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戒烟指南及福建协和戒烟资料_第1页
中国戒烟指南及福建协和戒烟资料_第2页
中国戒烟指南及福建协和戒烟资料_第3页
中国戒烟指南及福建协和戒烟资料_第4页
中国戒烟指南及福建协和戒烟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疾病戒烟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提供给临床医生应掌握的戒烟方法和管理流程,强调医生戒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戒烟干预能力,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和全民吸烟率,改善心血管病预后,维护全民心血管健康。1我国吸烟流行病学现状当欧美发达国家意识到烟草的危害,人群吸烟率在逐渐下降的同时,我国人群吸烟率却稳居高位。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结果显示,中国的吸烟情况、戒烟比例和二手烟暴露10年间没有明显改善。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女性为2.4%。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吸烟率为33.3%。仅有27.2%和38.7%知道吸烟导致中风、心脏病,仅有27.5%、51.0%和52.6%知道二手烟导致心脏病、肺癌、儿童肺部疾病,仅有16.1%的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戒烟,在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的人中,91.8%没有接受过任何戒烟帮助。上述数据提醒我们,戒烟工作在我国任重而道远。吸烟相关疾病导致死亡前三位依次是肺癌、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005年,我国吸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为140万,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近3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而2005年烟草税收合计为2000多亿元,烟草致病的经济成本已经抵消了烟草利税收益[1]。到2050年,我国因吸烟所致疾病死亡将达300万,其中有一半将发生在35~69岁人群,这对社会和家庭都将造成巨大损失[2]。烟草相关疾病的发病高峰一般在吸烟流行20~30年后出现。目前,我国与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是20世纪70~80年代人群烟草消费的后果。现今烟草消费的后果将使未来20~30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继续上升。控制烟草使用和加强戒烟宣教是我国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3]。2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250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6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尼古丁是致成瘾的主要物质。二手烟雾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很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及丁二烯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直接相关[4]。2.1机制2.1.1吸烟导致内皮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内皮舒张功能受损、促炎症状态和促血栓形成。促进白细胞和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壁,导致内皮细胞分泌的促凝因子(PAI-Ⅰ)和抗凝因子(tPA)失衡以及抗栓因子[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分泌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烟草烟雾中的氧自由基和尼古丁相关。2.1.2吸烟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导致心肌梗死的风险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远高于心绞痛风险。具体机制可能包括:①内皮细胞分泌NO减少致血小板激活;②内皮细胞tPA生成减少,PAI-Ⅰ生成增加;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组织因子、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生成增加,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增加;④血小板释放大量的血栓素A2,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5];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增加,导致斑块不稳定[6]。2.1.3吸烟导致机体处于炎症状态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吸烟使体内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增加;促进白细胞向血管壁的黏附,激活单核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上述病理变化与吸烟加剧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尼古丁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白细胞黏附,增加白介素12(IL-12)分泌,刺激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释放。提示尼古丁参与吸烟对机体免疫反应。但将吸烟改为尼古丁贴剂用于人体,体内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提示尼古丁在促炎状态中不是发挥主要作用[7]。2.1.4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血症)、高甘油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升高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增加。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其机制包括尼古丁加速脂溶解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加,尼古丁导致胰岛素抵抗[8]。2.1.5吸烟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研究发现,吸烟者冠状动脉痉挛风险增加2.41倍[9]。冠状动脉内超声研究显示,吸烟促进冠状动脉收缩,增加总冠状动脉血管阻力[10]。另一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吸烟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α受体阻滞剂可阻断这种反应,提示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至少部分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引起[11]。此外,吸烟导致内皮NO生成减少,增加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RhoA/Rho肌酶(ROK)表达,均与冠状动脉痉挛密切相关[12]。2.1.6吸烟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吸烟者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量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和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其机制未完全阐明,一部分证据显示与尼古丁相关,氧化应激和交感神经激活以及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2.2临床流行病学吸烟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使首次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提前10年[12],使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增加2倍,使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增加最高达7倍[13],且与吸烟量呈线性关系,即使每日吸烟<5支,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40%。人群越年轻,吸烟的相对危害越大。60岁以上吸烟者冠心病相对危险增加2倍,而50岁以下吸烟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增加5倍。吸烟使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1.55倍[14]。吸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15],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死亡相对风险增加1.76倍,发生Q波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增加2.08倍[16]。吸烟使猝死的相对危险升高3倍以上,是猝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7]。吸烟使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190%[18]。吸烟使外周血管病的患病危险增加10~16倍[19],间歇性跛行发病率增加4倍,截肢风险增加2倍,使下肢末端旁路移植手术失败风险显著增加[20]。70%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和几乎所有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都与吸烟相关。吸烟者死于主动脉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并与每天吸烟的支数有明显的量效关系。3戒烟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3.1短期(<1年)获益戒烟使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血HDL-C水平增加,使动脉顺应性改善,使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改善。戒烟2个月,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戒烟6个月,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参数值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戒烟1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50%[21]。戒烟1年后卒中再发危险降低20%,戒烟5年后卒中再发危险降到与不吸烟者相同[22]。3.2长期(>1年)获益戒烟使冠心病远期死亡风险降低36%,远高于任何一项其他二级预防措施(他汀降低29%,茁受体阻滞剂降低23%,ACE抑制剂降低23%,阿司匹林降低15%)[23]。使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降低46%[24]。戒烟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降低44%[15],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降低75%,再血管化相对风险降低41%[25]。戒烟者与持续吸烟者相比,发生心脏骤停的绝对风险降低8%[26]。戒烟使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生率降低16%[27]。戒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28],每挽救一个生命年的费用为2000~6000美元,相当于降压费用的1/5,降脂费用的1/25(降血压治疗为9000~26000美元,降血脂治疗为50000~196000美元)。3.3公共场所戒烟的益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8项2008年前发表的“公共场所戒烟对心肌梗死患病率影响”的研究,涉及意大利、爱尔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结果显示,公共场所戒烟使该地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率下降19%[29]。4心血管医生应掌握的戒烟策略研究显示,70%~90%的吸烟者每年与医生接触,约70%的戒烟成功者由医生的劝告实现。吸烟者每年戒烟的平均比例约为2%,而医生简短的建议就会使戒烟率提高一倍。吸烟至少是和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同等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导吸烟者戒烟,控制吸烟流行趋势,心血管医生责无旁贷。4.1心血管医生应首先戒烟我国是男性医生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的“中国医师心血管风险评估”显示,在全部参与调查的医师中,56%的男性医生吸烟,33%的男性心血管医生吸烟。有1/3的吸烟医生在患者面前吸烟[30]。相比而言,在全球吸烟率最低的英国、澳大利亚和冰岛,男性医生吸烟率仅为2%~5%,美国为9%。各国医生都自觉做到不在患者面前吸烟。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尤其在患者面前吸烟现象的存在,毫无疑问会使劝阻患者吸烟的效果显著降低。调查显示,吸烟医生劝告患者戒烟的比例显著低于不吸烟医生或戒烟医生[30],即使劝诫,态度并不坚决,收效甚微。呼吁心内科医生首先戒烟,至少不在患者面前吸烟。这是心血管医生的责任,是帮助患者戒烟成功的前提和保障。4.2重视健康教育——戒烟干预的重要手段了解吸烟危害和戒烟获益的相关知识是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强动力。呼吁心血管医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接诊患者时、科普讲座、科普文章和各种学术会议。建议各心血管病房和心血管门诊设立吸烟危害专栏以及戒烟警示牌。4.3医生应掌握的戒烟干预相关知识4.3.1烟草依赖定义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确认烟草是目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存在戒断症状或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经过吸烟危害教育,仍然吸烟或戒烟后复吸,提示患者存在烟草依赖。尼古丁依赖程度可根据国际通用的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得分来确定。该量表分值范围0~10分。不同分值代表依赖程度分别是:0~2分:极低;3~4分:低;5分:中度;6~7分:高;8~10分:极高。当FTND≥6分时,诊断为尼古丁高度依赖,患者戒烟后复吸的可能性较大,戒断症状会比较明显。4.3.2识别戒断症状戒断症状定义为吸烟者戒烟后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症状,表现为吸烟者戒烟后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会对戒烟者造成极度的困扰,是戒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停止每日使用尼古丁后不久,体内的尼古丁水平很快就会开始下降,且通常会在停用尼古丁一天内开始产生戒断症状,在前14天最为强烈,并在停用尼古丁大约1个月后开始减弱,此症状可能持续长达6个月。不同国家对戒断症状发生率的文献报道显示,大约50%的戒烟者会出现戒断症状[31]。4.3.3干戒的危害“干戒”又称“冷火鸡法”或“自然戒断法”,不仅用于戒烟,也适用于其他物质依赖。是指强制中断物质依赖患者的毒品供给,仅提供饮食与一般性照顾,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断方法。一项研究评价干戒患者戒烟前后的心境状态,结果表明戒烟前患者的POMS评分与普通成年人相近;但是戒烟5天时患者的评分升高至近似精神科门诊患者的水平,临床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脾气暴躁且难以集中注意力,这种精神状态的变化与戒烟后患者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包括ACTH、皮质醇及催乳素水平升高[32]。精神应激和激素分泌异常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因此,心血管病患者戒烟过程中要注意评估其戒断症状,及时给予干预。4.3.4识别与筛选戒断症状的技巧4.3.4.1对于门诊患者应注意询问是否有戒烟史,筛选出曾经尝试过戒烟但目前仍在吸烟的患者。“曾干戒失败”这一特征提示该患者可能具备戒烟意愿,而且可能发生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需要接受戒烟药物治疗。4.3.4.2对于住院患者应注意询问住院期间是否有强烈的吸烟欲望,是否因不能吸烟而发生烦躁/抑郁情绪、失眠、易激惹、挫折感、愤怒、焦虑、难于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等不良反应,以筛选出有潜在戒断症状的患者,及时予以戒烟药物帮助。4.3.5烟草依赖干预方案引起烟草依赖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因此,烟草依赖戒断的过程需要医生的支持和建议。烟草依赖包括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因此医生需要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动机,干预的基本技能,了解烟草依赖的生理表现,能够处理戒断症状,知晓如何使用戒烟药物。4.3.5.1治疗心理依赖应用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指导。心理支持治疗:干预过程中医生应更多采用正面而乐观的语言,避免消极或歧视的言语,注意交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关爱,而非片面追求戒烟理论。帮助患者寻找有说服力的戒烟理由,并在每次门诊时反复强化,比如戒烟对患者自身健康的益处或对家人健康的益处等等。行为指导:给予患者戒烟建议,告知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促使患者进入戒烟思考期和准备期,帮助患者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始戒烟日,帮助患者寻找社会支持,教给患者处理戒断症状的技巧,提供给患者戒烟药物资料和戒烟自助资料。如何对待戒烟后的体重增加:戒烟后体重增加是导致戒烟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戒烟过程中体重一般会增加3~4kg。在患者开始戒烟时,要提醒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尽可能避免用食物取代对烟草的渴望。4.3.5.2治疗生理依赖应用戒烟药物减轻戒断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和2008年美国戒烟指南建议,治疗烟草依赖,除存在禁忌证或缺乏有效性充分证据的某些人群(如妊娠女性、无烟烟草使用者、轻度吸烟者、青少年)以外,临床医师应鼓励所有尝试戒烟的患者使用戒烟药物。目前,许多欧美和亚太国家和地区都将烟草依赖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并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如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日本、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美国、韩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的实践表明,将戒烟服务作为公共补偿的一部分,对降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负担能起到积极和促进的作用。一线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治疗(NRT)相关制剂、安非他酮和伐尼克兰。4.3.5.2.1尼古丁替代治疗(NRT)NRT相关制剂包括尼古丁贴片、咀嚼剂、吸入剂、鼻喷剂和舌下含片5种,效果相差无几。作用机制:制剂中的尼古丁递送至大脑的速度比吸烟时慢且剂量小,从而使烟民大脑中nAChRs产生“脱敏作用”,使用一段时间后,戒烟者对尼古丁摄取量逐渐降至最低,进而戒除烟瘾,可使戒烟的成功率提高1倍。使用方法:尼古丁咀嚼胶:成人剂量的选择应根据吸烟者对烟草的依赖程度而定。重度依赖的吸烟者及用2mg尼古丁咀嚼胶无效者,应选用4mg尼古丁咀嚼胶;其他选用2mg尼古丁咀嚼胶。大部分吸烟者每天需用8~12片合适剂量的咀嚼胶。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4片咀嚼胶。疗程长短因人而异。临床经验显示,一个疗程至少需要3个月,然后逐渐减少咀嚼胶的用量。当每天只需1~2片尼古丁咀嚼胶时,疗程便可结束,不主张使用尼古丁咀嚼胶超过1年。尼古丁贴片:在完全停止吸烟的当天开始使用高剂量的规格(15mg/16h),至少持续12周,此后,在4周以上的时间内逐渐降低剂量,整个疗程应大于16周。在开始的大约12周时间内,每天使用1片15mg/16h的尼古丁贴剂;在随后的大约2周时间内,每天使用1片10mg/16h尼古丁贴剂;在最后大约2周时间内,每天使用1片5mg/16h的尼古丁贴剂。不良反应:因给药途径不同引起皮肤过敏,口腔、咽、鼻、喉不适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注意事项:尼古丁咀嚼剂和舌下含片必须在餐后或饮用酸性饮料15min后使用;气道高反应性吸烟者应避免使用吸入剂和鼻喷剂。禁忌证:不稳定型或恶化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例如闭塞性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稳定型心绞痛和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血管痉挛、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中重度肝脏疾病、严重肾脏疾病、十二指肠和胃溃疡患者慎重使用。4.3.5.2.2安非他酮作用机制:通过增加伏隔核和蓝斑部位的神经突触间隙NE、5-HT及DA的浓度,降低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渴求,同时不引起戒断症状;通过增加中枢NE、5-HT及DA含量,减少了与烟草戒断综合征相关的一些症状的发生。使用方法:在确定戒烟日前1周开始服用。前3天每日1次,每次150mg;后4天剂量不变但改为每日2次,两次服药间隔时间不少于8h,晚上忌用;从第2周至治疗结束又恢复前3天的用法,为期7~12周。不良反应:困倦和口干,也有湿疹及其他过敏性反应引起的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与氟西汀、金刚烷胺等同时使用,以免引发某些精神病症状。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慎用。禁忌证:癫痫发作患者;使用其他含有安非他酮成分药物的患者;现在或者既往诊断为贪食症或厌食症的患者;不能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合并应用,两药服用间隔至少应该为14天;突然戒酒或停用镇静剂的患者。4.3.5.2.3伐尼克兰作用机制:高选择性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剂,对该受体有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其激动剂作用可缓解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渴求和戒断症状,而同时其拮抗剂作用又能阻止尼古丁与大脑内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吸烟的快感,降低对吸烟的期待,大大减少复吸的可能性,可使戒烟率提高2.33倍。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伐尼克兰治疗1年时的戒烟率分别为NRT和安非他酮的1.31倍和1.52倍。使用方法:患者应设定戒烟日期并在此日期前1~2周开始服用本品。第1~3日:0.5mg,每日1次(白色片);第4~7日:0.5mg,每日2次(白色片);第8日至治疗结束:1.0mg,每日2次(淡蓝色片)。治疗疗程12周。对于经12周治疗戒烟成功的患者,可考虑续加一个12周疗程,剂量仍为每日2次,每次1mg。由于在戒烟疗程结束的最初阶段患者的复吸风险较高,可考虑在戒烟疗程结束时,逐渐减量至停药。肝功能损伤患者不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减量使用。该药仅10%经过肝细胞色素酶P450代谢,很少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恶心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此外还有睡眠异常、便秘、胀气、呕吐等。注意事项:有报道出现严重精神神经症状、自杀、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超敏反应、严重皮肤反应。当观察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或表现时,立即停止服用本品,同时给予相应治疗。禁忌证:对本品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2011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应用伐尼克兰后某些心血管事件的频率高于安慰剂。国内外心血管专家对此结果一致认为应慎重对待,伐尼克兰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频率较低,相比戒烟的获益更大,仍建议使用伐尼克兰作为一线戒烟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4.3.6随访和复吸处理我国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个月戒烟率为64.6%,复吸率为38.1%,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复吸主要原因是渴求,占90.32%,其他原因为9.68%。尼古丁依赖评分4分以上是预测患者复吸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2个月内是患者复吸的高发时间。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分钟的简短戒烟干预和出院后半个月电话随访一次,不能有效控制患者戒烟。提示应延长住院期间戒烟教育时间及出院后随访2个月[33]。一项针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戒烟治疗策略的荟萃分析资料同样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给予戒烟教育和出院后至少1个月的随访支持,戒烟药物可提高戒烟成功率[34]。建议以科室为单位成立戒烟小组,对诊断为心血管疾病且吸烟患者出院后给予至少一个月的随访监督。4.3.7简短干预流程见图1。4.3.8吸烟患者分层管理4.3.8.1门诊戒烟可及性分层及管理见表1。4.3.8.2病房医生戒烟指导建议住院患者通常病情相对较重,与医生接触时间较长。医生可通过入院检查和床旁随访,观察患者戒断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必须使用戒烟药物,从而选择治疗方案。见表2。执笔:胡大一丁荣晶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前言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是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应使广大公众及吸烟者深刻认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促使人们努力创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无烟环境,并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戒烟意愿是吸烟者本人成功戒烟的基础。然而,对于大部分吸烟者,尤其是已经罹患烟草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是困难的,需要卫生计生人员的专业化戒烟干预。有效的专业化戒烟干预能够强化吸烟者戒烟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其缓解戒断症状,解决戒烟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健康教育贯穿戒烟干预的全过程,从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院控烟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共同编写了《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旨在指导卫生计生工作者科学、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原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中,也以专章阐述了烟草依赖、戒烟的健康益处与戒烟治疗等内容。为了更好地指导戒烟干预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组织国内戒烟领域专家,编写了此部《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2007年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试行本)》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际临床戒烟领域最新的证据和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结合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特点编写。《指南》正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卫生计生工作者。第一部分——戒烟干预:针对卫生计生专业人员。其中,强化戒烟干预部分针对专业戒烟干预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卫生计生系统中参与提供专业戒烟干预的工作人员(如戒烟门诊的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干预部分针对所有有机会接触就医者的卫生计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第二部分——对戒烟干预的行政支持和管理:针对卫生计生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计生政策制定者。《指南》的写作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等部门或组织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谨致诚挚谢忱。今后,《指南》还将根据临床戒烟领域的科学证据,动态进行修订和更新。限于水平,《指南》中或有疏漏欠妥之处,敬祈读者指正。《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专家组2015年4月28日一、戒烟干预吸烟可以成瘾,称为烟草依赖。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F17.2。许多吸烟者知道吸烟的危害,并有意愿戒烟,但因烟草依赖而难以戒烟。部分烟草依赖者甚至在罹患吸烟相关疾病后仍不能戒烟。对吸烟者应判断其是否患有烟草依赖并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烟草依赖者戒烟常需依靠专业化的戒烟干预。(一)强化戒烟干预强化戒烟干预包括联合使用多种干预方法、进行多次随访、增加每次干预的时间、几位医生共同进行干预等,适用于烟草依赖较为严重并愿意接受强化干预的吸烟者。强化戒烟干预应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实施。1.烟草依赖的表现烟草依赖表现在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方面。躯体依赖表现为,吸烟者在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表1、表2),包括吸烟渴求、焦虑、抑郁、不安、头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一般情况下,戒断症状可在停止吸烟后数小时开始出现,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强烈,之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大多数戒断症状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但部分患者对吸烟的渴求会持续1年以上。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俗称“心瘾”,表现为主观上强烈渴求吸烟。烟草依赖者出现戒断症状后若再吸烟,会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破坏戒烟进程。5表1烟草戒断症状表2烟草戒断症状量表*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参照ICD-10中关于药物依赖的诊断条件,烟草依赖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在过去1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6项中的至少3项,可以做出诊断。(1)强烈渴求吸烟。(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4)出现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喜好。(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3.烟草依赖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存在烟草依赖的患者,可根据以下两个量表(表3、表4)评估其严重程度。烟草依赖评估量表和吸烟严重度指数(heavinessofsmokingindex,HSI)的累计分值越高,说明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程度越严重,该吸烟者从强化戒烟干预,特别是戒烟药物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表3烟草依赖评估量表*4.干预方法医生应询问就医者的吸烟状况,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根据吸烟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法。目前常以“5R”法增强吸烟者的戒烟动机,用“5A”法帮助吸烟者戒烟。(1)对于暂时没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采取“5R”干预措施增强其戒烟动机“5R”包括:•相关(Relevance):使吸烟者认识到戒烟与其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危害(Risk):使吸烟者认识到吸烟的严重健康危害。•益处(Rewards):使吸烟者充分认识到戒烟的健康益处。•障碍(Roadblocks):使吸烟者知晓和预估戒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同时,让他们了解现有的戒烟干预方法(如咨询和药物)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反复(Repetition):反复对吸烟者进行上述戒烟动机干预。医生要首先了解吸烟者的感受和想法,把握其心理。医生应对吸烟者进行引导,强调吸烟的严重危害、戒烟的目的和意义,解除其犹豫心理,使之产生强烈的戒烟愿望并付诸行动。(2)对于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取“5A”戒烟干预方案“5A”包括:•询问(Ask)并记录所有就医者的吸烟情况。•建议(Advise)所有吸烟者必须戒烟。以明确、强烈以及个体化的话语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明确指出:吸烟可导致多种疾病;吸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同样有害健康;偶尔吸烟也有害健康;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强烈建议:现在必须戒烟;戒烟是为健康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个体化劝诫:将吸烟与就医者最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如目前的症状、对健康的忧虑、经济花费、二手烟暴露对家庭成员及他人的不良影响等。评估(Assess)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图1)。图1评估吸烟者戒烟意愿流程图•提供戒烟帮助(Assist)。向吸烟者提供实用的戒烟咨询。向吸烟者提供戒烟资料,介绍戒烟热线(全国戒烟热线400-888-5531、400-808-5531,卫生热线12320)。推荐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使用戒烟药物。实用的戒烟咨询戒烟应彻底:不要在戒烟后尝试吸烟,即使是一口烟。戒烟经验:帮助吸烟者回忆、总结之前戒烟尝试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原因。在过去戒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次戒烟。帮助吸烟者制订戒烟计划:设定戒烟日,应在2周之内开始戒烟;告诉家人、朋友、同事自己已决定戒烟,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预见在戒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戒烟最初的几周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如尼古丁戒断症状等;处理掉身边与吸烟有关的全部物品,在完全戒烟前使家中与办公室(桌)无烟。控制吸烟欲望:改变与吸烟密切相关的生活行为习惯,如改变清晨的行为顺序,先洗漱、吃饭,再上卫生间等;建立一些补偿行为,可借用一些替代物,如饮水、咀嚼无糖口香糖等。分析戒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应对戒断症状、避免吸烟诱惑、改变生活习惯等。处理戒断症状:针对吸烟者的主诉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我感觉紧张、烦躁”——做深呼吸,散步;“我不能集中精力”——减少工作负担;“我感觉身体疲乏,总想睡觉”——保证充足睡眠;“我总想吃东西”——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进行替代,不要吃高热量的零食。限酒:在戒烟期间饮酒会降低戒烟成功率。家庭中的其他吸烟者:应鼓励家中其他吸烟者共同戒烟,至少要求他们不在戒烟者面前吸烟。•安排(Arrange)随访: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应安排随访至少6个月,6个月内随访次数不宜少于6次。随访的形式可以是要求戒烟者到戒烟门诊复诊或通过电话了解其戒烟情况。(3)对于已戒烟者采取措施防止复吸复吸多发生在戒烟后较短的时间内,新近戒烟者面临较高的复吸风险,但戒烟数月后甚至数年后仍可发生复吸。•对于开始戒烟者,医生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戒烟对健康的巨大益处,并帮助他们解决戒烟中遇到的问题。•医生应持续关注戒烟者的戒烟进程,并告知戒烟者若出现复吸倾向应主动向医生寻求帮助。•对戒烟成功者,医生可与他们探讨戒烟的经验,进一步巩固戒烟状态。•告诫戒烟成功者可能还会遇到诱导其复吸的因素,应有所戒备并加以抵制。•告知戒烟者如有复吸发生,应尽早报告医生以获得及时干预,不要“羞于”报告。5.成功戒烟的过程戒烟一般要经历从“没有想过戒烟”到“完全戒烟”的过程。因此,对于戒烟干预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戒”或“没戒”,而是递增的、阶段性的“成功”过程(图2)。多数吸烟者会经历全部或大部分戒烟阶段,最后才完全成功戒烟。临床医生要帮助每个吸烟者解决戒烟各阶段遇到的问题,最终成功戒烟。图2成功戒烟的12个阶段6.戒烟药物(1)戒烟药物可以缓解戒断症状,辅助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提高戒烟成功率。(2)不是所有吸烟者都需要使用戒烟药物才能成功戒烟,但医生应向每一位希望获得戒烟帮助的吸烟者提供有效戒烟药物的信息。(3)对于存在药物禁忌或使用戒烟药物后疗效尚不明确的人群(如非燃吸烟草制品使用者、少量吸烟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未成年人等),目前尚不推荐使用戒烟药物。(4)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非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伐尼克兰(处方药)。(5)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存在一些禁忌证和需要慎用的情况,医生应严格依照说明书指导戒烟者使用。(6)应对使用戒烟药物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规律服用情况以及戒烟效果等。(7)戒烟药物可能会影响体内其他药物的代谢(如氯氮平、华法林等),必要时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调整这些药物的使用剂量。国内可获得的一线戒烟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见表5。关于各药品的详细说明见有关产品说明书。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replacementtherapy,NRT)类药物(如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通过向人体释放尼古丁,代替或部分代替吸烟者通过吸烟获得的尼古丁,从而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以NRT类药物辅助戒烟安全有效,可使长期戒烟的成功率增加1倍。•不同剂型的NRT类药物在戒烟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别,可遵从戒烟者的意愿选择。••使用NRT贴片或咀嚼胶的疗程应至少达到12周。•单一药物减轻戒断症状不明显时,可联合使用两种NRT类药物(如联合使用贴片和咀嚼胶),可望取得更好效果。•NRT类药物可长期使用(超过12周),但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了解他们的使用情况和吸烟状态。•在戒烟前,吸烟者可使用NRT类药物减少吸烟量。•一旦开始尝试戒烟,应规律使用NRT类药物。•NRT类药物为非处方药,可在医院或药店购买。吸烟者在使用前宜咨询专业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伐尼克兰•伐尼克兰可使长期戒烟率提高2倍以上。•应在戒烟日前1周开始使用,并规律使用12周。•伐尼克兰为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在医院或药店购买。•医生在开具处方之前,应核实用药禁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未成年人禁止使用伐尼克兰。•应监测戒烟者使用伐尼克兰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异常梦境和睡眠障碍。曾经报道过的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有心脏事件、抑郁、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但尚不确定与使用伐尼克兰存在明确相关性。•如果戒烟者在使用伐尼克兰后出现了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建议及时联系专业医生。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bupropionhydrochloridesustainedreleasetablets)是一种抗抑郁药,可以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为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在医院或药店购买。•吸烟者应在戒烟日前1周使用药物,并至少使用7周。•医生在开具处方之前,应核实用药禁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失眠和头痛等,具体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见表5。•药物选择应取决于吸烟者的意愿并结合临床医师关于用药相关风险的评估。联合用药•已被证实有效的药物组合包括:长疗程尼古丁贴片治疗(>14周)+其他NRT类药物(如咀嚼胶)。尼古丁贴片+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戒烟药物配合戒烟咨询等综合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对于有戒烟意愿的少量吸烟者(每日吸烟•伐尼克兰为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同时具有激动及拮抗的双重调节作用。药品名(英文名)用法、用量及疗程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规格及获得途径表5国内可获得的一线戒烟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二)简短戒烟干预卫生计生人员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最佳人选。卫生计生机构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应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明确建议吸烟者戒烟。对于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提供进一步戒烟指导和帮助;对于尚无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激发其戒烟动机。这些干预一般耗时不超过3分钟,但可促进吸烟者尝试戒烟并提高戒烟成功率。简短戒烟干预的具体方法(图3)包括:每位卫生计生人员在首次接触就医者时均应问询并记录其吸烟状况。可使用吸烟指数计算吸烟者的吸烟程度,单位为“包年”(1包=20支),计算方法如下:吸烟指数(包年)=每日吸烟量(包)×吸烟时间(年)z向吸烟者提供关于吸烟危害健康和吸烟与其自身疾病或健康有关的信息。z建议所有吸烟者必须戒烟。z向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提供戒烟帮助。对于需要进一步戒烟干预的吸烟者,可推荐至戒烟门诊或建议拨打戒烟热线((全国戒烟热线400-888-5531、400-808-5531,卫生热线12320)。二、对戒烟干预的行政支持和管理临床戒烟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给予充分的政策和条件支持。现阶段我国已发布有关政策促进卫生计生机构开展戒烟干预,如原卫生部、全国爱卫办《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中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对吸烟者至少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在相应科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烟履约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卫生计生机构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应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将其纳入病历考核标准,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卫生计生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明确各级领导在临床戒烟工作中的职责,并将之纳入管理考核体系,积极推动临床戒烟工作的开展。1.无烟政策所有卫生计生机构均应推行严格的无烟政策,包括:•卫生计生场所全面禁止吸烟。•鼓励所有吸烟员工及就医者戒烟,并向他们提供戒烟帮助。2.控烟与临床戒烟培训卫生计生机构应对全部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戒烟培训,至少包括:•所有员工入职培训中包括简短戒烟培训。•每年对员工进行戒烟的强化培训。3.设立控烟及戒烟提示在显著位置设立控烟及戒烟提示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在门诊、住院病历、信息系统中设戒烟界面。4.评估和反馈应采取有效方法评估进行戒烟干预的情况,并定期反馈结果。建议将评估结果纳入综合考核体系。5.奖惩机制建议设立奖惩机制促进卫生计生人员对吸烟者实行戒烟干预。督促员工中的吸烟者戒烟并为其提供戒烟帮助。6.配备专业戒烟干预人员有条件的卫生计生机构可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戒烟干预。7.戒烟门诊戒烟门诊是对吸烟者进行专业化戒烟干预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其对象主要是简短干预效果不佳或自愿接受强化戒烟干预的吸烟者。•医院及主管部门应积极在相关科室建立戒烟门诊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卫生计生机构可设立单独诊室供戒烟医生进行戒烟干预。•有条件的卫生计生机构可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戒烟医生。•应配备相关的检查设备,如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仪等。•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戒烟门诊,引导吸烟者到戒烟门诊接受专业化戒烟干预。附:我国政府颁布的戒烟工作相关政策摘录•原卫生部、全国爱卫办《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2008年)一、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将无烟机构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二、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三、所属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完全禁烟;四、各部门设有控烟监督员;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六、明确规定全体职工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七、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八、所属区域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无烟医院在此基础上还要符合以下标准:九、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对吸烟者至少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十、在相应科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烟履约工作的通知》(2014年)二、强化控烟措施,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在禁止吸烟的室内外场所吸烟,并要有专兼职人员劝阻和制止他人违规吸烟行为;不得在机构内销售和提供烟草制品,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按规定张贴禁烟标识。要将创建无烟卫生计生机构工作纳入各单位制度建设,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和教育,要将控烟宣传教育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岗位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给予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支持,为员工提供戒烟帮助。卫生计生机构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应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将其纳入病历考核标准,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正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把吸烟比作世纪的瘟疫是再恰当不过吸烟不仅直接损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而且还给被动吸烟的朋友家属和同事造成严重的危害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均可导致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给国家和个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现在吸烟者中,将来有一半会因吸烟而提早死亡;而60、50、40或30岁时戒烟可分别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且与持续吸烟者相比,戒烟者更少伴有疾病和残疾;但通过减少吸烟量并不能减低吸烟者患病和死亡的风险。因此,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晚戒好。戒烟越早,健康获益越大,寿命延长越多。无论何时戒烟,均可获得更长的预期寿命。《报告》指出;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称为烟草依赖;虽然不是所有吸烟者都会产生烟草依赖,但吸烟者一旦发展为烟草依赖者则很难戒除,而长期吸烟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危害。许多吸烟者知道吸烟的危害,并有意愿戒烟,但因烟草依赖而不能控制吸烟行为。吸烟者本人的戒烟意愿是成功戒烟的基础。对于没有成瘾或者烟草依赖程度较低的吸烟者可以凭毅力自行戒烟。对于烟草依赖程度较高者,则需要依靠专业化的戒烟治疗进行戒烟,可到戒烟门诊接受戒烟治疗。医务人员应主动询问就诊者的吸烟情况,对所有吸烟者进行戒烟劝诫。推荐采用“5A”方案对吸烟者进行戒烟干预,包括:询问(Ask)吸烟情况、建议(Advise)戒烟、评估(Assess)戒烟意愿、提供(Assist)戒烟帮助、安排(Arrange)随访。努力创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无烟环境,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戒烟劝诫、戒烟咨询、戒烟热线和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戒烟成功率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烟草业干扰控烟”,口号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2012年5月30日,卫生部在京举行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1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公众对吸烟危害认识严重不足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烟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另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公众对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3/4以上的人群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人群不了解二手烟暴露的危害。2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致癌物报告指出,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已知的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会引发机体内关键基因突变,正常生长控制机制失调,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和恶性肿瘤的发生。3二手烟暴露没有“安全水平”报告认为,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及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之中同样会增加多种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安全水平,即使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唯一能够有效避免二手烟危害的方法就是在室内环境中完全禁烟。4“新型卷烟”并未降低疾病风险报告认为,只要吸烟即有害健康,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新型卷烟”并未降低吸烟者的疾病风险。相比普通卷烟,“低焦油卷烟”并不会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中草药卷烟”与普通卷烟一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5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吸烟对平均寿命的影响,报告指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寿命约减少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可分别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戒烟后所增加的寿命年数为“健康的生命年数”,与持续吸烟者相比,戒烟者更少伴有疾病和残疾。五日戒烟法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昨天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本市吸烟人群中仅20%曾有过戒烟愿望,然而真正戒掉的却寥寥无几。分析认为,除瘾君子没有戒烟恒心外,方法不切实际是主要原因。昨天,该协会力荐“五日戒烟法”,有戒烟决心的人不妨一试。统计资料表明,五日戒烟法戒烟率约为20-25%。■第一日:准备阶段充分认识吸烟的多种危害,增加戒烟的决心。当日尽可能不要和那些仍在吸烟的人呆在一起。一日三餐以水果或水果汁为主食,少吃肉、鱼、鸡类食物,不要喝咖啡和其他酒类,以及辛辣食物。睡觉前散一次步做一次深呼吸,比平时提早一点时间上床休息。想吸烟的时候就做有节奏的深呼吸。■第二日:开始戒烟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你的意志力对自己再次强调“我今天选择不抽烟”。在早餐前喝一大杯水并洗一个澡,用湿毛巾擦皮肤,以增加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进食仍以水果为主,避免食用油炸和肉类食品,每顿饭后不要在饭桌上闲坐,寻找一些可以做的事情去做。■第三日:对付症状2天没有吸烟,对瘾君子来说,会引起头痛、口干、咳嗽、刺痛感、焦虑或抑郁、腹泻或便秘等种种不适症状。这时,除需要有毅力外,还要有正确的办法来对付这些症状,可以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洗热水澡,多喝果汁、开水,同时让自己的精神放松。■第四日:对付“尼古丁”“尼古丁”成瘾是重度吸烟者,可以用饮料和茶水淡化,为了避免各种饮料、茶的刺激,可以选择菊花茶或茉莉花茶替代。同时要进行适当锻炼,可选择走路、骑自行车等方式,以放松自己并增加能量消耗。非常想吸烟的时候,及时进行深呼吸。■第五日:防止复吸这时最关键的是要为自己选择戒烟而感到骄傲,要有意识地远离吸烟人群,控制自己的食量。如果碰到有人敬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已经戒烟了,不会再重新吸烟,哪怕是一口。”同时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娱乐、看电影、运动等。穴位针灸、中药贴敷与心理疏导结合戒烟疗法,将祖国传统中医药特色与现代心理疏导相结合的综合戒烟疗法在临床中戒烟效果明显。,通过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戒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甜美(位于列缺与阳溪之间,距桡骨颈突边缘约一拇指之柔软处,有明显压痛之凹陷点)、列缺(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两穴上双侧贴敷,整个疗程,只需二周左右。孕妇禁用。心理疗法:(1)行为应对技术:一是让吸烟者回避吸烟境遇,换成其他行为,如走路散步锻炼。二是嘱患者谢绝敬烟,如自信的说:“对不起,我已戒烟。”行为治疗二周,与药物治疗同步效应相似。(2)认知应对技术:证实不适当思维(吸烟与戒烟误区)代之以适当思维。(3)简明治疗:对戒烟行为进行支持咨询。(4)指导治疗:社区支持(配偶、同事或好友)、电话跟踪咨询、宣传资料等。(5)控制吸烟技术:期间不参加任何形式或场所的宴请活动、清除家里或上班工作场所存放的香烟、烟具、打火机等一切与吸烟有关的东西。在决定戒烟行为之前,首先让戒烟者接受心理戒烟教育的指导,让烟民充分认识到戒烟虽属个人行为(为了自己健康),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意识到戒烟的取舍值得,是正确而荣耀的。在此良好的戒烟理念基础上,再给烟民建立信心、规范行为、巩固维持三点上做工作戒烟疗法戒烟妙法戒烟处方(福建协和医院)一线药物盐酸安非他酮是一种具有多巴胺能(dopaminergic)和去甲肾上腺素能(noradrenergic)的抗抑郁剂,1997年被用于戒烟。安非他酮是口服药,至少在戒烟前1周开始服用,疗程为7~12周。使用容易,不含尼古丁。副作用有口干、易激惹、失眠、头痛和眩晕等。癫痫患者、并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厌食症或不正常食欲旺盛者禁用。对于尼古丁严重依赖的吸烟者,联合应用尼古丁替代治疗可使戒烟效果增加。二线药物是指在一线药物无效时临床医生可选用的药物,包括可乐定和去甲替林。可乐定

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减轻戒断症状中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的症状。剂量为0.1mg~0.3mg,每天两次,使用3~10周。副作用包括口干、忧郁、头昏等。因可乐定具有降血压作用,使用受到限制,一般只用于较重的依赖者。去甲替林研究显示,去甲替林可提高戒烟疗效。一般戒烟前10~28天使用,25mg/日,之后增加剂量到75mg~100mg/日,使用12周。副作用包括口干、镇静、头昏等。CHD患者慎用。伐尼克兰(Varenicline酒石酸盐)

是近年在美国、欧洲和中国上市的一种用于帮助成年烟民戒烟的戒烟药。该药是一种选择性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该化合物的激动特性可以减轻烟瘾和戒断症状。另外,在治疗期间,它的拮抗特性又可以减少吸烟时的满足感,从而减少复吸的可能性。伐尼克兰有0.5mg和1mg两种剂型,在戒烟日之前1至2周开始治疗,疗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