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知识点分析】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与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2.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即: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2)还可以通过骨传导,比如万年贝多芬可以通过牙咬筷子听钢琴声。3.助听器与失聪:听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来提高听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感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失聪。4.耳对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因此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4.超声与次声: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但一些动物却能听到。5.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大声说话导致雪崩超声波粉碎结石6.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7.影响响度的因素: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但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8.响度的大小计量: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OdB会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大于100B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120dB的声音则会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任何声音。9.音色:在许多同学同时讲话时,即使没有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每个同学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时,即使它们发出的响度与音调相同,仅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这表明声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就不一样。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色、响度。三.噪声污染1.乐音: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2.噪音: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噪声。3.噪音判定与规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4.噪音的防治:(1)从声源处减弱(2)从传播途径中减弱(3)从人耳处减弱【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答案】A【解析】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A符合题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笑声虽美,但有时候也是可以成为噪音的,关于声音说法错误的是()A.捂住耳朵可以适当的减少听到的噪音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C.听觉在人耳的耳蜗中形成D.在太空中,不借用设备是听不到对方声音的【答案】C【解析】A.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故可以减少听到的噪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由于随着距离声源的距离增大,响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传播到人耳的耳膜和听小骨,引起耳膜和听小骨振动,听觉就形成了,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太空中,是真空环境,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不借用设备是听不到对方声音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C.用力拨动琴弦,琴声的音调变高了D.琴声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琴声是通过电磁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的,故B错误;C.用力拨动琴弦,琴弦的振幅增大,琴声的响度变大,琴声的音调与拨弦力度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琴声是声音,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A。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话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C.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可以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A错误;B.在小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小于0.1s,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的区别,也就听不到回声,故B错误;C.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答案】C【解析】A.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蝙蝠不能发出频率为100Hz的声音,故A错误;B.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所以人只能听到一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C.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而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正确;D.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15Hz的声音人耳是不能听到的,故D错误。故选C。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7.宁波市区内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噪声的隔离【答案】A【解析】图中表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答案】B【解析】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9.在学校举行的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需要迅速逃生。如图是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人耳结构在此过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②收集声波B.③带动听小骨振动C.⑤放大振动 D.⑥产生听觉【答案】B【解析】A.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①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②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A错误。B.③鼓膜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它能带动听小骨振动,B正确。C.⑤是耳蜗,是听觉感受器;④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是人体中最小的一组骨头。它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并放大声波,扩大听力范围,C错误。D.神经冲动通过⑥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形成听觉。所以,产生听觉是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B.通过观察音叉周围溅起的水花,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答案】B【解析】A.音叉直接和水接触,水花溅起是由音叉的振动引起的,不能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B正确。C.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减小,故C错误。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D错误。故选B。11.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A.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城市高架路旁树立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体育馆顶棚材料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12.图中甲、乙、丙、丁为空气中四种声波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响度大于乙 B.甲的音调高于乙 C.丁的音色与甲相同 D.丁的传播速度大于丙【答案】B【解析】A.丙、乙的振幅不相同,乙的振动幅度大于丙的振动幅度,即乙的振幅大于丙的振幅,故乙的响度大于丙,故A错误。B.甲、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甲的振动频率大于乙的振动频率,故甲的音调高于乙,故B正确。C.丁的波形与甲的波形不同,即两者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才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B。13.助力北京冬奥、冬残奥的歌曲《一起向未来》,下面是它的一部分曲谱:曲谱中的数字反映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答案】B【解析】曲谱中的数字反映的是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14.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效应: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后能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能不断冲击物体表面进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此外,在均匀介质中能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探伤、测距、测量、医学诊断等。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B.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C.由于超声波波长短,故在月球上可以用超声波测定两山间的距离D.B超是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应用【答案】C【解析】A.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人耳听觉频率外,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清洗物件需要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件,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月球上是真空状态,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无法用超声波测定两山间的距离,故C错误,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检测病人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5.耳是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人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B.耳廓可以收集外界传来的声音C.声波带动鼓膜振动后直接传导到耳蜗D.遇到巨大声响张开嘴可平衡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答案】C【解析】A、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正确。B、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正确。C、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错误。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正确。故选C。16.考试时,马路上的噪音有时会干扰同学们做题,这时老师会关上了教室的门窗,对于这一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有利于创造安静的环境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更快,所以这样的做法无济于事C.声波撞到门窗会被反射,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D.关上门窗不能降低声音的音调,所以这样的做法不能降低噪音【答案】C【解析】噪声的控制主要通过三个途径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③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关上了教室的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其基本原理是声波撞到门窗会被反射,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A.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不是在人耳处,与分析不符;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更快,但这样的做法无济于事,与分析不符;C.声波撞到门窗会被反射,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与分析相符;D.关上门窗不能降低声音的音调,这样的做法可以降低响度,能降低噪音,与分析不符。17.下列关于声学的几个应用和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有经验的木工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腐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空气传声来选择木梁的B.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如果钢尺10s内振动30次,则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C.如图是两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a的音调和响度均高于bD.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洒水车行驶在高热的马路上,其轻柔的音乐也可能会成为噪音【答案】A【解析】A.木梁如果是完好的,固态的木头可以传声,敲击木头发出的声音,可以传到木梁端点的听者耳朵里;木梁如果腐朽中空了,传声效果变差,则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是根据固体传声来判断的,故错误。B.钢尺10s内振动30次,则振动的频率为3Hz,为次声波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故正确;C.由图像可知a振动的频率快,振幅大,则a音调高,响度大,故正确;D.凡是对人们工作学习和想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轻柔的音乐也可能会成为噪音,故正确;18.一把二胡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C.将琴枕上移上些,改变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答案】D【解析】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这样会使弦振动的频率变大,即音调变高,故A选项错误;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这样会使弦振动的频率变大,即音调变高,故B选项错误;C.将琴枕上移上些,改变了琴弦的长度,使弦振动的频率变化,则音调发生变化,故C选项错误;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弦振动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故D选项说法正确。19.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答案】C【解析】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振动越慢,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0.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答案】A【解析】因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可以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故A。2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血管头晕的个案护理
- 文化基础设施造价咨询合同
- 心理活动游戏课件
- 房地产小区绿化建设协议
- 安装水电设施协议书
- 拍卖合同修改协议
- 文化艺术品拍卖合同
-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概述
- 患儿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台经济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研究》
- 过氧化氢溶液含量>8%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项目管理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4年
- 咨询实施顾问能力素质模型
- 2024年铁路线路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工程造价预算书
- TGDNAS 043-2024 成人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技术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全国证券投资顾问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 TD/T 1039-2013 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正式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课题研究课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