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三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三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三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三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三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三元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2.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直言不讳地写道:“苏联人追求的是不战而胜。……我们也应追求不战而胜。”……没有等到1999年的到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共已经不战而败。“苏共不战而败”导致了A.美国称霸世界的局面形成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C.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①国家独立自主②人民当家作主③现代化强国④社会主义国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4.100多年前的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印尼)、学在西洋(英国)、官在北洋(北洋政府任部长)、妻是东洋(日本)”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C.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5.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C.实物资料D.影像资料6.西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的和平解放7.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农耕经济为主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④进行对外扩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A.农业的发展 B.城市化进程 C.战胜封建主义 D.确立对世界的统治9.邮票是历史的缩影,方寸之间,融入历史千年风云。下列一组邮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完善的政治制度B.友好的和平往来C.和睦的民族关系D.灿烂辉煌的文化10.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11.《天工开物》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下列图片与本著作有关的是A. B.C. D.12.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的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有一息尚存,是绝不放弃革命的。”这主要表明A.俄国人民相信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B.俄国士兵在战争中觉醒C.俄国国内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D.俄国士兵英勇善战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推行强权政治,是西方大国惯用的手段。西方大国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会议是_____。1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的标志是什么?15.这次革命从发明珍妮机开始,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为资本主义的巩固打下了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进行?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90年代签订了《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外国取得在华设厂的权利,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新侵略要求。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2、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苏共不战而败”,可知与苏联解体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3、C【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新纪元”是国家独立自主和人民当家作主,①②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不是现代化强国,排除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④。排除含①或④的ABD。故选C。4、D【解析】

材料涉及到英国读书,娶日本妻子等。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D符合题意;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与材料无关,排除A;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成为社会时尚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与题意不符,C排除。故选择D。5、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第一手资料,是最直观可靠的史料,所以答案选择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6、D【解析】

据所学知,1951年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随后,对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的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促进了西藏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就是反映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7、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他们都处于大河流域,分别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凡是处于大河流域的国家古代都以农业经济为主;这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而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是古希腊的雅典,属于海洋文明,④进行对外扩张是古代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对外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扩张,古代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没有对外扩张。所以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②,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D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完成,A明显错误。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

本题以一组邮票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司母戊鼎是我国商朝时期铸造的青铜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之作,京剧被称为是中国的国粹,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点睛】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成就。10、A【解析】

依据题干,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581年、589年、605年,结合所学知识,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大运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记录了很多手工业生产过程,故A符合题意;BD是文学作品,故均不符合题意;C是医学作品,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矛盾。据材料“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的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有一息尚存,是绝不放弃革命的。”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士兵不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参与一战,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反映了俄国士兵在战争中觉醒,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士兵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并没有体现“俄国人民相信革命是唯一的出路”,A项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主旨意思,排除。故选B。【点睛】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俄国士兵在战争中觉醒。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慕尼黑会议【解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1939年,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德国侵略者,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14、杜鲁门主义出台;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组织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崩溃。【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美国欲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方式),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建立后,苏联于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