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文"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多有出现,以《周易》对“天文”的阐释最具代表性。《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地理是大地的纹理,又称地文。天文和地理,象征自然的一切物象,人耳目所及千姿百态的物象可通称为“文”。这一点,刘勰作了精准的概括:“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原道》)“日月叠璧"的天空之文和“山川焕绮”的大地之文结合,构建起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多姿多彩的“自然之文"。由此,“天文”即“自然之文”,这种“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这一点,《周易》卦象早已有鲜明的表现。如贯卦,《象》曰:“山下有火。"描绘的是山被火光照耀所呈现的灿烂图景。对此,《周易程氏传》说:“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品汇皆披其光采,有贲饰之象,故为贯也。”可见,食卦描绘的图景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这种绚丽之美是“天文"之“文”的最好诠释。
“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这种美的产生与其“阴阳交错”的内在生成机制有关。《周易》卦象的阴爻和阳爻,乃从观察自然界阴阳激荡的现象而来。《系辞下》说“物相杂,故曰文"。鲁迅解释说:“物,指阴阳。此二句意谓阴和阳相错综即是文。”这是综合前人之见。这正应了许慎所言:“文,错画也,象交文。"不同纹理(抽象为阴与阳)的交叉错画,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更进一步,先秦两汉的“天文”所指向的自然物象,因阴阳交错内在机制的作用,表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这种活力与生机之源就是“元气”,汉人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为“元气自然论”。在古人看来,宇宙是被气充盈着的母体,气的流荡生成了世间万物“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篇》)。日月星辰等天之文,草木虫鱼等地之文,无不是气鼓荡的结果。气虽生成世间万物,但不是宇宙本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叶朗说,这里的“一”指气,而气由道生成。
(摘编自李健詹文伟《天文、人文与文章:先秦两汉之“文"的美学意蕴》)
材料二: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人们经过了漫长的蒙昧时期,后来人们在日升月落的变化中,才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就天体运行规律而言,星辰的隐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导致,于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有圆有缺。但古人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对星象的了解并没有今天这么透彻,他们仅是发现所有的星象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在不同时间于星空中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星象,同一颗星象的在清晨与傍晚也不是位于同一位置。先民根据星象的时间特点,认识星象的性质,并且还根据星象的出没规律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活。
《唐风·绸缪》篇中写: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桀者?子兮子兮,如此桀者何?
诗歌以“三星”分别“在天"在隅”和“在户"指示不同的时间点,并分别阐释在不同时间的各自安排。诗中的“三星”是《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星象之一,在《小雅·苕之华》与《召南·小星》中也曾分别出现,但从后世解《诗》来看,人们对于“三星"的确存在很大的争论。大文星象在诗中承载着重要的表意功能,对星象的正确认识与解读,将直接影响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
《毛诗》认为三星为冬季参宿,郑玄则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二者从政治美刺角度出发,认同此诗以星象反映时间,是对于婚姻失时的一种反讽。在具体论述之中,将三星的移动解释为三个时节的不同变化。汉代以后,洪吉亮的《毛诗天文考》谈到:“此诗男女既过仲春之夜而得以成婚,故适见心宿也,星随天转,昏而东,夜久而东南隅,夜分而正南。”洪吉亮从郑说,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但是他突破毛郑两家认为三星移动为季节变化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即认为此三星的位置变化,可能是在同一夜晚之间的变动情况。再有近代学者句句,从文字学与文化学的双重角度,考证甲骨文中“三”字与“参"字的相关性,指出《绸缪》一诗的“三星”应为参宿,并结合参宿出现的天文学知识,判断此诗的婚礼现场应是在冬季。
诗中“三星"到底是哪三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在哪个时候?星象的的变动又是否为同一夜晚,除了结合星象的天文学性质,如果我们再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辅证,“三星”的问题将显示得更为清晰。关于此诗的主题,我们可以从“束薪"束刍”和“束楚"三个物象来进行判断。《毛诗传笺通释》中写:“《诗》盖以取木喻取女,因而即以析薪喻取妻,为迎新也。”指出析薪为迎亲之用,“束薪"束刍”和“束楚"在本义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指捆起来的柴火,是新婚迎新所用之物,结合诗歌描绘的背景,基本能判断诗歌写一场新婚之礼。在古代的新婚礼仪之中,亲迎之礼则必须于黄昏举行,《仪礼·士昏礼》中云:“士昏礼,凡行事必昏、昕。”随着太阳渐落,需要点燃火把以照亮,故《绸缪》篇的“束薪"可以看做是男子于傍晚之后,到女子家迎亲所用的柴火。
新婚之礼在黄昏开始举行,诗歌从黄昏开始写起,那诗歌中的星象应是“参星”无疑,从星象的天文学性质来看,参星正是在傍晚时分出现在天空,“参"又为“三”,我们所说的“三星高照,新年来到”,指的就是在除夕夜晚看见参宿三星的情况,在冬季的夜晚,三星是最为明亮的,所以这次婚礼从季节来看,或许就是在冬季。而诗中的三星的“在天”“在隅"在户”分别对应了参星在天空中的移动,“在天"表示参宿初现于天空,此时为傍晚:“在隅”表示参宿移动到东南角,表明此时夜以深;“在户"则是指三星照到了门前,时间已经到了夜半时分,由此基本能判定此诗所描述的场景应发生在同一夜睁。
(摘编自马小其《先秦两汉诗歌中的天文星象研究》)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原道》中提到“日月叠璧”“山川焕绮’的“自然之文"在随后的《周易》卦象中也有着鲜明的表现。
B.《周易》中,只贲卦描绘的图景才能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这种绚丽之美是“天文”之“文"的最好诠释。
C.因阴阳交错内在机制的作用,先秦两汉“天文”所指向的自然物象,表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随之产生了“元气"。
D.《毛诗》认为三星为冬季参宿,郑玄则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二者虽对三星的季节认知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
2.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人看来,宇宙是被气充盈着的母体,气的流荡生成了世间万物,但是作为最高存在的道,才是生成万物的本体。
B.天文星象在诗中承载着重要的表意功能,因为人们对于“三星”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争论,所以对诗意的理解也存在分歧。
C.作者在认同洪吉亮和林甸甸看法的基础上,结合星象的天文学性质以及民俗学的辅证,对“三星"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D.依据三星“在天”“在隅"在户”在天空中移动的情况,基本能判定《绸缪》所描述的场景应发生在同一夜晚。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材料二“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活"观点的一项是()
A.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小雅·渐渐之石》
B.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一《鄘风·定之方中》
C.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豳风·七月》
D.瞻彼日月,悠悠找思。之云延,因云能来。——《邶风·雄雉》
4.材料一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天文”这一概念的?请简要分析。
5.《召南·小星》:“嚖彼小星,三五在东。"对“三五”的解释,众说纷纭。请你仿照材料二对此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步骤。
(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0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气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叙叙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节选自鲁迅《阿Q正传》)
乙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却慢慢地向翠罩所在的码头边游过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地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地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表示这里有人,那人才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人?"
“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写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自以为有排斥异端的正气,其实是偏狭的,而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剪掉长辫子自然就是异端,因而成为他最厌恶的一个人。
B.阿Q“十分得意的笑”,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笑”,“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说明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C.乙文中的黄狗警觉忠诚又极富灵性,与翠翠的天真、单纯交相辉映,表现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使这里的风土人情充满和谐。
D.“码头上已无别的人"可见当时环境冷冷清清,衬托了翠翠越来越焦急的心情,直接导致在和傩送对话中说出“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小说一般不直接对作品的人物事件进行主观评价,而是让思想倾向从场面情节中自然流露。
B.甲文运用工笔细描来刻画人物,比如写阿Q被假洋鬼子打时“抽紧筋骨,耸了肩膀"这一系列动作。
C.乙文第一段将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赋予翠翠山水般的灵性。
D.乙文主要运用对话缓缓推进故事发展,不重紧张激烈的情节冲突,体现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特色。
8.请概括“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并结合选文阐述其具体表现。
9.鲁迅的“改造国民性"与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格”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但他们作品的呈现方式却不尽相同。请结合选文,从环境、人物、主题三个角度比较差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困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已矣乎!寓形字内复几时?昌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丙
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于是卑者纵情曲蘖,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兰亭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B.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C.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D.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为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B.“斯文"在文中指这篇文章;现在如用作名词指文化或文人,如用作形容词则指文雅。
C.“帝乡不可期”的“期"指期求,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不同。
D.“势利”在文中形容看地位、财产分别对待人的表现,常含贬义,如势利眼、势利小人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收束前面的遐思,把视线转向现实,回扣到兰亭集会和兰亭诗集上来,并进一步放眼未来,希望后人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情怀。
B.乙文行文至将终,作者终于把属于自己的那个“孤”字点了出来,独自亲近自然,独自躬耕陇亩,独自畅抒胸怀,独自赋诗属文,这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生。
C.丙文说古今文士均“贪生畏死”,只有“庸夫俗子”和“腐儒"例外,前者“耽心势利”,所以“不信眼前有死":后者“为道理所锢”,硬装出不怕死的样子。
D.三篇选文均为文士面对死生而阐发的感叹,从中可见卑下之人逃避现实纵情声色,高雅之人不敢直面而求不朽之道,相比较而言,作者更赞同后一种选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②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
(5)面对有限的人生,三篇选文体现了不同的思考,你更认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次青县题壁
(清)吴雯
去年九月长安来,鲤鱼风起船旗开。
本年三月旧山去,马上绿杨掠飞絮。
旧山风景复何如?昨日家人有报书。
当门万里昆仑水,千点桃花尺半鱼。
【注】①诗人终身未仕。此诗是他游京聿将返故乡、途经河北青县时题写在旅邸壁上。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上"仍有“绿杨掠飞絮”,一个“掠"字,表现诗人内心渴求功名的上进心。
B.这首诗写天涯倦旅后对家乡的向往情怀,骨子里却含有求仕不遇、惆怅西还的情绪。
C.一三句用叙述性的常语,二四句出以形象鲜明的隽句,一平常一隽永,平奇间出。
D.后四句写诗人对“旧山”的向往,“旧山"二句较平,言家人来信报告家乡的情景。
12.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多次赞叹尾联,称可与李白诗作媲美,请加以赏析。
13.(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来表明自己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又加之以美好的容态。
(2)柳宗元在《种树郭秦驼传》中以“___,"说其他种树人养护太过,担心太过分了,这对育人也颇有启示。
(3)如果想要表达有客来访的喜悦之情,我们可以引用杜甫《客至》中的“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互联网上颇为流行“XX文学”,比如之前的“废话文学”“林黛玉文学"鼠鼠文学”。网友们用带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展示个性,但自我调侃只是自娱自乐,情绪宣泄,不是洪水猛兽,不必(A),上纲上线,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处批判。
“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随后,央视网谈“孔乙己文学”,认为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对于孔乙己们而言,长衫是衣服,①。
读书获取学历,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充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②,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给自己设置(B),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哲学泰斗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所以为了更好地前进,③,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一时的困难挫折不等于一生的(C)。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之中。
14.请在文中括号填入恰当的成语。
A
B
C
15.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C.贾平凹在《秦腔》中描写了戏开场之前台下“人头攒拥"的情境。
D.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宋恩子掏出腰中带着的铁链子。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___
③___
(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出走之前的娜拉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展现的,实际上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在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中,为对方牺牲自我,恰恰是实现主体人格的方式。娜拉当年冒险伪造签名,是出于这种观念;在八年的家庭生活中为海尔茂付出牺牲,是出于这种观念;她在被柯洛克斯泰威胁时决心投水自杀,还是出于这种观念。也正是出于这种观念,她一直坚信海尔茂也会为自己作出同样的牺牲——
娜拉我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我当然知道奇迹不会天天有。后来大祸临头的时候,我曾经满怀信心地跟自己说:“奇迹来了!"
……
娜拉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吗?不,当然不会。可是我的话怎么比得上你的话那么容易叫人家相信?这正是我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
除了娜拉之外,所有剧中人物还有观众都非常清楚,海尔茂绝不是这样的人,只有娜拉由于自我蒙蔽而认识不到这一点。当借据还回而危机解除——
海尔茂……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
娜拉我呢?
海尔茂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了。…
娜拉对海尔茂的幻想破灭了,同时她也从自己过去对爱情、生活的浪漫观念中醒了过来——“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浪漫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这一流派的许多伟大作家正是以此来批判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家庭制度,对抗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然而,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易卜生通过娜拉这个人物揭示了这一点,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
B.10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思想束缚,成为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
C.随着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思想束缚,成为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
D.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易卜生在草稿中写的是“你没事了,娜拉。"在最后定稿的时候才改成这样。为什么说改了后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19.(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赶时间的人
王计兵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骨头里赶出火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你我都是“赶时间的人”,风里雨里亦兼程,这也正是“外卖小哥"王计兵这首小诗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作为即将迈入高三的你,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C
4.①内涵角度:“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即“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角度;分析部分必须有“自然物象”/“自然之文"和“绚丽之美”/“活泼与绚丽"/“蓬勃的活力与生机”前后两点内容。)②内在生成机制角度:“天文"美的产生与“阴阳交错”有关,其源头是“元气"。(角度;分析部分必须有“阴阳交错”“元气"两点内容。)
5.①博览与《召南·小星》相关的各种解读:②梳理各家关于“三五”的论点:③了解天文知识和民俗知识:④形成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A.“随后的《周易》卦象中也有着鲜明的表现"错误。结合材料一“由此,‘天文’即‘自然之文’,这种‘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这一点,《周易》卦象早已有鲜明的表现”分析可知,《周易》比《原道》早。
B.“只贲卦描绘的图景才能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错误,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天文’即‘自然之文’,这种‘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这一点,《周易》卦象早已有鲜明的表现。如贲卦……可见,贲卦描绘的图景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可知,贲卦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C.“表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随之产生了‘元气’"错误。材料一说“这种活力与生机之源就是‘元气’”,“元气"不是随之产生的。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结合星象的天文学性质以及民俗学的辅证”错误,原文“除了结合星象的天文学性质,如果我们再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辅证"可知,前人解释“三星”是从星象的天文学性质角度解释的,作者的解释只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辅证"。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翻译: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这句诗观象指导的是天气变化。
B.翻译: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这句诗观象指导的是建筑时机。
C.翻译: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这句诗观象指导的是农业生活。
D.翻译: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道路遥远,他何时才能回来?这句诗观象表达的是心情。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结合“贲卦描绘的图景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这种绚丽之美是‘天文’之‘文’的最好诠释。‘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分析可知,从内涵角度,“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即“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
结合“这种美的产生与其‘阴阳交错’的内在生成机制有关"因阴阳交错内在机制的作用,表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这种活力与生机之源就是‘元气’”分析可知,从内在生成机制角度,“天文"美的产生与“阴阳交错”有关,其源头是“元气"。
故答案为:①内涵角度:“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即“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角度;分析部分必须有“自然物象”/“自然之文"和“绚丽之美”/“活泼与绚丽"/“蓬勃的活力与生机”前后两点内容。)②内在生成机制角度:“天文"美的产生与“阴阳交错”有关,其源头是“元气"。(角度;分析部分必须有“阴阳交错”“元气"两点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创意解读的能力。
作答本题,应该概括出对“三星”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然后作答,
研究“三星"时作者大量考证了“《唐风·绸缪》《小雅·苕之华》与《召南·小星》《毛诗》《仪礼·士昏礼》等经典作品,因此对“三五”的解释应博览与《召南·小星》相关的各种解读;
结合“《毛诗》认为三星为冬季参宿,郑玄则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二者从政治美刺角度出发,认同此诗以星象反映时间,是对于婚姻失时的一种反讽"洪吉亮从郑说,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但是他突破毛郑两家认为三星移动为季节变化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即认为此三星的位置变化,可能是在同一夜晚之间的变动情况”等内容分析可知,研究“三星"时,作者梳理了各家观点,因此对“三五”的解释应梳理各家关于“三五"的论点;
结合“星象的的变动又是否为同一夜晚,除了结合星象的天文学性质,如果我们再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辅证”分析可知,对“三五"的解释应了解天文知识和民俗知识;
结合“故《绸缪》篇的‘束薪’可以看做是男子于傍晚之后,到女子家迎亲所用的柴火”“由此基本能判定此诗所描述的场景应发生在同一夜睁"分析可知,作者解释“三星”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对“三五"的解释应形成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①博览与《召南·小星》相关的各种解读:②梳理各家关于“三五”的论点:③了解天文知识和民俗知识:④形成自己的观点。
【答案】6.D
7.B
8.内涵:“精神胜利法"是对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
具体表现:①在被“假洋鬼子”打后,“反而觉得轻松”,而且马上忘记,“早已有些高兴了”,通过对屈辱的健忘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②小尼姑的出现让被打的阿Q找到了怒火宣泄的对象,通过向更弱者泄恨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9.①环境:甲文呈现未庄人欺压霸道、冷漠凉薄、缺乏同情心、奴性病态的生存环境,着眼于国民性的批判:乙文呈现湘西的青山绿水,孕育了茶峒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友善、阳光健康的生存环境,作者是想重建这样的民族品格。②人物:甲文批判了阿Q麻木健忘、恃强凌弱的人性之丑,直接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可笑;乙文塑造翠翠单纯乖巧、天真活泼的质朴之美,体现了对人性纯净美好的追求。③主题:甲文通过刻画一个贫苦雇农的形象,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乙文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本题考查分析手法的能力。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6.D选项“直接导致”错误。文中说“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因此翠翠是“以为欺侮了她”,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故答案为:D。
7.B选项“工笔细描"错误,原文中“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是“简笔勾勒”,属于白描。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
结合阿Q被打后的表现“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可知,在被“假洋鬼子"打后,“反而觉得轻松”,而且马上忘记,“早已有些高兴了”,通过对屈辱的健忘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结合阿Q“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气了。‘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的表现可知,小尼姑的出现让被打的阿Q找到了怒火宣泄的对象,通过向更弱者泄恨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因此“精神胜利法"是对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
故答案为:内涵:“精神胜利法”是对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具体表现:①在被“假洋鬼子"打后,“反而觉得轻松”,而且马上忘记,“早已有些高兴了”,通过对屈辱的健忘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②小尼姑的出现让被打的阿Q找到了怒火宣泄的对象,通过向更弱者泄恨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9.本题考查分析手法的能力。
从环境的差异角度分析,甲文本中主要展现的是社会环境,结合“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分析可知,假洋鬼子可以任意棒打阿Q,阿Q也可以随意欺辱小尼姑,未庄人欺压霸道、冷漠凉薄、缺乏同情心、奴性病态的生存环境,作者着眼于国民性的批判;结合乙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分析可知,乙文呈现湘西的青山绿水,孕育了茶峒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友善、阳光健康的生存环境,作者是想重建这样的民族品格。
从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差异角度分析,甲文的主要形象是阿Q,他打后很快则会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忘掉耻辱和疼痛,可见,作者批判了阿Q麻木健忘、恃强凌弱的人性之丑,直接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可笑;结合乙文“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分析可知,乙文塑造翠翠单纯乖巧、天真活泼的质朴之美,体现了对人性纯净美好的追求。
从主题差异角度分析,甲文塑造了阿Q这个贫苦雇农的形象,他地位低下,内心懦弱,对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本文通过阿Q形象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乙文展现的社会背景是民风淳朴的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社会,通过纯真的翠翠等人物形象,展现了此地淳朴的民风,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
故答案为:①环境:甲文呈现未庄人欺压霸道、冷漠凉薄、缺乏同情心、奴性病态的生存环境,着眼于国民性的批判:乙文呈现湘西的青山绿水,孕育了茶峒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友善、阳光健康的生存环境,作者是想重建这样的民族品格。②人物:甲文批判了阿Q麻木健忘、恃强凌弱的人性之丑,直接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可笑;乙文塑造翠翠单纯乖巧、天真活泼的质朴之美,体现了对人性纯净美好的追求。③主题:甲文通过刻画一个贫苦雇农的形象,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乙文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
10.【答案】(1)C
(2)D
(3)D
(4)①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
②所以有的人登上高山面临江水,悲叹山陵深谷尚且不能长久:花开的早晨月圆的晚上,叹息人生像那朝露闪电一样容易消逝。
(5)认同丙文观点。丙文提出古今文士无论卑高均“贪生畏死”,所以“圣贤"贵于闻道”。理由:既不因自然规律无法逃避而“极意声伎”,也不因要面对苦痛而回避必死的现实,要敢于直面现实,珍视当下,积极进取。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小题解析】
句意:庄子这样通达事理的人,把生命比喻为藏在山里也不能永恒;孔子这样的圣人,感叹岁月像那消逝的流水。死如果不值得害怕,古代的圣贤为什么崇尚懂得生死的道理呢?
“寄喻”作谓语,“于"引出宾语“藏山”,中间不断开,排除BD;
“贵"作谓语,“于”引出宾语“闻道”,中间不断开,排除A。
故答案为:C。
(2)
C.正确。《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含义为“服丧一年”。句意: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
D.“在文中形容看地位、财产分别对待人的表现,常含贬义,如势利眼、势利小人等"错误。“势利”在文中意思为“权势和财利"。句意:唯独那些庸夫俗人,沉溺于权势和财利。
故答案为:D。
(3)D.错在“相比较而言,作者更赞同后一种选择”。丙文提到“卑者纵情曲蘖,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只是为了说明“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并没有更赞同谁的问题。
故答案为:D。
(4)①“寓”,寄身;“宇内”,天地间;“曷”,为什么。
②“或”,有的人;“花晨月夕”,花开的早晨月圆的晚上;“嗟”,叹息。
故答案为:①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
②所以有的人登上高山面临江水,悲叹山陵深谷尚且不能长久:花开的早晨月圆的晚上,叹息人生像那朝露闪电一样容易消逝。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如赞同丙文的观点:
结合“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和“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分析可知,丙文提出古今文士无论卑高均“贪生畏死”,所以“圣贤”“贵于闻道"。
理由:
作者认为“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可见作者既不因自然规律无法逃避而“极意声伎”,也不因要面对苦痛而回避必死的现实,他要敢于直面现实,珍视当下,积极进取。
故答案为:认同丙文观点。丙文提出古今文士无论卑高均“贪生畏死”,所以“圣贤"贵于闻道”。理由:既不因自然规律无法逃避而“极意声伎”,也不因要面对苦痛而回避必死的现实,要敢于直面现实,珍视当下,积极进取。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甲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乙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丙
古今文人喜爱风光美景,没有不对死生之时感叹的。所以有的人登上高山面临江水,悲叹山陵深谷尚且不能长久;花开的早晨月圆的晚上,叹息人生像那朝露闪电一样容易消逝。即使在他心情舒畅愉快之时,抱负施展顺利时候,常常像有一段隐忧埋伏在胸中,世间的功名富贵,全然不足以消除他牢骚不平之气。于是有的卑下的人纵情饮酒,尽情享受声色之乐;有的高雅的人借助写文章诗歌,以求得不朽,有的探求仙佛之道与飞升成仙、坐化成佛之术。这些事情虽然不同,他们贪生畏死之心是相同的。唯独那些庸夫俗人,沉溺于权势和财利,不相信眼前有死。而一种头脑刻板过腐的读书人,为道理所约束,也说:“死就死罢,有什么值得害怕的!”这些人都平庸低下之极,不值得谈论。庄子这样通达事理的人,把生命比喻为藏在山里也不能永恒;孔子这样的圣人,感叹岁月像那消逝的流水。死如果不值得害怕,古代的圣贤为什么崇尚懂得生死的道理呢?
【答案】11.A
12.①意象上,此联所选的“昆仑水"壮美,“千点桃花”雄肆,与李白善于选用阔大雄奇意象相似。②情感上,此联体现诗人胸襟广阔、气度恢宏、豁达洒脱,与李白豪放不羁相近。③手法上,此联“万里"千点”等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水势万里奔腾的气概,桃花漫山遍野的繁盛,与李白善用夸张相仿。④语言上,此联和李白风格一样清新飘逸,自然浑成。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表现诗人内心渴求功名的上进心"错误。“本年三月旧山去,马上绿杨掠飞絮”意思是及至今日应征落选,重返旧山,当初“风起船旗开"的飞扬意气,已化作“绿杨掠飞絮”的暮春景色。此时百花凋尽,芳菲已歇,自然界只剩下“唯解漫天作雪飞"的柳絮飘扬了。这种景象的变化,分明是诗人惆怅、失意心情的折射,没有体现渴求功名的上进心。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从意象选取上看,“当门万里昆仑水,千点桃花尺半鱼”既切地望时令,又意象高远,涵蕴丰腴。吴雯住在黄河岸边,古人以为黄河之水来自万里昆仑,所以说“当门万里"切于地望。三月间回旧山去,正值晋地桃花盛开,因此说“千点桃花”切合时令。所选的“昆仑水"壮美,“千点桃花”雄肆,与李白善于选用阔大雄奇意象相似。
从表达情感角度分析,“万里昆仑水”,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不舍昼夜的气概,象征诗人胸襟气局依然恢闳。“桃花尺半鱼”,化用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句意,暗示诗人有高隐渔樵,啸傲山水的襟怀。此联体现诗人胸襟广阔、气度恢宏、豁达洒脱,与李白豪放不羁相近。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万里”写出昆仑水势之大,“千点"写出桃花漫山遍野的繁盛,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水势万里奔腾的气概,桃花漫山遍野的繁盛,与李白善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相仿。
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这两句“昆仑水”“桃花"组成的景象,前者壮美,后者优美;一见雄肆,一见娟秀;那气韵也是兼具抗坠抑扬之美的。这两句诗气象之高华,蕴涵之丰腴,你细细咀嚼,层见迭出不尽。此联和李白风格一样清新飘逸,自然浑成。
故答案为:①意象上,此联所选的“昆仑水”壮美,“千点桃花"雄肆,与李白善于选用阔大雄奇意象相似。②情感上,此联体现诗人胸襟广阔、气度恢宏、豁达洒脱,与李白豪放不羁相近。③手法上,此联“万里”“千点"等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水势万里奔腾的气概,桃花漫山遍野的繁盛,与李白善用夸张相仿。④语言上,此联和李白风格一样清新飘逸,自然浑成。
13.【答案】(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既、勤、缘、蓬。
故答案为:(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2)(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14.大惊小怪;条条框框;穷困潦倒
15.D
16.更是一种束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克服困难挫折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3)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只是自娱自乐,情绪宣泄,不是洪水猛兽”,此处是说没必要太过紧张、在意,可以用“大惊小怪"。“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第二空,结合语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此处是说给自己设置种种限制,可以用“条条框框”。“条条框框":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第三空,结合语境“困难挫折”,此处是说一辈子坎坷、不如意,可以用“穷困潦倒"。“穷困潦倒”:形容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故答案为:大惊小怪条条框框穷困潦倒
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画线句中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选项表示特定名称。
B选项表示讽刺、否定。
C选项表示直接引用。
D选项表示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推断①处和上文“长衫是衣服”构成递进关系,是说对于孔乙己们而言,“长衫"更代表了一种身份的限制,可以填入“更是一种束缚”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读书获取学历,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充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推断②处是说读书可以拓展我们认知的世界,可以填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上下文“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一时的困难挫折不等于一生的……”,推断③处是说要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可以填入“我们要克服困难挫折”之类的内容。
故答案为:更是一种束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克服困难挫折
【答案】17.C
18..①人物:草稿句强调“你”,关注点在娜拉,表达对娜拉的关心;定稿句强调“我”,关注点在自己,完全忽视了主要人物娜拉,凸显了海尔茂的自私,定稿句更符合戏剧语言个性化的要求。②情节:推动了下一个“突转”,正是因为他说“我没事了”,娜拉才问“我呢”,然后海尔茂才说“你也没事了”来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维护原有的家庭关系。③主旨: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剧”,“我没事了”凸显了男性中心,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的地位问题,批判了浪漫主义的爱情观,直指现实,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17.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存在两处错误:
一是成分残缺,“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应为“随着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
二是语序不当,“反而成了新的思想运动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应为“反而成了一种思想束缚,成为新的思想运动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看,“你没事了,娜拉"句话中“你”和“娜拉"关注点在娜拉,表达男主人公对娜拉的关心;定稿中“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运用反复手法,两次提到“我”,关注点在男主人公自己,完全忽视了主要人物娜拉,凸显了海尔茂的自私,定稿句更符合人物形象特点,符合戏剧语言个性化的要求。
从情节发展角度分析,“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海尔茂强调自己没事了,引出下文娜拉问“我呢?"然后海尔茂才说“你也没事了”来尽力掩饰自己的自私,希望能安抚娜拉,继续维护原有的家庭关系。
从主旨表达角度分析,该戏剧的主旨是反映社会问题,表达了妇女平权思想。文本以男子的自私,唤醒娜拉的觉醒,“我没事了"凸显了男性中心,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的地位问题,批判了浪漫主义的爱情观,直指现实,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
故答案为:①人物:草稿句强调“你”,关注点在娜拉,表达对娜拉的关心;定稿句强调“我”,关注点在自己,完全忽视了主要人物娜拉,凸显了海尔茂的自私,定稿句更符合戏剧语言个性化的要求。②情节:推动了下一个“突转”,正是因为他说“我没事了”,娜拉才问“我呢”,然后海尔茂才说“你也没事了"来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维护原有的家庭关系。③主旨: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剧”,“我没事了"凸显了男性中心,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的地位问题,批判了浪漫主义的爱情观,直指现实,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
19.【答案】例文:
坚守初心
在时间的追逐中,我们都是“赶时间的人”。王计兵的诗让我们共鸣,因为我们都在生活的压力下不断前行,不断追求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在时间的追逐中,我们要坚守初心,不能迷失自我。
时间的压力和挑战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忙忙碌碌,996,711工作制司空见惯。对外卖小哥来说,时间的压力显得越发地沉重,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否则将会受到惩罚。时间的紧迫,让他们争分夺秒,有时甚至拿生命在与时间赛跑。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来说,我们面临着备战高考的压力,时间变得尤为宝贵。每一天都是紧迫的,仿佛是在追逐时间的路上前行。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合理规划时间。我们需要根据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好时间。这样,我们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时间有限,提高效率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效率。通过掌握一些时间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分阶段计划等,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然而,即使我们有再多的时间管理技巧,如果我们失去了对目标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变得毫无意义。面对时间的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有坚韧和积极的态度。好的心态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我们可以从王计兵身上看到生命的坚韧和对梦想的坚持。他的诗中表达了一种勇往直前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可以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除了坚韧和积极的态度,我们还需要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赶时间,而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当我们陷入时间的追逐和压力之中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初心,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时间的追逐中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
在时间的追逐中,不管时间如何紧迫,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追求的初心和梦想。要在忙碌中保持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赶时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迷失自我,而是要在时间的追逐中坚守初心,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真正的价值。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题干分析】
材料引用的是“外卖小哥"王计兵的诗“赶时间的人”。导语部分,对王计兵的诗进一步评论,称其小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你我都是‘赶时间的人’,风里雨里亦兼程"。同时,强调“作为即将迈入高三的你”的感悟与思考。考生在审题时要综合考虑材料内涵,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赶时间的人”,在情境设置上,贴近学生,尤其是“即将迈入高三”的学子。作为“外卖小哥”,面对沉重的生活,他没有抱怨而是风雨兼程,文字中更多蕴含的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积极态度,其感悟出自生活,其思考又高于生活,体现出生命的坚韧。行文时,既要关注现实,又要有思想的深度,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在行文时,可先引述王计兵的小诗表达对于赶时间的人的共鸣,继而引出文章的论点在时间的追逐中坚守初心。然后,写时间的压力和挑战,其对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对外卖小哥,对身为高三学生的我们都有怎样的影响。随后,面对压力和挑战,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同时要有坚韧和积极的态度。接着,通过王计兵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对梦想的坚持和追求。还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最后,当我们陷入时间的追逐和压力之中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初心。不管时间如何紧迫,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梦想。在忙碌中保持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赶时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迷失自我,而是要在时间的追逐中坚守初心,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真正的价值。
【立意提取】
1.在时间的追逐中坚守初心,追求梦想。
2.珍惜时间,追求梦想。
3.在寻梦的道路上,日夜兼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1/1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下·台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文”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多有出现,以《周易》对“天文"的阐释最具代表性。《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地理是大地的纹理,又称地文。天文和地理,象征自然的一切物象,人耳目所及千姿百态的物象可通称为“文"。这一点,刘勰作了精准的概括:“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原道》)“日月叠璧”的天空之文和“山川焕绮"的大地之文结合,构建起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多姿多彩的“自然之文”。由此,“天文"即“自然之文”,这种“自然之文"并非死寂,而是活泼与绚丽的。这一点,《周易》卦象早已有鲜明的表现。如贯卦,《象》曰:“山下有火。”描绘的是山被火光照耀所呈现的灿烂图景。对此,《周易程氏传》说:“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品汇皆披其光采,有贲饰之象,故为贯也。"可见,食卦描绘的图景指向天地的绚丽之美。这种绚丽之美是“天文”之“文"的最好诠释。
“天文”指自然物象的绚丽之美。这种美的产生与其“阴阳交错"的内在生成机制有关。《周易》卦象的阴爻和阳爻,乃从观察自然界阴阳激荡的现象而来。《系辞下》说“物相杂,故曰文”。鲁迅解释说:“物,指阴阳。此二句意谓阴和阳相错综即是文。"这是综合前人之见。这正应了许慎所言:“文,错画也,象交文。”不同纹理(抽象为阴与阳)的交叉错画,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更进一步,先秦两汉的“天文"所指向的自然物象,因阴阳交错内在机制的作用,表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这种活力与生机之源就是“元气”,汉人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为“元气自然论"。在古人看来,宇宙是被气充盈着的母体,气的流荡生成了世间万物“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篇》)。日月星辰等天之文,草木虫鱼等地之文,无不是气鼓荡的结果。气虽生成世间万物,但不是宇宙本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叶朗说,这里的“一"指气,而气由道生成。
(摘编自李健詹文伟《天文、人文与文章:先秦两汉之“文”的美学意蕴》)
材料二: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人们经过了漫长的蒙昧时期,后来人们在日升月落的变化中,才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就天体运行规律而言,星辰的隐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导致,于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有圆有缺。但古人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对星象的了解并没有今天这么透彻,他们仅是发现所有的星象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在不同时间于星空中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星象,同一颗星象的在清晨与傍晚也不是位于同一位置。先民根据星象的时间特点,认识星象的性质,并且还根据星象的出没规律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活。
《唐风·绸缪》篇中写: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桀者?子兮子兮,如此桀者何?
诗歌以“三星"分别“在天”“在隅"和“在户”指示不同的时间点,并分别阐释在不同时间的各自安排。诗中的“三星"是《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星象之一,在《小雅·苕之华》与《召南·小星》中也曾分别出现,但从后世解《诗》来看,人们对于“三星”的确存在很大的争论。大文星象在诗中承载着重要的表意功能,对星象的正确认识与解读,将直接影响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
《毛诗》认为三星为冬季参宿,郑玄则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二者从政治美刺角度出发,认同此诗以星象反映时间,是对于婚姻失时的一种反讽。在具体论述之中,将三星的移动解释为三个时节的不同变化。汉代以后,洪吉亮的《毛诗天文考》谈到:“此诗男女既过仲春之夜而得以成婚,故适见心宿也,星随天转,昏而东,夜久而东南隅,夜分而正南。"洪吉亮从郑说,认为“三星”为夏季心宿,但是他突破毛郑两家认为三星移动为季节变化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即认为此三星的位置变化,可能是在同一夜晚之间的变动情况。再有近代学者句句,从文字学与文化学的双重角度,考证甲骨文中“三"字与“参”字的相关性,指出《绸缪》一诗的“三星"应为参宿,并结合参宿出现的天文学知识,判断此诗的婚礼现场应是在冬季。
诗中“三星”到底是哪三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在哪个时候?星象的的变动又是否为同一夜晚,除了结合星象的天文学性质,如果我们再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辅证,“三星"的问题将显示得更为清晰。关于此诗的主题,我们可以从“束薪”“束刍"和“束楚”三个物象来进行判断。《毛诗传笺通释》中写:“《诗》盖以取木喻取女,因而即以析薪喻取妻,为迎新也。"指出析薪为迎亲之用,“束薪”“束刍"和“束楚”在本义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指捆起来的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文件中的运输说明
- 增长的算法-空手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预备知识 4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4.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What′s Your Dream第4课时教案 陕旅版(三起)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周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 易制爆化学品库管员职责
- 钻井纠斜技术服务合同(2篇)
- 影响媒介的社会因素课件
- 110kV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
- 英语启蒙入门课件
- 如何当好揽投部站经理课件
- 中式烹调技艺烹饪专业基础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 胜利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 智慧住建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 医疗研究报告规范CONSORT声明
- 超星学习通垃圾分类知识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 关于成立工程建设检验检测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物治疗及合理用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