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_第1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_第2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_第3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_第4页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低碳景区、近零碳排放景区(以下简称:近零碳景区)的相关术语与定义、低碳景区和近零碳景区验收总体要求及验收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件适用于市景区低碳建设、管理成效评估的技术依据。本文件适用于市社区型景区和纯自然景观型景区近零碳建设、管理成效评估的技术依据。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77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21084绿色饭店CJ/T16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DB35/322-2018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

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本规范中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社区型景区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以社区独特的自然-人文事象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景区。旅游业是该社区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且社区通常是先于旅游景区存在的。纯自然景观型旅游景区景区内无常住居民,且以纯自然资源为主要风景资源和构景要素,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低碳景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及增加碳汇等方式方法,实现在相同行业中具有较低或更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旅游景区。近零碳景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及增加碳汇等方式方法,实现在指定评价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逐步趋近于零的旅游景区。低碳、近零碳景区验收基本要求4.1国家和地方有关绿色、循环和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及重大生态环境违法事件。4.2景区应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4.3景区内应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4景区内食品卫生应符合国家规定,整体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4.5景区内环境质量符合市相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4.6近零碳景区内污水排放需符合《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322-2018)的规定。低碳景区等级划分根据低碳、近零碳景区建设特征及管理情况,本规范利用技术指标得分法将低碳、近零碳景区分为三个等级。三星级低碳、近零碳景区需达90分及以上;二星级低碳、近零碳景区75-90分(含75分);一星级低碳、近零碳景区60-75分(含60分);60分以下景区为未通过验收景区。6景区碳排放核算边界景区碳排放核算边界以景区管理组织机构所管辖的景区边界范围为物理边界,碳排放源的计算主要包括景区内能源活动(包括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直接排放及外购电力蕴含的间接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同时考虑景区内植物碳汇的减碳作用。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核算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主要参考依据。7指标体系7.1低碳景区指标低碳景区验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各指标分值之和为100分(不包含加分项),具体指标及得分见表1。表1低碳景区验收评价指标体系序号一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单位分值1碳排放控制指标8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82能源利用指标31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83景区内全电厨房普及率%64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65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66绿色出游分担率%57景区低碳建设指标36节水器具普及率%58景区内节能措施%79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610景区污水处理率%611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712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513景区低碳运营指标13固体废弃物减排措施814推行绿色低碳商品515景区低碳管理指标12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516低碳宣传717加分项15景区内每增加一个绿色饭店或绿色餐饮企业加3分,总分不超过15分157.2近零碳指标近零碳景区验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包括1个约束性指标,20个一般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为必需达标指标,不参与指标打分,其它各指标分值之和为100分(不含加分项),具体指标及得分见表2。表2近零碳景区验收评价指标体系1碳排放控制指标8人均碳排放量tCO2e/人约束性2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tCO2e/万元33碳补偿率%54能源利用指标34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45节水器具普及率%56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67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58厨余垃圾资源化率%49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510绿色出游分担率%511景区低碳建设指标3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612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613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514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415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616雨水利用工程417近零碳运营指标17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618推行绿色低碳商品519景区垃圾清洁行动620景区低碳管理指标10近零碳管理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421低碳宣传622加分项15景区内每增加一个绿色饭店或绿色餐饮企业加3分,总分不超过15分157.3低碳景区指标计算方法7.3.1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是指景区评价验收年相对于基准年(基准年时间和验收年相差三年)单位接待游客人数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减少的百分比。景区单位接待游客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按公式(1)计算:景区单位接待游客二氧化碳排放量=景区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景区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100%……………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按照公式(2)计算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100%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评分标准见表3。表3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评分标准景区单位接待游客减碳百分比(R)得分R≥30%815%≤R<30%50<R<15%3R=007.3.2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指景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景区内总能源消费量中的百分比。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按公式(3)计算: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景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量景区总能源消费量×100%……………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评分标准见表4。表4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R)得分R≥30%815%≤R<30%50<R<15%3R=007.3.3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是指景区内全部使用电器的厨房数量与景区内总厨房数量的百分比。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按公式(4)计算。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景区内全电厨房数量景区内总厨房数量)×100%………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评分标准见表5。表5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评分标准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R)得分R≥50%615%≤R<50%30%<R<15%1R=007.3.4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指景区内可再生能源路灯数量占景区内未有树荫或其它物遮挡总路灯数量的百分比。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按公式(5)计算。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景区内可再生能源路灯数量景区内未有树荫或其它物遮挡总路灯数量×100%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评分标准见表6。表6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R)得分R≥80%630%≤R<80%3R<30%07.3.5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指景区内营运的新能源车辆数量占景区所有营运车辆数量的百分比。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按公式(6)计算。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景区内营运的新能源车辆数量景区所有营运车辆总数×100%………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评分标准见表7。表7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评分标准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R)得分R≥50%620%≤R<50%30<R<20%1R=007.3.6绿色出游分担率绿色出游分担率包括景区内游客绿色出游分担率和景区内常住人口绿色出行分担率。游客绿色出游分担率是指景区内接待游客在市内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网约车等)到达景区的人数占景区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的百分比。景区内常住人口绿色出行分担率为景区内常住人口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网约车等)出行次数占居民通过所有交通工具出行次数的比例。绿色出游分担率为景区内游客绿色出游分担率和景区内常住人口绿色出行分担率各自乘以相应权重后的加和。绿色出游分担率按公式(7)计算。绿色出游分担率=景区游客绿色出游比例×景区内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绿色出游分担率评分标准见表8。表8绿色出游分担率评分标准绿色出游分担率(R)得分R≥70%545%≤R<70%3R<45%0注:游客绿色出游分担率和景区内常住人口绿色出行分担率均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周期不得少于一个月,调查对象应随机抽取,调查问卷份数不得少于500份。7.3.7节水器具普及率节水器具普及率是指景区内公共设施使用节水器具数占景区内公共总用水器具数量的百分比。节水器具名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节水器具普及率按公式(8)计算。节水器具普及率=景区内公共设施节水器具数量景区内公共总用水器具数量节水器具普及率评分标准见表9。表9节水器具普及率评分标准节水器具普及率(R)得分R=100%595%≤R<100%3R<95%07.3.8景区内节能措施景区内节能措施指景区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景区能源利用效率。景区内节能措施评分标准见表10。表10景区内节能措施评分标准单位(项)资景区内节能措施(R)得分R≥573≤R<530<R<317.3.9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指景区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量占景区生活垃圾总产生量的百分比。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按公式(10)计算。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景区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量景区内生活垃圾总产生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评分标准见表11。表1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评分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R)得分R=100%6R<100%07.3.10景区污水处理率景区污水处理率是指景区内经过处理后符合《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322-2018)规定排放的污水量(简称景区内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量)占景区内排放污水总量的百分比。景区污水处理率按公式(11)计算。景区污水处理率=景区内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量景区总用水量∗0.8×100%………景区污水处理率评分标准见表12。表12景区污水处理率评分标准景区污水处理率(R)得分R≥95%695%>R>80%3R≤80%07.3.11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是指景区具有规范管理的带有充电桩停车位占景区总停车位数量的百分比,充电桩停车位规范管理指能提高充电桩停车位利用率的相关管理制度。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按公式(12)计算: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见表13。表13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R)得分R≥5%75%>R>04R=007.3.12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是指近三年内制定专项方案,通过植树造林、墙体绿化、屋顶绿化、林相改造等方式方法巩固提升景区综合碳汇能力。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评分标准见表14。表14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评分标准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得分近三年内景区内碳汇能力有提升5近三年内景区内碳汇能力无提升0注: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应以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加强现有林地保护和林业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进行森林的保护和培育。7.3.13固体废弃物减排措施固体废弃物减排措施指景区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景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本指标为累计加分项,景区每采取一种固体废弃物减排措施加2分,最高分不超过8分。7.3.14推行绿色低碳商品推行绿色低碳商品是指景区应以低碳为主题,在景区营业商店内推行低碳旅游商品专卖区,低碳旅游商品原则上应取材于当地资源,突出环保性、实用性,商品包装应简单、安全、无污染,也可推行具有碳标签标识商品。绿色低碳商品推行率评分标准见表15。表15绿色低碳商品推行率评分标准推行绿色低碳商品得分景区有推行绿色低碳商品5景区无推行绿色低碳商品0注:景区申报验收时绿色低碳商品需由景区提供佐证材料提交给验收专家界定。7.3.15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景区应设置专门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可与其他组织机构合署办公)来负责景区低碳事宜,管理组织机构应人员职责明晰,分工合理;每年均制定相关景区低碳工作具体方案并落实相关资金,具体实施相关低碳项目,并每年开展总结和提升。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评分标准见表16。表16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评分标准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得分景区有设置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编制实施方案5景区未设置低碳管理组织机构和编制实施方案07.3.16低碳宣传低碳宣传指标是指景区应对景区工作人员、游客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相关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讲座培训、宣传手册、宣传单、展板海报等;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倡导游客树立低碳旅游意识,尽量减少个人不必要的碳排放量,鼓励游客自带饮用水,抵制过度包装商品、不乱丢垃圾、拒绝浪费食物,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减少垃圾产生量等。低碳宣传评分标准见表17。表17低碳宣传评分标准低碳宣传得分景区有进行低碳宣传7景区未进行低碳宣传07.3.17绿色饭店及绿色餐饮企业绿色饭店及绿色餐饮企业是指景区内按照《绿色饭店》(GB/T21084)标准评价并获得绿色饭店及绿色餐饮企业标识的饭店及餐饮企业。7.4近零碳景区指标计算方法7.4.1人均碳排放量纯自然景观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是指景区内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与景区内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的比值。纯自然景观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按公式(1)计算:纯自然景观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景区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景区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13)社区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是指景区接待游客人均碳排放量与社区常住人口人均碳排放量各自乘以相对应权重后的加和。社区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按公式(2)计算:社区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景区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景区内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景区内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景区内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数+景区内常住人口数+人均碳排放量指标要求见表18。表18人均碳排放量指标要求景区分类人均碳排放量(tCO2e/人)纯自然景观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0.0002社区型景区人均碳排放量≤0.037.4.2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是指景区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与景区年度营业收入的比值。景区年度营业收入以企业上报税务部门的数据为依据。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按公式(3)计算: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景区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景区年度营业收入……………………(15)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评分标准见表19。表19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评分标准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得分纯自然景观型景区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0.2tCO2e/万元;社区型景区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量≤0.3tCO2e/万元3其余0注:不收费的景区该项指标得满分。7.4.3碳补偿率碳补偿率是指景区通过生态固碳、碳交易、碳封存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占景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百分比。碳补偿率按公式(4)计算:碳补偿率=(景区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景区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00%………………(16)碳补偿率评分标准见表20。表20碳补偿率评分标准碳补偿率得分纯自然景观型景区碳补偿率≥50%;社区型景区碳补偿率≥30%5其余07.4.4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参考7.3.3计算方法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评分标准见表21。表21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评分标准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得分纯自然景观型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100%;社区型景区全电厨房普及率≥50%4其余0注:核算边界范围有酒店,该指标使用社区型景区指标。7.4.5节水器具普及率参考7.3.7计算方法节水器具普及率评分标准见表22。表22节水器具普及率评分标准节水器具普及率(R)得分R=100%5其余07.4.6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参考7.3.4计算方法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评分标准见表23。表23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R)得分R≥90%6其余07.4.7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参考7.3.2计算方法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评分标准见表24。表24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评分标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R)得分R≥60%520%≤R<60%30<R<20%1R=007.4.8厨余垃圾资源化率厨余垃圾资源化率是指景区内餐厨垃圾、园林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的量占景区内厨余垃圾总产生量的百分比。厨余垃圾资源化率按公式(9)计算:厨余垃圾资源化率=景区厨余垃圾资源化量景区内厨余垃圾总产生量×100%………………(17)厨余垃圾资源化率评分标准见表25。表25厨余垃圾资源化率评分标准厨余垃圾资源化率(R)得分R≥90%490%>R≥50%250%>R0注:鼓励偏远地区景区实施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景区内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回用。7.4.9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参考7.3.5计算方法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评分标准见表26。表26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评分标准景区营运新能源车辆占比(R)得分R≥90%590%>R≥60%360%>R≥301R<300注:景区营运车辆主要指景区自有的游览观光车及工具车辆等。7.4.10绿色出游分担率参考7.3.6计算方法绿色出游分担率评分标准见表27。表27绿色出游分担率评分标准绿色出游分担率(R)得分R≥85%585%>R≥50%350%>R>01R=00注:游客绿色出游分担率和景区内常住人口绿色出行分担率均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周期不得少于一个月,调查对象应随机抽取,调查问卷份数不得少于500份。7.4.11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参考7.3.9计算方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评分标准见表28。表28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评分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R)得分R=100%6其余0注:生活垃圾分类依据《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执行。7.4.12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是指对景区内不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建筑数量占景区内可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数量的百分比。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按公式(9)进行计算。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数量景区内可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总数量×100%………(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评分标准见表29。表29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评分标准景区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R)得分纯自然景观型景区(R)≥90%社区型景区(R)≥70%680%<纯自然景观型景区(R)<90%60%≤社区型景区(R)<70%3其余07.4.13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参考7.3.11计算方法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见表30。表30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设有规范管理的充电桩停车位占比(R)得分5%≤R50<R<5%3R=007.4.14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参考7.3.12计算方法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评分标准见表31。表31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评分标准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得分近三年内景区内碳汇能力有提升4近三年内景区内碳汇能力无提升0注:景区内碳汇能力提升工程应以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加强现有林地保护和林业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进行森林的保护和培育。7.4.15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是指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面积之和占景区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按公式(15)计算: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面积之和景区总用地面积×100%………………(19)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评分标准见表32。表32景区内林地、草地占地比例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