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比较_第1页
中日文化比较_第2页
中日文化比较_第3页
中日文化比较_第4页
中日文化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文化比较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2、共同的集体文化本位东亚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及其崇拜物是集体,具有东方民族感性直觉顿悟的思维,农耕的生产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对权威和神道的尊敬,等级意识强烈。

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3、文化生成期的交往和影响中国作为文化精华区对日本和朝鲜输出了文化,影响和造就了东亚文化。日本是擅长于学习、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民族。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封建化,大化改新起到了决定作用。一、导言:同根同源的中日文化4、日本向中国的学习效果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制度。日本向中国的学习是经过精心准备的,通过大规模的学习,促进了日本社会由农奴制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实现了“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到了宋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日本不再派遣使者学习。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1、海岛的危机意识日本是海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境内多山,没有大平原,耕地奇缺,河流短小而湍急,夏季多台风暴雨。由于海洋的隔绝,产生封闭心态。封闭的环境激起了日本人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知的热情,形成了永不满足的学习、探索精神。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2、从自然危机到文化自卑日本人从自然环境恶劣包括火山、地震、台风、暴雨、山洪、海啸和泥石流面前,出现对人生的患生患灭的悲伤的主旋律。再出现了文化上的自卑,对外界大陆的羡慕和嫉妒。二、日本的耻感文化之根3.从文化自卑到知耻奋进大和民族从文化自卑感转化为在人对自然的超越,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对自己的要求是知耻自勉进而形成了奋进勤奋的生活态度。认为自己的生存环境靠不住,因此要加倍努力工作。三、危机面前的文化1、由耻感意识转化为超越现实的永久的内驱力危机面前的预防意识。防灾抗灾,灾难深重,预防为主,珍惜财产生命;超越困境中的知耻意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勤奋、刻苦、自勉,前进。“加油哇!努力干吧!”三、危机面前的文化2.从知耻到善于学习日本人善于学习,能够吸收,巧妙运用,改良创新。吸收能力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日本大和是最勤劳的民族,“过劳死”世界第一,自愿加班。三、危机面前的文化3.

日本文化是学习吸收型与文化日本文化发生的中心和主线是学习和吸收,通过观察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在弥生时代,相当于公元2、3世纪,大陆汉朝人大量从海上来到了日本,被当地人称为“渡来人”,带去了先进农耕技术,开始突破原始的观念。三、危机面前的文化4、日本文化崇尚超越,崇强凌弱日本文化善于学习,吸收消化力强,其宗旨就是成为强者,与强者为伍,崇拜强者,歧视弱者。比自己强就学习,比自己软弱就看不起,甚至欺负。三、危机面前的文化5。日本文化绝对性日本文化从危机到耻感,从耻感到奋进,贯穿着对自己的绝对严格,做事绝对认真,绝对负责。比中国更强调等级和服从,更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至上。三、危机面前的文化6.

日本文化对儒学的改造日本文化在吸收儒学为支柱时,对儒学之仁进行了改造,保留了原有的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神道是日本的原生的宗教信仰和唯一神道,信仰神武天皇,日本为神国。武士道精神是领主时代将军领主的随从、侍卫、法官和谋士的合一,要求对主人的绝对忠诚,不怕死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

7.日本儒学的忠孝勇武中国儒家核心观念是仁义理智,与日本的忠、孝、勇、武有区别。中国尚文不尚武。日本尚武不尚仁

。三、危机面前的文化8、日本文化精巧细致日本生存环境的潮湿多雨、秀丽空灵形成了哀愁悲伤的文化基调,精致的生活作风和品味。对自然的热爱、樱花的喜爱,洁白淡雅,落英缤纷,属于阴柔之美,哀婉之美。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1、同样的遭遇,不同的反应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了中西文化的冲突,预示中国文化的危机。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黑船舰队”闯入日本的浦贺港,要求通商开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在共同的遭遇面前,中国与日本的态度是不同的。日本主动迎接西方的挑战,加快革新改革,文明开化。中国迟迟没有改革,错失机遇。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2.日本改革的艰难日本是领主割据,将军幕府成为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与王权,只有名存实亡的天皇。日本改革要统一各领地,实现统一,建立统一的开明通商的政府。同时,统一后再对接欧美,建立适应现代的国家和文化形态。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3.日本文化的敏感、绝对性的变革呼声日本文化是危机环境下的自卑文化,面对死亡的知耻文化和在绝路面前的奋进文化,没有犹豫,绝对变革,把中国被英国打败作为惊天动地的大事看待。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4.中国变法维新的艰难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可以借中央的王权号令天下,一步到位实现现代化。只要中央朝廷统一认识和政策即可。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5.中国文化的乐感与优越在社会危机面前,中国文化的乐感与自我优越难以正视现实,没有改革的彻底性决心,改革者没有掌握军队,最主要是不愿意承认对西方文明的绝对先进性,也就没有改革的彻底性。缺少谭嗣同那样的壮士和侠客精神。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6.日本变法的过程日本变法由与将军对立的下级武士发动,借助“尊王攘夷”,恢复天皇权威,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再架空天皇,建立内阁制,由商业精英发动彻底的现代工业、商业和贸易改革。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7.日本文化现代化的初步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了“文明开化”的文化国策,大量吸收欧美文化,强化了超越发展的文化格调,求真、强盛的文化政策,实现了文化、教育、体育的初步现代化。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8.日本现代文化建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日本在建立现代文化体系中,对传统进行了再认识、再开发。纠正了“脱亚入欧”的绝对,提倡“和魂洋才”,对传统武术、服饰、建筑、宗教、天皇制度进行了利用与开发。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9、日本的绝对性偏执性的文化基因日本的明治维新与工业化的初步实现后,开始了对外侵略的全球战略:“预先称霸世界,必先称霸亚洲;预先称霸亚洲,必先侵占东亚;预先称霸东亚,必先侵占中国。”以武立国的军国主义国策。四、中日文化转型与命运10.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任务艰巨中国文化在21世纪依然没有实现政教分离,文化从求善到求真的转向,自由、民主、个性的现代文化不能高扬。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突出。

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

1、中日政治关系的对立二战后,美日成为政治盟友,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恢复。在60年代,中国的十年动乱期间,日本连续20年增长超过2位数,创造了战后的经济奇迹。日本是美国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东亚盟友,美国是日本的保护国。中日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处在对立状态。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2.

中日经济的对接中日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的劳动力和土地,日本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会创造东亚经济的奇迹。东亚经济区中不能缺少日本和中国,东亚经济看中日,亚洲发展看东亚,中日韩经济贸易自由化,中日韩与东盟的经济贸易自由化,会带动亚洲的繁荣。日本是中国改变不了的学习榜样。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3.中日民族情绪的对立

中日两国历史上友好,近代遭受创伤,民族情绪对立,时刻都可以燃烧成大火。中国人仇恨日本人,认为狡猾、偏执、绝对,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4.从儒家文化上的沟通中国正在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民族复兴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复兴和现代化。日本在民族文化复兴方面有许多经验。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5.学习日本对待传统文化的经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回归民族文化信仰,儒学和儒家文化的梦想的大同世界与天下为公。找到中日在儒学上的共性。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6.学习日本的劳动态度勤劳、敬业,对工作负无限责任;日本劳动人口中患过劳死世界第一,由于竞争激烈,4分之1的劳动人口患心脏病,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世界上人均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加班加点成为习惯,男人下班不能早早回家,回家被人耻笑。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7.学习日本的生存竞争力日本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购买外国国债最多的国家,生活中又精打细算,节约度日。住房基本不上百平,汽车不求高档,而是经济适用。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8.学习日本的社会管理理念日本社会管理效率高,信用制度健全,讲诚信,重质量,讲声誉;社会比较稳定。在高度富裕的背景下,日本的离婚率是亚洲最低的;收入在亚洲最公平,基尼系数0·285,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日本政府的清廉指数是3·4分,比中国政府系统的行政运行成本低。五、中国怎样全面超越日本9.学习日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强,森林覆盖率是64%;交通秩序好、社会秩序良好,救灾系统反映灵敏,是对外救灾、捐款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难民事务暑一直由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