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经典总复习专题动线、动形问题完美_第1页
中考数学经典总复习专题动线、动形问题完美_第2页
中考数学经典总复习专题动线、动形问题完美_第3页
中考数学经典总复习专题动线、动形问题完美_第4页
中考数学经典总复习专题动线、动形问题完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数学---动线、动形问题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中考中必考的内容。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动线、动形问题。

一、关于动线、动形问题的解题方法:1.“以静制动”,把动态问题转化成静态问题;2.图形的运动主要有翻折、平移、旋转,在运动过程中,分清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以不变的量作为解题基础,以变化中的规律和特点作为解题的关键。二、合作探究注意:1.在运动过程中,分清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以不变的量作为解题基础,以变化中的规律和特点作为解题的关键。2.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利用全等或相似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求解,有时候会借鉴前面的结论,前面的结论就是解决后面问题的突破口。三、体验中考(2012,菏泽)(1)如图1,∠DAB=∠CAE,请补充一个条件:

,使△ABC∽△ADE.(2)如图2,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求D,E两点的坐标.D(0,5)E(4,8)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以静制动”,把动态问题转化成静态问题;2.图形的运动主要有翻折、平移、旋转,在运动过程中,分清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以不变的量作为解题基础,以变化中的规律和特点作为解题的关键。五、课堂检测1.2.3.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例1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k≠0)与直线y=x+2都经过点A(2,m).(1)求k与m的值;(2)此双曲线又经过点B(n,2),过点B的直线BC与直线y=x+2平行交y轴于点C,联结AB、AC,求△AB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在射线CB上有一点E,如果以点A、C、E所组成的三角形与△ACD相似,且相似比不为1,求点E的坐标.D思路点拨1.直线AD//BC,与坐标轴的夹角为45°.2.求△ABC的面积,一般用割补法.3.讨论△ACE与△ACD相似,先寻找一组等角,再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解答(1)将点A(2,m)代入y=x+2,得m=4.所以点A的坐标为(2,4).将点A(2,4)代入,得k=8.(2)将点B(n,2),代入,得n=4.所以点B的坐标为(4,2).设直线BC为y=x+b,代入点B(4,2),得b=-2.所以点C的坐标为(0,-2).由A(2,4)、B(4,2)、C(0,-2),可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2,B、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4.所以AB=,BC=,∠ABC=90°.所以S△ABC==8.3)由A(2,4)、D(0,2)、C(0,-2),得AD=,AC=.由于∠DAC+∠ACD=45°,∠ACE+∠ACD=45°,所以∠DAC=∠ACE.所以△ACE与△ACD相似,分两种情况:①如图3,当时,CE=AD=.此时△ACD≌△CAE,相似比为1.②如图4,当时,.解得CE=.此时C、E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10,所以E(10,8).动点问题特点

动点问题是近年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这类题目通常是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般采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构建函数模型或者方程模型加以解决。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POD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合

学动点与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相结合探究动点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关注全过程合

学动点与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相结合综上所述P的坐标为(2,4)或(3,4)或(8,4)PD=ODPO=ODPD=OD(2,4)(3,4)(8,4)问题2:如图.等边△ABC中AB=6cm,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s和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s).当t为多少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动点与特殊图形---直角三角形相结合合

学解析:合

学问题3:如图,矩形ABCD中,AB=4,DA=6,动点Q从D向C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动点P从C向B以2cm/秒的速度运动,它们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PCQ面积为S(cm²)。(1)求出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PCQ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动点与函数相结合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合

学动点与函数相结合

解析: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动点与函数相结合

解析: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3)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合

学动点与函数相结合

解析:特殊位置动点问题最值问题特殊图形函数课堂小结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思路化动为静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3厘米/秒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点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求: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2)t为何值时,PQ=CD?1t3t能力提高化动为静的作用:定图形、t已知、定关系、列方程解:由题意知:AP=2t,BP=6-2t,BQ=t∠B=600在Rt△BPQ中,∵∠PQB=900∠B=600∴∠QPB=300∴BP=2BQ即6-2t=2t∴t=1.5由题意知:AP=2t,BP=6-2t,BQ=t∠B=600在Rt△BPQ中,∵∠QPB=900∠B=600∴∠PQB=300∴2BP=BQ即2(6-2t)=t∴t=2.4综上所述当t为1.5或2.4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返回解:(1)∵抛物线y=x2+mx+n经过A(﹣1,0),C(0,2).

解得:m=n=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返回解:(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y=(x-)2+;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