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商代青铜器中“虎食人”纹饰曾广泛流行,被认为具有辟邪去祟的意义。西周以后,青铜器上老虎的形象逐渐从信仰世界中走出,成为普通装饰品,形象更加写实和灵动。这一变化反映了()A.人文精神成为社会主流 B.宗教信仰逐渐消失C.现实生活得到更多关注 D.环境保护观念提升〖答案〗C〖解析〗根据“西周以后,青铜器上老虎的形象逐渐从信仰世界中走出,成为普通装饰品,形象更加写实和灵动。”可得出纹饰从驱魔辟邪到更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出西周之后现实生活得到更多关注,C项正确;人文精神不是主流,排除A项;宗教崇拜仍然存在,没有消失,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的影响,而不是环境保护,没有环保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 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 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战乱纷仍,社会动荡,佛道兴起,儒学衰微,文人多谈玄说道,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出现了材料中的艺术发展;自隋至唐,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加强,统治者对社会秩序的强化,尤其是政治家作为书家的现象,使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所以这种变化是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排除B项;取决于表述错误,排除C项;不受礼法约束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尽管已经过去几百年的时间,宋人的诗词中对于已经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被游牧民族政权控制的“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仍旧念念不忘,这体现了在唐朝和宋朝都有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认同,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宋词内容体现出来的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并非强调诗词对于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宋朝文化精英对失地的怀念,对统一的文化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问题,排除B项;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表述过于绝对,文化认同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并非必要前提,排除D项。故选C项。4.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谋臣方孝孺被朱棣所杀,《明太宗实录》和清代编著的《明史》中只记载方孝孺本人被杀,清乾隆朝所修的《四库全书》存目中的《立斋闲录》和《革除遗事》中记载方本人及父族共847人被诛杀。只有明代私人史著《野记》中记载方孝孺被灭十族(此说流传至今)梳理这些史料后,分析可知()A.明末清初宫廷档案大量遗失 B.官方正史明显存在为尊者讳C.儒家士人竭力维护正统文化 D.叙事演化容易造成史实流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梳理几种主要文献中的方孝孺殉难事迹,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加入,在时代变迁和政治意图等因素的影响下,叙事演化容易造成史实流变,D项正确;材料呈现了《明太宗实录》等史著,且未涉及到明末清初宫廷档案大量遗失的信息,排除B项;为尊者讳,即为了维护“尊者”(古代是帝王将相)的尊严,而对其行为隐恶扬善,文过饰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清代《四库全书》是官方正史,记载方本人及父族共847人被诛杀,不能体现为尊者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士人竭力维护正统文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5.清末顽固派坚决反对修建津通铁路,并将铁路之害概括为三条:资敌、扰民、失业。洋务派针锋相对并提出修铁路有三大利:陆战、海防、河运。当时两派争论得相持不下,直到张之洞提出了折衷方案,被清政府采纳,才慢慢平息下来。这表明()A.中国思想层面的变革呼之欲出 B.清政府主动接受西方物质文明C.洋务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传统观念导致政治变革较艰难〖答案〗C〖解析〗顽固派和洋务派围绕修建津通铁路的争论最终以张之洞的折衷方案解决,这说明洋务派通过妥协减少了变法阻力,C项正确;上述争论围绕的是技术变革,不属于思想层面的变革,排除A项;清政府中存在大量顽固派,不属于主动接受西方物质文明,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6.1926年开始,英美烟草公司的大前门香烟的广告由苏州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作文时节神昏昏,眼暗心疲欲断魂。借问名烟何处有,画僮笑指大前门”。1931年元旦期间,天津《大公报》为大炮台(同为英美烟草公司)香烟做的广告是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这反映了()A.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B.中国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C.西方商品促销本土化的增强 D.宣传中刻意凸显商品价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香烟的广告由苏州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可知,20世纪早期,英美烟草的宣传借用中国元素进行销售,这体现了其促销手段的本土化,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销售的方式,不能体现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而且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近代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宣传方式,与商品价值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据统计,1940年华北太行山区有村剧团一百多个,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荷花淀》《白毛女》等,这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共()A.运用文艺加强进步思想宣传 B.扎实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C.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D.大力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结合时间1940年,可知是中共运用文艺手段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宣传,更好地服务抗战需要,A项正确;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1年5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文艺与思想宣传的结合,不能得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状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地文艺创作的特点,并未凸显中共鼓励文学艺术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8.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由此可知,扫盲运动()A.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C.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 D.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和“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并结合所学可知,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扫盲教育可以减少文盲人数,但不能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排除A项;工业化建设此时尚未开展,1953年至1957年国家开展了一五计划,排除B项;材料主旨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扫盲运动,未涉及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9.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议与美国打开关系是基于当时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和中国的战略利益,故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才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与美国打开关系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排除B项;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重构论观点的是()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B.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C.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可知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研究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所以,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B项正确;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排除A项;“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的表述过于绝对,重构论认为历史学家的研究“逼近历史实在”,所以可能会揭示部分历史真相,排除C项;“历史学家也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是建构论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11.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对于希腊人来说,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这说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A.建立了版图广阔的殖民帝国 B.加速了大河文明的区域性扩张C.开启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D.客观上促进了地域文化的拓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可知,随着希腊的殖民活动,也将希腊的文化进行了传播,因而客观上促进了地域文化的拓展,D项正确;古希腊的殖民活动是建立了诸多独立自治的城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殖民帝国,排除A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排除B项;大航海时代是在15世纪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1075年,意大利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二十七条敇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次年一月,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表明在当时欧洲()A.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C.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 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答案〗D〖解析〗在中世纪,天主教垄断一切,教权高于王权。由材料“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说明世俗王权很难挑战教权,由此可分析得出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D项正确;材料无法判定教皇何时介入世俗权力,排除A项;经过始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确定了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3.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统治阶层腐化堕落C.原始资本积累加速 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里帝国作为西非国家,其国王前往麦加朝圣,这说明其信奉伊斯兰教,早已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朝圣之旅进一步活跃了马里的对外交往,以至于让欧洲也了解到了它的存在,D项正确;曼萨·穆萨挥金如土是因为其黄金资源丰富,与经济水平、腐化堕落无关,排除AB两项;马里帝国当时并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将其财富称作原始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14.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5.在19世纪的美国,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在家庭领域中崇尚虔诚、顺从、纯洁、持家的“真正的女性”;但在19世纪上半叶的北方,女性却被视为具有天然道德优势而成为工厂首选。至此,“职业女性”与“真正的女性”逐渐分道扬镳。导致“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制度的废除 B.女性具有道德优势C.女权运动的兴起 D.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美国的工业化也相继推进,女性也因此走上了工作舞台,因此出现“19世纪上半叶的北方,女性却被视为具有天然道德优势而成为工厂首选”的现象,说明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美国废除奴隶制度是在南北战争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非女性道德优势,排除B项;美国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0年,法国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国民议会上获得通过,改革法案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此举旨在()A.提高国民工作热情 B.加强对公民控制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削减公民福利种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10年,法国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此举旨在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的实施降低了国民工作的热情,而延长退休年龄也不一定会提高国民工作的热情.排除A项;延迟退休并不会加强对公民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削减公民福利种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第一个是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商业中心出现;第二个是唐宋后期,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第三个高潮出现在明清,两者都是延续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等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与特点》材料二16世纪以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摘编自《###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第三个高潮”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的历史事件,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问题,并简明指出中国的应对举措。〖答案〗(1)表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性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2)事件:新航路开辟。表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大增;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3)问题: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③增长动能不足(复苏乏力);④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国方案: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倡议“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可分析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形成全国性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结合晋商徽商可分析出商帮兴盛。【小问2详析】事件:根据材料“16世纪以后”可分析出新航路开辟。表现:根据材料“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可分析出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大增;根据材料“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可分析出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材料“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可分析出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材料“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可分析出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小问3详析】问题:根据材料“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可分析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可分析出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根据材料“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可分析出增长动能不足(复苏乏力);结合材料可分析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倡议“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材料二1953年12月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答案〗(1)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实力的衰减;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任答三点即可)(2)不同: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逐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朝贡关系和……宗藩体制岌岌可危”,可得出列强侵略的加剧;根据材料“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可得出中国实力的衰减;根据材料“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可得出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结合所学,近代中西外交交往中朝贡体制受到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2)不同:根据所学,在中国为中心的宗藩体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特殊的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近代外交中的国家平等关系。根据材料“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可得出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意义:结合所学,从对中国和对世界的意义等多角度分析,具体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逐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19.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前,英国控制着200亿美元以上的国外投资,没有哪个金融中心可以比肩伦敦的地位。当时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超过一半的长期投资也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虽然此时美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达到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总和,但在货币国际使用来看,美元还远远不能和英镑相提并论。“19世纪末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但在金融方面却很落后。美元是一个二流货币。在货币方面,美国紧跟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经常使华尔街陷入衰退。”从经济总量来看,在战争中,欧洲各国花费了约2000亿美元,战争的破坏导致各国产值几乎损失一半。到了1919年,美国经济总量则达到了英德、法三国总和3.5倍。支撑英镑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已然崩塌!——摘编自孙树强《英镑国际化的陨落》材料二普拉萨德不久前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提到,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将重塑全球金融。在他们看来,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不断追赶美国,而美国政府债务不断增加,政治机能出现紊乱,这些因素都将加速美元的衰落和人民币的崛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贯圣林在发言中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与美元抗衡,而是为了促使全球金融体系更加有效。——摘编自王晓真《中美学者谈人民币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改变国际金融格局》(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发展变化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变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崛起讨论的积极意义。〖答案〗(1)世界货币变化: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世界主要货币是英镑;二战后至今世界主流货币是美元;21世纪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因素:工业制造水平与规模;世界贸易的地位与总量;综合国力的变化;国际体系的变化与影响。(任答三点即可)(2)人民币崛起的讨论,有助于中国认清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加速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这一讨论有助于对中国与美国关系的认识,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这一讨论有助于中国外交与世界金融新体系的调整发展;这一讨论有助于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促进国际金融格局的改善和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解析〗(1)变化:“当时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可知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世界主要货币是英镑;根据材料“1919年,美国经济总量则达到了英、德、法三国总和3.5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至今世界主流货币是美元;根据材料“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将重塑全球金融。在他们看来,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可知21世纪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因素:根据材料“19世纪末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但在金融方面却很落后”可知,工业制造水平与规模;根据材料“当时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超过一半的长期投资也是通过伦敦进行的”可知,世界贸易的地位与总量;根据材料“从经济总量来看,在战争中,欧洲各国花费了约2000亿美元,战争的破坏导致各国产值几乎损失一半。到了1919年,美国经济总量则达到了英德、法三国总和3.5倍”可知,综合国力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体系的变化与影响。(2)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币崛起的讨论,有助于中国认清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加速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根据材料“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不断追赶美国,而美国政府债务不断增加,政治机能出现紊乱,这些因素都将加速美元的衰落和人民币的崛起”可知,这一讨论有助于对中国与美国关系的认识,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根据材料“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与美元抗衡,而是为了促使全球金融体系更加有效。”可知,这一讨论有助于中国外交与世界金融新体系的调整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讨论有助于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促进国际金融格局的改善和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20.[20世纪中国合唱历史发展]材料清末,欧洲宗教音乐伴随着传教士而来,我国的合唱音乐才开始了其缓慢的发展之路。欧洲基督教音乐的传入和“乐歌运动”的开展对于我国早期合唱音乐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中国合唱才开始正式步入多声部音乐的轨道。在内忱外患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为唤起青少年学生、士兵、广大民众的爱国热忱,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多以振兴中华民族、抵御外强侵略为主。20世纪20年代,各类音乐团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相继成立。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民族化的实验,精神上与科学、民主的精神息息相通,内容上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作为内涵。但合唱艺术在当时还处于初创阶段,合唱活动仅限于学校、教会和一些中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中,它对大众音乐生活中的影响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矛盾。作曲家们以革命和爱国为主题,用合唱发出了“救亡的吼声”。合唱作品在内容上直面救亡前沿和根据地生活,内容富有战斗性和号召性,符合主流文艺思潮所设定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精神指向,成为团结人民、抗击侵略的有力武器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类型(群众合唱、民歌合唱、少儿合唱、艺术合唱)均有较大的发展。在群众合唱中,颂歌题材的作品数量居于首位,其中以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领袖的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在表现时代主题的同时,也主动在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例如《歌唱祖国》(1950年)《春天的故事》(1994年)《七子之歌●澳门》(1997年)《走向复兴》(2006年)等。——据石一冰:《百年合唱话沧桑》、杨红偲:《20世纪我国合唱音乐的历史发展》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部分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表达清晰。)〖答案〗论题:20世纪中国合唱历史的发展彰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阐述:音乐作为特定时代的生命表现,它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1840年后,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中国合唱文化在剧变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爱国主义的主题始终贯穿其中。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多以振兴中华民族、抵御外强侵略为主,目的是为“富国强兵”,唤起青少年学生、士兵、广大民众的爱国热忱;20世纪20年代,尽管合唱活动仅限于学校、教会和一些中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中,但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民族化的实验,精神上与科学、民主的精神息息相通,内容上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作为内涵。20世纪30-40年代,面对中国空前的民族矛盾。作曲家们以革命和爱国为主题,用合唱发出了“救亡的吼声”。合唱作品在内容上直面救亡前沿和根据地生活,内容富有战斗性和号召性,符合主流文艺思潮所设定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精神指向,成为团结人民、抗击侵略的有力武器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在群众合唱中,以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领袖的作品为主。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国合唱历史发展,与时代、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彰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等几个时期拟定论题,并结合当时的历史予以阐述。〖解析〗论题: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20世纪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的合唱都体现出民族性,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拟定论题为:20世纪中国合唱历史的发展彰显了爱国主义的情怀。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整体论述,再分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等几个时期进行阐述,阐述时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突出中国合唱的爱国主义情愫,最后总结升华。(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等几个时期拟定论题,并结合当时的历史予以阐述。)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商代青铜器中“虎食人”纹饰曾广泛流行,被认为具有辟邪去祟的意义。西周以后,青铜器上老虎的形象逐渐从信仰世界中走出,成为普通装饰品,形象更加写实和灵动。这一变化反映了()A.人文精神成为社会主流 B.宗教信仰逐渐消失C.现实生活得到更多关注 D.环境保护观念提升〖答案〗C〖解析〗根据“西周以后,青铜器上老虎的形象逐渐从信仰世界中走出,成为普通装饰品,形象更加写实和灵动。”可得出纹饰从驱魔辟邪到更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出西周之后现实生活得到更多关注,C项正确;人文精神不是主流,排除A项;宗教崇拜仍然存在,没有消失,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的影响,而不是环境保护,没有环保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 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 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战乱纷仍,社会动荡,佛道兴起,儒学衰微,文人多谈玄说道,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出现了材料中的艺术发展;自隋至唐,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加强,统治者对社会秩序的强化,尤其是政治家作为书家的现象,使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所以这种变化是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排除B项;取决于表述错误,排除C项;不受礼法约束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尽管已经过去几百年的时间,宋人的诗词中对于已经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被游牧民族政权控制的“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仍旧念念不忘,这体现了在唐朝和宋朝都有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认同,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宋词内容体现出来的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并非强调诗词对于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宋朝文化精英对失地的怀念,对统一的文化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问题,排除B项;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表述过于绝对,文化认同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并非必要前提,排除D项。故选C项。4.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谋臣方孝孺被朱棣所杀,《明太宗实录》和清代编著的《明史》中只记载方孝孺本人被杀,清乾隆朝所修的《四库全书》存目中的《立斋闲录》和《革除遗事》中记载方本人及父族共847人被诛杀。只有明代私人史著《野记》中记载方孝孺被灭十族(此说流传至今)梳理这些史料后,分析可知()A.明末清初宫廷档案大量遗失 B.官方正史明显存在为尊者讳C.儒家士人竭力维护正统文化 D.叙事演化容易造成史实流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梳理几种主要文献中的方孝孺殉难事迹,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加入,在时代变迁和政治意图等因素的影响下,叙事演化容易造成史实流变,D项正确;材料呈现了《明太宗实录》等史著,且未涉及到明末清初宫廷档案大量遗失的信息,排除B项;为尊者讳,即为了维护“尊者”(古代是帝王将相)的尊严,而对其行为隐恶扬善,文过饰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清代《四库全书》是官方正史,记载方本人及父族共847人被诛杀,不能体现为尊者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士人竭力维护正统文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5.清末顽固派坚决反对修建津通铁路,并将铁路之害概括为三条:资敌、扰民、失业。洋务派针锋相对并提出修铁路有三大利:陆战、海防、河运。当时两派争论得相持不下,直到张之洞提出了折衷方案,被清政府采纳,才慢慢平息下来。这表明()A.中国思想层面的变革呼之欲出 B.清政府主动接受西方物质文明C.洋务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传统观念导致政治变革较艰难〖答案〗C〖解析〗顽固派和洋务派围绕修建津通铁路的争论最终以张之洞的折衷方案解决,这说明洋务派通过妥协减少了变法阻力,C项正确;上述争论围绕的是技术变革,不属于思想层面的变革,排除A项;清政府中存在大量顽固派,不属于主动接受西方物质文明,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6.1926年开始,英美烟草公司的大前门香烟的广告由苏州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作文时节神昏昏,眼暗心疲欲断魂。借问名烟何处有,画僮笑指大前门”。1931年元旦期间,天津《大公报》为大炮台(同为英美烟草公司)香烟做的广告是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这反映了()A.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B.中国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C.西方商品促销本土化的增强 D.宣传中刻意凸显商品价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香烟的广告由苏州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可知,20世纪早期,英美烟草的宣传借用中国元素进行销售,这体现了其促销手段的本土化,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销售的方式,不能体现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而且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近代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宣传方式,与商品价值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据统计,1940年华北太行山区有村剧团一百多个,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荷花淀》《白毛女》等,这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共()A.运用文艺加强进步思想宣传 B.扎实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C.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D.大力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结合时间1940年,可知是中共运用文艺手段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宣传,更好地服务抗战需要,A项正确;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1年5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文艺与思想宣传的结合,不能得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状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地文艺创作的特点,并未凸显中共鼓励文学艺术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8.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由此可知,扫盲运动()A.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C.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 D.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和“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并结合所学可知,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扫盲教育可以减少文盲人数,但不能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排除A项;工业化建设此时尚未开展,1953年至1957年国家开展了一五计划,排除B项;材料主旨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扫盲运动,未涉及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9.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议与美国打开关系是基于当时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和中国的战略利益,故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才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与美国打开关系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排除B项;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重构论观点的是()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B.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C.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可知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研究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所以,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B项正确;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排除A项;“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的表述过于绝对,重构论认为历史学家的研究“逼近历史实在”,所以可能会揭示部分历史真相,排除C项;“历史学家也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是建构论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11.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对于希腊人来说,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这说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A.建立了版图广阔的殖民帝国 B.加速了大河文明的区域性扩张C.开启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D.客观上促进了地域文化的拓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可知,随着希腊的殖民活动,也将希腊的文化进行了传播,因而客观上促进了地域文化的拓展,D项正确;古希腊的殖民活动是建立了诸多独立自治的城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殖民帝国,排除A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排除B项;大航海时代是在15世纪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1075年,意大利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二十七条敇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次年一月,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表明在当时欧洲()A.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C.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 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答案〗D〖解析〗在中世纪,天主教垄断一切,教权高于王权。由材料“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说明世俗王权很难挑战教权,由此可分析得出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D项正确;材料无法判定教皇何时介入世俗权力,排除A项;经过始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确定了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3.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统治阶层腐化堕落C.原始资本积累加速 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里帝国作为西非国家,其国王前往麦加朝圣,这说明其信奉伊斯兰教,早已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朝圣之旅进一步活跃了马里的对外交往,以至于让欧洲也了解到了它的存在,D项正确;曼萨·穆萨挥金如土是因为其黄金资源丰富,与经济水平、腐化堕落无关,排除AB两项;马里帝国当时并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将其财富称作原始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14.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5.在19世纪的美国,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在家庭领域中崇尚虔诚、顺从、纯洁、持家的“真正的女性”;但在19世纪上半叶的北方,女性却被视为具有天然道德优势而成为工厂首选。至此,“职业女性”与“真正的女性”逐渐分道扬镳。导致“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制度的废除 B.女性具有道德优势C.女权运动的兴起 D.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美国的工业化也相继推进,女性也因此走上了工作舞台,因此出现“19世纪上半叶的北方,女性却被视为具有天然道德优势而成为工厂首选”的现象,说明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美国废除奴隶制度是在南北战争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非女性道德优势,排除B项;美国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0年,法国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国民议会上获得通过,改革法案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此举旨在()A.提高国民工作热情 B.加强对公民控制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削减公民福利种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10年,法国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此举旨在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的实施降低了国民工作的热情,而延长退休年龄也不一定会提高国民工作的热情.排除A项;延迟退休并不会加强对公民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削减公民福利种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第一个是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商业中心出现;第二个是唐宋后期,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第三个高潮出现在明清,两者都是延续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等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与特点》材料二16世纪以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摘编自《###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第三个高潮”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的历史事件,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问题,并简明指出中国的应对举措。〖答案〗(1)表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性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2)事件:新航路开辟。表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大增;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3)问题: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③增长动能不足(复苏乏力);④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国方案: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倡议“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可分析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形成全国性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结合晋商徽商可分析出商帮兴盛。【小问2详析】事件:根据材料“16世纪以后”可分析出新航路开辟。表现:根据材料“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可分析出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大增;根据材料“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可分析出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材料“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可分析出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材料“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可分析出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小问3详析】问题:根据材料“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可分析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可分析出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根据材料“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可分析出增长动能不足(复苏乏力);结合材料可分析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倡议“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材料二1953年12月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答案〗(1)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实力的衰减;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任答三点即可)(2)不同: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逐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朝贡关系和……宗藩体制岌岌可危”,可得出列强侵略的加剧;根据材料“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可得出中国实力的衰减;根据材料“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可得出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结合所学,近代中西外交交往中朝贡体制受到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2)不同:根据所学,在中国为中心的宗藩体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特殊的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不同于近代外交中的国家平等关系。根据材料“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可得出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意义:结合所学,从对中国和对世界的意义等多角度分析,具体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逐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19.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前,英国控制着200亿美元以上的国外投资,没有哪个金融中心可以比肩伦敦的地位。当时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超过一半的长期投资也是通过伦敦进行的。虽然此时美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达到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总和,但在货币国际使用来看,美元还远远不能和英镑相提并论。“19世纪末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但在金融方面却很落后。美元是一个二流货币。在货币方面,美国紧跟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经常使华尔街陷入衰退。”从经济总量来看,在战争中,欧洲各国花费了约2000亿美元,战争的破坏导致各国产值几乎损失一半。到了1919年,美国经济总量则达到了英德、法三国总和3.5倍。支撑英镑作为最主要国际货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已然崩塌!——摘编自孙树强《英镑国际化的陨落》材料二普拉萨德不久前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提到,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将重塑全球金融。在他们看来,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不断追赶美国,而美国政府债务不断增加,政治机能出现紊乱,这些因素都将加速美元的衰落和人民币的崛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贯圣林在发言中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与美元抗衡,而是为了促使全球金融体系更加有效。——摘编自王晓真《中美学者谈人民币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改变国际金融格局》(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发展变化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变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崛起讨论的积极意义。〖答案〗(1)世界货币变化: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世界主要货币是英镑;二战后至今世界主流货币是美元;21世纪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因素:工业制造水平与规模;世界贸易的地位与总量;综合国力的变化;国际体系的变化与影响。(任答三点即可)(2)人民币崛起的讨论,有助于中国认清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加速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 2BizBoxERP用户基础手册
- 三角形的翻折课件
-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高频选择题50题)(原卷版)
- 2024年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总结
- 七年级下《保护野生动物》苏教版-课件
- 农业科创:研发力量展示
- 机场服务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资金借贷合同个人医疗保健费用贷款支出租赁保险三篇
-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总结实践探索培养动手能力
- 员工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3年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41904-2022信息技术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AIM)系统要求、数据交换及应用
- GB/T 41908-2022人类粪便样本采集与处理
- GB/T 3745.1-1983卡套式三通管接头
- GB/T 26003-2010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简支梁、悬臂梁挠度计算程序(自动版)
-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商票保贴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