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考情精研读考点1考点2考点3A.知识全通关B.解题大突破C.史料深研析考法1考法2研析一研析二1/39考情精解读2/39考试纲领命题分析预测考点考情精解读1考试纲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3/39考试纲领考点考情精解读2命题分析预测考试纲领考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及原因·全国卷Ⅱ·41·全国卷Ⅱ·28
★★交通、通讯工具进步近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及影响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4/39考试纲领考点考情精解读3命题分析预测考试纲领考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大众传媒发展1.近代报业发展;2.影视普及其影响·全国卷Ⅰ·30★
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5/39考试纲领考点考情精解读41.命题分析(1)本单元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引用材料新奇,考查方式多样,突出社会史、碎片化研究特点。(2)常经过“新材料、新情境”创设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经过新奇背景材料,联络社会生活实际,考查考生对引发社会生活变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原因了解。2.命题趋势(1)高考对本单元考查仍会集中在近当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以图片、材料为依靠新情境试题会大量出现,重点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深刻影响。命题分析预测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6/39考情精解读5返回目录
知识体系构建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7/39知识全通关8/39知识全通关1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继续学习一、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1.物质生活变迁(1)衣饰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通常衣饰。②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西装逐步流行,并成为男子礼服之一。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含有中西结合特点中山装,它成为中国男子喜欢标准服装。④20世纪代以后,人们吸收西方衣饰优点,对旗袍进行屡次改革与创新,出现改良旗袍,它成为城镇新潮女性日常着装。(2)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时尚。(3)居住:最普遍、最经典是四合院、里弄;在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别墅、独院式花园洋房。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9/39知识全通关22.社会习俗变迁(1)19世纪末期,维新派提倡“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2)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提倡婚姻自由;社交礼仪由称呼“老爷”“大人”改称为“先生”“同志”;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思维拓展】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过程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0/39知识全通关3继续学习二、新中国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1)衣着:从蓝灰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①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服和连衣裙为特征苏式服装一度受到人们青睐。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国防绿军装和“干部服”盛行。③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衣饰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奇服装层出不穷,中国衣饰从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到1987年,基本处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极大丰富了人们生活。(3)住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开启“安居工程”,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进。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1/39知识全通关42.社会习俗(1)1950年制订《婚姻法》,实施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2)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贡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改变。(3)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延长假日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一部分。返回目录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2/39知识全通关5考点2
交通、通讯工具进步一、交通工具发展1.水路交通业(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置轮船企业,垄断中国江海航运业。(2)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第一个民用企业,打破了列强在中国垄断局面。(3)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轮船运输业,取得较快发展。(4)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2.铁路运输业(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私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淞沪铁路,但其很快就被拆除。(2)1881年,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铁路,这是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它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3)19,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成为中国铁路史上里程碑。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3/39知识全通关6继续学习(4)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民国建立后,铁路事业发展总体迟缓。(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域沟通。(6)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紧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航运业(1)19,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这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开始。(2)19,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早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以来,乘飞机出行人越来越多,航线和航班也不停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4/39知识全通关74.汽车和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2)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取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公路网。【规律总结】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主动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②列强侵华需要。为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控制,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列强凭借强大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③工业革命结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5/39(2)影响①主动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联络,丰富了人们生活,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②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不可防止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二、通讯工具变迁1.邮政(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2)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邮政正式脱离海关。2.电报(1)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企业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2)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这成为中国自办电报开端。继续学习知识全通关8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6/39返回目录知识全通关9(3)19,上海崇明岛装置无线电台,设置无线电报局;到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1)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置电话企业。(2)到,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居世界第一位。4.影响通讯工具变迁,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17/39一、近当代报刊业发展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872年创办《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汉字报刊。2.1873年在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先例。3.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这些报刊都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重大启蒙作用。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国民党创办了《中央日报》【思维拓展】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特点(1)以报道、统计、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新闻事业功效,是近代报刊业发展显著特征。继续学习考点3大众传媒发展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知识全通关1018/39(2)它含有强烈政治性,尤其重视政论,近代中国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络在一起。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路线、政策和方针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它类型报刊,内容比较丰富。6.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二、影视事业发展1.电影(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2)19中国人自己摄制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继续学习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知识全通关1019/39继续学习(3)1931年拍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以后成为国歌。(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1)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2)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进步,电视逐步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三、互联网(“第四媒介”)兴起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知识全通关1120/39返回目录知识全通关122.影响(1)主动:互联网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新观念和新模式。(2)消极:过分依赖网络会使人忽略真实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冷淡;网络犯罪活动猖獗,网络道德得不到有效监督,沉迷于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思维拓展】网络媒介特点(1)信息量大、费用低廉、信息传输快速。(2)高度互动,双向传受。(3)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含有很强表现力和感染力。(4)能够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1/39解题大突破22/39【考法示例1】19《大公报》记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无足异。无如政界中人,相互效法,认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A.生活方式改变带有显著政治色彩B.生活方式实现由传统向近代转型C.西装革履成为当初社会生活时尚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答题思绪】找信息“革命巨子……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政界中人……认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说明政界中人纷纷效仿海外归来革命巨子解题大突破1继续学习考法1近当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3/39
析选项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表达了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政界中人……效法,认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说明部分民众生活方式改变带有显著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主要论及衣饰与政治关系,故C项错误;报纸功效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A学法指导近当代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能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所以成为高考常考点。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把握: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1)原因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2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4/39①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步传入中国。②在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与发展。③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开展。④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2)表现①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②摒弃了男尊女卑思想,女权意识增强。③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步西方化,求奢逐步成为一个社会时尚。(3)特点①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过程。②伴随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改变而不停加深。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3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5/39解题大突破4返回目录③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步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4)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开展。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推进。③思想文化上,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精华,又使中国文化日趋科学合理。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6/39【考法示例2】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想。这说明当初报刊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B.表达出经世致用思想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答题思绪】找信息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想析选项依据题干材料能够看出,这一时期报刊关注现实,主张知识分子服务于国家和民族,这与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基本一致。材料中表达不出报刊在宣传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5考法2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原因及影响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7/39共和理念,排除A;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报刊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排除C;D与材料所述无关。答案B学法指导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尤其在社会监督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对该知识点考查形式多样,详细角度以下:(1)以史料或数据材料切入考查近代报刊业发展。近代中国报刊最主要意义就是它民族性。近代中国,列强欺凌,军阀混战,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都不是完全独立。从1840年至1949年这百余年中,国人历史使命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创办报刊都有着鲜明标签,目标是经过舆论宣传来唤醒民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继续学习解题大突破6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8/39解题大突破7返回目录决定了近代报刊业从它创建那一刻起,就从未间断地充当着联络和沟通中西文化、中国社会各阶层双重担务。所以说,不论是近代创建报刊也好,还是当代各类新闻媒体也罢,最主要一点,就是要树立一个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常结合不一样时期大众传媒发展考查其对社会各方面影响。复习备考时,准确了解大众传输媒介对社会思潮导向。大众传输媒介对社会思潮影响是复杂而矛盾。首先,媒介新闻导向作用使人们产生相同或相同价值取向;另首先,因为媒体信息量庞大,对同一事件报道角度不一样,使社会思潮愈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但有时也会让人无所适从。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要判别正确信息,摒弃垃圾信息,从而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29/39史料深研析30/39【研析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料往来如织密如麻,①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②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③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④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最近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⑤最近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⑥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史料深研析1继续学习史料研读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31/39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进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依据史料,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主要表现。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原因。解题思绪审设问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2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目标路径1.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主要表现据史料2.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原因据史料和所学知识32/39析史料答案表现: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近代报馆建立),崇尚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传输,民众娱乐方式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原因:经济上,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冲击;思想文化上,新思潮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传媒事业发展;政治上,国内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进等。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3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判出处史料反应出材料讲是上海洋场情况读信息①②③④⑤⑥从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生活娱乐方式、大众传输、衣饰等方面介绍了上海生活近代化主要表现衔知识19世纪末社会生活改变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结果,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思索33/39【研析二】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辛亥老人回想湖南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封锁线……①要求有选择配偶自由……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了。”——《近当代中国社会简明教程》史料二19,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众报》上公布“哀启”,申明②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能够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单感人。——《简明中国近代史》史料三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看着自己国里,没有一点是好,所以③学外国人惟恐不像。——《大公报》(194月)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4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34/39(1)史料一反应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展现出怎样改变?(2)史料二表明20世纪初中国丧葬礼仪展现出怎样改变趋势?这说明了什么?(3)史料三反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解题思绪审设问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5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目标路径1.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展现出改变据史料2.20世纪初中国丧葬礼仪展现出改变趋势及其反应内容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问题35/39析史料答案(1)辛亥革命后女权提升,婚姻自由已成社会风气。(2)反应了由烦琐铺张向简约文明转变趋势。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深受西方影响,并发生了重大改变。(3)当初存在极端崇洋思想倾向,含有浓厚半殖民地色彩。继续学习史料深研析6判出处史料一:近当代中国社会。史料二:中国近代史。史料三:194月《大公报》。综合上述三则史料出处可知本题研究范围侧重于近代中国历史现象读信息①反应了婚姻自由;②反应了丧葬趋向于简约文明;③反应了崇洋媚外思想衔知识社会习俗作为政治生活一个写照,往往和政治导向、政府政策联络在一起。辛亥革命后,在南京暂时政府有力推进下,以风俗改良为宗旨社会团体应时而出,它们宣传与政府政策遥相呼应。一时间,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移风易俗、除旧布新时尚,社见面貌和风俗习惯大为改观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变迁36/39对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评价观点1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2024年车辆购买协议模板
- 2024限量啤酒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日本商业协议模板集锦
- 2024企业间紧急无偿借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毕业生见习就业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供应链优化服务协议范本
- 2024沿海集装箱运输服务协议
- 2024箱涵工程施工及质量保障协议
- 小学校长家校共育交流分享发言稿
- 办公用品及耗材采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2024至2030年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市场需求与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 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含各题型)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食品保质期延长技术研究
- 初中数学试题大全(六十九)尺规作图难题
- 2024-2030年中国索道缆车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2024-2025学年达标测试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 SHT+3413-2019+石油化工石油气管道阻火器选用检验及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