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广丰县联考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广丰县联考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广丰县联考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广丰县联考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西省广丰县联考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广丰县联考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B.对工业的调整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2.“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3.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的这段说话,说明了()。A.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B.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C.中国抗战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败的局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D.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振兴的转折点4.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他认为:宇宙构成是因为“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为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诚”。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道家、佛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理学。这里的“他”是指()A.周敦颐 B.王船山 C.李东阳 D.何绍基5.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一词和下列古代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6.“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B.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C.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7.“它不仅废除了君主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所主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的思想,而且广泛地规定了人民的自由、平等诸权利”,根据材料指出这是资产阶级的哪部文献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8.下图是1980年11月17日,新华社第一次刊发的“万元户”照片。山东省临清县八岔路镇农民赵汝兰,在包产到户的第二年,就靠着种棉花卖棉花,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赵汝兰的家庭致富得益于下列哪一政策?()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9.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A.兴办洋务,鼓励师夷长技B.鼓励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C.提倡共和,推行民主政治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10.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A.歌颂祖国 B.讴歌人民 C.抨击时政 D.抗日救亡11.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甚惨的一页,下列对“三角贸易”理解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三角贸易首先从美洲出发C.充分显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D.造成了非洲长期落后1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小蕊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中的事件应填写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3.考古学家在商朝的多处遗址中,发现青铜器铸造作坊中有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司(后)母戊鼎是典型代表。据材料推断,商朝能够铸造出司(后)母戊鼎的条件有()①分工细致②技艺精湛③原料丰富④规模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C.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5.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原因结果A中共一大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A.A B.B C.C D.D16.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哥伦布不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此观点意在强调A.哥伦布最早到达了美洲B.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C.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行D.欧洲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17.下列(如图)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黄帝陵 C.刻有文字的骨片 D.线装版《史记》18.如图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用教材,其内容主要涉及A.中药辨认与中医治疗术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C.历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 D.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艺19.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一生为改造我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的主要贡献是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②建立了中华民国③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20.“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流动资本带动工业革命C.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21.“邓小平南方视察几乎产生了神话般的意义,他的谈话成了中国后来20年政治经济政策的蓝本。”以南方谈话为蓝本,我国做出的经济决策是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C.决定设置经济特区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陈旭麓在评价近代某一文件时说:“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是指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C.《北京条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3.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而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和地理学。”这说明()A.新航路的开辟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新航路的开辟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前C.文艺复兴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积极影响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4.“我们的落后早已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已注定。英国人开向大清帝国的那一炮,只不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从事实上证明我们已经全方位地落后于西方。”材料中“那一炮”打响的所在地区是A.天津B.上海C.南京D.广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上古文明多姿多彩。古代印度的________制度将人分四个等级。________使对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客观上促进希腊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融。公元前27年,罗马的________创立了“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埃及称为“________的赐赠”。26.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________27.观察《台儿庄战役》,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川军将领王铭章牺牲的地方B.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战役的发生地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科技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明朝以前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一例,并说出导致明清时期落后的思想文化因素。材料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等物理学成就,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2)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说明为英国哪一事件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3)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材料四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全球性问题的挑战?(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29.(6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国家百年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终于完工。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井信中指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淳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有铁路則运兵神逑,畛域(地域界限)无分,粮饷煤槭,不虑缺乏。﹣﹣摘编自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等材料二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一五时期西部地区首次开通成都至重庆、宝鸡至成都等铁路。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铁路。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008年京津堿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整理自《中国铁路发辰史》材料三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他们不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也采用中国标准。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据纪录片《中国高铁》解说词整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的修建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概括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哪些因素推动了铁路的发展?30.(7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三次伟大革命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材料二: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标志,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第二次伟大飞跃。材料三:美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芮立(ElizabethWrlight)说:“我认为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最激进的变化之一,也许是中国几十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我认为,从一个实际的角度看,这些变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材料一中,周恩来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划时代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事件?革命胜利对中华民族和国家有何重大影响?材料二“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国进入了哪一历史阶段?材料三中“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决议,使之“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罗斯福新政期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是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故选C。2、A【解析】

依据题干“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体现了规模较大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体现的是技术先进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体现的是和平交往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利润丰厚”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敦颐,北宋时人,祖籍今湖南道县。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揉合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创立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体系——理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5、D【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选项D符合题意;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侯氏三个部落结成同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选项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6、A【解析】

依据题干“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鼎是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地位越高的人,用鼎数越多,地位越少的人,用鼎数越少,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颁布的(人权宣言》包括:天赋人权;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还广泛规定了人民的自由、平等诸权利。因此,D正确。《权利法案)(1689年)废除了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提出是在18世纪,A项排除。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废除君主制,1787年宪法是美国1787年颁布的宪法,美国没有君主制,B、C两项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80年和关键词“包产到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汝兰的家庭致富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选项B符合题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排除A;经济特区的建立针对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排除C;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是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排除D。故选B。9、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进行维新变法,他的措施有鼓励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B项符合题意;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C项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故D符合题意;歌颂祖国、讴歌人民、抨击时政与《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的时代主题不符,排除ABC。故选D。11、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的商船首先从欧洲出发,将火器、机械制作品等运往非洲;再从非洲虏获黑奴运往美洲;然后在从美洲购进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因为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被称为“三角贸易”。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三角贸易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屠杀和奴役,导致印第安人人说锐减,为了补充美洲的劳动力,欧洲奴隶贩子从非洲抢掠黑奴,运往美洲。在运输途中导致大量的黑奴死去,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C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持续了三百多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导致非洲的贫穷和落后。D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三角贸易”是解题的关键。据课本所学,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运载一些廉价的工业品到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在把美洲的工业原料运回到欧洲。贸易路线从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由此可确定答案。12、B【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将其排斥在外。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选项不符合题意;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C选项不符合题意;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3、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发现青铜器铸造作坊中有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能够铸造出司(后)母戊鼎的条件有①分工细致、②技艺精湛、④规模宏大。选项B符合题意;③原料丰富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是对史实的陈述,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均是历史结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5、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大一的召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伐开始的时间是1926年。A不符合题意;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B不符合题意。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C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6、B【解析】依据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反映了人类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哥伦布不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反映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奠定了欧洲和美洲的交流,促进了美洲和欧洲的交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7、A【解析】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A符合题意;黄帝时期是原始部落时期,不是人类起源时期,B不符合题意;刻有文字的骨片是甲骨文,属于商朝时期,不是人类起源时期,C不符合题意;《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未涉及人类起源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B【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文学史”的信息可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属于文学内容,可以是题干涉及的内容,B符合题意;中药辨认与中医治疗术属于医学方面,不可能在文学史中体现,A排除;历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和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艺属于建筑和手工业范畴,不可能在文学史中体现,CD排除;故选B。1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五四运动。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20、D【解析】

据题干“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促使资本家扩大再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D符合题意。ABC项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21、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多次发表谈话,当时的国内背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因此以南方谈话为蓝本,我国做出的经济决策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D项符合题意;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0年,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是1980年。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2、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选项B符合题意;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A不符合题意;1856年到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而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政治经济利益,要求摧毁封建制度,掀起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倡导自由、民主,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那一炮”指的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广州海面挑衅,鸦片战争正式爆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种姓亚历山大屋大维尼罗河【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在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征服和奴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主要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的一般平民阶级,向国家纳税,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2)依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使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东征也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东西方的艺术相互影响,出现崭新的艺术风格,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知识相结合,客观上促进希腊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融。(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创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4)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的意思是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体现了古埃及大河文明的特点;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体现了古埃及农耕文明的特点。2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各国通力合作,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7、上A下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3月17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在重炮与飞机的掩护下攻入滕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滕县保卫战中,日军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滕县位于枣庄西北部,临沂战役是1938年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血战,是台儿庄大战的序幕,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石。所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的发生地是临沂,临沂位于台儿庄东北方向。故答案为上A下B。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八股取土(答八股文不给分);(2)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定律;工业革命;(3)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东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或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战争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负面影响;科技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等(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得分)。【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了获取功名,死读书,读死书,不再研究学问,八股取士是在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八股取土是导致明清时期落后的思想文化因素。(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定律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4)依据所学可知,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战争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挑战。(5)本题开放性题目,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负面影响;科技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等。29、(1)事件:洋务运动。理由:修筑铁路可以,富强制敌。(2)成就: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开启“高铁时代”,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京津堿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铁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4)因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了高铁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了高铁技术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逬来”和”走出去”,促使高铁走向世界。【解析】

(1)依据材料“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胥铁路的修建与洋务运动有关。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是修筑铁路可以,富强制敌。其意图是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2)根据材料“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开启“高铁时代”,高速铁路1.9万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