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1页
人之初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2页
人之初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3页
人之初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4页
人之初 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之初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教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喜欢《三字经》这种短小的韵文形式,这本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另一方面,课文就意思的理解上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虽不要求学生能逐字逐句的理解,但需要大致理解意思。而对文字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课文的朗读,因此本课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诵读《三字经》。

语言运用: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熟读成诵。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体验理解《三字经》的大致意思。

审美创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2.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跟着书空,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授

探究一:随文识字,感知韵文。

1.字理识字:之、初。

2.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简称“三百千"。《三字经》内容广泛,包含历史、地理、天文、道德、民间传说等。用典多,知识性强,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谈谈已知《三字经》中的故事。

预设:《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苏秦刺股》、《买臣负薪》、《黄香温席》……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降低学习难度,让汉字变得可观可感、形象直观、易懂。调动旧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探究二:自主识字,多样朗读。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复习“不”的变调规律,提醒学生注意韵文中“不"的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可用一句口诀概括:一不去阳非去去。

["一"和"不"在去声(第四声)的前面念阳平,在非去声(第一、二、三声)的前面念去声]

4.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5.变化读韵文。

(1)去掉标点读一读。寻找不同点。小结特点。

师:古人写文章都没有标点,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的《三字经》就是又有加标点的,试着来读一读吧!

竖排读一读。自由读,发现版本特点,竖排朗读。

师:古人写文章,不仅没有标点,而且往往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写,这样的排版,你会读吗?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不同方式地变化朗读,不仅让学生熟记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还能体会到古文的独特之处!

探究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部分字理识字):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三、练习(书写指导)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同桌讨论书写时要提醒对方注意那些关键笔画。)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

采用明确姿势——出示生字——合作发现书写关键笔画——学习书写的过程,将写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第一本书。它只有一千个字,却包含了很多知识和道理。通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朗诵儿歌,大致知道《人之初》的内容。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给生字宝宝组词。正确朗读《人之初》。

2.拓展作业:阅读《三字经》,了解其中的故事,选择一个故事与家长或者小伙伴分享。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了解更多《三字经》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板书设计】

人之初

懂礼成才

【教学反思】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时,我就讲了两个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