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突破——掌握关键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突破四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第1页考点解读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一样语境中含有不一样含义。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本义就是词原来意义。比如:“兵”本义是“兵器”“武器”。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意义,它是造成实词多义根本原因。比如“兵”引申义:(1)士兵,如“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2)战争,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义就是经过本义打比喻而固定下来意义。比如:“金”比喻义为“坚固”。如“金城千里”(《过秦论》)。假借义就是一个汉字被借为别字而出现与原义无关意义。比如:“颁”是“斑”借字,假借义是“头发花白”。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考点1多义实词第2页解题指津1.语境推断法【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依据语境,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第3页解析:①句结合前句“益学问”和后句“独探古始立论议”不难解释“治”含义;②句结合前句“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等不难解释“申”含义。答案:①研究②表明参考译文:(欧阳发)长大之后,愈加钻研学问,但不研究科举方面文词,只探究远古叙述议论文章,自从有契约等书面凭证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其它到天文地理,没有不学习。他学问不致力于抄掠来应付当前,一定刨根究底搞清来龙去脉,评定编次,使知识分门别类,研究一定有所得,有所得一定可用。唉!他志向也够远大了。然而他不随意迎合他人,谈论事情对与错,碰到权贵也不会稍微屈服,重大情况一定表明他心意,所以也不愿轻易利用他所拥有(知识),人们也极少能够真正了解欧阳发。欧阳发死时候,现在眉山苏轼为他悲哭,认为欧阳发学到了欧阳修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人。第4页(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依据语境,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疾”结合句中“宦人骄横”“尽去”不难解释其含义;②句中“属”带宾语“卿”,可判断为动词,结合句中“一事”不难解释其含义。答案:①痛恨②托付第5页参考译文: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年人。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任职。召入朝拜授为左拾遗,因患病而去职。宰相崔胤掌管度支,表奏朝廷让韩偓担任自己副手。王溥举荐他做翰林学士。韩偓曾与崔胤定计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皇帝痛恨宦官骄横跋扈,打算将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人不予追究,如今又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对忠诚老实能够重用宦官,加以恩宠,让他们自己去除掉同党,这个方法不会不成功。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人有八千,即使杀掉六七个为首,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恰好坚定了这些人反叛之心。”皇帝向前移膝道:“这件事就完全托付给你了。”第6页2.语法推断法第7页【应用体验】(1)导学号8720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简”在句中作谓语,结合句中“为知府”不难解释其含义;②句中“扰”也作谓语,结合句中“人情(人心)”不难解释其含义。答案:①选拔②乱,烦乱第8页参考译文: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收皇帝诏令上任。当初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施以杖刑后将其流放边疆,其余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重视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慎重厚道良家子弟做官,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约费用,淘汰官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拖累到其它民户,成为百姓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所以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繁重租税,赵豫所管辖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第9页(2)导学号8720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畀”和“付”共同带宾语“后人”,再结合“传之无穷”,能够判断“畀”和“付”意思相近。②句中“赡”受“不”修饰,可判断其作谓语;又结合句子中“衣食”不难判断“赡”含义。答案:①赐予、给予②充分第10页参考译文: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赐予后人,永传后世。但应交给慎重敦厚人掌管,才能永为珍宝使用。不然不但会被损坏,恐怕也有被偷去危险。”世祖沉思了很久说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又问:“农家辛劳劳作,为何衣食不充分?”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根本,衣食起源。农民男耕女织,终年勤苦,却挑选其中最好上交到官府,剩下粗糙不好来赡养父母,养育儿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百姓。”第11页3.对称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对举句中,位置对称词语普通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么经过对已知词语词性、词义分析,就能够推知未知词语词性、词义。【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第12页解析:①句中“兼”和“进”在句中都作谓语,带宾语官职名,“进”是晋升之意,“兼”含义也应与任职相关;②句中“乖”和“失”在句中也作谓语,分别带宾语“崖分之节”和“大臣(之)礼”,可依据“失”含义推断“乖”含义。答案:①兼任②违反参考译文:开元初年,晋升为尚书左丞相,兼任黄门监,很快以太子少保身份被罢免。姚崇平时就忌妒他,就上奏幽求郁闷不快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皇帝下诏让有司审讯惩治他,宰相卢怀慎等人上奏道:“幽求轻佻放肆对人不恭敬,有失大臣礼仪,违反超越适当仪节。”第二天,被贬谪为睦州刺史,削去实际封赏六百户。调任到杭、郴二州,幽求恼恨悲愤,死在道路上,终年六十一岁,追赠为礼部尚书。第13页(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恶”与句中“美”意思相对,可依据“美”意思推断“恶”含义。②句中“贵”与句中“贱”意思相对,一样可依据“贱”意思推断“贵”含义;另句中无动词,可判断“贵”“贱”在句中作动词。答案:①丑陋②受尊重第14页参考译文:阳子(杨朱)到宋国去,住宿在客栈里。客栈主人有两个姨太太,其中一个很漂亮,其中另一个很丑陋。长得丑人受尊重,长得美人却受到冷漠对待。阳子问客栈主人这么做原因,客栈主人回答说:“那个漂亮自认为漂亮(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个丑自认为丑陋,但我不认为她丑。”阳子说:“弟子记住了!品德高尚而又不自认为贤明人,到哪里去不受尊重呢?”第15页4.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就是对试题中出现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络课文对应文句对应迁移。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当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现单音词,能够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成语中相关词语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如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B项,“于是乃偃兵偃:停顿”。结合成语“偃武修文”中“偃”意思“停顿”,可判断该项解释正确。【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利用联想推断法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第16页解析:①句中“登”可联络成语“五谷丰登”“登”解释;②句中“谢”可联络《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解释。答案:①庄稼成熟②道歉参考译文:……那以后又拿出小米数千石,借给乡里人,恰好碰到粮食歉收,借债人没方法偿还,都跑来道歉。李士谦说:“那些是我家多出谷物,原来就是想救助大家,哪里是想得到利钱呢?”于是召来全部借债人,为他们摆酒设宴,面对他们烧掉了借据,说:“债务不存在了,请你们不要老想着还债了。”让他们都回去。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人们争着来还士谦谷物,士谦拒绝收下,一点也没有接收。第17页(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利用联想推断法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因”可联络《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因”解释;②句中“规正”可联络当代汉语双音词“劝戒”“更正”解释。答案:①沿袭②劝戒更正第18页参考译文:(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提议。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劝戒他更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即使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勇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自己身边。第19页5.通假推断法【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第20页解析:①句中“亡”通“无”;②句中“贾”通“价”。答案:①没有②价格参考译文:现在农夫中五口之家,家里服徭役不少于二人,能够耕种土地不超出百亩,百亩收成,不超出百石。他们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备,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暑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际往来,吊唁死者,探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农民如此辛勤劳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改变。交赋税时候,有粮食人,半价贱卖后完税;没有粮食人,只好以加倍利息借债纳税;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地房屋、卖儿孙来还债事情。第21页(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昏”通“婚”;②句中“取”通“娶”。答案:①通“婚”②通“娶”参考译文:郑仁基女儿既漂亮又有才华,皇后提议娶她进宫为充华,典册都已齐备。有些人说她已定下婚约。魏徵进谏道:“陛下居于楼台,就应让百姓有居室;吃美食,就应让百姓吃饱饭;看到身边侍妾,就应让百姓有室家。如今郑女已许配人家,陛下娶她进宫,莫非是为民父母意思吗!”太宗沉痛地责备自己,马上下诏停顿册封之事。第22页6.字形推断法【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第23页解析:①句中“谮”,形旁为“言”,当与语言、说话相关;②句中“笞”形旁为“竹”,当与鞭子、鞭打相关。答案:①诬陷,中伤②受鞭刑参考译文:车千秋,原来姓田,他祖先齐国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紧急情况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帝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意图,(看了车千秋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事情,他人是极难说话,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么。这是高庙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该成为我辅佐。”第24页(2)阅读下面文言片段,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解析:①句中“购”,形旁为“贝”,当与钱财、悬赏捉拿相关;②句中“闻”形旁为“耳”,当与耳朵、听到相关。答案:①追捕②听闻第25页参考译文:渔翁是楚国人。楚平王因为听从费无忌谗言而要杀害伍奢,伍奢儿子伍员(听闻此事就)逃走了,打算投奔吴国。他来到江边,想要渡江却没有船只,然而奉命追捕他人紧随其后,情况十分危急,他担心自己无法逃脱。(正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渔翁,这才得以渡江。于是他解下身上所佩带宝剑,把剑递给了渔翁,并说:“这是把价值千金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渔翁不愿接收并说:“楚国律法,凡是能抓获伍员人加官晋爵,赏黄金千镒,我尚且不去领取,更何况是你这把剑呢?”渔翁不愿接收宝剑就告辞了,没有些人知道他是谁。伍员到了吴国,做了丞相,想要找那渔翁,却无法找到,他每次吃饭前就会祭奠渔翁,说:“名字能够听闻但人却无法相见,怕是只有这老渔翁吧?”第26页限时训练导学号87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第27页解析:B

例句中“率”为动词,意为“率领、率领”,B项与之相同。A项,副词,表范围,一律,都全。C项,顺着,由着。D项,轻率。第28页解析:C

例句中“数”为数词,表示约数,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天数、命运。B项,副词,一再。D项,名词,数目、数量。第29页解析:C

例句中“从”意为“跟随、随从”,C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听从、顺从。B项,动词,参加。D项,动词,依傍、紧挨着。第30页解析:B

例句中“迁”为动词,意为“调动官职”,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灭亡。C项,动词,迁移,放逐。D项,动词,迁移。第31页解析:A

A项,从小路;B项,参加;C项,秘密地;D项,有时,偶然。解析:C

A项,预计,推测;B项,制度;C项,渡过,越过;D项,常态。第32页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人用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进攻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顿;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著名。积功升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久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快速赶往滑台,等他们返到二分之一旅程时候,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一样,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问询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很快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土地,又全部失去。第33页考点2古今异义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异较大词。词语古今意义改变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名称说法改变等。尤其要注意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恰好是当代汉语中某个词语,这种情况轻易给人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它当成当代汉语中双音词去了解,从而造成失误。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形成”,“形”是名词,作主语,形势意思;“成”是动词,作谓语,形成意思。而当代汉语中“形成”是一个词。第34页类型典例词义扩大“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通名了。词义缩小“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词义转移“烈士”,本指有操守有理想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人。词义弱化“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强化“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现在表示仇恨、怀恨。感情色彩改变“卑鄙”在古代指地位低下,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第35页解题指津1.古今比照法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一样,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尤其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所以对于文言文中双音词一定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细致比对。2.联想迁移法即利用我们已经学过古今异义词,找出相同语境,从而推断出文段中词语意义方法。比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借助这句话中“交通”,我们就知道了“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中“交通”意思是“交织相通”。第36页3.博闻强识法有些古今异义词,是需要有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才能识别。比如“牺牲”这个词,古代指供祭奠用牲畜。而我们现在多是指为正义目标舍弃自己生命。这些与文化相关词语,仅靠上下文不一定能知道其意思,所以丰富自己见识才是根本。4.文句推敲法即依据上下文意思来推断词语含义。第37页限时训练指出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答案:1.父母弟兄等,统指家里亲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家庭或它组员。2.出使人/出门所带包裹、箱子等。3.求学人,读书人/有专门学问人。4.从,跟随;而,连词,表顺接/连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标或深入行动,相当于“所以就”,强调与上文因果或条件关系。第38页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答案:5.可爱/值得怜悯。6.先例,旧事/真实或虚构有些人物有情节事情。7.宽容/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到达目标。8.儿女亲家/结婚事;因结婚而产生夫妻关系。9.突然出击/超出普通。第39页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答案:10.交织相通/运输事业。11.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山东省。12.来送信人,信使,这里指媒人/寄来或送来信件。13.意外变故/十分,极,副词。14.不去,没有成行/不能够;不好;不中用。第40页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答案:15.第二年/今年下一年。16.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17.指给人看/为指导工作而发出口头或书面意见。18.走上前往进献/向前行动或发展。19.迎接/奉承、逢迎。第41页古:

今:

答案:20.官吏初到任/从车上走下来。第42页考点3通假字考点解读通假是指古人用字时不用本字,却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来代替现象。原本当用字叫本字,暂时用来替换本字那个字叫通假字。第43页解题指津1.代入语境法。某个字,假如依据上下文能够解释得通,完全没有矛盾或牵强之处,就不存在通假问题。2.参考字形,确定通假。已经知道用了通假,那通哪个字呢?通假字和本字,像是孪生弟兄关系,相像才能“通假”。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句中“孰”通“熟”。“孰”与“熟”相比,字形相近。3.参考语音,寻找本字。借字与本字是同音替换关系,即使两个字不完全同音,读音也是非常相近(同声母或同韵母)。4.从词语搭配入手,寻找本字。第44页限时训练指出以下各句中所含通假字并作解释。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释义:

2.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释义: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释义: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释义: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释义:

答案:1.反返/返回。2.父甫/古代对男子美称。3.孰熟/仔细。4.蚤早/比一定时间靠前。5.受授/传授。第45页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释义:

7.信义安所见乎

释义:

8.或师焉,或不焉

释义:

9.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释义:

10.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释义:

答案:6.畔叛/背叛。7.见现/表现,显露。8.不否/指不从师学习。9.从纵/与“横”相对。10.决诀/诀别,离别。第46页11.距关,毋内诸侯

释义:

释义:

12.一尊还酹江月

释义:

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释义:

14.召有司案图

释义:

15.一时收禽

释义:

答案:11.距拒/把守;内纳/接纳。12.尊樽/酒杯。13.颁斑/头发花白。14.案按/审察,察看。15.禽擒/捕捉。第47页16.令将军与臣有郤

释义:

17.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释义:

1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释义:

答案:16.郤隙/隔膜,嫌怨。17.说悦/高兴,愉快。18.生性/资质,禀赋。第48页考点4偏义复词考点解读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语素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比如:“冀缓急或可救助”,需救助情况只能是“急”,故“缓”没有意义,“缓急”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类型有:①语义相正确偏义复词;②语义相近偏义复词。第49页解题指津立足全句或全文,总体把握词义。比如《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从全句意思来看,是说不论是宫中人,还是府中人,都是一样;所以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不一样。结合全句就能明白“异同”一词中,只取“异”意义。一样还有《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便可白公姥”,全诗中未言及刘兰芝有父亲,只有一个哥哥;焦仲卿也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母亲。所以“父兄”“公姥”都是偏义复词,只能取“兄”“姥”意思。第50页限时训练请指出以下各句中偏义复词并作解释。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我有亲父母,强迫兼弟兄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答案:1.出入,偏在“入”,“出”只是衬字。2.父母,偏在“母”,“父”只是衬字;弟兄,偏在“兄”,“弟”只是衬字。3.父兄,偏在“兄”,“父”只是衬字。4.作息,偏在“作”,“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