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学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区域粘贴条形码。2.回答第一部分(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本试卷共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教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蓝细菌是一类古老的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内质网,但有核糖体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仁C.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D.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主要包括颤蓝细菌、发菜。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等,A正确;B、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等结构,只有拟核,B错误;C、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场所是质膜(和细胞溶胶),D正确。故选B。2.铜仁绿豆粉已有几百年的文化历史,是特别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绿豆粉是用绿豆和大米混合磨制而成,绿豆蛋白中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禾谷类的2-5倍,营养价值极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绿豆粉含有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多糖物质 B.长期缺乏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会引起营养不良C.绿豆粉中含有K、Ca、P、Mg、Fe等大量元素 D.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绿豆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检测:双缩脲试剂,先A液后B液,B液少量,出现紫色反应;脂肪检测: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还原糖检测:斐林试剂,甲乙等量混匀,现配现用,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植物细胞中没有,A错误;B、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才能获得,长期缺乏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会引起营养不良,B正确;C、Fe是微量元素,C错误;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绿豆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D错误。故选B。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多种核酸的参与B.是细胞代谢活动中起催化作用的重要物质C.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D.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驱动ATP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以mRNA为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同时还需要rRNA构成的核糖体提供合成场所,A正确;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可以在人体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中起催化作用,B正确;C、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对机体的生命活动作出调节,很多激素,如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C正确;D、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蛋白质也可作为能源物质,经过氧化分解驱动ATP的合成,D错误。故选D。4.“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内展示了“太空菜园”的植物生长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B.同种植物种子在萌发时的含水量和休眠时的相同C.“太空菜园”中光照、CO2浓度会影响蔬菜的生长D.“太空菜园”中的蔬菜的营养物质含量一定会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无机物是水。植物种子在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比例增高。光照、温度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详解】A、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无机物是水,A错误。B、同种植物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比例增高,含水量高于休眠时,B错误。C、光照、CO2浓度都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故“太空菜园”中光照、CO2浓度等都会影响蔬菜的生长,C正确。D、经过太空辐射、失重等环境影响之后,蔬菜种子的基因会发生一些突变,经过筛选,有一些突变的太空蔬菜会变得更为富有营养,所以“太空菜园”中的蔬菜的营养物质含量不一定会提高,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科学史实验结论A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植物细胞细胞膜由脂质组成B人红细胞膜中脂质铺成单层后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由双层脂质分子构成C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其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D用荧光染料标记了表面蛋白质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其通透性发生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D。6.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B、由分析可知,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D、M6P受体基因缺陷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及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甲状腺腺泡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有碘。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碘以I⁻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而腺泡内I⁻浓度比血浆高约20~25倍,血浆中I⁻进入细胞内需要钠一碘转运蛋白介导,部分物质运输如图所示(注:哇巴因能抑制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部分无机盐如硫氰酸盐能与I⁻竞争结合转运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运蛋白与I⁻结合后,蛋白质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B.用哇巴因抑制ATP酶的活性能够直接抑制I⁻的运输C.血液中硫氰酸盐的浓度增加会降低腺泡细胞摄取碘的能力D.摘除动物的垂体后,能够有效提高钠—碘转运蛋白的转运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转运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等。【详解】A、转运蛋白与I⁻结合后会发生构象改变,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I⁻进入腺泡细胞是借助了Na⁺势能,并未直接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错误;C、据题意可知,硫氰酸盐能够与I⁻竞争结合转运蛋白,血液中硫氰酸盐的浓度增加会降低腺泡细胞摄取碘的能力,C正确;D、摘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无法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钠—碘转运蛋白转运I⁻和Na⁺的速率下降,D错误。故选C。8.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PDH的活性受代谢物和可逆磷酸化的双重调节。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酮酸分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B.丙酮酸可促进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C.PDH去磷酸化可导至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D.丙酮酸与其产物可形成反馈调节来调控有氧呼吸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A、丙酮酸分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膜中,A错误;B、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ATP水解过程需要PDH激酶的催化,同时伴随着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可见丙酮酸可抑制ATP末端的磷酸基团移至PDH,B错误;C、PDH去磷酸化会恢复活性,即PDH去磷酸化过程引起的其空间结构发生的改变会导致其活性恢复,C错误;D、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可见其产物可形成反馈调节来调控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故选D。9.学生兴趣小组利用含过氧化氢酶的新鲜红薯片进行实验:学生向两组试管加入H2O2溶液,再向组别二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红薯片,一段时间后,测量并统计两组试管的氧气增加量平均值。该实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见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温度(℃)氧气增加量(cm3·g-1)组别一组别二00.031.61300.051.69400.343.15501.154.92601.672.87A.组别一和组别二加入的H2O2溶液的量是不同的B.组别二在加入红薯片后再把温度调整到预设温度C.组别一的结果说明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过氧化氢酶在60℃时的活性比在30℃时的活性低【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加入新鲜红薯片和温度,即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温度,组一是对照组,组二是实验组,因变量是氧气增加量平均值。【详解】A、本实验中,H2O2溶液的量是无关变量,实验中应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组别一和组别二加入的H2O2溶液的量是相同的,A错误;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是在预设温度下的结果,应先调整到预设温度再加入红薯片,B错误;C、加热不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可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D、60℃时组二比组一氧气量多1.2,30℃时组二比组一氧气量多1.64,说明过氧化氢酶在60℃时的活性比在30℃时的活性低,D正确。故选D。10.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MMNn的某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丙、丁B.图丁所示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图乙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D.图丁所示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个体;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有丝分裂的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因此图中属于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是甲(有丝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根据图乙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动物为雄性,因此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名称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该哺乳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MMNn,而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互换,D错误。故选C。11.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F2有茸毛:无茸毛=2:1,说明可能存在AA致死B.F2的无茸毛黄果个体中基因型有7种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至少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D.F1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红果:黄果=1:1【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有茸毛红果自交后代出现了无茸毛红果和无茸毛黄果,说明有茸毛对无茸毛显性,在F2中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说明此相对性状受一对相对性状控制的,而此比例不是3:1,说明显性纯合子(AA)致死,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了F2的代个体中基因型及比例与理论上有差异。F1自交产生F2的中红果与黄果的之比9:7(3+3+1),从而说明了红果是双显性基因控制的即(B_C_),黄果的基因有多种(B_cc、bbC_、bbcc)。综上说明了各个体的基因组成为:P代中茸毛红果(AaBBCC)×无茸毛黄果(aabbcc)→有茸毛红果(AaBbCc):无茸毛红果(aaBbCc)。【详解】A、在F2中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说明此相对性状受一对相对性状控制的,而此比例不是3:1,说明显性纯合子(AA)致死,A正确;B、F2的无茸毛黄果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基因型有5种,B错误;C、F1自交产生F2的中红果与黄果的之比9:7(3+3+1),从而说明了红果是双显性基因控制的即(B_C_),黄果的基因有多种(B_cc、bbC_、bbcc),综上说明了各个体的基因组成为:P代中茸毛红果(AaBBCC)×无茸毛黄果(aabbcc)→有茸毛红果(AaBbCc):无茸毛红果(aaBbC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D、F1有茸毛红果基因型为AaBbCc,其测交,子代红果:黄果=1:3,D错误。故选BD。12.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解】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B正确;C、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D正确。故选C。13.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染色质。构成组蛋白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可以发生乙酰化修饰,进而影响与组蛋白结合的DNA上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是可逆的动态平衡过程,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使得特定赖氨酸被添加乙酰基)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消除赖氨酸上的乙酰基)共同完成。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细胞的某类组蛋白的第9~14位以及第18位赖氨酸的乙酰化水平都偏高,而如果阻断细胞中此类组蛋白的第18位赖氨酸的乙酰化,则正常细胞不会发生癌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就不会癌变B.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能够特异性与组蛋白上赖氨酸识别C.组蛋白乙酰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D.已经发生乙酰化的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通过去除乙酰基团成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2、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该现象属于表观遗传现象。【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与正常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细胞的某类组蛋白的第9~14位以及第18位赖氨酸的乙酰化水平都偏高”可知,甲状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只是乙酰化水平有差异,故即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发生基因突变,细胞也可能癌变,A错误;B、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能够使赖氨酸添加乙酰基或消除赖氨酸上的乙酰基,因此能够与赖氨酸特异性识别,B正确;C、组蛋白乙酰化影响DNA上基因的表达,因此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C正确;D、由于组蛋白乙酰化是可逆过程,已经发生乙酰化的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通过去除乙酰基团成为正常细胞或凋亡,D正确。故选A。14.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详解】A、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B、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B正确;C、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D、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D错误;故选B。15.某转基因牛的生产技术流程如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欲通过转基因牛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的生长激素,则需将目的基因导入乳腺细胞中B.可从人体的肝脏细胞中获得mRNA,再经过逆转录形成指导合成人生长激素的基因C.②过程需要将生长激素基因与乳腺细胞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D.在该转基因牛体内,只有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生产某种转基因牛的操作流程,涉及到的技术有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详解】A、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的牛可通过乳腺细胞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构建重组质粒,再通过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精卵中,A错误;B、mRNA是DNA经转录和RNA剪切后形成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肝脏细胞不表达生长激素基因,生长激素基因在肝脏细胞内不转录,没有相应的mRNA生成,所以无从提取,也无从反转录,B错误;C、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生长激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构建重组质粒,C正确;D、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再通过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精卵中,由其增殖分化形成的各个细胞均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只是在乳腺细胞中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脂肪肝是一种以肝脏脂肪堆积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肝病,主要由超重、酗酒等导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多吃生菜、菠菜等含有硝酸盐的绿叶蔬菜可能有助降低脂肪肝患病风险,因此建议人们平时多吃绿叶蔬菜。下列叙述错误是()A.绿叶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在人体内很难被消化B.绿叶蔬菜中的纤维素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胆固醇是一种脂肪,过多摄入会导致血管堵塞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可大量转化为糖类为人体提供能量【答案】BCD【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详解】A、纤维素不溶于水,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相关的酶,很难被消化,A正确;B、纤维素属于多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和斐林试剂发生显色反应,B错误;C、胆固醇是固醇类物质,是脂质中的一种,C错误;D、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故选BCD。17.皮肤过敏是一种很常见的过敏形式,约20%的人有皮肤过敏现象。下图为皮肤过敏机理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过敏反应B.过敏反应中浆细胞释放组织胺与受体结合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C.发生过敏反应的机体至少接触了两次过敏原D.临床上可以使用激素影响免疫系统,对过敏反应进行辅助性治疗【答案】AC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可导致过敏反应,A正确;B、由图可知,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以后,和抗体结合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并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B错误;C、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至少是第二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导致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C正确;D、有些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如用激素治疗的话,应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故临床上可以使用激素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对过敏反应进行辅助性治疗,D正确。故选ACD。18.在我国广阔的高山草甸上,生活着一种长得像鼠的兔子,名为“鼠兔”。由于鼠兔在草地上打洞,一直被当成“草原害兽”而被大量捕杀,直到近几年人们才意识到鼠兔是“背锅侠”,它们对草场生态“不仅无过,反而有功”,但有些种类已成了濒危甚至极危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鼠兔促进草场生态的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人类大量捕杀鼠兔必然会改变高山草甸群落演替的方向C.与热带雨林相比,高山草甸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大D.对濒危状态的鼠兔进行的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答案】BC【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详解】A、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鼠兔促进草场生态的发展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人类大量捕杀鼠兔会改变高山草甸上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演替方向不一定改变,B错误;C、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群落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大,与热带雨林相比,高山草甸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小,C错误;D、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对濒危状态的鼠兔进行的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D正确。故选BC。19.精准爆破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ADC(抗体偶联药物)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该物质由抗体(导弹体)、药物(核弹头)和接头三部分组成,ADC的作用机制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DC的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B.获得制备ADC中足够数量的抗体需经过多次筛选C.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需要消耗ATPD.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水解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详解】A、ADC是抗体与药物的偶联物,其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B、制备ADC中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至少涉及两次筛选,第一次是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利用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的方法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制备ADC中足够数量的抗体需经过多次筛选,B正确;C、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为胞吞,需要消耗ATP,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将药物与抗体水解,释放药物,药物将癌细胞裂解,D错误。故选D。20.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有叶绿体,利于筛选杂种细胞B.流程中A处理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处理可使用聚乙二醇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直接分化成为杂种植株D.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并能通过父本进行传递【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为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A为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可以酶解法,B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用聚乙二醇处理,融合的杂种细胞应该具备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甲品种的控制多种优良性状的核基因。【详解】A、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有叶绿体,原生质体融合后具备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在题目中的条件下只有杂种细胞能够存活下来,所以有利于筛选杂种细胞,A正确;B、流程中A为去除细胞壁,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细胞壁,B过程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需要用聚乙二醇进行诱导,B正确;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诱导后,需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C错误;D、甲品种控制多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杂种植物细胞核内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精子中具有一半核基因,能通过父本(精子)进行传递,D正确。故选ABD。第Ⅱ卷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在人工精准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生菜是植物工厂常年培植的速生蔬菜。不同光质配比对生菜幼苗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不同光质配比对生菜幼苗干重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分组如下:CK组(白光)、A组(红光:蓝光=1:2)、B组(红光:蓝光=3:2)、C组(红光:蓝光=2:1),每组输出的功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生菜细胞内捕获光能的物质是____,分布在____上。(2)在水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出现有营养液但植物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原因是____。(3)由图乙可知,A、B、C组的干重都比CK组高,原因是____。由图甲、图乙可知,选用红、蓝光配比为3:2时,最有利于生菜产量的提高,原因是____。除了红、蓝光配比外,植物工厂在光照方面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生菜的产量?____(写出一点)。(4)简述该系统合理控制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的机理:____。(5)无土栽培技术也重视“正其行,通其风”的原因是____。【答案】(1)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②.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水分补充不及时,导致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植物根系不能吸收水分而出现叶片萎蔫(3)①.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②.叶绿素和含氮物质的含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强③.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光暗交替供光(4)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5)利于适时通风,可提高生产系统内的CO2浓度,进而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小问1详解】生菜细胞内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小问2详解】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导致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植物根系不能吸收水分而出现叶片萎蔫,故在水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出现有营养液但植物叶片出现萎蔫的现象。【小问3详解】分析图乙可知,A、B、C组的干重都比与CK组的要高,A、B、C组使用的是红光和蓝紫光照射,CK组使用的是白光照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A、B、C组光合作用速率更高,积累的有机物含量更高,植物干重更高。当光质配比为B组(红光:蓝光=3:2)时,植物的干重最高;结合图甲可知,B组植物叶绿素和氮含量都比A组(红光:蓝光=1:2)、C组(红光:蓝光=2:1)高,有利于植物充分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即B组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A组(红光:蓝光=1:2)、C组(红光:蓝光=2:1)两组,有机物积累量最高,植物干重最大,最有利于生菜产量的增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质、温度等,因此可通过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控制适宜的光照时间、控制红蓝光适宜的比例、强弱光照的交替来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实现增产。【小问4详解】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增大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进而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减小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最终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小问5详解】“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适时通风,可提高生产系统内的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故进而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2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因此优质高产的小麦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小麦的高秆与矮秆、抗病与感病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的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甲与矮秆感病的小麦品种乙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杂交结果可以看出,两对等位基因存在于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之所以会出现该性状分离比,是由于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___,产生了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2)将F2的抗病植株筛选出来,随机自由交配得到F3,F3中矮秆抗病植株比例为____。(3)现有收获的两包矮秆抗病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这两包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型。①实验思路:____;②结果预测:a.若____,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b.若____,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1)①.两对②.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2/9(3)①.①将这两包小麦种子分别进行种植,让其进行自交获得子代,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②.a.若子代全为抗病的植株③.b.若子代中抗病植株:感病植株为3:1(或“子代出现了感病植株”)【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根据F2表型及数据分析可知四种表型之比为9:3:3:1,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之所以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是由于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即产生了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了上述的实验结果。【小问2详解】F2中的抗病植株1/3BB,2/3Bb,B配子的概率为2/3,b配子的概率为1/3,随机自由交配得到F3,F3中BB占4/9,Bb占4/9,bb占1/9,故F3中抗病植株占8/9,F2中AA:Aa:aa=1:2:1,即1/2A,1/2a,故F3中矮秆植株占1/2×1/2=1/4,所以F3中矮秆抗病植株比例为8/9×1/4=2/9。【小问3详解】现有收获的两包矮秆抗病的小麦种子,要确定其基因型,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就是通过自交确定这两包矮秆抗病小麦种子的基因型。实验思路为:将这两包小麦种子分别进行种植,让其进行自交获得F3的种子,观察并统计长成的F3植株的表型及其比例:若F3全为抗病的植株,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后代全是aaBB);若F3中抗病植株:感病植株为3:1;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aaB_∶aabb=3∶1)。2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典型的分级调节,它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统的调控。若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医生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某物质,通过抽取血样,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来判断他们的病变的部位。测定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TSH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12乙229(1)通过抽取血样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这是由于激素____。(2)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给两人注射的适量某物质是____(填“TRH”或“甲状腺激素”),理由是____。(3)甲病变的部位分别可能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答案】(1)通过血液运输(2)①.TRH②.TRH会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量会抑制TSH的分泌;健康人注射该物质后,TSH浓度升高,所以该物质是TRH(3)①.垂体②.注射适量TRH后,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解析】【分析】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促进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小问1详解】由于这些激素存在于血液中,并通过血液运输的,故通过抽取血样可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小问2详解】因为TRH会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量会抑制TSH的分泌,根据表格中健康人注射该物质后,TSH浓度升高(9→30),可知注射的该物质是TRH。【小问3详解】甲注射前,TSH浓度低于健康人,而注射TRH后,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可知注射的TRH没有发挥作用,即垂体异常。24.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2)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根据农作物的“绿色”进行采食,这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____。(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____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____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4)人类活动加速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进程,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____,请给出你的理由____。【答案】(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2)①.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②.改变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①.光合作用②.分解作用/呼吸作用(4)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