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将其选出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9.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乘坐大龙舟巡游江南,还三次东征辽东,兵役徭役无度,人民无法正常生产劳动。材料表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A.滥用民力 B.农民起义 C.官吏贪污 D.刑罚严苛20.贞观时期,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B.重用贤才,知人善任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1.唐代音乐、舞蹈、雕塑吸收了波斯、天竺等外来艺术精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也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这些反映了当时()A.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文化自信 B.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成为主流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D.繁荣的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22.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23.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兼容并包 D.政治清明24.观察下图《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延续了唐朝末年以来的()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C.赋役繁重 D.统治腐朽2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示意图表。①处应该是——()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繁荣与开放的时代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26.《新元史·琉球》记载:“其地(澎湖)属泉州晋泉县。土人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为食。至元初,设巡检司,东为琉球,与澎湖相对。”这有力佐证了元朝政府()A.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C.有效管辖台湾 D.加强西藏管理27.图中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是他的愿望,他是宋朝一位深受百姓敬仰的名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但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害。他是()A.寇准 B.岳飞 C.元昊 D.文天祥28.“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以上内容体现了王安石变法中的()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29.宋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它开放的是()A.在港口设置市舶司 B.城市出现早市和夜市C.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D.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30.“小钱币里有大历史”。下图物品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可以印证北宋时期()A.商业贸易繁荣 B.制币水平高超C.经济重心南移 D.服饰发生变化31.他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毛泽东称他“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魏征 D.文天祥32.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都属于宋代的是()A.《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B.改进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及应用C.《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 D.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用于航海33.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10分,36题10分,共30分。请用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示中①②③处的地名。(3分)(2)根据材料文字信息,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2分)及其作用。(1分)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于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3)根据材料二,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的朝代。(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3分,至少写三点)35.(10分)制度创新关乎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确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名称。(1分)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1分)和在政治方面的积极作用。(2分)材料二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治国政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体现该治国政策的具体措施。(1分)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摘编子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1分)请概括它的职能。(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1分)36.(10分)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同学们围绕“盛唐气象”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三项任务。【任务一经济发展与农业进步】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初步感知“唐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1)材料一两幅图片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具)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功能。(4分)【任务二文化繁荣与文化交流】同学们整理了关于唐代文化的相关史料。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2)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举出“把大唐文化传四方”的史实一例。(1分)【任务三唐朝治国与兴盛原因】同学们梳理了关于唐朝治国与兴盛原因的相关史实。材料三人物治国措施盛世名称原因分类唐太宗(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5)对外关系上:玄奘西行。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了中国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6)任用人才上: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贞观之治唐玄宗(1)政治上: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实行改革;(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3)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5)对外关系上:鉴真东渡。(5)民族关系上: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6)任用人才上:重用贤能。重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在他们的辅佐下,实行一系列改革。开元盛世根据材料三,请以“造就唐朝盛世局面的原因”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4分)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9-23ADACC 24-28BCCBA 29-33AAADB二、非选择题:(30分,每题10分)34.(10分)(1)地名:①涿郡;②洛阳;③余杭。(3分)(2)原因:巩固封建政权;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加强南北经济的联系。(任意两点即可)(2分)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分)(3)宋朝。(1分)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和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答出三点即可)35.(10分)【答案】(1)制度:科举制。(1分)特点: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合格后还要再进行选拔;将考试和选官结合起来。(任意一项即可)(1分)作用: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意思相近,包含两层意思即可。每点1分)(2分)(2)政策:重文轻武。(1分)措施:派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多方面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方面: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任意一点即可)(1分)(3)制度:行省制度。(1分)职能: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2分)意义: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任意1点即可)(1分)36.(10分)(1)曲辕犁;(1分)筒车;(1分)图一功能:犁地。(1分)图二功能:灌溉。(1分)(意思相近即可)(2)开放的对外政策。(1分)举例:鉴真东渡等。(1分)(3)评分标准水平等级拟定的观点材料运用与论述分值4明确其中一个朝代(秦朝或汉朝),亮明观点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事例,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3明确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事例,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是基本清楚32不够明确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1-21没有凝练出观点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事例0-1如观点1.“政治清明造就盛世局面”,(唐太宗措施、唐玄宗措施——具体+作用)又如:观点2.经济发展造就盛世局面(唐太宗发展经济的措施、唐玄宗经济措施)观点3.杰出帝王的才能造就盛世局面。(两个帝王的治国措施)观点4.正确的治国政策造就盛世局面。(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观点5.关注民生的政策有利于造就盛世局面。(两个帝王关注民生发展生产的措施及作用观点6.制度政策的创新和改革造就盛世局面。(完善三省六部制,严格考察官吏政绩;完善科举制度;改革税制;整顿吏治,裁减冗员)观点7.民族交融造就盛世局面。(两个具体的民族交往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天可汗”“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观点8.重视人才造就盛世局面。(唐太宗虚心纳谏、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重用贤能(姚崇、宋璟)观点9.国家统一和和政治稳定造就盛世局面。例1.观点:杰出人物的才能造就盛世局面。论述:唐朝时期,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派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玄奘西行。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任用贤人,鼓励发展生产,注意整顿吏治,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注重对外开放,派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结论: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