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T20河北名校高一年级大比拼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夫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材料二:“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文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笙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节选自林庚《说“木叶”》)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词直指的意义能从字典里查到,表达精确的含义,只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文章。B.文字的联想意义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诗文的读写离不开文字的联想意义。C.套板反应是指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习惯性地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直接地使用。D.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是指词语的背后潜藏着读者不留心就难以察觉到的意蕴内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天上小团月”代指小龙团茶,能让人联想到茶香如明月照着泉水一般清沁肺腑B.文字因为有联想意义,所以会被误用滥用,会产生流弊,没有新意,形成套板反应。C.写出富有感染性启发性的文学语言,需要下大功夫,而不能靠投机取巧,人云亦云。D.要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暗示性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说的内涵,就需要诗人敏感而有修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赞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B.写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山青水秀”。C.论刻苦离不开“悬梁刺股、囊虫映雪”。D.谈形势常涉及“国际风云、国内大事”。4.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说文字具有联想的意义,材料二说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二者实质基本相同。B.两则材料都认为,好的诗歌语言,含义不能过于单一,其意蕴应该更丰富、更复杂。C.材料一反对词语用得过多过滥;材料二认为词语被用得多,正说明它更有审美价值。D.两则材料都引用古诗文,以其为例,并且通过细致的比较来论证观点,论证严谨有力。5.在语言运用中,如何克服“套板反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手(节选)萧红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象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她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着她。关于她的手,但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教师在点名,使我们越忍越忍不住了;非笑不可了。每次一喊到王亚明的地方,就要费一些时间了。“王亚明,王亚明……叫到你啦!”别的同学有时要催促她,于是她才站起来,把两只青手垂得很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不管同学们怎样笑她,她一点也不感到慌乱,仍旧弄着椅子响,庄严的,似乎费掉了几分钟才坐下去。有一天上英文课的时候,英文教师笑得把眼镜脱下来在擦着眼睛:“你下次不要再答‘黑耳’了,就答‘到’吧!”全班的同学都在笑,把地板擦得很响。第二天的英文课,又喊到王亚明时,我们又听到了“黑——耳——黑——耳。”“你从前学过英文没有?”英文教师把眼镜移动了一下。“不就是那英国话吗?学是学过的,是个麻子脸先生教的……铅笔叫‘喷丝儿’,钢笔叫‘盆’。可是没学过‘黑耳’。”“here,就是‘这里’的意思,你读;here!here!”“喜儿,喜儿。”她又读起“喜儿”来了。这样的怪读法,全课堂都笑得颤栗起来。可是王亚明,她自己却安然地坐下去,青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并且低声读了起来:“华提……贼死……阿儿……”数学课上,她读起算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2X+Y=……X2=……”午餐的桌上,那青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墨西哥产白银……云南……唔,云南的大理石。”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只要有一点光亮的地方,我常遇到过她。有一天落着大雪的早展,窗外的树枝挂着白绒似的穗头,在宿舍的那边,长简过道的尽头,窗台上似乎有人睡在那里了。“谁呢?这地方多么凉!”①我的皮鞋拍打着地板,发出一种空洞洞的嗡声,因是星期日的早晨,全个学校出现在特有的安宁里。一部分的同学在化着妆;一部分的同学还睡在眠床上。还没走到她的旁边,,我看到那摊在膝头止的书页被风翻动着。“这是谁呢?礼拜日还这样用功!”正要唤醒她,忽然看到那青色的手了。“王亚明,嗳……醒醒吧……”②我还没有直接招呼过地的名字,感到生涩和直硬。“喝喝……睡着啦!”她每逢说话总是开始钝重的笑笑。“华提……贼死;右……爱……”她还没找到书上的字就读起来。“华提……贼死,这英国话,真难……不象咱们中国字:什么字旁,什么字头……这个曲里拐弯的,好象长虫爬在脑子里,越爬越糊涂,越爬越记不住。英文先生也说不难,不难,我看你们也不难。我的脑筋笨,多下人的脑筋没有你们那样灵活。我的父亲还不如我,他说他年青的时候,就记他这个‘王’字,记了半顿饭的工夫还没记住。右……爱……右……阿儿……”说完一句话;在末尾不相干的她又读起单字来。…………以后,我又不记得是哪一天,也许又是什么假日,总之,宿舍是空朗朗的,一直到月亮已经照上窗子,全宿舍依然被剩在寂静中。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好象什么人在我的床头摸索着,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黑手,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我问她:“看得有趣吗?好吗?”起初,她并不回答我,③后来她把脸孔用手掩住,她的头发也象在抖着似的,她说:“好。”我听她的声音也象在抖着,于是我坐了起来。她却逃开了,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过道的长廊空朗朗的,我看着沉在月光里的地板的花纹。“马利亚,真象有这个人一样,她倒在雪地上,我想她没有死吧!她不会死吧……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喝喝!”,很高的声音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你看那医生他来吗?他先向我要马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你看他来吗?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你家开染缸房吗?’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入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我等他,他没有出来,我又去敲门,他在门里面说:“不能去看这病,你回去吧!’我回来了……”她又擦了擦眼睛才说下去,“从这时候我就照顾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爹爹染黑的和蓝的,姐姐染红的……姐姐定亲的那年,上冬的时候,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哎呀!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说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某个人专染蓝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你的妹妹没有读书?“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染一匹布多不过三毛钱……一个月能有几匹布来染呢?衣裳每件一毛钱,又不论大小,送来染的都是大衣裳居多……去掉火柴钱,去掉颜料钱……那不是吗!我的学费……把他们在家吃咸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书本。我仍然看着地板上的花纹,④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亚明因为手又蓝又黑,就被人们称为怪物,大家都躲着她,但是没有人关心她手颜色异常的原因,表现了她深受周围人的冷落。B.“她一点也不感到慌乱”“安然地坐下去”,表现了王亚明由于来自偏远的乡下,感觉迟饨、麻木,并不能感知到同学们对她的讥笑。C.姐姐被婆婆说有一双杀人的手,是由于姐姐一直负责染红色布匹,双手常浸泡在红色的染缸里,手上的红色难以褪去,像是沾过鲜血。D.家境贫寒,职业低贱,濒死的母亲得不到救治而身亡,家里倾尽所有让王亚明到学校读书,所以她才会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拼命努力。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皮鞋”“空洞洞”形象地表现了“我”富家小姐的身份及内心的空虚。B.句子②中“没有直接招呼过她的名字”表现了“我与她之间巨大的心理距离。C.句子③显示出王亚明伤心地哭泣又竭力地掩饰的样子,表现了她刚强的个性。D.句子④表达“我”对王亚明发自内心的敬佩,远胜过“我”对她廉价的同情。8.为什么用“手”来作小说的标题?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5分)9.小说是怎样塑造王亚明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主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僯,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造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臭。”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诸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䒖独。’”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此A四者B天下之穷民C而无D告者E文王F发政G施仁H必先斯I四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介词,意思是“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的“与”意思相同。B.度,指法度、制度,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意思和用法不同。C.之,助词,无实在意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的“之”用法相同。D.善,意思是“认为……是好的”,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影响深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晏子认为古代的君王在外出游览时,视察民情,救助百姓,这样的巡游是百姓企盼的。孟子通过晏子的话来告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C.周文王治理歧山时,所有的政令,都是为了照顾、体恤贫穷孤苦的劳动人民。孟子用这个例子来启发齐宣王要施行王政,关爱百姓。D.孟子以公刘为例,并引用《诗》里的话,来说明齐宣王的爱财并不是什么缺点,如果能与百姓共享财富,那就不会影响他施行王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2)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4分)14.为什么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新植海石榴柳宗元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芳根問①颜色,徂岁为谁荣【注】①隅:遮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弱植不盈尺”一句,紧扣题目,写新植的海石榴弱小低矮,只有不满少尺高。B.第三句写破晓时分,院落里空空荡荡,只有天上的残月透着寒意,渲染了冷清的气氛。C.“粪壤”与“珠树”,“莓苔”与“琼英”,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海石榴的形象。D.尾联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石榴花朵的美丽姿色被芬芳的树根遮蔽,不知道为谁开放。16.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寄托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给弟子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鼓励弟子们大胆发表意见。(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示,自己能治理一个中等的国家,其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歌中常出现“酒”字,诗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国园林,①聚合了我国古代文人、画家、诗人、园艺师丰富想象力与对美的追求。②它通常把形状不规则的自然的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体,③曲折的道路为线索,④融合多样的造园手法,⑤把各式的传统建筑、多样的植物山水,⑥按照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统筹布局,⑦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这里可以供人游览、观赏、起居或读书养性,A,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乐园,其中蕴含着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理想和境界追求。在古典园林的建造中,造园者B,通过山水景物的拟人化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情感,他们也懂得借助周围环境的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中国园林是在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艺术景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在现代的应用中,不应只停留在传统元素的堆砌、古典形式的模仿上,C,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丰富人民的生活,改善环境质量。18.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繁漪(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周朴园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成问题。周冲爸爸,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周朴园谁是鲁大海?周冲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当代表的。周朴园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周冲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周朴园哼,现在一般年青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周冲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20:文中共有四处问号,在表情达意上与其他三句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B.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C.谁是鲁大海?D.开除?21.原文中画线的台词,如果改成“代表罢工的工人不应该开除”和“是错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2.文中加点的.“哼”字有怎样的潜台词?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不开除这个人,是不可能的!B.你懂什么?不要插嘴!C.你太幼稚,竟然替那些工人说话!D.那些社会上的年青人,只会赶时髦!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中,作者多次提到“习惯”,如: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以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T20河北名校高一年级大比拼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只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文章”的说法错,诗歌等文学类的作品也离不开文字直指的意义。2.B【解析】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形成套板反应并不是因为文字有联想意义,而是因为联想意义被误用滥用。3.D【解析】常涉及“国际风云、国内大事”不属于套板反应,是由于谈形势的需要,只是“涉及”,并且是“常”,不同于上边的“都”“必”“离不开”那种死板与机械。4.C【解析】对材料二的理解错误。材料二表达的意思是有的词语(木叶)用得多,是由于它暗示的意思更丰富。5.(1)在心理上,克服旧的思维习惯;(2)在语言上,惟陈言之务去,抛弃俗滥的语言;(3)在思想上,遇事朝深里想一层。(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解析】“感觉迟钝、麻木,并不能感知到同学们对她的讥笑”说法错,从后文王亚明读小说对马利亚遭遇的理解来看,她是一个非常细腻而敏感的人。只是她不在乎或者是为了读书不能在乎周围人对她的态度。7.A【解析】“内心的空虚”错,“空洞洞”只是反映了宿舍过道里没有旁人,环境寂静。8.(1)“手”是小说主人公王亚明最突出的特点,“手”颜色的来由揭示了人物的辛酸身世和勤劳坚毅的品质;(2)小说围绕着“手”而展开的故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同情与敬佩的感情。(3)“手”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手”来串连、组织情节。(每点2分,答出3点得5分)9.(1)欲扬先抑。先写人物王亚明手的“怪”与言行的可笑,后写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不懈努力,令人钦佩,前后形成反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正面描写。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表现了王亚明不幸的身世与坚忍、刻苦的个性;(3)侧面衬托。寒冷的早晨,全校学生都在睡觉或化妆,只有她看书学习,侧面表现了王亚明的用功。(每点2分,共6分)10.BEH【解析】原文的标点为: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意思为: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而无处诉说的人。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爱,一定最先考虑到这四种人。11.A【解析】意思不同。“吾与点也”中的“与”是动词,意为“赞同”。12.C【解析】“都是为了照顾、体恤贫穷孤苦的劳动人民”的说法错。原文中周文王的政令还含有对“仕者”“罪人”的政策。13.(1)因为天下(百姓而)快乐,因为天下(百姓而)忧虑,(做到了)这样却仍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然而”“王”“未之有”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那人正在)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那位怎么办?(“比”“反”“妻子”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因为“四境之内不治”的原因在于国君,是齐宣王自己有过错;他不敢面对问题承认自己的错误,难以做出正面回答。(共3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齐宣王在雪宫召见孟子。齐宣王说:“有修养的贤者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君主。不能得到快乐就怨君主,是错的;(但是)作百姓的君主却不能与百姓一起欢乐,也是不对。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君主以百姓之忧为忧,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因为天下百姓而快乐,因为天下百姓而忧虑,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从前,齐景公向晏子求教说:‘我准备到转附、朝侮两处去游览,再顺着海滨南行,到琅邪纵情游玩。我该怎样加强修养才能跟古代圣君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题提得多好啊!天子到诸侯国叫做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守卫的疆土。诸侯去朝拜天子叫做述职。所谓述职,就是报告他所承担的职责。并非无关国家大事。春季视察农耕而补助贫困的农户,秋季视察收获而帮助歉收的农户。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来游历,我怎能得休息?我王不来巡视,我怎能得到帮助?每年的春秋各巡游一次,成为诸侯的法度。’如今就不是这样,国君出游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民吃不到食物,劳苦者不得休息。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施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