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9-1科学立法 第1课时 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9-1科学立法 第1课时 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9-1科学立法 第1课时 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9-1科学立法 第1课时 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9-1科学立法 第1课时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科学立法教学设计课标标准与指导意见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1)内容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2)学业要求通过本框学习,明确科学立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单元名称全面依法治国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1)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①政治认同: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做法,懂得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②科学精神: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③法治意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每一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④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2)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①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构建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活动型课堂。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全面依法治国是本单元的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以活动型和社会实践型为主。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②运用平等对话的理念构建围绕议题展开的自主探究型课堂。体现了学科内容问题化和问题解决情境化,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巧妙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和真情实感的情境,完成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完成学生从知识到行为的转化过程。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本册教科书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展开阐述,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进而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重点任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本单元共有三课内容,共9框,外加一个综合探究,计划用10课时完成。综合探究单独用一课时。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本单元共有三课内容,共9框,外加一个综合探究,计划用10课时完成。综合探究单独用一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的内容,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了两个目的知识,“探究与分享”通过介绍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历程,引导学生为科学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探究实现科学立法的途径和方法。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阐述科学立法的含义,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即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国情和实际,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立法工作规律、立法程序,要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阐述实现科学立法,必须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学生通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认识了法治,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而且,学生对法治与良法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对何为良法有了一定的判断。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对科学立法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等知识缺乏系统性认识;尤其对于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科学立法,公民参与科学立法有哪些重要途径,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本节课就是要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课标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难点: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建设。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歌曲视频:一首rap串联立法法和你我观看视频设计意图:以视频形式导入,更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总议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制定与修改,透视科学立法环节二:子议题(一)国之良法善治之播放《立法法》修订内容和修订过程视频。设计探究问题:1.《立法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2.《立法法》自2000年通过,为什么要不断修订?3.《立法法》的修订内容和修订过程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请学生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分析、分享上述问题。请其他小组完善补充引导学生在分享讨论基础上理解:1.科学立法的概念,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科学立法应遵循的原则:①从立法方向上看: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从立法实效上看:科学立法也要符合国情和实际。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③从立法方法上看:立法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观看《立法法》修订内容和修订过程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享。在老师引导下理解:科学立法的概念和科学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立法法制定和修改的历程。通过对立法法制定和修改背景的分析,以及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的结合,学生能充分理解科学立法的含义和应遵循的原则。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环节三:子议题(二)科学立法民之所呼播放视频:习总书记对立法的看法引导学生明确本次立法法修订过程本身就贯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而且本次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制度和修改过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并思考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典型案例1】播放备案审查视频,设计探究问题:1.视频中提到立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什么呢?2.法律、法规等是否合法的依据是什么?对推进科学立法有什么启示?3.公民或组织参与提出备案审查建议有什么意义?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①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典型案例2】播放“上海声音”视频,设计探究问题:1.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的“上海声音”是如何上达至全国人大法工委的?2.“上海声音”被采纳,说明我们应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②科学立法要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观点辨析】设置观点辨析问题:有同学认为,参与立法协商是大人和专门机构的事,中学生欠缺专业法律知识,没有必要参与立法。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请学生以自主思考,分享讨论成果。在学生分享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往往与每位公民密切相关,虽然没有专业法律知识,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表达合理诉求和期盼。而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我们得到锻炼,提高政治素养。【班级公约“我来定”】在启发学生有序参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实践,设置“班级公约我来定”活动,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将食品带入校园和班级”积极建言献策。【典型案例3】展示《未保法》修订过程中对法律草案修订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学生活动观看习总书记讲话视频,感悟立法法修订过程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观看【典型案例1】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明确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①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观看【典型案例2】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明确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②科学立法要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自主思考【观点辨析】设置的问题,分享观点。在老师引导基础上,形成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围绕“是否可以将食品带入校园和班级”主题,积极建言献策,为班级公约的制定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阅读《未保法》修订过程中对法律草案修订的文字材料,思考设置问题,分享思考成果。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观点辨析】、【班级公约“我”来定】等多种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正确把握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措施,涵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认同、坚持依法、民主、合理立法的科学精神、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环节四:法治之光展示图片,分享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对法治成就的自豪感。播放【法治之光】视频,引导学生明确,完善的法治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激发学生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观看图片,认识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观看【法治之光】视频,明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完善的法治体系设计意图通过立法成就和立法成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起到情感升华的作用。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着眼于增加学生对科学立法的了解,落脚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设计社会调查作用。预计利用周末的两天时间完成。利用社会调查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设立了哪些基层立法联系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等。社会调查:走进生活1.济宁城区有哪些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些基层立法联系点主要起什么作用?2.作为公民的我们,在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什么方式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要求: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做好组内分工。2.内容真实、有调查过程记录材料,如照片等。3.每个调查任务形成不少于600字的调查报告。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评测练习)济宁市实验中学郭瑞霞1.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从“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良法应该()①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实现好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③更好地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④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权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最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最低刑责年龄由14岁下调至12岁,这一调整是为了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表明()①法律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②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促进立法平等③法治建设应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收到350多万条意见。这告诉我们,推进科学立法要()①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②健全沟通机制,广泛凝聚共识③坚持集思广益,提高立法质量④完善立法体制,明确权利义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在宪法修订过程中,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修宪总体要求,强调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宪法修改的目的是①更好护航新时代,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提供根本制度保证②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更好的体现人民意志,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④更好的适应党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经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是深圳在新兴领域的重要立法。该条例的制定()①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②体现了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需要③能够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态,打造智能高效政府④体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民法典草案在编纂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保障公民建言献策、表达主张的民主参与权利。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审议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总共有425600余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总数达到102万条,公众关注热度空前。这表明()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②公民的参与有利于促进良法善治③国家尊重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立法权④法律的制定必须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近年来,电信诈骗时有发生,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人大常委会用法律来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是基于()①为维护公民财产权提供法律保障以彰显我国法律的全民性特征②坚持科学立法,完善法律回应人民关切,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要贯彻依法治国原则④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截至2022年1月,虹桥、正定、义乌、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得建议11360余条,这些意见建议都得到国家立法机关的尊重和认真研究,其中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据此可知,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①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权利②丰富了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实践形式③打通了司法机关直接联系基层人民群众的渠道④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机制和本质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③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④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等9种过去人们见怪不怪的行为,达到法定情节的,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告诉我们()①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也要与时俱进②要依法行使权利,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③公民在立法和守法上应一律平等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和义务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11.浙江义乌鸡鸣山社区的居民具有多国籍、多民族、多元素、多文化特点。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之一,该社区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立法征询座谈会开到了网红餐饮街区——樱花街上。立法信息员与众多餐饮店、便利店、小酒店的小业主、小老板们坐在一起,面对面讨论草案条文。该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的做法()①是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体现②表明立法机关下放立法职权③能使法律条款更好地反映民意④赋予了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科学合理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说明要提高立法质量必须()①依法立法②民主立法③科学立法④崇尚宪法权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农村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2021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该部法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援助法的施行()①有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使公民享受公共法律服务的权利有了法律保障③有利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④主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已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上述举措表明()①遵循宪法和基本国情是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的必要条件②全国人大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③伴随着妇女权益的增加,实现了妇女的自由全面发展④我国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稳步推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202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在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后,正式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一部“管法的法”,此次它的再次修改最大限度地让民智、民意、民情体现在法律修改全过程中。立法法的修改过程①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②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③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④表明我国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现行反间谍法制定于2014年,对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反间谍斗争实践需要。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据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就反间谍法提出的立法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反间谍法列入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法律起草专班在广泛听取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在“调查处置”一章中,增加查阅调取数据、传唤、查询财产信息、不准出入境等行政执法职权;明确国家安全机关执法规范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实现规范化执法等。2023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该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反间谍法的修订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改立法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