化之含义的人并不多见,若向何以如此评论,日在世间经常可以听到,吃猪肉被视为文明,打着蝙蝠伞在路上行走更是了不起的文明;穿着皮鞋直接踏上榻榻米,是给人带来点麻烦的文明,更不用说牵着的狗也踏上榻榻米;毁坏佛坛是了不起的文明……”这表明作者A.赞扬1861年改革成功 B.支持宗教改革C.批评盲目的西化现象 D.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答案〗C〖解析〗材料“然真正理解文明开化之含义的人并不多见……”体现的是加藤祐认为当时明治政府文明开化只是停留在表象上,未学习到西方真正的精髓,是对批评盲目的西化现象,C项正确;材料是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批判,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无关,A项排除;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技术的学习,D项排除。故选C。28.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这是在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C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日本传统体制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29.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戊戌变法的旗手,但康有为只是地位很低的工部主事,到后来也只封了个总理衙门章京;梁启超是个举人,没有任何一官半职;维新派的最高成员是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这一现象()A.表明清政府缺乏改革的诚意 B.反映出维新派对改革影响小C.使维新变法潜伏着失败危机 D.说明维新改革进程艰难曲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的旗手缺乏实权,当顽固势力反扑时,无能为力,使维新变法潜伏着失败危机,C项正确;清政府进行改革就已表明诚意,排除A项;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维新派对改革影响的大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维新派没有实质性的权力,无法说明戊戌变法的过程是否艰难曲折,排除D项。故选C项。30.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 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 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等信息可知,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相结合,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反映了其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D项正确;材料是说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相通,排除A项;材料是倡导儒学,不是单纯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相通之处,不是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政府部门中最多的。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全力以赴普及国民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1886年,明治政府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1896年3月,国会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规定凡是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相同”,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摘编自李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及其启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答案〗(1)措施:加大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改进充实中高等教育;注重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等。(2)意义:国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适应了国家近代化的发展需要;为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强国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