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逐个计数法等估算法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种群密度下降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祥解〗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逐个计数。②取样调查: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详析】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而不是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A错误;B、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估算法,逐个计数法不是估算法,B错误;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进而使种群密度下降的,C正确;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大小的指标,不能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C。2.某植食性林旅鼠是猫头鹰的食物之一。某森林中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性传染病导致森林物种丰富度下降B.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猫头鹰种群的年龄结构向增长型发展C.导致林旅鼠数量减少的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当林旅鼠被猫头鹰捕食后,摄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答案〗D〖解析〗〖祥解〗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详析】A、由题干可知,病毒性传染病导致林旅鼠和猫头鹰种群数量减少,但不影响物种丰富度,A错误;B、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由于幼年个体减少,其年龄结构不会向增长型发展,B错误;C、种群密度越大,病毒在种群中的传播越快,越容易影响种群数量,因此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林旅鼠的同化量除了包括被猫头鹰摄入体内的能量,还有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暂未利用能量等,因此摄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D正确。故选D。3.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由林冠层的郁闭度直接决定B.种群外部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若一个种群数量过少,则该种群可能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答案〗A〖解析〗〖祥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结构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详析】A、林冠层的郁闭度通过影响林下植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的影响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B、种群外部生物因素例如阳光、无机盐、食物等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C、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导致患隐性遗传病的个体数目增多,从而导致种群衰退、消亡,C正确;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而对于动物来说,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D正确。故选A。4.下图为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某昆虫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5年该昆虫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存在天敌的环境B.5~10年间,随着昆虫种群密度的不断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15~20年间,该种群数量逐渐增加D.第20年,该种群数量恢复到第10年的水平〖答案〗B〖解析〗〖祥解〗分析题意,λ表示当年种群数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λ>1,表明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表明种群数量不变,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详析】A、据图可知,前5年λ>1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呈J型(形)增长,该昆虫生活在理想条件下,通常是资源和空间无限,不存在天敌的环境,A错误;B、5-10年,λ值减少但仍然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随着昆虫种群密度的不断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C、15~20年间,λ<1,种群数量减少,C错误;D、第10~2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一直减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不是第10年的水平,D错误。故选B。5.某地为了促进畜、禽、渔养殖业的发展和对水环境的净化,引进了水葫芦。然而近些年来,水葫芦由于过度繁殖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研究发现草鱼喜食水葫芦较嫩的根系和芽苞,一旦根系和芽苞被吃掉,水葫芦就无法生存,于是研究人员在该水域投放草鱼苗,数月后,水葫芦开始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鱼类养殖效益大大提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丰富度可以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B.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祥解〗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仅有物种丰富度不能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6.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以多种农作物为食。通常群集于番茄幼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番茄减产。番茄遭到烟粉虱取食时会启动抵抗反应机制,产生具苦味的茉莉酸使烟粉虱厌食达到抗虫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为喷施一定量的茉莉酸可降低烟粉虱的环境容纳量B.烟粉虱的存在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番茄同化的能量中有10%~20%传递给烟粉虱D.番茄产生的茉莉酸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答案〗C〖解析〗〖祥解〗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对于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析】A、喷施茉莉酸使烟粉虱厌食,因此会影响烟粉虱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烟粉虱吸食番茄汁液,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烟粉虱和番茄所处的营养级不仅仅包含它们这一种生物,因此番茄同化的能量中不一定有10%~20%传递给烟粉虱,C错误;D、番茄产生的茉莉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番茄和烟粉虱之间传递,可以调节中间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C。7.“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图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表为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农作物110702158鸡81023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2%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定等于农作物所同化的能量〖答案〗C〖解析〗〖祥解〗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农作物→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的净同化量=同化量一呼吸消耗量,代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析】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据表分析,农作物流入下一营养级(包括鸡和人)的能量为(110—21—58)×104=31×104kJ,鸡的同化量为(10+8)×104=18×104kJ,所以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是31×104kJ-18×104kJ=13×104kJ,鸡流入下一营养级(即人)的能量为(8一2一3)×104=3×104kJ,所以人通过食物网获得的能量为13×104kJ+3×104kJ=1.6×105kJ,B错误;C、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104)÷[(110+70)×104]=17.2%,C正确;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包含植物所同化的能量,还应该有投喂的饲料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B.能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的生物都是生产者C.动物多为消费者,其中肉食性动物可能为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答案〗B〖解析〗〖祥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就是无机环境,主要包括土壤、水、阳光、空气等。生物部分就是生物群落,根据各种生物取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群。【详析】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指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A正确;B、能够利用CO2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的生物都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也能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B错误;C、动物多为消费者,也有部分动物是分解者,例如蜣螂,某些肉食性动物若以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为食,则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因此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范围边界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答案〗A〖解析〗【详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了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10.沙漠蝗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给多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2022年6月18日,黄文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发布了2022年第6期亚非沙漠蝗灾情监测与评估报告,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沙漠蝗卵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植被为沙漠蝗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对蝗虫种群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C.沙漠蝗发出的声音能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这种信息种类属于物理信息D.沙漠蝗有的天上飞,有的地上爬,虫卵在地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祥解〗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详析】A、虫卵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沙漠蝗卵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A正确;B、植被条件为沙漠蝗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B正确;C、声音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D、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垂直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种群,而题干中的沙漠蝗属于同一种群,D错误。故选D。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E1是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E4+E7B.因为存在E3和E4等因素,所以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6/E1×100%D.E7可再次被绿色植物所利用,并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祥解〗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详析】A、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E4+E7,A正确;B、E3表示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E4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为每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以及被分解者利用,因此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B正确;C、据题图分析,E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E6,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E6/E1×100%,C正确;D、E7是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直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自光能,D错误。故选D。1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在AB段,溶氧量减少的原因是藻类减少且好氧细菌的大量繁殖B.在BC段上,藻类由于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数量上升C.溶氧量逐渐恢复的原因是藻类释放氧气,同时好氧细菌消耗氧气量下降D.若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超出了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水体将出现富营养化〖答案〗B〖解析〗〖祥解〗题意分析,藻类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溶解氧的来源。细菌是分解者,能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此过程是好氧细菌完成的,所以要消耗氧气。据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藻类数量的减少,造成溶解氧的減少,同时由于污水(含大量有机物)的排入,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也造成溶解氧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细菌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能产生大量的无机盐离子,又有利于藻类的生长。【详析】A、在AB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好氧细菌的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A正确;B、在BC段,藻类利用的是污水中的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使藻类大量繁殖,B错误;C、水中溶氧量逐渐恢复的原因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好氧细菌数量下降,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C正确;D、图中显示,河流通过自净能力将排放到其中的生活污水通过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实现了自身的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超出了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水体将出现富营养化,D正确。故选B。13.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近30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被狼捕食后的普氏原羚尸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导致普氏原羚栖息地碎片化仍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原因B.可以通过拆除围栏、大量捕杀狼等方法保护普氏原羚,以提高其种群数量C.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存在地理隔离不利于种群的繁殖,可能降低其基因多样性D.可以通过严控放牧来为普氏原羚腾出更多的生存空间,但同时要考虑牧民的收入问题〖答案〗B〖解析〗〖祥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详析】A、由题干可知,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因此栖息地碎片化仍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原因,A正确;B、拆除围栏可以增大种群的生存面积,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恢复,但是捕杀其天敌狼,会导致普氏原羚种群中的衰老、病弱个体不会被快速淘汰,不利于普氏原羚种群的发展,B错误;C、地理隔离导致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利于种群的繁殖,会降低种群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D、严控放牧、适当减少牧场围栏数量,扩大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其种群恢复,同时也要考虑牧民收入,不能禁止放牧,D正确。故选B。14.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但无法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B.在渔业上,中等强度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稻-萍-蛙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祥解〗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详析】A、根据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同时可以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因此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A错误;B、在K/2时捕捞即中等强度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在种群密度最大时进行捕捞,B错误;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稻-萍-蛙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因此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正确。故选D。15.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A〖解析〗〖祥解〗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有的种群在数量快速增长到K值后能保持相对稳定,使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详析】A、稳定的种群在年龄组成稳定、性别比例为1:1时,能否达到K值,还要看环境条件是否发生变化,A错误;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动态平衡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不变,B正确;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C正确;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即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A。16.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可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B.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增大了生态足迹D.冬奥会工程建设设计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答案〗C〖解析〗〖祥解〗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详析】A、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A正确;B、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B正确;C、低碳出行、垃圾回收利用等举措能有效降低生态足迹,C错误;D、建立垃圾回收利用体系遵循循环原理,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遵循了协调原理、建立低碳交通保障体系遵循了整体等生态学原理,D正确。故选C。17.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同时使淀粉酶失活C.发酵环节中酵母菌将糖转化为酒精和CO2D.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加快发酵过程,缩短生产周期〖答案〗B〖解析〗〖祥解〗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③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酿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的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较适宜的发酵温度为18~30℃。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类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详析】A、大麦发芽过程中产生大量淀粉酶,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防止其继续萌发,同时保持淀粉酶活性,便于后续糖化操作,B错误;C、酒精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在无氧条件下可将糖转化为酒精和CO2,C正确;D、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能具有更好的发酵性能,因此能加快发酵进程,缩短生产周期,D正确。故选B。18.泡菜在我国“食材谱系”中已有数千年历史,其中广东泡菜以爽脆出名,而且口味酸甜。各种应季的蔬菜,如白萝卜、红萝卜、小黄瓜、高丽菜等均可作为泡菜的原料,经发酵后,在口感上比新鲜蔬菜更爽脆,既好吃,又助消化。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水短时处理原料可抑制果胶酶活性,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B.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均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C.利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给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D.坛盖边沿的水槽“泡”中的气体是乳酸菌经细胞呼吸产生的〖答案〗D〖解析〗〖祥解〗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10:1;若食盐量不足,也易造成杂菌大量繁殖。【详析】A、果胶酶可以水解果胶,进而使原料柔软,因此利用热水短时间处理原料,可通过抑制果胶酶活性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A正确;B、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均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腌制时必须无氧环境,腌制时间太短,产亚硝酸盐的菌数量较多,所以亚硝酸盐含量较高,B正确;C、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利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为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C正确;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气体产生,坛盖边沿的水槽“泡”中的气体是发酵初期酵母菌、大肠杆菌等经细胞呼吸产生的,D错误。故选D。19.近年来,人造肉引起广泛关注。相比于植物蛋白肉,动物细胞培养肉在营养和口感方面更接近真实肉制品,但是在低成本、大规模获取肌肉细胞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需要从动物体内获得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B.培养液中需添加糖类、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物质C.贴壁生长细胞的接触抑制特性使得大规模培养受到限制D.培养iPS细胞生产人造肉的过程只涉及细胞生长和增殖〖答案〗D〖解析〗〖祥解〗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详析】A、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因此首先需要从动物体内获得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B正确;C、接触抑制是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分散贴壁生长的细胞一旦相互汇合接触,即停止移动和生长的现象,因此贴壁生长细胞的接触抑制特性使得大规模培养受到限制,C正确;D、培养iPS细胞生产人造肉的过程除了涉及细胞生长和增殖,还有细胞的分化,D错误。故选D。20.草莓是以母株形成的匍匐茎作为子苗进行繁殖的,容易受到病毒侵袭,造成严重的品种退化。培育脱毒苗,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根本对策。下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的基本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外植体X胚状体→脱毒苗A.外植体往往选择草莓匍匐茎的茎尖B.X是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组织团块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用量比例会影响脱分化和再分化D.若要获得突变体,一般用诱变因素处理X而非外植体〖答案〗B〖解析〗〖祥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详析】A、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以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A正确;B、外植体经脱分化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即愈伤组织,B错误;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用量比例会影响脱分化和再分化,一般生长素较多促进生根,细胞分裂素较多促进长叶,C正确;D、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适宜用诱变因素处理获得突变体,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21.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中的物质和能量可被植物利用〖答案〗AC〖解析〗〖祥解〗1、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等;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析】A、《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过快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A正确;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因此“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C、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描述的是群落中的景象随着季节发生的变化,体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C正确;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落叶,形成无机物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体现的是“落红”中的物质通过转化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AC。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生态平衡B.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和能量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C.相对于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强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均需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渠道进行〖答案〗BCD〖解析〗〖祥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析】A、生态平衡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该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物质是可循环的,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需持续输入,B错误;C、苔原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由于结构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C错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按食物链(网)来传递的,D错误。故选BCD。23.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a)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答案〗AD〖解析〗〖祥解〗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人为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例如饲料、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详析】A、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由图分析可知,图中生产者的同化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其余的全部进入a,因此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正确;B、由图可知,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有机物输入该生态系统,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C、由题意可知,能量值的单位为103kJ/(m2•a),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05+0.25+2.1+5.1-5)×103=2.5×103kJ/(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4+9+0.5+2.5)×103=16×103kJ/(m2•a),所以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为(16-2)×103=14×103kJ/(m2•a),即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3+70+14+3)×103=110×103kJ/(m2•a),C错误;D、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05+0.25+2.1+5.1-5)×103=2.5×103kJ/(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16×103kJ/(m2•a),所以由植物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03)÷(16×103)×100%=15.625%,约为15.6%,D正确。故选AD。24.假设世界上最后一头野驴刚死亡,以下使它“复生”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出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培育出新个体C.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出新个体D.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培育出新个体〖答案〗ACD〖解析〗〖祥解〗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内,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全能性一般与细胞分化程度呈反相关,即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动物细胞融合,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详析】A、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只能培育出转基因驴,不能让野驴“复生”,A符合题意;B、将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即通过核移植技术可以克隆形成野驴,B不符合题意;C、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形成的融合细胞还不能产生生物体,并且融合后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正常野驴体细胞多一倍,即也不可能使野驴“复生”,C符合题意;D、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前动物细胞还不能培养成动物个体,D符合题意。故选ACD。25.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①过程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目的是获得原生质层B.过程②中关键环节是原生质体的融合,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不一定为AABBD.该技术流程的目的是获得杂种植株,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答案〗AB〖解析〗〖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详析】A、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①过程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除去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不是原生质层,A错误;B、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B错误;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不一定为AABB,也有可能为AAAA或BBBB,C正确;D、两个物种具有生殖隔离,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D正确。故选AB。非选择题26.南湖——昔日的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如今已转变为唐山市区中央的“绿肺”和“氧吧”。为发挥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科学种植芦苇、荷花、睡莲等220多种植物,绿化率达到65%,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斑头雁、白鹭等100多种野生鸟类往返栖息。进行封闭改造将高达50米历史积存的垃圾山实现污染物治理过程的“零排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保护斑头雁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的种群最大数量。(2)根据群落在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确定群落的类型。南湖目前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其中动物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在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_________。要研究南湖斑头雁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填序号)①栖息地②食物③天敌④与其他物种的关系⑤性别比例(4)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____________,然后植树种草。生态修复时,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同时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确定各组分之间合适的比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答案〗(1)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2)①.外貌、物种组成和结构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①.充分利用环境资源②.①②③④(4)①.人工制造表土②.自生③.整体〖解析〗〖祥解〗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动物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天敌、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植物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同时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小问1详析】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小问2详析】根据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因此植物具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小问3详析】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动物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天敌、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小问4详析】由于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土壤极其贫瘠,所以植被很难恢复,因此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进行生态修复时,需要遵循自生原理,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例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同时也要遵循整体原理,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生态系统的目的。27.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碳循环过程中缺少的一个环节是____________。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具有全球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下表为该草原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m2·a)]。种群同化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草69.57.019.045.5鼠19.09.01.04.5鹰3.51.02.5微量不计无①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kJ/(m2·a),能量从草到鼠的传递效率为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②草原上的牧民夏季放牧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大部分能量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3)①.7.15×108②.13.5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解析〗〖祥解〗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小问1详析】碳以CO2形式返回无机环境,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Y1和Y2、Y3表示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因此图中碳循环过程中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小问2详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小问3详析】①生物体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还有一部分未利用,因此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7.0+19.0+45.5)107kJ/(m2·a)=7.15×108kJ/(m2·a)。能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乘以100%,能量从草到鼠的传递效率为19/(71.5+69.5)×100%≈13.5%。②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从而为自己的生存寻找到食物,这说明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8.独流老醋是有300多年历史传承的传统名醋,酿造过程经蒸煮、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陈酿、淋醋等14道工序,使得老醋具有独特风味。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发酵法发酵30天。过程如下:(1)发酵过程中,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已知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由此推测分层发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甲同学为检测发酵过程中某时刻醋酸菌的数量,取不同稀释度的醋醅样品各0.1mL涂布到酵母膏培养基(适合各种菌类生存)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得到103、104、105三个稀释度的培养基上的平均菌落数依次为420个、18个、216个,对照组培养基上未出现菌落。据此估算,每克样品中的醋酸菌数约为______个。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存在缺陷,实验结果不可信,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充分利用醋醅中的营养物质,并为醋酸菌代谢提供更多O2(2)使下层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乳酸菌的代谢(3)①.2.16×108②.醋醅中不只含有醋酸菌,所以培养基上不只有醋酸菌的菌落〖解析〗〖祥解〗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二者都可以用于筛选单菌落,但是前者可以用于计数,后者不行。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小问1详析】翻动可以使菌种与醋醅充分混合均匀,有利于充分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同时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翻动可以为醋酸菌代谢提供更多O2。【小问2详析】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下层醋醅由于缺乏氧气,有利于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使独流老醋具有独特的风味。【小问3详析】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选择稀释度为105的平均菌落数216进行计算,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每克样品中的醋酸菌数约为216÷0.1×105=2.16×108个。由于醋醅中的菌种为混合菌种,不仅仅包含醋酸菌,因此在培养基生长的菌落不仅仅是醋酸菌的菌落,因此利用该培养基上的菌落计数结果进行计算,并不能反应真实的醋酸菌数量。29.丙肝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为研制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某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2)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注射灭活的或低毒的丙肝病毒,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3)图中“筛选1”利用特定的_______进行筛选,而“筛选2”通过多次的____________来完成。图中“杂交瘤细胞”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4)最终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时需要提供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动物细胞培养②.动物细胞融合(2)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丙肝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3)①.选择培养基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③.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4)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解析〗〖祥解〗动物细胞融合,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单克隆抗体制备利用的就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该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其目的是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需要进行单克隆培养和抗体检测,其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问1详析】丙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利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同时融合后的细胞经细胞培养获得更多细胞,以便产生单克隆抗体,因此该过程还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小问2详析】灭活的或低毒的丙肝病毒作为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丙肝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便于后续的细胞融合操作。【小问3详析】获得融合细胞后,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需要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杂交瘤细胞兼具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的特点和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因此,其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小问4详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气体环境,通常将动物细胞置于含有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0.通常工业废水中含有低浓度,高毒性有机物一苯酚。为贯彻国家环保要求,某化工厂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处理时需将苯酚分解为无害物质。为高效处理苯酚,科研人员采用富集方法(在含有大量苯酚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从化工厂的污泥中分离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应从____________中取样,过程①~③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时应选用液体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④所用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④所用培养基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从培养目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为证明该培养基的培养目的,可用__________作对照实验。(4)已知苯酚降解后会在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为获得目的菌株,科研人员应在⑤中平板上挑选具有____________特征的菌落的进一步纯化。〖答案〗(1)①.化工厂污泥②.可以使培养基与菌体接触充分,能增大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的浓度(2)稀释涂布平板法(3)①.固体②.选择③.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4)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解析〗〖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析】为了分离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应从化工厂污泥中取样,即需要从目的菌的生存环境中去筛选。进行富集培养时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因为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使培养基与菌体接触充分,进而能增大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的浓度,有利于将目的菌筛选出来。【小问2详析】根据平板上的菌落均匀分布的生长情况可知,该平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3详析】过程④所用培养基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属于固体培养基,因为菌落需要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现出来;从培养目的可知,该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为证明该培养基的培养目的,可用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作对照实验,根据在牛肉膏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更多来说明实验所用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小问4详析】由题意可知,苯酚降解后会在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降解苯酚能力越强的菌透明圈较大,因此需挑选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的菌落进行筛选。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逐个计数法等估算法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种群密度下降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祥解〗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逐个计数。②取样调查: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详析】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而不是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A错误;B、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估算法,逐个计数法不是估算法,B错误;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进而使种群密度下降的,C正确;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大小的指标,不能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C。2.某植食性林旅鼠是猫头鹰的食物之一。某森林中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性传染病导致森林物种丰富度下降B.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猫头鹰种群的年龄结构向增长型发展C.导致林旅鼠数量减少的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当林旅鼠被猫头鹰捕食后,摄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答案〗D〖解析〗〖祥解〗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详析】A、由题干可知,病毒性传染病导致林旅鼠和猫头鹰种群数量减少,但不影响物种丰富度,A错误;B、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由于幼年个体减少,其年龄结构不会向增长型发展,B错误;C、种群密度越大,病毒在种群中的传播越快,越容易影响种群数量,因此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林旅鼠的同化量除了包括被猫头鹰摄入体内的能量,还有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暂未利用能量等,因此摄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D正确。故选D。3.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由林冠层的郁闭度直接决定B.种群外部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若一个种群数量过少,则该种群可能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答案〗A〖解析〗〖祥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结构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详析】A、林冠层的郁闭度通过影响林下植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的影响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B、种群外部生物因素例如阳光、无机盐、食物等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C、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导致患隐性遗传病的个体数目增多,从而导致种群衰退、消亡,C正确;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而对于动物来说,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D正确。故选A。4.下图为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某昆虫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5年该昆虫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存在天敌的环境B.5~10年间,随着昆虫种群密度的不断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15~20年间,该种群数量逐渐增加D.第20年,该种群数量恢复到第10年的水平〖答案〗B〖解析〗〖祥解〗分析题意,λ表示当年种群数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λ>1,表明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表明种群数量不变,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详析】A、据图可知,前5年λ>1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呈J型(形)增长,该昆虫生活在理想条件下,通常是资源和空间无限,不存在天敌的环境,A错误;B、5-10年,λ值减少但仍然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随着昆虫种群密度的不断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C、15~20年间,λ<1,种群数量减少,C错误;D、第10~2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一直减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不是第10年的水平,D错误。故选B。5.某地为了促进畜、禽、渔养殖业的发展和对水环境的净化,引进了水葫芦。然而近些年来,水葫芦由于过度繁殖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研究发现草鱼喜食水葫芦较嫩的根系和芽苞,一旦根系和芽苞被吃掉,水葫芦就无法生存,于是研究人员在该水域投放草鱼苗,数月后,水葫芦开始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鱼类养殖效益大大提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丰富度可以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B.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祥解〗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仅有物种丰富度不能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6.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以多种农作物为食。通常群集于番茄幼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番茄减产。番茄遭到烟粉虱取食时会启动抵抗反应机制,产生具苦味的茉莉酸使烟粉虱厌食达到抗虫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为喷施一定量的茉莉酸可降低烟粉虱的环境容纳量B.烟粉虱的存在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番茄同化的能量中有10%~20%传递给烟粉虱D.番茄产生的茉莉酸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答案〗C〖解析〗〖祥解〗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对于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析】A、喷施茉莉酸使烟粉虱厌食,因此会影响烟粉虱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烟粉虱吸食番茄汁液,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烟粉虱和番茄所处的营养级不仅仅包含它们这一种生物,因此番茄同化的能量中不一定有10%~20%传递给烟粉虱,C错误;D、番茄产生的茉莉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番茄和烟粉虱之间传递,可以调节中间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C。7.“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图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表为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农作物110702158鸡81023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2%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定等于农作物所同化的能量〖答案〗C〖解析〗〖祥解〗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农作物→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的净同化量=同化量一呼吸消耗量,代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析】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据表分析,农作物流入下一营养级(包括鸡和人)的能量为(110—21—58)×104=31×104kJ,鸡的同化量为(10+8)×104=18×104kJ,所以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是31×104kJ-18×104kJ=13×104kJ,鸡流入下一营养级(即人)的能量为(8一2一3)×104=3×104kJ,所以人通过食物网获得的能量为13×104kJ+3×104kJ=1.6×105kJ,B错误;C、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104)÷[(110+70)×104]=17.2%,C正确;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包含植物所同化的能量,还应该有投喂的饲料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B.能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的生物都是生产者C.动物多为消费者,其中肉食性动物可能为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答案〗B〖解析〗〖祥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就是无机环境,主要包括土壤、水、阳光、空气等。生物部分就是生物群落,根据各种生物取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群。【详析】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指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A正确;B、能够利用CO2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的生物都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也能合成自身所需有机物,B错误;C、动物多为消费者,也有部分动物是分解者,例如蜣螂,某些肉食性动物若以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为食,则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因此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范围边界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答案〗A〖解析〗【详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了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10.沙漠蝗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给多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2022年6月18日,黄文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发布了2022年第6期亚非沙漠蝗灾情监测与评估报告,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沙漠蝗卵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植被为沙漠蝗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对蝗虫种群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C.沙漠蝗发出的声音能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这种信息种类属于物理信息D.沙漠蝗有的天上飞,有的地上爬,虫卵在地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祥解〗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钢材:螺纹钢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4年仓库安防监控系统合同
- 2024年江苏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
- 2024年重庆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2024年氯醇胶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4年美容、护肤、护发产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4年金融打印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4年啤酒订购与供应合同
- 2024年海北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题
- 2024年劳动合同内容更新规定
- 幼儿园小班绘本课:小蓝和小黄(动画版)
- 2023年高考全国卷英语甲卷长难句分析课件-2024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 《耳石症护理查房》课件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ISO27001-2022程序文件之云服务安全管理程序
- 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与案例解析
- 化学用语练习(附答案)
- 基础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南大学
- 洗煤厂公司介绍范本
- 模具项目管理流程图
- 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