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首先,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化是重象尚象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象”的文化基因,这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和器具意识的起源、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构造、《易经》的卦象符号创造中就充分体现出来。先秦哲学家和思想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象”进行哲学阐释和理论超越,提出一系列重要命题与观点,如老子将“道”“气”“象”联结起来的哲学观念,庄子的“象罔”命题和关于“言意关系”的理解,《周易》的“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哲学命题,等等,对于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活水源头。其次,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宗白华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理论形态的著作,而且尤其要重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中国美学和艺术史有一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所面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十分丰富,不仅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诗、书、舞蹈、戏剧,而且建筑、雕塑、陶瓷等艺术审美形态发展得也很充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古代美学家和艺术家正是在此基刚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如诗论中的“比兴”“情景交融”“境生于象外”,书论中的“澄怀味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不少理论家也是围绕着艺术的审美意象创造来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代表性人物如刘勰、司空图、王昌龄、张怀瓘、孔颖达、苏轼、朱熹、叶燮、刘熙载等,这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本来面貌和特色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还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面貌提供方法论的启示。中国美学火的研究,是从形而上的哲学美学方法入手还是从具体的艺术审美实践出发,学术界是存有不同看法的。对于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来说,这两种方法是可以统一的。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意象审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形而上的审美意识与追求,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拟容取心”诸多命题,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摘编自毛宣国《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象美学流派因注重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而呈现出价值高于其他美学流派的特点。B.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中包含着“象”的文化基因,这在汉字构造及《易经》卦象中都有体现。C.中国古代美学家和艺术家提出诸如“比兴”等有价值的观点,是基于对审美意象的创造的重视。D.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可以将美学史研究存在分歧的两种研究方法统一起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受到重视的原因。B.文章列举了老子、庄子等人的哲学命题与观点,论证了中国文化是重象尚象的文化。C.文章借用宗白华的观点证明中国美学理论研究与艺术审美实践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D.文章在论证时,综合运用了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让论证过程更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实践对艺术理论的提出有重要影响,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且是美学理论体系构架之源。B.因西方美学理论不能解释中国审美实践,故中国意象美学更重视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C.中国美学家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来印证的。D.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能帮助人们把握中国古代美学文化基因并认识中国美学史全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古人治地理之学,喜欢定性描述,并不喜欢做数理分析。班固修《汉书·地理志》,明明收集到很多统计资料,但硬是将各种数据拆散,重编成以郡县为纲目的叙述性文献。这一做法为后世所继承。虽然早在西晋裴秀就提出“制图六体”,强调地图绘制的数理基础,但在清康熙以前,一直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实测地图。古代各种交通里程数据,基本上是以估算为基础的。可以说,中国古代地理学者讲究的是用数据,而不唯数据。“史地不分家”的传统与这一治学思想不无关系。对待数据,地理学和历史学存在着天然的不同。地理学的目标是把空间差异讲清楚。为了精准,不得不运用大量数据。其所用数据,绝大部分不需要自己去生产,至少不需要手工生产。而历史学的本质是人文,它的论证讲史料。史料首要的问题不是数量,而是真伪——这史料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说明了什么?然后才是对它的提取和利用问题。去伪存真,尽量采用接近第一手的史料,才会赢得认可。一味地堆砌史料,往往不被接受。因此,从史料中进行数据提取,有不少学者是相当抗拒的。他们觉得史料很难量化,量化后貌似精确,实则失真。只有文字描述才能“柔软”地贴近历史事实。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绝对化。数据提取是有边界的。数字人文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文研究服务,而非消解传统人文研究。因此,将史料提取成数据,只能针对可量化的内容。那么应如何量化?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重建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应该是当务之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气候、地貌最为重要,而人文地理环境则以政区为基础。前辈学者将地理作为治史四钥匙之一,其实主要指的是沿革地理,重点是为了弄通历史地名变迁。研读史料,一定要清楚它具体的时空位置。史料所系的具体空间是靠历史地名来定位的。如果不了解其准确含义,对史料的理解便难免失真。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之前,关于历代地理沿革一直缺乏准确可用的参考书。地图集的问世给学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如果想了解的情况跟书中该朝代的标准年不重合,就不得不自行爬梳原始资料。作为一套纸质书,它的篇幅不可能无限增加。这一难题,到了数字化时代便迎刃而解。2001年开始,复旦史地所与哈佛大学合作研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S项目,利用数据库和计算机自动制图,将中国历史政区变迁的复原精度推进到逐年的水平,解决了将《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时间轴上图层加密而篇幅会失控的问题。当然,数字技术的可扩展性、局部修订的便利程度,都是过去所难以比拟的。正因如此,2016年CHGIS项目完成后,复旦史地所又启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在CHGIS系统的基础上,将一些专题数据库整合起来。该平台已于2021年正式开放。虽然目前内容还不丰富,但基本框架已经构建起来。这些数字化成果扩大了历史地理学的辐射力,也密切了历史地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当然,历史地理学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数据生产。虽然未来会有应用遥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提取的可能,但目前数据产出主要还是靠人工,要研究者从史科中去挖掘、考证、分析、判断。不妨说,历史地理学的很多研究就是一个自己生产数据的过程。这样的产出效率偏低,但在很多专题领域似乎很难有更便捷的办法。有些问题可能确实无解,而有些可能只是还未想到合理的技术路径,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多学科互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接近目标。(摘编自张伟然《历史地理:数字人文的硬抓手》)4.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学者在研究地理学的时候,数理逻辑分析不足,直到康熙年间才出现了实测地图。B.晋代裴秀强调地图研究的数理基础,而班固则将收集的各种数据拆散,可见其水平不如裴秀。C.地理学求精准,历史学求真实,在对数据要求上有一定区别,但中国传统治学中史地不分家。D.作者认为史料的首要问题是真伪,量化后的史料看似精确,实则失真,难以如文字般反映历史事实。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建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数字人文的紧急任务,研究其沿革变迁能够更方便学者准确地理解史料。B.并非所有的史料都能数据化,诸如气候环境变迁、行政区划变革等可量化的内容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文研究。C.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研究历代地理沿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因纸质书篇幅有限而无法提供更详细精准的资料。D.CHGIS项目充分利用了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见技术的突破能够彻底解决数据生产问题。6.历史地理的数字化研究有哪些便利和有待提高之处?请根据文本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桃花扇汤加一光绪二十六年,老班主接回菊生,许是一路颠簸惊吓过了头,几岁的孩子一面哀号他那魂断亡命路的苦命娘,一面叨叨着什么“神助拳,义和团……”,一面又手舞足蹈地嚷嚷那红毛绿眼的“毛子怪”有多凶煞。郎中来看过几回,只说菊生得了癔症,药也放了好几服。菊生病了好几个月,直到院子里的金桂开了,他才悠悠回神。苛捐杂税,徭赋繁重,国势的衰颓在百姓的面目上蒙了一层灰霭。宗亲勋贵们,声色犬马却较往日尤甚。一众梨园里春台班称得上声名煊赫,又以《桃花扇》【注】著称,常常一座难求。那时春台班一众旦角学徒中,数鹤颐表演最好。男旦讲求醇厚古典,柔和圆润。少年着一素净长衫,挺拔玉立,唱、念、做、打,端的是文雅细腻,似盛夏瓷碗里淬过井水的梅子,微酸又清透。老班主待鹤颐犹胜已出。戏班里的学徒多是贫苦出身,少有不挨打骂的,连菊生也不免。老班主唯对鹤颐和颜悦色,常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菊生听过几次,皆是揣测鹤颐身世,啐老班主道貌岸然的。菊生也隐隐有了揣度,对鹤颐从不肯稍假辞色。鹤颐15岁初登戏台。春台班连搭三场,眼看已宾客满座,顶顶重要的桃花扇却遍寻不着。这扇子非同小可,乃是海派大师虚谷亲笔所绘,隽雅鲜活,敷以淡彩,春台班的老饕客只消一眼便能认出。众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不足一炷香的工夫便要开场,鹤颐沉吟片刻取了脂粉下笔,桃花栩栩如生。老班主心下一横,说了一句:“登台。”微移莲步,轻扬水袖,甫一开口,满堂喝彩。“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婉转哀切,欲语还休,一曲《桃花扇》,名动四九城。菊生没逃得掉一顿板子,原是他潜去后台私藏了扇子。“你只瞧得见那个龌龊的野种,他哪哪都好。若不是你多年将我们娘俩冷落乡下,娘也不会死在庚子之乱!”老班主气急下道出了鹤颐的身世:光绪二十四年,梨园名伶季云借内廷献艺向“维新”志士私递消息,提前告知了袁贼反水,保全了大批义士。遭人告发后,太后震怒,极刑处置了季云,鹤颐的母亲也随之殉节。老班主多番周旋才救走了师兄遗孤,任绯闻加身,至亲不解,也从不辩驳。菊生也不扭捏,次日一早便负荆请罪,鹤颐大大方方接受了。少年人相视一笑,嘿,好一出《将相和》!菊生收心学戏,谁见了都叹一句颇有老班主当年的风采,扮作小生侯方域堪称仪表堂堂。旧时男旦不免受戏痞滋扰,幸有菊生,鹤颐那般素来好声好气的人才没受大委屈。《桃花扇》声名愈显,鹤老板温文尔雅,菊老板急公好义,“春台双杰”惺惺相惜,也是梨园佳话。要说民国头十来年的光景,京城里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灾荒流年,饿殍遍野,老百姓的日子苦咧;达官贵人还是照旧看戏、遛鸟。老班主虽不在了,戏班子倒也勉强维持了下来。民国二十六年,宛平城的炮响震碎了旧日都城最后的太平。短短三周,29军南退,北平沦陷。无数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受尽折磨。城郊的更差些,朱家峪、王家山、上马厂等地皆被屠戮殆尽。日寇一面屠戮百姓,一面又摆出一副伪善嘴脸,筹建其所谓“新民会”,威逼各界人士为其作伥。自打北平沦陷,鹤颐和菊生商量后便遣散了班里众人,只说“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人耻笑,此后更闭门不出,拒了各路邀约。园子里冷清了数月。这日一早却来了队日本宪兵,“咚咚——”门被狠力撞开,为首的是个日本大佐,眼睛透过镜片反射出一股阴鸷的光,微眯着眼上下打量了鹤颐一会儿,方才挤出一丝笑。一旁的翻译官点头哈腰,上前介绍道,“鹤老板,秋山君素来听闻您的风采,此番帝国记者团来北平,还请您赏光登台,以示中日亲善”。秋山摆摆手,翻译官赶忙噤了声。“先生,我十分仰慕中国文化,更闻春台班的《桃花扇》乃戏曲一绝。此番近卫首相提出东亚新秩序,帝国特组织记者来华考察和平亲善。我盛情邀请,望您切勿拒绝。”鹤颐冷冷拒绝:“我已决心不再唱戏,烦请您另请高明吧。”菊生也打后院走出,啐了口翻译官:“国破家亡,我二人虽梨园中人,也有效仿田公元帅雷海青的气节。”“大胆,我劝两位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到时候可别怪我丑话没说在前头……”那翻译官气得直跳脚。秋山的伪笑僵在嘴角,转而挤出一声阴狠的冷哼。挥挥手,后面的宪兵便打门外拖进几个捆得结实的百姓。秋山的脸上有一种疯狂:“你唱,他们活:你不唱,今日还有半个北平城的人来陪葬。”“好,我答应你,你放了他们。”菊生说。鹤颐看向菊生。菊生坚定的眼神让他有了主意。秋山示意收队,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园子。日寇显然得意这场一手炮制的“胜利”,春台班戏楼里座无虚席。鹤颐甫一上台,满楼喝彩,水袖婉转,韵味隽永,不久便唱腔哀壮。忽地鹤颐高喊:“报国恩,报国恩!”方域应和,桐油齐下,火舌铺天。日寇见火势凶猛,纷纷惊慌离座,四散逃窜,却见门窗早已封锁,反倒引火上身,惨叫连连。“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戏楼转瞬塌在弥天火光里。(有删改)【注】《桃花扇》是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以明末南明弘光王朝的兴亡为背景,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借菊生的“哀号”及其所言的“神助拳,义和团”“毛子怪”等反映了当时国家动乱不堪的状况。B.菊生受老班主打骂,对被特殊关照的鹤颐心生妒忌,因而在背后散布关于鹤颐身世的谣言。C.小说擅长在对照中展现人物群像,如国事倾颓,饿殍遍野,而显贵们依旧过着奢靡的生活。D.小说中的“唱、念、做、打”等术语符合人物的身份,“将相和”的典故增加了文化内涵。8.小说在具体的历史大背景中写人叙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9.小说题目“桃花扇”被赋予了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曰: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类也。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缧绁纆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乱主则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国,故小之名卑地削,大之国亡身死,不明于用臣也。无数以度其臣者,必以其众人之口断之。众之所誉,从而悦之;众之所非,从而憎之。故为人臣者,破家残賥,内构党与,外接巷族以为誉,从阴约结以相固也,虚相与爵禄以相劝也,曰:“与我者将利之,不与我者将害之。”众贪其利,劫其威,彼诚喜,则能利己;忌怒,则能害己。众归而民留之以誉盈于国发闻于主主不能理其情,因以为贤。彼又使谲诈之士,外假为诸侯之宠使,假之以舆马,信之以瑞节,镇之以辞令,资之以币帛,使诸侯淫说其主,微挟私而公议。所为使者,异国之主也;所为谈者,左右之人也。主说其言而辩其辞,以此人者天下之贤士也。内外之于左右,其讽一而语同。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夫奸人之爵禄重,而党与弥众,又有奸邪之意,则奸臣愈反而说之,曰:“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臣之弑其君者也。”奸臣闻此,蹶然举耳以为是也。故内构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而取国家。且夫内以党与劫弑其君,外以诸侯之权骄易其国,隐正道,持私曲,上禁君,下挠治者,不可胜数也。是何也?则不明于择臣也。(节选自《韩非子·说疑》)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众归A而民留之B以誉盈C于国D发E闻于主F主不能G理其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监牢,与成语“身陷缧绁”中“缧绁”含义相同。B.固,加强,巩固,与《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固”字含义相同。C.假,假装,与《劝学》“善假于物也”及成语“久假不归”中“假”字含义不同。D.资,资助,与《归去来兮辞并序》“生生所资”中“资”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因犯错而被处罚,作者借此证明圣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们都能任人唯贤,擢贤黜奸。B.昏君在任用大臣时,如果不了解大臣言行品格,只是根据他人评价来衡量他们,用封官许愿控制他们,反而会使臣子结党营私。C.国家内外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君王身边的佞臣,会让君王更加器重那些佞臣,而佞臣也会逐渐萌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D.朝中侯臣们纷纷肯定田成子、司城子罕、易牙等人,是想在他们身上寻找弑君犯上、谋权篡位的合理性,以求心安理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2)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定风波·赋杜鹃花辛弃疾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注】。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注】海棠魂:此处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花很相似。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描写仲春时的景象,百草齐芳,花开正旺,为描写杜鹃花做了铺垫。B.本词婉媚深沉,写杜鹃花开不着一“开”字,而用杜鹃鸟声声苦啼来暗示。C.从表达方式上看,下片浓墨重彩写杜鹃花的姿色,从而引发词人的议论。D.末句指出花属于惜花之人,这也提醒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要学会珍惜。15.词的下片是怎样描写杜鹃花的?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反问手法强调从师学道与年龄无关,荀子《劝学》一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人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自己后达到的效果。(2)苏轼《赤壁赋》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率领大军征伐的盛大阵容。(3)中国古典诗词常用“落木”“木叶”来传达对岁月、人生的思考,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和审美心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大兴安岭的白桦林,在深秋里一样美得奇崛。霜一样白的树干上,逐渐地生出裂隙,宛如一双双黑色的眼,骨碌碌望向你。俄罗斯画家列维坦长于绘白桦林——他的画永远充满霜意,白桦林下不时站着一匹孤独的小毛驴,它的眼里,除了初涉世事的孤单,更多的是一派经霜的沧桑。驴这种悲苦的动物,初生便是苍老的。霜气再往前一步,便是雾凇了吧,那是高寒地区特有的美:潺潺流水,寒气清冽,天地上下一白,人行林中,两鬓一夜飞白,仿佛灵魂也变得深厚起来。孔子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我到底活到了有霜意的年龄。虽说人生实苦,慢慢地,倒也能体味到生命中鲜甜一二。人可不就像我家菜园里的雪里蕻么,但凡多经些苦寒,慢慢地,便也多得了一分回甘。所谓吃七分苦,得三分甜,何尝不算圆满呢?17.下列句子中的“到底”与文中加点的“到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B.她从来到这里,终日愁眉不展,长吁短叹,不知她到底有什么心事。C.到底是经验丰富的游击队员,用声东击西战术,弄得敌人晕头转向。D.他们一行六个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历经无数的挫折,到底成功了。18.下列句子中的冒号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生活让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那会儿做梦也没梦见过陆地桥。B.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C.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大错误!D.徐霞客说过:“黄山归来不看岳。”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画家描写过黄山的奇景。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白色树干上逐渐地生出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