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协同治理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目录TOC\o"1-2"\h\u15236企业协同治理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309801基本概念界定 1188481.1工业环境污染治理 113781.2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相关机制 1119102理论基础 2118551环境协同治理 3194632多中心治理 312178参考文献 421256(一)中文著作 412758(二)中文期刊论文 51基本概念界定1.1工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业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把工业排放物排入自然环境的过程。工业排放物主要包括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及废渣。而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可以概括为一个过程环节,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通力合作,将各类公共服务互相结合,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并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治理指的是权力的实施,合作治理是摒弃单一主体的权力实施,引入多方利益相关者,相互合作,达成统一目标,实现各方利益需求。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合作治理可以理解为,政府、企业、公众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各种主体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利益和权力冲突的治理主体可以进行沟通和协调,最终实现共同目标。。1.2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相关机制“机制”一开始是被用来描述机器中的相关关系,然后其含义被扩展到其他领域。目前“机制”被认为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配合运行的关系。环境治理机制具有一般治理机制的属性特征。本文认为,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是指工业环境污染的整体治理体系,在该系统中,各治理主体作为系统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治理工业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共同治理目标的过程。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由政府领导、其他社会组织如企业以及公众等多个主体参与治理工作。该体系发挥多大效用的关键在于各主体之间的协调程度,提高协调程度的关键在于确定共同利益,通过建立良好关系满足各方利益来实现最终的治理目标。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的是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合作关系,尊重和满足各个主体的需求,通过互相监督,从而实现合作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在工业环境污染具体的操作环节中,政府应起到牵引作用,通过一系列手段激发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工业环境治理中。要实现协同治理工业环境问题,政府要搭建好平等沟通的平台,推动协同治理机制顺利开展。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关键问题在于要确定各方利益相关者,确定不同利益者采取的治理方式,尤其要建构起实现相互协同治理的监督机制、利益制衡机制、具体的治理手段机制等等。能否建构起合理有效的治理机制,关键还在于要充分了解支撑不同主体平稳运行的结构和机制也应研究主体之间形成的治理体系和机制设计。2理论基础德国的赫尔曼于1969年首次提出了“协同效应”一词,然后在1971年建立了协同效应组织。根据协同学理论,每个系统都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排斥的子系统组成。该系统处于自组织状态。基于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集体效应和整体效益。一个系统是否真正发挥协同作用,关键在于子系统能否协同配合协调。当子系统可协同工作以实现相同目标时,可形成“1+1>2”协同效应。但如果子系统不能达成一致并自行运行,导致资源消耗,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会相互干扰,交互效果将大大降低,难以有效执行其整体功能。协同治理是一种跨学科的治理理论,出现于80年代初和90年代的西方。由于权利主体的地位不清楚,协同治理的定义一开始模糊不清。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协同治理定义为共同解决公共、私人或私人机构解决公共问题的总和。协同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协调各种利益攸关方的矛盾,并通过联合措施最大化治理的有效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集体行为,因此是为了提高最优管理方式的管理效率,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互动合作、区域人才整合、资源、战略、资源共享、公共事务管理,实现双赢合作,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习近平的协同治理思想。目前,中国已进入发展战略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交织、叠加在一起,呈现出复杂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特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还存在不适应的情况,还存在分权化、部门化、碎片化的治理倾向,国家治理的效能被严重削弱。习近平敏锐地看到了国家治理方面存在的操作性困境,在深刻把握社会矛盾新表征和国家治理规律的基础上,富有创见性地阐述了协同治理的思想。有关协同治理的特征如下:(1)多元化的主体资格和权力平等。协同治理模式提倡以政府为中心,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以共同目标平等分享权力,在平等权力和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协同与合作,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从传统政府为主体到若干治理机构共存过渡。在平等权力的协同治理过程中,将没有其他主体的权力指挥所要求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也不存在依赖关系。(2)治理权力的多层面运行。协同治理侧重于政府削弱其行政权力,赋予其他主体权力、权力下放和利用,调动各治理机构线的积极性变成平衡互动、相互制衡和治理结构,将最大化多主体和功能的优势,有效治理的实现。协同治理主体地位平等,权力多维,当公共事务治理时,政府依靠自身执法力量开展管理活动,主体、市场合法性与社会主体根据公共关系处理决策权和行政权力,科学利用它们进行积极互动。例如,对重大环境事件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听证制度的实施可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产生舆论,督促各主体行使权力,监督其他主体是否正确使用职权,提高治理效率和公众满意度。(3)多个主体的利益是共同的。协同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合作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实现主体间信息、知识、资源共享,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优化配置,实现合作建设的合作模式。形成共同治理和共享治理成果。这就要求各主体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资源和能力,相互依存,消除私人利益的诱惑,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有序开展公共事务的协商与合作。1环境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指的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为实现统一目标,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解决公共事务,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这其实也是跨部门协作的一种方式,本质是政府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给其他主体更多的参与权和治理权。关于协同治理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学者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贤明等认为,协同治理是全球化的产物,本质是一种为解决公共事务的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手段,其涉及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郑巧等认为,协同治理的历史根源要追溯到治理学和协同学,正是两者的结合才有此新概念。在协同治理中,整体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相互配协调组成,该整体系统就是推动公共目标实现的多元治理主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要不断优化调整,这一过程称之为协同治理。田培杰提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及个人等多元主体,各自采取不同手段、承担不同责任,相互配合解决棘手的社会公共问题称之为协同治理。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于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不同的理解,但较为一致的是,学者们较为普遍的认为协同治理是为了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政府、社会和公民这三方利益相关者能达成共赢的目标,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并充分放权的表现。本文中,笔者认为工业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就是政府、社会和公众(NGO)三大主体通过环境协同治理的参与机制、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在治理中达到利益共荣、目标一致、行为协同的过程。2多中心治理二战以后,有学者首次提出多中心理论,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现实的需要,政府治理经历了一些肤浅或深刻的变化。公共治理范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化以及利维坦的方式虽然在很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在当时明显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学者尝试提出新的方案,如奥斯特罗姆夫妇提出,在公共治理中,除了政府完全主导和完全市场化,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制定新的治理方案,改单一中心为多中心治理公共事务。多中心治理理论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理解。从微观层面来看,多中心治理理论表明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主体并非是单一的;从宏观层面来看,多中心理论指的是以政府、社会、公众三方主体共同治理公共事务这一治理手段的应用。多中心理论旨在通过建构多层次、多级别的机制实现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协作关系不断加强,丰富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要强化信任关系,主动对自身进行自组织,加强自我治理,对他人进行监督最终实现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目标。多中心治理理论关键在于构建新的制度,通过该制度各主体之间能相互信任、彼此监督。多中心治理理论具有公共性,中心主义的治理理论是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它有突出的宣传效果。它重点是对公共事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并研究公共事务发展的内部关系。即多为主体(管理机构)通过宪法规则、集体选择规则和操作规则来自我组织,并在预期成本、预期收益、内部规范和折扣率这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形成自我组织,从而克服了“便利性”。“汽车”或个人合理破坏集体利益以实现自治的行为。多中心治理理论的重要特征在于治理实体的多样化。治理实体不是一个单一的政府或市场,而是一个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内的多利益相关者实体;治理地位的信息化需要多个治理实体。主体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决策中心,但决策中心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信任、相互监督和合作。在当今实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它更有利于信息交换、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实现。下降;竞争与合作在治理方法中共存。由于多个主体的存在,在多个主体之间形成了自治治理组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更加多样化,因此自我组织在选择公共服务和产品时有更多的选择。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相互关联,因此存在竞争;多中心治理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政府的指导做出了突出贡献,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公共资源,为公共事务内部发展找到良性关系,最大化治理主体利益,使公民需求多样化。参考文献(一)中文著作邓猛.国外特殊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邓猛、颜廷睿.融合教育理论反思与本土化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3~37.侯晶晶.中国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研究:融合教育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3~36.黄志成.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5~51.霍华德·加德纳(兰金仁).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377.凌亢、白先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223~228.马乃伟.顺平县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9~93.彭兴蓬.全纳教育与残疾人的受教育权[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3~25.杨柳.美国残疾人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17.(二)中文期刊论文[1]白瑞霞.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8(01):61~64.[2]卜凡帅,赵微.整体性融合:我国特殊教育质量公平的提升困境与突围路径[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04):24~30.[3]蔡晶,罗超.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0):47~50.[4]曹婕琼,昝飞.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地区融合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3,7(04):70~74.[5]陈一鸣.残疾与康复的概念——读者来信[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2(04):288.[6]陈晓.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培养现状与展望——以云南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05):18~20.[7]陈德云.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标准述要[J].教育科学研究.2010,41(8):72~76.[8]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9(04):2~8.[9]邓猛.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纳教育:中国随班就读政策的执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1(04):41~47.[10]邓猛,杜林.西方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及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功能转型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9,8(03):3~10.[11]邓猛,赵泓.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J].残疾人研究.2019,4(01):12~18.[12]邓猛,苏慧.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与再生成: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报.2012,8(01):83~89.[13]邓猛,赵泓.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J].残疾人研究.2019,5(01):12~18.[14]邓猛,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3,9(06):75~81.[15]丁勇.专业化视野下的特殊教师教育——关于特殊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10):69~73.[16]冯雅静,李爱芬,王雁.我国普通师范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育.2016,(01):9~15+29.[17]傅王倩,王勉,肖非.美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理念与制度设计——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8,15(02):52-58.[18]范佳露.过程性考核在卓越特教师资培养康复类课程中的应用——以N校《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课程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禽订购合同
- 房屋改建合同范例
- 2024电子教学设备采购合同
- 2024上海出租合同范本
- 工行委托贷款合同
- 2024红砖购销合同(墙地砖类)范本
- 2024【内外粉刷合同协议书】内墙粉刷合同范本
- 短期临时工作合同协议
- 2024保险代理协议书
-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3套【附答案】
- 模板支架及脚手架安全使用培训课件
- 企业财产保险投保单
- CT报告单模板精编版
- 柿子品种介绍PPT课件
- 内镜清洁消毒登记表格模板
- 天然气脱硫(课堂运用)
-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共2页)
-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措施
- 阿拉丁神灯介绍ppt[共27页]
- 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制度
- 毕业设计500kv变电站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