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磐石(pán)揆度(kuí)拗开(ǎo)削足适履(xuē)B、筵席(yán)强求(qiáng)投奔(bēn)自吹自擂(1éi)C、喋血(xuè)兴奋剂(xìng)答理(dá)荷枪实弹(hè)D、晕车(yùn)哂笑(shěn)折本(shé)一脸横肉(hèng)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强”qiǎng,“奔”bèn,C“兴”xīng,“答”dā,D“横”héng。2、填入下列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在产业转型和新兴市场的开拓________的情况下,中国近期的经济发展将更多地________投资和内需。投资涉及政府行为,当然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如果权力监督不力,低水平、低效率的投资现象便不会是个例。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但民间的财富和购买力并没有一些媒体所的那么大。低迷的股市使中产阶级的人数________,处于跌势中的房价在普通民众眼中仍显高昂。要提振中国的内需市场,关键是改变社会财富分配向政府和强势群体倾斜的局面,做到真正的________。A、尚需时日依赖渲染锐减藏富于民B、来日方长依靠宣传减少为民服务C、尚需时日依赖报道骤减执政为民D、来日方长依靠传说递减为民敛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看最后一空,题干中说要“改变社会财富分配向政府和强势群体倾斜的局面”,言下之意是财富分配应该向普通民众倾斜,“为民服务”、“执政为民”均未体现财富分配问题,故排除B、C。D项“为民敛财”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与文意不符,也排除。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把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用在该句中形容刻苦学习的人不恰当,应排除。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用在句中合适。C项,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在这里与刊物搭配不合适。如果换用“改头换面”则比较恰当。D项,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用在句叶中不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B、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压缩后主谓宾为“生物入侵是物种”,犯了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B、随着“限塑令”的推行。业内人士交给大家一个鉴别的简单方法:空袋放入水中,下沉的是环保袋,浮在水面的是非环保袋。以此就能区分塑料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C、目前在上海举行的《2008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股市能否走出过去半年深幅下调的阴影?成了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D、沈从文好用自然界的动物喻人,他描绘翠翠的天真活泼、温柔驯良,“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笔间充满喜爱。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第一个分号应为句号,B项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问号改为逗号。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连接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耻辱,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第一个横线处:(1)多读如果彻底(2)少读如果彻底第二个横线处:(3)多读而不求甚解(4)少读而不求甚解第三个横线处:(5)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6)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1)(3)(6)B、(1)(4)(6)C、(2)(3)(5)D、(2)(4)(5)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第一空,紧跟在“少读也不能算是耻辱”之后,且接着表述“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选(2)合适;“十里洋场”、“珍奇满目”、“眼花缭乱”强调的是一个“多”字,故第二空选填(3)。第三空,表达很多人读书的目的,而非读书人的目的,所以要选(5)。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二、判断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8、“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是第三阶段的识字目标。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语法、修辞知识作为考试内容。11、高中学生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三、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3、你怎样指导学生就《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最讨厌的一个人》这样的作文题目创立新意?标准答案:这两个司空见惯的题目要创立新意,可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立意。如,《我最敬佩的一个人》通常写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或先进人物等,写学生也往往写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但有的同学却写班上有名的差生.写他学习上的韧劲和进取心,写他的诚实和见义勇为,给人一种新奇之感。有位同学写《我最讨厌的人》偏偏写自己最怀念的奶奶。写奶奶粗糙的手总爱在自己脸上抚摸,写奶奶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总爱唠唠叨叨,那时候总认为奶奶最讨厌。现在理解了,那是奶奶对孙女深深的爱,因而现在更加怀念奶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壅塞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扦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选自《吕氏春秋》)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中“宰”有很多义项,如县令,主宰,宰杀,宰相,官吏通称等,这里用本义,指奴隶。15、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但前一个表原因,译为“因为”,后一个表目的,译为”来”。16、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第一句表现的是齐宣王的虚荣,喜欢别人的夸赞。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错误,犯了无中生有,杜撰事实的毛病。原文并没有谈及齐宣王的箭术有无无长进。18、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2)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标准答案:(1)(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他);(2)如果不是直言之士又有哪一个能不奉承他的君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深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出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标准答案:(1)吃正经饭走正经路做正经人。(2)重精神轻物质(3)独立生活,独立解决困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1)“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却给孩子订“几十种报刊”,你能从中悟出母亲的“育子”之道吗?标准答案:(1)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2)把“身体好”放在首位,培养孩子不贪慕虚荣的纯朴天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文中共写了几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标准答案:(1)“放飞”在文中是个比喻,意思是孩子一旦长大,就应让他“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2)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是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本来可以在家住宿,她却把儿子“推”到学校去住。第二次是举家外迁,却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可以作为“家”的房子。第三次是把替儿子做被套当做“义务劳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23、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标准答案: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标准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七、填空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标准答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自居易《琵琶行》)标准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标准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标准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最能体现新文学实绩的小说集是________的________,诗集是________的________,长篇小说是________的________。标准答案:鲁迅《呐喊》郭沫若《女神》叶圣陶《倪焕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标准答案:字量字形字音字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标准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八、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认真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列问题。生:(读课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师:这两组句子,相同的词语是:“私、畏、有求。”也就是说,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民对王的态度是相似的。邹忌从比美的私事想到治国的故事,这种思维方式叫“类似联想”(板书)他的目的是启发齐王也由生活小事产生类似的联想。去考虑国家大事。邹忌把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联系起来思考,找到相似之处,并且得出了结论。请问邹忌的结论是哪一句话?生:“王之蔽甚矣”师:请译成现代汉语。生:你受到的蒙蔽很大。师:可以。还可以译成:你被蒙蔽得太厉害了。这样语气更接近原文。请想一想,邹忌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太武断了?他的论据充足吗?他是怎样推导出这个结论的?生:(思考,沉默)师:我提示一下。逻辑推理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归纳。二是演绎,三是类比。请问邹忌以私事比国事,从逻辑角度讲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生:好象是类比。师:“好象是”,不太有把握。我们来分析一下,邹忌与徐公比美,省略了“美我”,妻是因为“私”,妾是因为“畏”。客是因为“有求”(指板书),而齐王呢,宫妇左右“私”王,臣“畏”王,民“有求”于王。(板书)邹忌(妻)私(妾)畏(客)有求蔽齐王(左右)私(臣)畏(民)有求蔽齐王蔽师:妻“私”、妾“畏”、客“有求”的结果是邹忌受到蒙蔽,那么,由此推知,齐王左右“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