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文献综述3700字】_第1页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文献综述3700字】_第2页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文献综述37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7451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98111概念界定 1134771.1职业倦怠 150881.2教师职业倦怠 1155132国内外研究现状 279081国外研究现状 250041.1关于职业倦怠内涵的研究 241371.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过程模式的研究 2171601.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 3181692国内研究现状 3249381关于职业倦怠内涵的研究 327511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 373293研究述评 415308参考文献 41概念界定1.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J.Freudenberger)提出,他认为的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重的工作需求时极易产生的一种情绪性耗竭症状。之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兰(C.Maslach)和杰克逊(S.E.Jackson)认为职业倦怠是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以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他们把职业倦怠划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核心成分,指的是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易怒、烦躁、不稳定,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非人性化是指个体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表现出冷漠和疏远,没有耐心。低成就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认为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及缺乏成功的经验。[1]1.2教师职业倦怠专家表示,教师、医护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丧失兴趣,缺少动力,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心疲惫。根据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教师年龄和教龄、个人角色定位、个人成就感、人格、社会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迈克古瑞指出,“教师职业倦怠这一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育业”,并预言,“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教师职业倦怠症状是一个教师不能顺利挺身应对社会工作重重压力时的一种自然极端心理反应,是一个教师在长期的重压力工作体验下所逐渐产生的工作情绪、态度和工作行为的一种衰竭变化状态,典型症状主要是教师工作中的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职业兴趣的逐渐丧失以及工作情感的逐渐疏离和冷漠。[2]2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教师是教师中的一个部分,研究乡村职业教师职业倦怠必然从教师整体职业倦怠现状入手。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最早提出“职业倦怠”一词。而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正式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早期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基本上是定性研究,其中马斯拉奇为早期科学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通过反复阅读众多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国内外众多教学研究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集中在测量内涵、过程、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1国外研究现状1.1关于职业倦怠内涵的研究对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学者们并没有统一的科学认识,他们大多不同样的视角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概念体系进行科学组织和理论延伸。以弗登伯格为主要代表的心理临床研究观点从心理临床的科学视角充分理解倦怠症的现象,他把这种职业倦怠现象看出来只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或不健康症状。他认为的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过分追求自我设定,或个体设定了不现实目标的结果,是个体忽视了个体需要,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从而产生的疲惫不堪的状态。[7]以马勒诗(Maslach)和佩斯(Pines)等人为代表的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由于感情资源耗尽、透支而产生的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状态。去个性化指个体在工作中带有负面情绪,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的同时对身边人冷漠、疏远的状态。低成就感是指个体不能获得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消极自我评价导致自信心缺失,否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另外有奎内思(Crens)为代表的组织观点,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工作期望不现实而导致的幻想破灭的表现。过多刺激会催生职业倦怠,而缺乏挑战性的刺激会加剧职业倦怠的程度。[7]1.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过程模式的研究总结起来,各国学者用不同的划分依据将教师职业倦怠分为三种过程模式:一是应激过程模式。这种模式将教师的职业疲劳分为4个主要阶段:热情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师们工作积极、进取;停滞时期的教师,工作缺少积极和主动性;挫折时期教师疲惫不堪,工作成就感减弱,并努力避免这个问题;冷漠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倦怠程度最大,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二是倦怠水平模式。该模式根据倦怠的水平和程度将倦怠划分为3级:一级倦怠程度较低,通过适当的休息或放松能够恢复正常。二级倦怠时个体情绪耗竭、低效能感、去个性化表现明显,状态不易恢复。三级倦怠较为剧烈且难以恢复,此时个体出现身心问题。三是经验的阶段模式。此模式在服务行业中最为常见,它从情感衰竭就开始了,然后是去个性化和低成就的感觉。[2]1.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研究成果较多。其中,马勒诗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具有代表性,该问卷由三大测量标准组成: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具有公正性和精确性。除此之外其它学者根据研究也编制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如佩斯的S-MBM问卷等。但这些测量工具都因缺乏信度或效度检验,职业倦怠与其它心理疾病区分度不明显等问题,备受质疑。2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职业倦怠内涵的研究我国学者刘维良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个人能量和资源被外界过度索求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状态。教师的个体内部资源有限,容量也有限,当外界过多索取时,教师个体就容易产生身心问题。另外黄先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因教学压力导致的教师在心理上、行为上、情感上出现的极端反应之一[11]。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测量工具的研究

我国西南师范大学的赵玉芳和毕增重首次引入职业倦怠测量工具,他们运用量表进行的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是我国首次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量化研究。为我国后来研究学者提供了借鉴意义。之后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国香、刘长江和伍新春对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更符合中国教师特色的研究量表。[3]此外,我国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李冰、湖南科技大学蒋会平等人以马勒诗的职业倦怠模型为基础,采用访谈的方式,结合理论与教师实际,编制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的问卷包括感情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和生理问题的解决等维度。通过统计分析,该问卷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因此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学者通过研究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集中在社会、组织和个人三大方面。社会因素方面,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肩负责任重大,使得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还同时是学生的“导师”、父母”、“朋友”……整个社会赋予了教师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同时工资待遇过低、社会地位不高、教育质量下降的不良归因等问题造成了很多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组织因素方面,国外学者大多认为,学生问题、工作压力、角色冲突、权利缺失等问题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个人因素方面,年龄、性别、婚姻和教育程度等都会对个体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人格特点与个性倾向、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都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2]3研究述评综合以上,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各国学者关于教师职业倦息的研究采用多学科视角,涉及教育学及心理学内容。研究使学者充分认识到了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及教师教育改革的危害与负面影响,并使国内外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界定、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国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内涵研究不够充分与具体化,多将职业倦怠看成个体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是一种心理疾病或职业病,忽略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此外研究方法也不够多元,研究内容与范围较为狭窄,很少涉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加大本土化研究,编制适合中国教师特色的研究工具,形成本土化特色的相关理论仍是当前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身肩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又是教师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本研究以原有研究为基础,了解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参考文献[1]董逸帆.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山东:青岛大学,2020:[2]林莘.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五所小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3]庞裕兮.个案介入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9.[4]李丽.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淮北市杜集区农村小学教师为例[D].江苏师范大学,2017.[5]唐维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以常熟市XX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20.[6]车丽娜,闫巧.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李保玉.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述评[J].科技视界,2014:1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