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2课扬州慢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诵读词作,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词人表达的悲情;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作中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情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培养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预读先学1板块一文本常识积累文本常识积累·

了解词人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文本常识积累·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13年,但扬州城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对战后荒城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文本常识积累·

创作背景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文本常识积累·

了解慢词慢词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长调”就属于慢词,“扬州慢”中的“慢”就是慢词之意。文本常识积累·

题目解说“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篇幅都比较长。板块二语言知识强化语言知识强化·读准字音荠(jì)戍(shù)窥(kuī)蔻(kòu)语言知识强化·解释词语①弥望:满眼。②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③驻:稍作停留④春风十里: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道上。⑤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⑥渐:向,到。⑦杜郎:即杜牧。⑧豆蔻:形容少女美艳。品读研析2品读感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翻译: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文本梳理交代创作原因黍离与千岩老人《黍离》,《诗经·王风》篇名。黍,庄稼的一种,离,茂盛的样子。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庄稼禾黍,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千岩老人,萧德藻晚年寓居湖州时自己起的号。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南京著名诗人。他在今天已很少为人所知,但在当时却赫赫有名,他的诗名甚至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相当。知识拓展通读·阅读小序,思考问题1.小序的开头“淳熙丙申至日”中的三个词分别指称什么?明确“淳熙”,年号;“丙申”,干支纪年;“至日”,冬至。通读·阅读小序,思考问题2.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据此分析《扬州慢》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明确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丙申、维扬,当时的情景——四顾萧条,诗人的心境——怆然、感慨,词的主题——黍离之悲。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翻译: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文本梳理作用:“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化用杜牧的诗句,词人开篇写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后文扬州的萧条冷落形成鲜明对比。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通读·阅读小序,思考问题2.小序中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你觉得上片哪几句最能体现“萧条”之意?请说说理由。明确“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走在曾经繁华的扬州道上,作者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荠麦,大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意。

上阕主要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小结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翻译: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文本梳理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赞赏。算:料想。作用:

内容上:由“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2、诗人想象唐朝杜牧来到扬州,那么,杜牧会是什么感受?惊昔日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今日扬州: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桥边红药虚景实景对比凸显战争后扬州城的萧条,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了作者因山河残破、人民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文本梳理通读·艺术手法,品读赏析1.请赏析本词的对比反衬手法。明确对比反衬手法贯通全词。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春风十里”的繁华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下片以昔日“杜郎俊赏”“青楼梦好”的风流繁华,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化实为虚,借“杜郎”史实,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既有俯视,也有仰视。以“波心荡”之动,映衬“冷月无声”之静。“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用悬念之疑问结尾,移情入景,今昔对比,更催人泪下。通读·艺术手法,品读赏析2.用典是古典诗歌常用手法之一,分为事典与语典。所谓语典,就是化用前人诗句。下面是本词所化用的杜牧诗句。读后思考(1)~(2)题。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1)默写出这首词中相关的句子。明确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通读·艺术手法,品读赏析3.作者为什么要化用这么多杜牧的诗?请说说你的理由。明确杜牧的诗代表了昔日扬州城的繁华,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把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清幽冷寂相融,今昔对比,催人泪下。且杜牧语言的微妙精当与姜夔清雅空灵的词风相应。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序中提到的“黍离之悲”的?(3)对比。此人将昔日扬州的繁华同今日扬州的萧条作对比,体现黍离之悲;

虚实结合(4)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形象地反映出对战争的厌恶和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1)借景抒情。词人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清角空城,冷月悄然,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萧条,体现黍离之悲;(2)直抒胸臆,感慨杜牧如果此时故地重游,也定会大为震惊,最后叹息芍药无人欣赏,感时伤怀;通读·艺术手法,品读赏析拓展阅读3拓展思考明确同:①这两首词都涉及到作者的见闻经历,都涉及宋金军事对峙这一重要历史背景。如《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②这两首词都大量用典,借历史人物抒发现实情怀,如《扬州慢》中提到杜牧。《永遇乐·京异:由于两人的经历不同,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