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1.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2.如图为中央气象台6月8日6点发布的全国降水量预报图。图中在我国东部地区深色区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伏旱、旱灾

B.梅雨、洪涝

C.寒潮、霜冻

D.台风、风灾3.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A.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D.雷达技术4.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需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使用的现代技术是(

)A.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5.2020年8月17日13时许,在四川绵阳的宝成铁路涪江大桥上,一列超8100吨的重载货物列车被推上大桥,“重车压梁”再次护桥建功。“重车压梁”最可能应对的自然灾害第1页(共14页)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6.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7.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臭氧层是地球的防护层,这是因为臭氧层(A.可能造成全球气温下降B.使光化学烟雾污染天气增多C.分解人类排放的废气D.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8.臭氧洞的出现,造成的影响是(

)①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②光化学烟雾污染天气增多③可能造成全球气温下降④农作物大量死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解答题(共6小题)9.【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如图)。完成下列要求。第2页(共14页)(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10.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1.【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12.如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第3页(共14页)(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14.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所示.第4页(共14页)监测项目3月24日3月26日3月28日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

SO2(mg/m3)0.0340.0360.0890.115

NO2(mg/m3)0.0220.0420.0650.112

总悬浮微粒(TSP)(mg/m3)0.2660.3610.4620.130准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调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项目结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

略上升

不明显果

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根据上述资料,完成(1)﹣(3)题.(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填正确项字母).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第5页(共14页)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防灾减灾》2023年真题同步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解答】解: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经常发生地质灾害,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交通网的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其区域整治的重点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故A正确。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点是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荒地也要合理保护,故B错误。黄淮海地区主要是要治理中低产田,其治理模式多种多样,“鱼塘﹣台田”是适合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但不适于盐碱地的治理,错误在于其以偏概全,故C错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治理的基本措施是保持水土,故D错误。综合以上可知B、C、D错误,A正确。故选:A。2.如图为中央气象台6月8日6点发布的全国降水量预报图。图中在我国东部地区深色区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伏旱、旱灾

B.梅雨、洪涝

C.寒潮、霜冻

D.台风、风灾【解答】解:从图中的分布状况可知,深色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时第6页(共14页)间为6月份,应为梅雨天气,梅雨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为洪涝,B正确;伏旱一般出现地7﹣8月,A错误;6月南方不会出现寒潮,C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D错误。故选:B。3.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A.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D.雷达技术【解答】解: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就是将灾害地区的受灾影像的传递,受灾影像是由遥感技术获得,所以,最佳途径是遥感技术。故选:A。4.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需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使用的现代技术是(

)A.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解答】解:具有监测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可以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预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预报。故选:B。5.2020年8月17日13时许,在四川绵阳的宝成铁路涪江大桥上,一列超8100吨的重载货物列车被推上大桥,“重车压梁”再次护桥建功。“重车压梁”最可能应对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解答】解:宝成铁路涪江大桥为钢结构桥梁,自重较轻,对抗洪水的能力有限。以列车装载重物压制大桥,可增加大桥重量,以增加大桥抗洪能力,D正确。故选:D。6.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第7页(共14页)

)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解答】解:①城市功能区划完善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减少道路阻塞等,有利于救灾,正确。②产业结构对防灾减灾没有作用,不对。③大城市人口为防灾外迁不符合实际,不对。④房屋加固可以减少房屋倒塌,有利于减灾,正确。⑤组建志愿者队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救灾活动,有利于降低灾后救灾强度,正确。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可以增强人们在遇到灾害时的自救能力,有利于防灾减灾,正确。故选:D。7.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臭氧层是地球的防护层,这是因为臭氧层(

)A.可能造成全球气温下降B.使光化学烟雾污染天气增多C.分解人类排放的废气D.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解答】解:A、太阳紫外线占有太阳总辐射量很小,不可能造成全球气温下降,不符合题意。B、化学烟雾污染天气增多是人类排放废弃物造成的,与臭氧层无关,不符合题意。C、臭氧层不能分解人类排放的废气,不符合题意。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具有保护作用,故正确。故选:D。8.臭氧洞的出现,造成的影响是(

)①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②光化学烟雾污染天气增多③可能造成全球气温下降④农作物大量死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答】解: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即到达地球的总太阳辐射能会增加,可能造成全球气温上升,故③错。第8页(共14页)故选:D。二.解答题(共6小题)9.【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如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解答】解:(1)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气候和地形。而形成本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应主要从气候方面考虑。(2)减小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故答案为:(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季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10.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第9页(共14页)(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答】解:(1)从图示风暴潮时间分布分析,风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秋季节,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所以从风力分析,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从外因分析,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顶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2)从监测分析,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从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从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故答案为:(1)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发生的次数.(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11.【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答】解:(1)题,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应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应为飓风。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第10页(共14页)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解答。故答案为:(1)甲为地震。(西邻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性设施;加强防灾教育和培训。12.如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解答】解:(1)台风未到达前,一般来说都是晴天,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控制,属于高气压,一般少风或无风且高温.台风过境时(进入外围大风区),气压先降低,风速先增大,离开后,气压升高,风速减小.(2)图中A地位于沿海,台风形成的大风,引发风暴潮;B地位于山区,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可能引发洪水、滑坡、崩塌、泥石流.预防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是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故答案为:(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第11页(共14页)(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读出,水土流失地区在第二阶梯比较集中。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2)两处都有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共同的原因有暴雨集中。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云贵高原岩石破碎是两地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另外,云贵高原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地震也比较多发。(3)降水集中且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灾害的原因。另外,在图示地区黄河干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有凌汛现象发生。得出结论语。(1)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14.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第12页(共14页)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所示.监测项目3月24日3月26日3月28日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

SO2(mg/m3)0.0340.0360.0890.115

NO2(mg/m3)0.0220.0420.0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