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悟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以读悟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以读悟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以读悟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以读悟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无论在哪一个语文教学阶段都得到广泛运用。“情”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把握文章和升华学生情感的重要因素,在“缘情说”和“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的文艺理论中都被认为是文学的核心。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来体悟文章感情,那么将极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以读悟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用是笔者进行探索的主要方向。一、“以读悟情”的内涵理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情感是教学内容的主导,而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强调“以读悟情”是对现行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自行体会文章情感,思考文章内涵的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将“以读悟情”融入课程教学要求,强调教师应“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总的来说“以读悟情”方法的内涵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方式体会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思考意识。二是在学生朗读探究时以“情”作为媒介和思考角度,从情感入手,根据阅读中所得到的情感线索来体悟文章之美,把握文章脉络,感受文章内涵。教师进行教学课程策略优化时应紧紧围绕这两个内涵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二、“以读悟情”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一)便于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加深记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本质上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发现与自我学习,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字和自主思考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自我判断。这种“以读览文”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语文课堂开展前期经常使用的“朗读法”,可以快速吸引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关注。通过一字一句地朗读,学生不仅可以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而且对细节处的字词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感受,既可以照顾到整体,又可以照顾到局部。同时,这种方式是课堂教学关于落实学习主体的策略,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自我体会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更高的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记忆。(二)让学生通过阅读完善体裁学习语文文本有着不同的体裁,最常见的为诗歌、小说、戏剧和报告文学,这四种体式之间的区别、联系及特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语言教学来体悟情感的方式,最直接的便是能够展现不同体裁在语言行文方面的特点及独特魅力。最明显的为诗歌,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和韵律美,通过阅读来体悟文章的方式,更容易发现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音节变化和韵律关系,而这些独特的音乐美感所带来的情感体悟最直接、最有感染力。小说和戏剧最直接的就是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而这一把握可以从阅读中对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的感受中表现出来。例如,在《西厢记》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崔莺莺语言上的克制与礼教,感受崔莺莺大家闺秀的身份和其冷静自持的性格;通过红娘泼辣而又一针见血的语言,看到其性情直率而又聪慧的特点。在大多数优秀的选文中,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物语言来展现其性格,叙述语言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作品基调。因此,抓住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小说和戏剧中人物性格情感和文章特色。报告文学是时效性极强的文学作品,在叙述语言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在看似冷静而没有情感倾向的语言叙述中,可以通过朗读短文来把握故事内容所体现的题材特色。(三)使学生在音、意、情转换中加深对文学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对“以读悟情”过程的落实,实际上就是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音”来体会文章中的“意”,以掌握文章所表现的“情”,在不断体悟和探索的能动转换中,学生宛如一个个骑士,在一次次探秘的语文旅程中揭示谜底、发现巧意,完全投入身心去感知。这样的冒险探索过程,用音、意、情之间的相互转换来开拓三者所表现出来的审美领域,并在相互交叉的探索中形成绝妙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对作家的情感把握更到位,对文章立意叙述的理解形成更深刻的体悟,对文学的独特魅力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全面而灵活。也就是说,“以读悟情”主要有两层情感转换意义:一是可以从阅读中体情。文章情感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通过音节、韵律、节奏来表现文章情感的特殊形式,唯有通过阅读才能发现。例如,在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著名代表作《声声慢》中,开篇就以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体现了全文的基调,成为理解这首词的关键,也是历代文学家一直以来赞不绝口的文学典例。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这种情感的深沉和文学的魅力,阅读是最好的方式。二是从悟情到表情的转变。学生由于文学积累和生活体验不同,必然会对文本表现内容的感受有所不同,尽管面对着同样的喜、同样的悲,也可能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的理解。在这种基础上让学生阅读,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展现学生自我的独特理解,这是一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升华,也是教师教学内容主体转向的重要标志。三、“以读悟情”的教学策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教学设计和实际运用中多采用阅读法,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基础的音律教学,导致阅读出现误差,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新内容。特别是对音律的学习,现在的语文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部分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但都是教学的一小部分,并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语音教学系统,对音韵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内容和应用割裂开来。同时,教师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产生了疲惫的情绪。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自己直接分析文章所涉及的情感,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剥夺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主探索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以读悟情”的效能,使原本具有极大价值的教学方式不断固化,导致方法本身越来越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应调整“以读悟情”的策略,促进学生对“以读悟情”策略运用的思考。(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自主探情能力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多方面兴趣理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发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及其对不同内容的兴趣,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种愉悦的氛围不会使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而且运用兴趣来引领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愿意学、想要学、主动学,让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力得以激发。而教师作为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者,需要在教学前和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首先,以阅读表达情感所产生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可以播放极具渲染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情感与阅读的相互流动中深刻体会其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播放激情昂扬的乐读音频或者网络上模拟的古代发音进行阅读的相关视频,通过激昂有力的节奏、随性狂放的音调,使学生感受诗人的不羁与豪情,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阅读的魅力,形成对阅读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在阅读探索中产生成就感,调动学生自我探索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探索,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真正养成自我阅读习惯。(二)加强学生语音基础,提高音情理解能力语音是朗读的基础,只有语音正确才能发挥朗读的真实效能,错误的读音反而会导致朗读时错误地感知文本意义,导致对文章理解偏颇。例如,“骑”在古文中有两个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读作“qí”是动词,意为“骑马”,如古文《塞翁失马》中的“其子好骑”便是此读音,表示“喜欢骑马”。而在读作另一个音“jì”时,则变为名词。如果学生阅读错误,那上文提到的“其子好骑”将会被错误地理解成“喜欢坐骑”。由此可见,语音基础是理解文章情感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实际课程中加强对同字异音词和同音异字词的归纳讲授,强调难词、难字,还可以在课前安排字词预习,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加强对音义的掌握,或者在课后进行词语检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三)创新阅读方式,提升学生阅读感知能力为了防止阅读枯燥化和死板化,让学生的阅读习惯持续发展,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参与阅读过程,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首先,面对许多具有具体背景和自然环境特色的语文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道具等创设特定情境,将学生带入文章所展现的审美世界。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配乐朗读,例如,在朗读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伴着音乐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诗词的行文节奏,还可以体会朗读的艺术魅力,从而学习李白的奔放、洒脱和乐观的态度。其次,在阅读过程中,针对角色鲜明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朗读方式,这种方式最适用的例子就是戏剧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著名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下的对话能够生动还原文章背景,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最后,通过建立画面的方式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朗读,一方面可以促进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情感。例如,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描绘一幅图景:“自立世以来,‘我’便在心中怀揣着蓬勃的爱国之情,为了祖国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一次次征战沙场,一次次陷于危难又绝地逢生,只为了求得乱世的和平,然而,这一次,面对艰险的情况,可能会命丧沙场,心中留下的只是不甘,对祖国的热情却在悲愤中燃烧得更为热烈。”通过这样的图景建构,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质量。总之,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以读悟情”的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为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努力。(四)开展全程阅读渗透,深刻领悟情感层次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理解为语文教学的先导或课程最后的展示,而是应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与理解是两个相互不断促进和深化的环节,不同环节的阅读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体会,不断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新的思考。初读时,学生会对文章形成整体把控,而在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再阅读,便能够带入情感进行感知,发现更细节的部分,从而更容易让学生受到情感的净化。所以,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