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稳性和浮性的评定与分类 第3部分: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小艇-稳性和浮性的评定与分类 第3部分: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小艇-稳性和浮性的评定与分类 第3部分: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小艇-稳性和浮性的评定与分类 第3部分: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小艇-稳性和浮性的评定与分类 第3部分: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艇稳性和浮性的评定与分类第3部分: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注意:符合GB/T20895的本部分要求不意味着保证小艇百分百的安全,也不保证其无倾覆或沉没的危险。本部分规定了评定完整(即未破损)艇的稳性和浮性的方法,也包括评定易灌水下沉艇的浮性。利用本部分对稳性和浮性进行评估,可为每一艘艇划定与其设计载荷和最大载荷相适应的设计类别(C或D类)。本部分主要适用于艇体长度小于6m的以人力或机械动力推进的艇,但可居住多体帆艇除外。设有全甲板和符合GB/T20896要求的快速泄水艉舱的艇体长度小于6m的艇,可分别选择按GB/T20895.1或GB/T20895.2进行评定。在这种情况下,可指定选用更高的设计类别。关于可居住多体,本文件包括对倒置敏感性的评估、可行逃生方式的定义以及倒置漂浮的要本部分不包括:—ISO6185涵盖的充气艇和刚性充气艇,ISO6185中对ISO12217特定条款的引用除外;—ISO13590规定的个人艇和其他类似动力艇;—水上玩具;—独木舟和皮艇;—平底艇和脚踏板;—帆艇冲浪板;—冲浪板,包括电动冲浪板;—水翼艇、箔片稳定艇和气垫艇不在排水模式下运行时;和—潜水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在文中引用时,其部分或全部内容构成本文件的要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引用的版本适用。对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ISO2896:2001,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ISO3864-1:2011,图形符号—安全颜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ISO8666:2020,小艇—主要数据ISO9093:—1),小艇—海旋塞和贯穿艇体配件1)ISO9093-1:1994和ISO9093-2:2002的修订正在准备中。本FDIS发布时的阶段2ISO11812,小艇—水密或快速排水凹体和驾驶舱ISO12216,小艇—窗户、舷窗、舱口、舷窗和门-强度和水密性要求ISO12217-1:2022,小艇—稳定性和浮力评估和分类-第1部分:艇体长度大于或等于6m的非帆艇ISO12217-2:2022,小艇—稳定性和浮力评估和分类-第2部分:艇体长度大于或等于6m的帆艇ISO14946:2021,小艇—最大负载能力ISO15083,小艇—舱底泵送系统ISO15085,小艇—人员落水预防和恢复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在第4章中列出了这些定义中所用的某些符合的含义。ISO和IEC在以下地址维护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ISO在线浏览平台:可在/obp—IEC电子百科全书:可在/3.1基本术语3.1.1设计类别designcategory本部分用于评定艇所适用的海况和风力条件的描述。3.1.2凹体recess可能积水的向天空敞开的任何容积。例如:艉舱、阱、由舷墙或围板围成的开敞容积或区域。3.1.3快速泄水凹体quick-drainingrecess符合GB/T20896对快速泄水艉舱和凹体所有要求的凹体。注2:按其特性,对某一设计类别,艉舱可考虑为快速泄水型,但对更高的设计类别,其也许不考虑为快速3.1.4水密凹体watertightrecess符合GB/T20896对水密艉舱和凹体的所有要求的凹体。注:此术语仅指与水密性和门槛高度有关的要求,而3.1.5全封闭艇fullyenclosedboat舷弧线区域的水平投影由下列各项的任意组合构成的艇:3—水密甲板和上部建筑;和/或—符合GB/T20896要求的快速泄水凹体;和/或—符合GB/T20896的合计容积小于LHBHFM/40的水密凹体,和按照GB/T19919要求为水密的所有关闭装置。3.1.6部分受保护艇partiallyprotectedboat不符合全封闭艇定义的艇,其甲板、住舱、遮蔽、舷外机阱或其他硬质罩盖的水平投影区域符合GB/T19919—2005的向上水密性要求,且可立即向舷外排水(不通过排水管该区域—包括至少三分之一的舷弧线区域的水平投影,和—包括距艇首LH/3范围内的所有区域,和—包括从艇的舷弧线向内至少100毫米的区域,除了总体积小于LHBHFM/40的可通过排水管排水的任何水密凹体区域之外。23关键1从上面开敞的凹体区域(少于整个舷弧线区域的三分之二)2舷弧线3开敞遮蔽或封闭住舱图1—部分受保护的艇3.1.7宜居艇habitableboat有硬质屋顶全封闭住舱,配有一个或多个铺位、长凳、管道帆布床、吊床或相似的航行时用4于睡觉的位置的艇注1:如果使用织物封盖替代硬质门,或者住舱有织物侧面,则认为艇是“宜居的”。注2:以下情况不视为艇处于“宜居的”:—艉舱帐篷,或—旨在提供有限的飞溅保护的一个敞边舱,前提是其四周未安装织物封套。不包括制造厂指定专门用于储存和艇主手册中3.2下沉进水Downflooding3.2.1下沉进水开口downfloodingopening可允许水进入艇内或舱底或凹体的任何开口(包括凹体的边缘但中排除者除外。3.2.2下沉进水高度downfloodingheighthD当艇以满载排水量和设计纵倾在静水中正浮时,从水线向上至除中排除者之外任何下沉进水开口的最小高度。注:下沉进水高度以米(m)为单位3.2.3下沉进水角downfloodingangle当艇处于静水中且处于设计纵倾的适当荷载条件下时,下沉进水开口(中排除者除外)开始浸没时的横倾角注1:可使用附录B中的任一方法确定下沉进水角。注2:如果开口与艇的中心线不对称,则使用最小角度的情况。注3:下沉进水角以度表示。3.3状态和质量3.3.1空艇状态emptycraftcondition包括下列舾装和设备,但不包括制造厂基本装备中未包括的所有可选设备和舾装的艇:a)结构:包括所有结构部件,含任何固定压载龙骨和/或升降龙骨/中央板/稳向板和舵;b)压载物:安装的任何固定压载物;c)内部结构和住处:舱壁和隔墙、绝缘、衬里、内置家具、浮性材料、窗户、舱口和门、永久安装的床垫和室内装饰材料;d)永久安装的发动机和燃油系统:包括舱内发动机,含其运行所需的所有供应和控制装置,永久安装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舱;e)永久安装系统中的流体:其运行所需的残余工作流体(见以下示例但不包括压载系统和压载舱的流体,以及包含在最大载荷内的主要储存舱;例:热水或冷水、燃油、润滑油或液压油系统中的流体。f)内部设备:包括:—永久连接至艇的所有设备项目,如水箱、厕所系统、输水设备;—舱底泵送系统、烹饪和加热装置、冷却设备、通风系统;5—电气装置和设备,包括永久安装在值造商指定位置的电池;—固定的导航和电子设备;—固定的消防设备(如已安装g)外部设备:包括:—所有永久性连接的标准或规定的甲板舾装,例如护栏、操纵台和推坑、艇首斜撑及其附件、沐浴平台、登艇梯、转向设备、绞车、喷雾罩;—遮阳篷、驾驶舱台面、格栅、信号杆(如已安装—桅杆、张帆杆和在艇上存储位置备用静索和动索;所有处于原位的静索和动索。3.3.2轻艇状态lightcraftcondition空艇状态加上标准设备(3.4.10)加上制造厂提供和/或计划在艇漂浮时携带的可移动压载物(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的艇,其器材安装如下:a)由功率大于3kW的舷外机推进的艇,制造厂推荐的最重的舷外机安装在其工作位置上;b)如果设有蓄电池,则蓄电池应安装在制造厂预留的位置,如果没有为蓄电池提供特定配载,则需考虑一个蓄电池的质量适用一台超过7kW发动机,并位于发动机位置的1.0m范围内;c)制造厂提供的在艇上备用,但未升起的所有帆具,例如:张帆杆上的主帆,已卷起的卷帆,以及堆放在前甲板上用帆眼圈系牢在支索上的前帆。3.3.3最大载荷maximumload艇按设计将要承载的除轻艇状态以为的最大载荷,承载的最大荷载包括:—艇员限制为每人75kg(成人)或37.5kg(儿童—艇员的个人物品;—仓库和货物(如有)、干燥食品、消耗性液体;—达到所有永久性安装储舱最大容量95%的内容,包括燃料、饮用水、黑水、灰水、润滑油和液压油、活饵罐和或活水舱加上100%容量的压载水;—便携式储罐(饮用水、燃料)中的消耗性液体,填充至最大容量的95%;—拟载于艇上的小艇或其他小艇,以及任何与它们相关的舷外发动机;—救生筏(若运载量超过基本安全设备的最低要求—通常在艇上携带且不包括在制造厂标准设备清单中的非食用物品和设备,例如,未固定的内部设备和工具、备件、附加锚或帆、小艇和舷外设备(如果携带在艇上3.3.4最大载荷状态maximumloadcondition轻艇状态加上最大载荷,并允许制造厂基本装备中未包括的产生设计纵倾的可选设备和配件的最大质量。63.3.5满载到达状态loadedarrivalcondition艇在最大负载条件下减去固定式或便携式燃料、油和饮用水储舱最大容量的85%,减去90%的可食储存,但包括关于稳性方面可选配件或设备的最不利组合。注1:在这种情况下,储罐剩余最大容量的10%。注2:装载到达条件下的质量用mLA表示,单位为千克。3.4其他定义3.4.1乘员crew艇上所有人员的统称。3.4.2乘员限额crewlimitCL在评定设计类别时所用的最大乘员数(按照每位乘员75kg计)。3.4.3设计纵倾designtrim当艇正浮,且乘员、贮藏品和设备都位于设计者或制造者所指定的位置时艇的纵向姿态(角)。注1:假设乘员位于制造商指定的位置。在无制造艇商说明的情况下,则假设乘员和设备的位置位于最可能会提供有利试验结果的位置,假定这些位置与艇的正确运营相一致,并且假定乘员站在具有扶手的指定位置,或坐在座椅上。3.4.4基本安全设备essentialsafetyequipment被认为对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的未紧固定的设备,可能包括遇险照明弹和火箭、带灯和电池的救生圈、急救箱、用于固定索具的钢丝钳、救生衣、安全带和绳索、便携式消防设备、手电筒、双筒望远镜、无线电(如甚高频)、球形和锥形可视信号,相应设计类别中的图表和导航出版物。3.4.5浮性器材flotationelement为艇提供浮力,且因此而影响漂浮特性的器材。空气柜airtank与艇体或甲板结构连为一体的,由艇体结构材料制成的柜。空气瓶aircontainer不与艇体或甲板结构连为一体的,由刚性材料制成的瓶。低密度材料lowdensitymaterial密度小于1.0,主要置于艇内以在灌水时增加浮力的材料。带状加强环ribcollar7沿艇四周装设的能承受重载荷,无论艇是否使用都要充气的管状环。充气囊inflatedbag由柔性材料制成,不与艇体或甲板连为一体,可接近目测检验,且当艇使用时总是要充气的袋。3.4.6艇体长度lengthofhullLH根据ISO8666测量的艇体长度。3.4.7满载水线loadedwaterline当艇在满载排水量正浮时的水线。3.4.8帆的标称面积referencesailareaAS桅杆后面帆的实际剖面面积,加上所有桅杆的最大剖面面积,再加上ISO8666中定义的每个桅杆前面的参考三角形面积。3.4.9凹体保留水位recessretentionlevel当艇处于设计纵倾时,周围围板最上周边的20%(在平行于设计纵倾水线的水平面上测量)将被水覆盖的凹体中的水位,假设所有闸门、门或排水口被认为是密封的。3.4.10标准设备standardequipment设备包括舷外发动机(不包括供应船发动机)、未紧固的家具和家具,如桌子、椅子、非永久性安装的床垫、窗帘等、便携式舱底泵送设备、锚、链条、翘板、帆、松散外部设备,如挡泥板、艇坞和登艇梯、桨(如适用和基本安全设备注1:如果安装了舷外发动机,则应包括制造厂推荐的艇用最重发动机,舷外发动机及3.4.11水密性等级watertightnessdegree水密性等级按GB/T20896和GB/T19919-2005中规定3.4.12受风面积windageareaALV8艇正浮时,艇体、上部结构、甲板室、舷外发动机和桅杆在适当装载条件下的投影轮廓面积。3.4.13稳性消失角angleofvanishingstabilityϕV在横稳性恢复力矩为零的适当载荷条件下,最靠近正浮(正浮除外)的横倾角;假定不存在偏移荷载,并且假定所有潜在的下沉进水开口都是水密的。3.4.14航行中underway没有抛锚,没有迅速靠岸,也没有搁浅。4符号本部分采用表1中所列符号。Table1—符号符号单位含义ϕdegree(°)横倾角ϕDdegree(°)进水角,见3.2.3ϕOdegree(°)载荷偏置试验期间测得的横倾角,见6.5ϕVdegree(°)稳性消失角,见3.4.13ALVm2在适当装载条件下艇体的受风面积,见3.4.12ASm2帆的标称面积,见3.4.8A′Sm2帆的标准面积,见BHm根据ISO8666要求的艇体宽度BWLm根据ISO8666,在满载水线下的水线宽度。对于多艇体,为每个艇体最大水线宽度CL—根据3.4.2规定的人员限制FMm根据ISO8666,要求至满载水线的舯部干舷hDm根据3.2.2和6.3.2的实际下沉进水高度hD(R)m根据6.3.2的下沉进水高度LHm根据ISO8666的艇体长度LWLm根据ISO8666测量的相关载荷条件下的水线长度mECkg空艇状态质量,见3.3.1mLkg最大载荷质量,见3.3.3mLAkg满载到达状态艇的质量,见3.3.5mLCkg轻艇状态艇的质量,见3.3.2mLDCkg轻艇状态加上最大载荷的艇的质量,见3.3.49s步骤5.1最大载荷按定义确定艇预定运载的乘员限额和最大载荷。乘员限额应不超过GB/T19135—2003中座位或站立空间要求所确定的值。重要事项-确保不低估最大载荷。注:如果评估艇的最大荷载不同,可根据载荷分5.2帆艇或非帆艇确定该艇为帆艇或非帆艇。非帆艇系指满足下述要求的艇:AS<0.07×(mLDC)2/3(1)式中:AS——符合3.4.8中要求的帆的标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mLDC——艇的满载排水量,如3.3.4所定义,单位为千克(kg)。所有其他的艇均为帆艇。表2列出了对于不同满载排水量的标称帆面积。表2-帆艇的最小标称帆面积mLDC(kg)200300400500600700800900AS(m2)≥5.05.56.06.57.05.3应进行的试验5.3.1一般要求应使用第6章和第条(如适用)对非帆艇进行评估。除可居住多体艇外,帆艇应使用第7章进行评定。可居住多体帆艇应按GB/T20895.2的要求进行评定。关于可居住的非帆多体艇,见下文6.2。若一艘帆艇也可作为非帆艇使用,例如用桨或发动机推进,则它还应符合非帆艇的各项要求,另见7.1。最后得出的是该艇满足所有相关要求的设计类别。见附录G。如果使用表7中的选项7、8或9对用作非帆艇的帆艇进行了评估,如果无法通过任何非帆艇测试,则如果图8中给出的安全标志显示在显著位置,则认为该艇是合格的。安装此标志时,应符合第8章的规定。5.4替代若艇未达到所要求的设计类别,则应修改其最大载荷和/或乘员数,然后再作评定。全甲板艇,可分别选择按照GB/T20895.1或GB/T20895.2对非帆艇和帆艇进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类别可达到A类或B类。5.5输入参数的变化本文件的使用者应考虑在制造公差范围内的空艇质量变化对符合情况的影响。6非帆艇应进行的试验6.1一般要求非帆艇可根据艇体长度、浮力和甲板设置的情况,以及艇是否设有符合GB/T20896要求的合适的凹体,用六个任选项之一来进行评定。表3列出了这些任选项和相应应做的试验。注:对于任何给定的试验,要求可能根据所选选项变化,例如对于进水高度。应根据稳性和浮性最后确定设计类别,艇满足与设计类别相关的所有要求。全甲板艇也可采用ISO12217-1:—进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可指定更高的设计类别。如果艇装有艇首装载坡道,则艇首坡道必须具有2级水密性(见3.4.11或者当艇首坡道打开时,艇必须符合本文件的要求。表3—非帆艇应进行的试验任选项编号23a456a适用艇体长度LH<6m4.8m≤LH<6.0m可能的设计类别C和DC和DDC和DDC和D适用的发动机功率任何量值任何量值≤3kW任何量值任何量值任何量值适用的发动机装置的类型任何任何任何任何任何仅对艇内机甲板敷层或覆盖除“全甲板”外的所有艇b全甲板c除“全甲板”外的所有艇b部分甲板d除“全甲板”外的所有艇b除“全甲板”外的所有艇b下沉进水高度试验6.3e6.3—凹体尺寸—6.4f————偏移载荷试验6.56.5—风致横倾6.6g6.6g6.6g6.6g6.6g6.6g漂浮标准平稳—见6.9——基本漂浮试验6.7—见6.9——6.8浮性器材———D倾覆复原试验——6.9———水的检测和清除00a当在其设计类别中使用时,使用方案1、3和6的船只被认为容易被淹没。b即任何非“全甲板”的船舶,因此包括没有任何甲板敷层的船舶。c该术语的定义见3.1.5。备选方案2船舶也可使用ISO12217-1:—进行评估。d此术语已在3.1.6中定义。e某些艇不需要进行下沉进水高度试验—见。f本要求仅适用于C类设计。g仅当ALV处于载荷偏置试验所用条件时,才需要应用6.6≥0.5LHBH。6.2居住的非帆多体艇6.2.1适于居住的非帆多体艇,如果在其设计类别中使用时被认为易发生翻转,除第6条外,还应符合:a)ISO12217-2:15,7.12中给出的反向浮力要求,和b)ISO12217-2:15,7.13中给出的翻转后逃生的要求。居住艇的定义见3.1.7。6.2.2在下列情况下,设计类别为C的艇被认为易发生翻转:hC/BH>0,22VD1/3(2)其中hC为轻艇状态下,水线以上水面剖面区域质心的高度,单位为米;VD是轻艇状态下的排水量,单位为立方米。6.2.3设计类别为D的艇,如果符合6.5和6.6,则被认为不容易翻转。6.3下沉进水6.3.1下沉进水开口的要求根据设计类别和设备位置区域,所有关闭设备(如ISO12216:2020中的定义)如窗户、舷灯、舱口、信号灯和门应符合ISO12216:2020的要求。如果安装在可居住帆艇上的中心板或滑动龙骨外壳的开口高度小于区域I的相应高度,则其应符合水密性等级3。开口最低部分低于载重水线0.2m(设计类别C)或0.1m(设计类别D)的艇体上不得安装舱口或开口式窗户,但设计类别C艇上的紧急逃生舱口除外,其中0.1m是允许的。符合ISO9093的海塞阀:-以及在海塞阀打开时防止水流进入艇内的装置,应安装在贯穿艇体的管件上,该管件位于满载时横倾或正浮水线下方开口的任何部分,除了:a)发动机排气,或b)构成艇体整体部分的排水管,其强度和紧密性相同,从出口延伸至满载正浮水线上方,设计类别C至少为0.06m,设计类别D至少为0.04m;在横倾水线上方,定义如下:1)非帆艇为0°;2)或对于多体帆艇为7°;或3)对于单体帆艇,30°或舷弧线浸没,以先发生者为准。—延伸至横倾水线上方的管道或软管,或—通向横倾水线上方下泛点的管道或软管,或止回阀,或—连接到系统的管道或软管,该系统不能淹没艇的内部,或艇内的开口,如舷外发动机箱、自由浸水鱼饵箱或中央板外壳中的开口,应视为可能的下浸水开口。6.3.2和6.3.3中给出的要求适用于所有下沉进水开口,但以下情况除外:a)组合体积小于(LHBHFM)/40的水密凹体或快速排水凹体;b)排水管来自:—快速排水凹体,或—水密凹体,如果填充,在艇直立时不会导致下溢或倾覆,其中:i)释放端口是否安装了止回阀瓣关闭装置,其外部水密性达到ISO12216:2020的3级,或ii)组合横截面积小于符合ISO11812:2020快速排水驾驶舱所需最小面积的三倍;c)非开放式器具;d)位于符合ISO12216:2020的上部组块中的开口装置,包括:1)在业主手册中引用为水密封盖,在进行时保持关闭,以及2)内侧用不小于4.8mm高的大写字母清楚地标记“行驶时保持关闭”,以及3)其位置应确保开口的最低部分至少高于6.2.2要求的最小下沉进水高度的50%,或者如果逃生装置安装在可居住的多壳体上,则认为易发生倒置(见6.2和7.1且开口底部的净开口不小于0,当艇直立时,在载重水线上方1m处;e)安装在受限空间隔间内的开启装置,即使淹没,艇也能满足所有要求;f)除符合ISO12216:2020要求的上部模块外的开启装置,其紧密度为2级,且在用户手册中被引用为“在进行时保持关闭”,并在装置内侧以不小于4.8mm高的大写字母清楚标记;g)发动机排气口或仅与水密系统相连的其他开口;h)装有止回阀的排放管;i)舷外发动机机井侧面的开口为1)水密性等级为2,且下沉进水的最低点高于负载水线0.1m,或2)水密性等级为3级,且最低点位于加载水线上方0.2m以上,且位于发动机安装方式的横梁顶部上方,前提是安装了井排水孔,见图2,或3)水密性等级为4级,且最低下泛点位于加载水线上方0.2m以上,且位于发动机支座横梁顶部上方,前提是安装了排水孔,以及可进水的内部或非快速排水空间部分的长度小于LH/6,且装载水线以上0.2m的水不能从该部分排入艇的内部或非快速排水空间的其他部分,见图2。23关键1—水线;2—水密等级为3级或4级;3—泄水;4—水密等级为4级;5—非快速泄水处所。45图2-舷外发动机机井中的开口6.3.2带最大荷载试验本试验用于验证在满载排水量下,当水进入前,艇具有足够裕度的干舷。无需在以下艇上进行下沉进水高度试验:—当按照C.4.3进行试验时,除C.2和表C.5要求的质量外,已证明在同一位置支持额外等效干质量(kg75CL+最大总荷载中包括的仓库和设备干质量的10%或—在轻艇状态下,当横倾至与直立方向成90°时不上水的艇。该试验应使用下述人员进行,使用试验砝码代表人员(每人75kg)或通过计算(使用测线平面图和通过称重或测量干舷得出的位移)。a)选取等于乘员限额的人员数,平均质量不小于75kg。b)在静水中将“最大总载荷”中的各项质量装至艇上,并使人员定位,使其达到设计纵倾。c)测量从水线至水可能开始进入任何下沉进水开口点的高度,中排除的除外。如果下沉进水开口在其引出的凹体周围由较高的围板完全保护,则应测量下沉进水高度至围板的最低点,见图B.1。如果艇体上的开口永久性地连接到水密管道或围阱上,并上升到艇内更高的高度,则下沉进水高度应达到该管道或围阱内的临界高度。快速排水或水密凹体内的下沉进水点的下沉进水高度应在以下开口关闭时进行测量:i)配有止回阀瓣关闭装置的释放口,其外部水密性达到ISO12216:2020的3级,或ii)组合横截面积小于符合ISO11812:2020快速排水驾驶舱所需最小面积三倍的排水管。要求a)通过将测量值与以下b)至f)修改的最小下沉进水高度要求进行比较,确定设计类别,使用1)附录A中的方法,通常给出最低要求,或2)图3仅基于艇的长度。b)对于使用方案1、3、5或6评估的艇只,艇首左侧/3范围内所需的下泛高度应增加,如a)设计类别Cb)设计类别D关键X艇体长度(m)Y要求的下沉进水高度(m)1选项编号(见表2)图3-要求的下沉进水高度的增加—设计类别C和D3--·······--关键2基本的下沉进水高度的要求值;3艇首的要求增加值。图4-所需下沉进水高度的增加—选项1、3、5和6(见表3)c)采用任选项1、3或5进行评定的艇,只要舷外机安装位置处的宽度为最小,容许将要求得下沉进水高度降低20%。d)采用任选项1,设计类别为C的艇,只要这些艇具有水密的艉部凹体(例如艉舱则在艉板上所要求的下沉进水高度应降低0.05m。e)采用用图3评定的艇,应容许在艉部LH/4之内的下沉进水开口的合计净面积(mm2)不大于(50LH2条件是这些开口的下沉进水高度不小于图2所要求值得3/4。f)也作非帆艇使用的帆艇,有中披水板、抗漂龙骨或中插板的机舱棚的下沉进水高度要求值应为按上述a)确定值的一半。6.3.3开始灌水下沉的舷外机艇此外,外部装有舷外机的艇,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艇处于空艇状态,艇上装有发动机,且一位不小于75kg的人位于发动机安装点前0.5m时,从水线至艇从任一下沉进水开口开始进水之点的最小高度应大于0.1m。—汽油发动机的质量应从表C.1和表C.1中相关的第1栏和第3栏,按制造厂为该艇推荐的最大功率得出。其他发动机,应采用实艇发动机的质量。6.4凹体尺寸6.4.1应用本要求仅适用于设计类别为C的全甲板艇,其凹体围板的最小干舷不超过LH/10。应在偏移载荷试验条件下对艇进行评估。6.4.2或6.4.3的要求应适用于凹体,以下情况除外:a)安装在消失稳定角大于90°的艇上;或b)凹体深度小于凹体最大宽度的3%,至少为边缘的35%,或例子趾板、低舷墙。c)由至少5%面积的舷墙形成,舷墙高度小于(凹体的最大宽度)/8时,舷墙的最低25%高度内提供舷外排水,或d)其中,可以证明,艇中心线每侧凹体的无障碍排水面积超过kx(凹体至3.4.9中定义的凹体保留水平的体积其中K为:1)0,09,其中排水开口位于凹体深度的最低25%范围内;2)0,16,其中排水开口位于凹体深度的最低50%范围内;3)0,30,其中排水开口为凹体的全部深度符合6.4.1c)和d)的要求:—所有排水开口的下边缘应至少为每个开口宽度的70%,且不超过凹体底高度10mm,以及—如果排水区域由开放式或部分开放式横框提供,则开口应延伸至两侧凹体底的外侧。完全或部分位于长度三分之一范围内的凹体必须视为同时被淹没。如果超过80%的连接凹体体积无法排入相邻的连接凹体,则应将连接凹体视为单独的。如果两个凹体由侧甲板连接,连接前后凹体的总开放横截面积必须大于(横框处的开放面积)×(前凹体的体积)/(所有连接凹体的体积)。6.4.2简化方法当凹体填充至3.4.9中规定的保持水平且艇处于偏置载荷试验条件下时,由于自由表面效应,初始稳心高度(GMT)的百分比损失不得超过1200FR/LH(3)对于设计类别为C的艇其中FR是凹体边缘水线的平均干舷=(FA+2FS+FF)/4其中FA是穿过凹口后端至吃水线的最高和最低干舷的平均值;FS是沿凹口两侧至吃水线的最高和最低干舷的平均值;FF是穿过凹口前端至吃水线的最高和最低干舷的平均值。对于单体,可通过、或中给出的任何一种方法或或中给出的多体,证明符合本要求。或者,可以使用6.4.3中的直接计算方法。注:下面给出的每种方法越来越近似,但在由于自由表面效应,初始稳心高度(GMT)的损失百分比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中SMARECESS是3.4.9中定义的保持水平处凹体自由表面面积的二次矩如果必须考虑同时淹没多个凹体,应包括此类凹体。自由面效应引起的初始稳心高度(GMT)损失百分比可通过以下公式估算:其中SMARECESS是3.4.9中定义的保持水平处凹体自由表面面积的二次矩SMAWP绕穿过面积中心的纵轴,以mLA表示。由于自由表面效应,初始稳心高度(GMT)的损失百分比也可以更近似地估算,因此更保守地估算如下:其中l是3.4.9中定义的保持水平处的最大凹体长度,单位为米;b是3.4.9中定义的保持水平处的最大凹体宽度,单位为米。如果必须同时考虑淹没多个凹体,l应为单个凹体的长度总和,b应为同时考虑淹没的任何凹体的最大值。6.4.3直接计算法对于非帆艇,可使用ISO12217-1:—,6.5.3的直接计算方法。对于帆艇,可使用ISO12217-2:—,6.3.3的直接计算方法。6.5偏移载荷试验6.5.1一般要求本试验旨在证明对于无阻尼的艇,在艇员的偏置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如果更方便,可使用人代替试验砝码,前提是每个使用人的质量等于或超过相关试验砝码的质量。可使用通过测量确定的艇质量计算稳定性,而不是实际试验。试验应在水平缓和微风的条件下进行。应根据偏置载荷试验,使用6.5.2中的简化方法或6.5.3中的完整方法对每艘艇进行试验。完整方法可采用物理试验或计算方法。简化方法只能通过计算来应用。如果轻型艇条件下的质量小于800kg,则还应根据6.5.4中的舷边载荷试验对艇进行试验。注:简化方法包含更大的安全裕度,最适用于相对于艇员限制具有较大静态稳定性的艇所有艇应在最大负载条件下进行试验,但具有最大横向尺寸大于0.35BH的任何油箱(燃油、淡水和黑水、活井、油等)的艇除外,应在所有油箱尽可能接近50%满载的情况下进行试验,但不得小于25%或大于75%满载。如果通过计算进行应用,则应假设相关储罐满50%,且自由表面效应应通过VCG的虚拟增加或使用模拟储罐中流体运动的计算机软件来表示。注:如果艇在使用时通过保持打开的交叉连接件连接油箱,则此类油箱的最大横向尺寸一般情况下,当艇横倾至左舷和右舷时,应进行试验。但是,如果很明显一个跟部方向是最关键的,则只需测试该方向的跟部角度。示例初始列表和/或一侧和/或乘员区的下沉进水开口不对称的。在试验期间,在配备水密或快速排水驾驶舱的艇上,当艇在试验期间横倾时,水可通过排水管进入驾驶舱,前提是当艇上所有试验砝码的重心移到中心线时,水从艇上排出。如果试验期间有水进入艇内,则应在水流停止后记录横倾角和下泛高度测量值。在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干舷裕度(从吃水线的剩余垂直高度直到水开始进入内部或舱底。测量干舷裕度时,还应考虑通过上部模块的下沉进水开口。进行此类测量时,一个装有密封罩的舷外发动机井眼贯穿件可视为水密。乘员区”包括制造厂根据ISO15085:2003+Amd2:2017定义的“工作甲板”,以及所有座椅、床铺、日光浴垫、客舱鞋底和座椅的区域。如果制造厂选择通过将某些区域排除在“乘员区”之外或限制任何给定水平上的人数来评估稳定性:—此类区域应在业主手册中列出,以及—此类区域应在所有明确定义的进入点上进行物理标记,并带有图5和图6所示的“禁止进入”或“限制进入”标志,或—应在每个舵机位置放置一张图,以识别这些区域及其进入限制,见图7,此外,图5和图6所示的“禁止进入”或“限制进入”标志应放置在从所有备选舵机位置看不到的进入点。注2:在小艇和敞口艇中,艇员区包括艇的所有内部,但“禁止进入”标志排除的区域除外。在日托艇中,可将其限制在驾驶舱内,前提是这样做仍然允许进安装此类安全标志时,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关键1ISO7010中的P004“禁止通行”标志2补充文本改为“禁止进入”图5—禁止进入标志2重要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图56—限制进入标志35关键1说明最大总人数的文本2说明任何访问限制的文本,如“请勿坐或站”3说明任何访问限制的文本,如“甲板上的最大人数=2”4说明任何访问限制的文本,如“无限制”5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图7-控制位置的乘员区和通行限制标志示例6.5.2偏移载荷试验的简化流程该方法只能通过计算应用。根据以下两种情况(LC1和LC2)计算艇的质量和重心:—艇处于最大负载状态,但水箱除外,水箱将按照中所述进行处理,以及—使用的乘员VCG应代表乘员区最高部分(如所定义)允许的最大数量(每个85kg例如:位于座椅上方0.1m处的驾驶桥楼或厢顶,以及乘员区(如驾驶室、主甲板或驾驶舱)每个连续较低部分(其VCG位于座椅上方0.1m)上允许的最大乘员人数(每个85kg直到总人数等于预定乘员限制。如果没有座位,乘员VCG应位于其站立表面上方0.1m处。如果建筑商未规定人员限制,则每层的最大人数应为提供的每个座位(500mm宽)一人,其他区域每平方米不超过四人。—(LC1)在其艇尾极限前方的艇员区域(定义见)最大总长度的75%处的艇员LCG,以及中心线上的CG。—(LC2)在其艇尾极限前方,乘员区(定义见)最大总长度的25%处的乘员重心,以及中心线上的重心。乘员区的最大总长度是乘员区前后端之间的简单纵向距离。不同部分的长度不应加在一起。根据ISO12217-1:-中的附录E计算扶正力矩曲线。计算艇员横倾力矩曲线,该曲线等于961CL(BC/2-0,2)cosа(N.m)式中,BC是乘员区任何部分外侧末端之间的最大横向距离。如在中定义,且ψ为横倾角。如果乘员区包括宽度小于0.4m的侧甲板,则所用力矩应为480CLBCcosñ(N.m)。宽度小于0.10m的壁架可排除在艇员区域之外。在同一图表上绘制扶正力矩和横倾力矩。如果:—在这些曲线的交叉点处,之前的最小横倾干舷裕度下溢不低于表4中的要求,无论对艇员而言是明显的(例如舷边上方)还是不明显的(例如通过上部组块中的开口和—在这些曲线的交点处,除了未完全封闭的D类艇外,横倾角(度)不超过又见表5.—在下沉进水角之前出现的最大扶正力矩大于偏移载荷试验横倾角下的横倾力矩,φO。表4—偏移载荷试验期间所需的最小横倾干舷裕度选项123456设计类别C适用适用设计类别D适用表5—偏移载荷试验的最大允许横倾角LH(m)2,53,03,54,04,55,05,56,0φO(R)(°)30,629,328,126,925,824,723,722,76.5.3偏移载荷试验的完整流程该方法可通过物理试验或计算应用。计算应重复下述物理试验方法,或根据ISO12217-1:-中的B.5.2进行计算。为每个人准备一套总重量为85kg的试验砝码,直至达到所需的乘员限值。然后根据对艇进行试验。设计类别为D的艇也可使用进行试验。注1:使用水容器代替金属试验砝码将产生不太有利的结果。使用人员可能会产生不太有利的结果,但更便于测试。注2:85kg包括13%的裕度,以允许一组人平均体重超过75kg。可使用每人总计98kg的试验重量,但由此产生的试验更为保守。应遵循的流程a)当艇处于最大负载状态时,除了艇员和按照中的规定填充储罐外,将第一组试验砝码放置在艇员区域的一侧,但不小于200mm从乘员区外侧边缘,在产生最大横倾角的位置,调查乘员区内不同甲板高度和不同纵向位置上的试验砝码定位,以确保发现最坏情况。测量后倾角和干舷裕度。如果乘员区包括宽度小于0.4m的侧甲板,则应将试验砝码放置在此类甲板的中间宽度处。b)如有必要,沿跟部的相反方向重复上述步骤。如果测试了两个方向,则应记录对每个参数进行的两次测量中最不利的一次。c)将下一组测试砝码放置在乘员区一侧,放置在产生最大横倾角的位置,调查将测试砝码放置在乘员区内不同甲板标高和不同纵向位置,以确保发现最坏情况。试验砝码组的重心应尽可能远离一侧,前提是相邻的试验砝码组在任何方向上的重心间距不小于500mm,或距离乘员区外侧边缘不小于200mm。如果乘员区包括宽度小于0.4m的侧甲板,则应将试验砝码放置在此类甲板的中间宽度处。d)测量横倾角和最小干舷裕度。如有必要,沿跟部的相反方向重复上述步骤。如果测试了两个方向,则应记录两次测量中最不利的一次。e)根据,在遵守制造厂对乘员区的定义的同时,重复c)和d)以进一步增加每次不超过一组的试验重量。当下列第一个事件发生时,停止测试。1)根据表4,下沉进水前的最小干舷裕度达到,无论是否对艇员明显(例如舷边上方)或不明显(例如通过上部模块中的下沉进水开口)。对于采用该试验且符合ISO6185总浮力体积要求的艇,可忽略该事件。2)除未完全封闭的D类艇外,后倾角(度)将超过3)艇上测试砝码的总质量达到98kg/人,达到所需的乘员极限。4)随着横倾力矩的小幅度增加,后倾角突然增大。这是当艇接近完全失去剩余稳定性并随之倾覆时。注意—进行此测试时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有些艇只可能会突然倾覆。因此,应小心增加横倾力矩,尤其是在接近预期乘员极限时。当接近该点时,应使用较小的试验重量增量。在小型艇上,连接防倾覆器绳索(例如,从凹陷的舷边到岸上的一个坚固点)是有帮助的,前提是该绳索保持足够松弛,不会干扰试验。对于较大的艇,为了发出稳定性丧失的警告,应使用连续绘制的横倾角与横倾力矩图(试验重量质量乘以平行于甲板测量的偏离中心线的距离的乘积)。警告-由于倾覆的风险,在倾覆后逃生可能有危险的任何位置,不应使用人员代替测试砝码。f)根据a)、b)、d)或e)进行的测量中,记录的最大横倾角应小于上述e)中的要求,且记录的最小测量干舷裕度应超过表5中给出的适当选项的要求。g)如果试验受到艇员明显的下沉进水限制(例如在舷边上方则艇员限制对应于试验重量的最大质量除以85kg,并向下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整数或半数。h)如果试验受到最大横倾角、稳定性损失或下溢的限制,且对艇员而言不明显(例如通过上部组块中的开口则艇员极限对应于试验重量的最大质量除以98kg,并向下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整数或半数。i)根据a)至h)完成试验后,应将试验砝码组移动到产生最小干舷裕度的位置(使用上述c标准)。如果测得的干舷不满足表5的要求,则应移除试验砝码组,直到达到此要求,同时保持剩余砝码的最不利位置。j)最终艇员限制应符合上述a)至h)中所述的程序和i)中给出的程序。记录艇的横倾角时,参与测量横倾角的人员应在每次记录测量值时返回艇上相同的位置。横倾干舷裕度应由不在试验艇上的人员测量。记录艇的横倾角时,参与测量横倾角的人员应在每次记录测量值时返回艇上相同的位置。横倾干舷裕度应由不在试验艇上的人员测量。如果艇无法遵守上述试验程序,或者如果安全标志是可接受的,则可以使用相同的程序对其进行试验,但每个人的总试验重量为85×LH/6kg,直至艇员极限,前提是其被指定为D类设计,且图8所示的安全标志显示在显著位置。安装此标志时,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12关键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2补充文本改为“倾覆或淹没风险”图8—倾覆或淹没风险标志6.5.4舷边载荷试验程序仅当轻型飞行器条件下的质量小于800kg时,才需要进行该试验。在轻型艇条件下,在艇首和艇尾位置,以最大横梁向艇施加85kg的垂直向下荷载,该位置既是一个实际接入点,也会产生最大的后倾角。如果通过将试验砝码悬浮在水中施加该荷载,则试验砝码的干质量必须为85d,其中d为表6中给出的材料系数。表6—材料系数性质材料65/35黄钢铸铁d的值如果艇在该荷载下陷入沼泽或倾覆,则应将其限制在设计类别D,并在进入艇时清晰可见的位置显示如图9所示的警告标签。安装此标志时,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Δ2关键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2补充文本改为“不要坐在舷边上”图9—“不要坐在舷边”标志6.6风作用引起的横倾6.6.1一般要求假设艇上每个人的重量为85kg,则应在用于偏置载荷试验(见6.5.1)的载荷条件下对艇进行评估。设计类别为C和D的艇,在偏置负载试验条件下,ALV<0.5LHBH,无需进行评估。其他艇应如下评估。6.6.2计算风倾力矩MW(以牛顿米表示)假定在所有横倾角度下都是恒定的,并应使用以下公式9或公式10进行计算:或MW2=0.30ALV(ALV/LWL+TM)V(10)其中h是ALV几何中心与水下剖面区域之间的垂直距离,以米表示TM是水线长度中点处的吃水深度,单位为米;vW=设计类别C为17m/s,设计类别D为13m/s;ALV是3.4.12中定义的风积面积,单位为平方米;LWL是偏移荷载试验条件下水线上的长度,单位为米。在评估该标准时,复原力矩应考虑自由表面效应。6.6.3要求由于风倾侧力矩而产生的倾侧角φW应通过以下方式确定:a)通过比较横倾力矩与扶正力矩曲线,或b)通过施加等于风横倾力矩的静态横倾力矩,并使用偏置负载测试数据测量产生的横倾角。角度φW应小于偏置载荷试验中最大允许横倾角的70%(源自并小于下沉进水角的70%(使用附录B中的任一方法确定)。6.7平稳漂浮试验本试验用于验证艇具有足够的灌水下沉浮性和稳性。应使用附录C中给出的全部方法进行试验。若使用浮性器材,则其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无需在以下艇上进行下沉进水高度试验:a)当按照C.4.3进行试验时,除C.2和表C.5要求的质量外,已证明在同一位置支持额外等效干质量(kg75CL+最大总荷载中包括的仓库和设备干质量的10%或b)在轻型艇条件下,当横倾至与直立方向成90°时不上水的艇。6.8基本漂浮试验本试验用于验证艇具有足够的浮性,以满足C.4.3中的淹没浮力负载试验。应使用C.2和C.4.3中给出的物理试验方法或附录E中针对相同条件和荷载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验证。若使用浮性器材,则其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此外,艇上还应安装一些装置,如把手,以便水中人员与淹没的艇保持接触。6.9倾覆复原试验6.9.1本试验用于验证已倾覆的艇能否通过其身体动的作用和/或通过专门设计并永久装于艇上的复原装置复原至正浮状态,使艇继续漂浮,并检验所推荐的最小乘员质量对所用的复原方法是否足够。6.9.2采用本试验的艇只中使用的浮性材料和器材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6.9.3试验应在平静条件下进行,艇处于轻艇状态,松散设备处于正常操作位置,气罐、容器或袋子已按照附录D进行试验。6.9.4艇应倾覆至约180°或实际可达到的最大平衡后倾角,艇员应在旁边的水中。应提供足够的水深,以允许艇畅通无阻地移动。以这种方式漂浮5分钟后,艇不得下沉。6.9.5艇员的人数和组合质量应为造艇商建议的适用于艇的最小值。6.9.6艇员应在不利用海床或任何外部援助的情况下扶正艇只。不允许超过三次尝试,每次尝试的持续时间应限制为5分钟。只需要一次成功的尝试。6.9.7应将以下信息记录在用户手册中:—正常使用时倾覆的可能性;—最成功的扶正技术;—所需的最小乘员质量,单位为千克。—“如果要避免翻艇,这艘艇应该小心使用。”;或—“即使非常小心和熟练地使用,这艘艇的设计也总是有可能倾覆,即使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6.9.8在艇被扶正且一名重量不小于75kg的人员重新上岸后,艇应漂浮,以便剩余干舷能够将艇泵送或打捞出来。可优化该人员的纵向位置,以确保有足够的剩余干舷用于抽水或提捞。6.9.9在完全不打捞艇的情况下,在达到艇员极限的其余艇员重新登艇后,艇应漂浮在大约水平的位置,且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甲板或舷边被淹没,时间不少于5分钟。6.9.10通过上述试验的艇应为D类设计,并应在显著位置永久标记图8所示的安全标志,并在业主手册中添加适当的文字-见附录F。该标志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6.10水的检测和清除6.10.1艇的内部布置应便于排水,包括:—至舱底吸入点—至可迅速从中取出的位置,或—直接在艇上6.10.2根据ISO15083:2020,艇应配备从舱底排水的装置。舱底泵送能力(L/min)应反映甲板的程度和水进入艇的风险。6.10.3使用方案4或方案6的C类设计艇应配备从舵位检测舱底是否有水的装置,该装置应包括:—直接目视检查,或—直接目视检查,或—通知警报,或—自动舱底泵运行指示,或—其他同等手段。注:欧盟指令94/25/EC的基本要求3.5要求所有艇的设计应将下沉风险降至最低,并在适当情况下应特别注意:—驾驶舱和水井应能自动排水,或有其他方式防止水进入艇内,—通风装置,—通过泵或其他方式去除水。7帆艇应进行的试验7.1一般要求除可居住多体艇以外的帆艇可根据漂浮物和甲板的数量,通过五种方案中的任何一种进行评估。表7给出了这些选项和要应用的测试。全甲板艇也可采用ISO12217-2:—进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可指定更高的设计类别。可居住多体帆艇应使用ISO12217-2:—进行评估。如果帆艇还配备有用作非帆艇的设备,例如用于划艇或发动机推进,则通常也应将其评估为非帆艇,但可对艇规定不同的艇员限制和限制/或根据其是否被用作帆艇或非帆艇设计类别。帆艇也用作非帆艇,并使用7.5或7.6进行评估,但不符合第6条的规定,则视为可接受,前提是其显示图8中给出的安全标志。安装该标志时,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表7—帆艇应做的试验任选项编号7a8a9a10b可能的类别C和DC和DC和DC和DC和D适用的艇体类型所有仅对单体艇仅对单体艇仅对单体艇仅对单体艇甲板敷层或覆盖除全甲板艇外的任何艇c除全甲板艇外的任何艇c除全甲板艇外的任何艇c全甲板艇全甲板艇下沉进水高度试验———7.27.2凹体尺寸———7.3d7.3d漂浮标准(见7.5)平稳(C级)基本(D级)平稳(C级)e基本(D级)e—7.8漂浮试验(见7.5)7.47.4e 漂浮器材附录D——倾覆复原试验7.5————撞到复原试验—7.6—7.6—抗风试验 7.7f 7.7fg水的检测与去除06.106.10Part2的应用要求 仅对类别CA选用任选项7、8和9的且未完全封闭的艇,在其设计类别使用时,被视为是易灌水下沉的,但使用任选项9且注e中给列免除条件者除外。b或者,可以使用ISO12217-2:—对船只进行评估。c即任何未“完全封闭”的船舶,因此包括没有任何甲板的船舶。d仅适用于C类设计。e满足7.4.1或7.4.2中给出的豁免要求的船只不需要进行浮选试验。f仅适用于mEC>300kg的船舶。g仅适用于D类设计。7.2下沉进水应满足6.3中的下沉进水要求。试验可通过实际试验或计算进行。试验应按照6.3进行。7.3凹体尺寸设计类别为C的全封闭艇应符合6.4中给出的凹体尺寸限制。7.4漂浮试验7.4.1平稳漂浮试验水平漂浮试验的目的是证明充分的沼泽浮力和稳定性。LH>4,8m且mLC>150LH的艇可免于本试验,前提是其部分根据ISO11812:2020的要求,使用包括水密凹体的未封闭区域进行保护(如3.1.6中的定义前提是它们符合7.7中的抗风试验,并满足表3中选项4的下沉进水高度要求。应使用附录C中所述的完整方法进行试验。如果使用浮性材料或器材,则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7.4.2基本漂浮试验基本漂浮试验的目的是证明艇具有足够的淹没浮力。LH>4,8m且mLC>150LH的艇可免于本试验,前提是:—部分保护(如第3.1.6节所定义符合第7.7节的抗风试验,以及—满足表3中选项4的下沉进水高度要求。应使用C.2和C.4.3中给出的物理试验方法或附录E中针对相同荷载条件的计算方法进行试验。如果使用浮性材料或器材,则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7.5倾覆恢复试验7.5.1倾覆恢复试验应按照6.9.1至6.9.9进行,并进行以下额外准备:a)应吊装并设置前后帆;b)应降低中心板或龙骨。注:在将6.9.7应用于帆艇时,倾覆—“这艘艇非常宽容,如果处理得当,除了在恶劣条件下,最不可能翻艇。”;或者—“如果小心驾驶,只要调整帆面积以适应主要条件和主表未被保护,该艇在正常使用时不太可能翻艇。”—“即使在航行时非常小心和熟练,这艘艇的设计也总是有可能倾覆,即使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7.5.2通过上述试验的艇应根据造艇商的决定,设计为C类或D类,并应在显著位置永久性标记,其中一个安全标志如图所示图10,以及业主手册中添加的适当文本-见附录F。安全标志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Δ212关键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2补充文本改为“翻艇风险!”2补充文本改为“翻艇风险!机舱内人员可能被困!ℽa)没有艇舱的地方b)艇装有艇舱的地方图10—翻艇可回收艇的安全标志7.6撞到复原试验7.6.1本试验旨在证明艇只在被撞倒后可以在无需辅助的情况下恢复直立状态。可通过物理试验或根据7.6.5进行计算来证明符合性。7.6.2本试验应在静水中进行,艇只应处于轻艇状态,并添加人员、自由流动水或其他试验重量,总质量不小于艇员极限。应降低和收起艇帆,并升起中心板或龙骨,除非可以将其固定在降低位置,并且用户手册中给出了适当的说明。如果使用人员,应在释放桅杆前将其放置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如果使用水或其他重物,则应将其放置在艇体内。如果按照下面7.6.3或7.6.4的要求在艇横倾时不会保留水,则不得使用水。关键图11-乘员定位(图示设计C类试验)7.6.3对于C类设计,应快速旋转艇,直到桅杆头接触水面,然后在60s后释放。艇可能开始进水,但如果艇迅速恢复到接近直立的位置,并且艇不下沉且剩余的干舷将使艇能够被泵送或被打捞出来。可优化艇员的纵向位置,以确保有足够的剩余干舷用于抽水或提捞。7.6.4对于D类设计,应快速旋转艇,直到桅杆水平,然后在10s后释放。艇可能会开始进水,但如果艇迅速恢复到接近直立的位置,并且艇不会下沉,并且剩余干舷将使艇能够被泵送或从水中打捞上来,这是可以接受的。可优化艇员的纵向位置,以确保有足够的剩余干舷用于抽水或提捞。7.6.5可以使用计算来证明在初始横倾角处的扶正力矩为正值,而不是实际试验,前提是假设到舱室的主通道舱口完全打开,并且水进入任何受到下沉进水的空间。7.6.6如果下泛特性与左舷和右舷不同,则应在最关键方向进行试验。当不清楚时,应在两个方向进行。7.7抗风试验7.7.1一般要求本试验旨在证明,当帆艇横倾至适合设计类别的稳定风速时,该艇不会开始泛水。不适用于mEC<300kg的艇。可通过实际试验(见7.7.2)或计算(见7.7.3)证明符合性。7.7.2实际测试当艇处于轻型艇况时,将一个人或一个重量为75kg的重物放在驾驶舱底板的中心线上,以代表一名艇员,该艇员位于驾驶舵可触及的范围内。艇帆应准备好吊装,并升起中心板或龙骨,除非可以将其固定在降低位置,且业主手册中给出了适当的说明。在艇上使用横倾力偶,例如使用图12中所示的任何一种布置,并注意保持两条线平行,直到出现以下第一种情况:—艇开始注满水;或—载荷T和相应的横倾角满足所需风速的要求;或-艇达到45°横倾;或—对于双体艇,一个艇体底部开始露出,或—对于三体艇,一侧艇体的甲板开始被淹没,或者中心艇体开始露出,以较早发生者为准。注1:在本试验中,桅杆可安装临时加固或支撑。使用位于桅杆前方和后方的双水下约以米为单位确定操纵杆高度h,以千克为单位确定张力T,以度为单位确定横倾角ΦT。计算产生该横倾角所需的稳定风速,单位为米/秒,如下所示:计算的风速(m/s)=其中AS'是适合在真实10kn至12kn(5.1m/s至6.2m/s)的速度的风中迎风航行的最大帆平面的实际剖面面积,包括重叠,由制造厂提供或建议作为标准,以平方米表示;h′CE正浮时,水线上方A的几何中心的高度,以米表示;hLP是水线高于浸没艇体和龙骨/中心板和方向舵横向剖面区域几何中心的高度,垂直时,以米表示。关键2.任何方便的地点图12—抗风试验关键图13—h′CE和hLP的尺寸7.7.3计算符合性在中心线上装载一名75kg艇员时,计算艇体的扶正力矩曲线(以牛顿米为单位)。为了允许一名机组人员迎风就座,将该曲线增加294BHcosφ(N•m)。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预期设计类别(见下文)最小风速的风倾侧力矩曲线:0.75VAS'ℎC'E+ℎLP)(cosφ)1.3(N⋅m)其中vW是风速,以米/秒表示。如果曲线以小于下沉进水角的横倾角相交,或小于下沉进水角的横倾角为45°,则艇符合要求。为达成一致,可假定采用已缩帆计划,见。应满足7.7.4的所有要求。7.7.4要求如果计算风速为6m/s或以上,则应将艇设计为D类,如果计算风速为11m/s或以上,则应将艇设计为C类。如果艇无法满足的要求,且全帆,如果在芦苇上满足这些要求,则可将其设计为C类或D类,前提是芦苇上的帆面积不小于中定义的A的三分之二。《业主手册》应明确说明需要收卷的视在风速,以及未能在适当时间收卷可能产生的后果。给定的风速应与制造厂提供或推荐的标准风速相对应,在该风速下,按照上述或的规定,需要对制造厂提供或推荐的适用于在10kn至12kn(5.1m/s至6.2m/s)风速下迎风航行的最大帆面图进行复卷。重要提示—“如果不小心航行,本艇可能会陷入沼泽或倾覆,除非调整帆区以适应盛行风条件,且主帆板未系牢。”使用本试验评估的所有艇应在主控制位置突出显示图14中给出的一个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第8条的规定。1222重要重要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1ISO7010中的W001“一般警告”标志2补充文本为“在N节(或m/s)表观风速收帆航行”,其中N为相关风速2补充文本改为“在水进入之前收帆航行,否则艇只将被淹没并且可能无法恢复”a)全封闭艇b)其他艇只图14—收卷安全标志在图14a)中,应使用获得给定风速。7.8反向浮力7.8.1由于如果处理不当,一些帆艇可能会倾覆,因此应表明,当艇倒转和/或完全浸水时a)采用附录E中的方法,艇体、配件和设备中的浮力体积(以立方米表示)大于(mLDC/850)中表示的数量,从而确保其足以支撑装载艇的质量。艇上可居住的部分可能不包括在内。可包括不包含艇上可居住部件的专用气罐和水密隔室。除此之外,不应包括截留气泡的余量;或者,b)如物理测试所示,装载至mLDC的艇不会下沉。7.8.2如果通过水密舱口或舱门进入的不可居住舱室用于证明倾覆后的正漂浮,舱室应建造为1级水密性(见ISO11812舱口和舱门应满足ISO12216:2020中2级水密性要求。7.8.3进入水密隔室的检修孔的封盖应在两侧用不小于4.8mm高的大写字母清楚标记:“航行时请保持关闭”注:“正在进行中”的含义是“未抛锚、未固定到岸或未搁浅”7.8.4如果使用浮性器材,应满足附录D的要求。8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放置在清晰可见的位置,并由刚性板或柔性标签制成,粘贴在工艺上,其方式只能通过使用工具移除。符号和文本的大小应符合表8。文本应为白色背景上的黑色,使用无衬线的普通字体,如Arial窄字体。使用的语言应是可接受的,或符合预期使用国家的要求。标志的设计应符合ISO3864-1:2011。表8-安全标志和补充文本的尺寸参数预期视距,D(m)D≤0,60,6<D≤1,2<D≤1,8<D≤2,4D>2,4警告标志的最小高度(mm)20,020,030,040,050,0大写字母的最小高度(mm)2,44,87,29,6小写字母的最小高度(mm)a3,46,98,6a例如,字母“e”的高度9应用9.1确定设计类别根据第5条的要求,最终给出的稳定性和浮力设计类别是指艇符合所有适当试验的设计类别。9.2设计类别的含义9.2.1给定设计类别C的艇被视为设计为在蒲氏6级或以下的典型稳定风和高达2m的相关有效波高下运行。注:通常情况下,在暴露的内陆水域、河口和中等天气条件下的沿海水域可能会遇到这9.2.2给定设计类别D的艇被视为设计为在蒲氏4级或以下的典型稳定风中运行,相关有效波高高达0.3m,偶然波高为0.5m。9.2.3有义波高是最高三分之一波浪的平均高度,大致相当于经验丰富的观察者估计的波高。有些波浪将是这个高度的两倍。附录A(规范性附录)要求的下沉进水高度的计算方法除采用图2外,也可按以下方法计算所要求的下沉进水高度。任何情况下,均应采用表A.1中所列限值。表A.1-所需下沉进水高度限制以米为单位的尺寸参数设计类别CDD任选项5hD(R)应不小于0,30,20,4hD(R)应不大于0,750,4—按下式分别计算每一下沉进水开口所要求的下沉进水高度(hD(R)式中:H1=LH/15F1—是开口位置系数(在0.5和1.0之间变化当下沉进水开口在艇的周边,F1=1.0,例如,对于无甲板的开敞式艇,或者对在顶端的开口:F1=(1-xD/LH)or(1-yD/BH),取大者,见图A.1式中:xD从艇首或艇尾的尖端至下沉进水开口之间的纵向距离(取小者yD从艇的舷缘至下沉进水开口之间的最小横向距离。F2—是开口尺寸系数(在0.6和1.0之间变化式中:A直至任一下沉进水开口顶端的各开口的合计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为开口至任何下沉进水开口顶部的总组合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式中,x’D—艇尾的开口至LH前端的距离。F3为凹体尺寸系数,大于0.7,但不大于1.2。F3=1.0,如开口并不是一个凹体,否则:F3=0.7,如果凹体为快速泄水者;F3=0,7+k0.5,如果凹体不是快速排水者;式中,k=VR/(LHBHFM)式中VR是非快速泄水凹体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F4是排水量系数(一般在0.7和1.1之间式中:▽在满载排水状态下的排水容积,▽=mLDC/1025;B为BH(对单体艇)和BWL(对双体艇和三体艇)。F5—浮性系数:对采用任选项1和3的艇,F5=0.8,见表3;对采用任选项6的艇,F5=0.9;对采用任选项2、5、10和11的所有艇,F5=1.0;对采用任选项4的艇,F5=1.25。2关键2下沉进水开口图A.1xD和yD的尺寸附录B(规范性附录)进水角的计算方法B.1方法的选择可使用方法B.2或B.3中的任何一种。B.2理论计算通过计算机计算,使用管线平面图中的艇体形状,可以最准确地确定下沉进水角。大多数用于计算稳定性的软件包都提供了查找具有指定坐标的点被淹没时的横倾角的方法。因此,如果使用计算机软件确定扶正力矩,则可以同时获得下沉进水角。B.3下沉进水角小于等于60°的近似方法以下近似方法可用于估算单体艇的下沉进水角,但仅适用于小于约60°的角度:ϕD是切线为(zD/y′D)的角度其中zD是水线以上下泛点的高度,单位为米;表B.1-下沉进水角的近似方法zD/y′Ddegrees5,78,50,200,250,300,350,4021,80,4524,20,5026,60,5528,8表B.1(续)zD/y′Ddegrees0,6031,00,6533,00,7035,00,7536,90,8038,70,8540,40,9042,00,9543,545,046,447,749,050,252,454,556,358,059,5是下溢点与艇中心线之间的横向距离,单位为米。是下溢点与艇中心线之间的横向距离,单位为米。yciyciyci yC yC-34-一24其中重要2由围板保护的下沉进水开口3内部下溢流口示例4发动机进气口示例图B.1-下沉进水角的近似方法附录C(规范性附录)漂浮试验方法C.1一般要求应采用C.2、C.3和C.4中所描述的方法,通过实艇试验,或用等效的计算来完成。C.2试验条件在试验过期间,艇应在静水中,且准备如下:a)应在中心线LH/2处的内部甲板上加一相当于最大总载荷中所包括的贮藏品和设备的干重25%的质量。b)应在正确位置放置合适的重物,以代替易损坏的设备(如发动机)。c)对于舷外机,应采用制造厂推荐的最大功率。表C.1和C.2的第2栏和第4栏和第4栏列出了与汽油发动机的功率相当的适用替代物质量。在艇主手册中有记载,则应使用更大的质量。对于柴油机、舷外喷水推进装置或舷外电力推进装置,如果它们是作为标准件供应时,应采用其实际干重86%的质量,对带舷外机和不带舷外机均可使用的艇,应在两种情况下均进行试验。d)对于舷内发动机,替代物应是铅、钢或铁,质量相当于发动机和艉部驱动装置已安装部分干重e)替代物的重心位置应尽可能与实际发动机相同。f)便携式燃油箱应取下,固定式燃油箱或者取下,或者注满油或水。g)应打开所有艉舱和类似的在艇运行中通常是打开的泄水孔。在艇靠岸时用于排空剩水的泄水孔塞应当在位。h)整个试验期间,应注意除去除空气柜或空气瓶中以外的截留空气。i)对与艇结构构成整体、且不满足附录D对空气柜要求的空舱应予打开,以使其灌满水。j)拟设置功率大于3kW的发动机,结构上有薄板状、粘接、焊接或螺栓连接接缝的整体式空气柜,且空气柜不符合附录D中的增强压力试验的艇,在试验期间应按表C.3有若干向大气开放的空气柜。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