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水福"的光辉思想和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高尚情操。(重点)

2.文中所用典故及相关成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纪录片《碧血黄花》

“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大批立于潮头、富有担当精神的楷模。这其中有领导革命实践的革命领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烈,也有无数心怀天下的有为之士。现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青年应当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牢记复兴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扛起肩头责任。

二、知人论世

1、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被俘后,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说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林觉民临刑时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岁。

2、写作背景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

三、诵读入文,体悟深情

环节一初读文本,感受风格

任务1:根据本单元课文的不同方面,归纳总结出此类文章的要素和特征。根据写作内容和写作对象,对实用文本的类别进行细分,明确四篇文章所属的具体类别,完成下表。

篇目文体类别类别细分判定依据(文本及外部)文体要素文体特征

《与妻书》书信家书/情书/遗书①林觉民在信的结尾提及让妻子请教“家中诸母"②这是丈夫写给妻子最情真意切的告白,一反中国传统的晦于言爱,出现了类似“吾至爱汝”的较为大胆的表达③“死"卒”等字出现多次,并对身后之事有所交代通常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几个部分。亲切自然、朴素真实、明确主题、留白控制和个人风格为特征,既能满足实际需求,又能展示个人独特的文学风采

任务2.为了表达“吾至爱汝"而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本文的表达特色是以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事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腐败的愤慨之情。记述夫妻生活的三件往事,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量。

环节二梳理文本,理清思路

任务1:请本文划分层次,并制作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8):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任务2:根据课本页下注释提供的信息,说说《与妻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成的。

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时,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任务3:林觉民为何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与妻子诀别呢?

①他平时没有跟妻子表明自己投身革命的志向,担心会被妻子误解。

②站在妻子的角度考虑,妻子当然不希望丈夫有事瞒着她,她可能更希望丈夫和自己商量后再做决定。她在意的是丈夫是否考虑到她的感受。

③“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林觉民不想让自己的妻子担心,一旦跟妻子说了,如果革命失败,可能会牵连到家人。

任务4:请你站在陈意映的角度,说说她对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可能有怎样的期待。

从陈意映的角度读《与妻书》,她想要知道丈夫为何会离她而去,丈夫是否真的爱她。

任务5:作为读者,陈意映的期待达成了吗?

达成了。陈意映本意欲轻生,后又强忍悲痛活下来,最终因悲伤过度在两年后去世。

任务6:根据文本内容,揣摩陈意映接“书”后的心理活动变化。

陈意映的心理曲线走向:悲伤、理解、感动、悲愤到哀恸。

刚开始看到“永别"二字时,陈意映的心情已经跌到了谷底。当看到丈夫既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同时又陈述“大爱”时,她开始对丈夫有了新的理解。接下来看到林觉民回忆两人点点滴滴交往的过程时,她的内心应该是无比感动的,心理曲线到达最高点。当看到林觉民描述中国的现状,交代舍生取义的缘由时,她的心中应该充满了悲愤,心理曲线向下。当林觉民写到“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时,她内心充满哀恸,情绪也到达了一个最低点。

任务7: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批注说明作者对阅读者有着怎样的期待。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诚"字写出了作者想要但不能够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希望妻子能够体谅自己的苦心。作者始终处于不忍言但又不得不言的矛盾心理之中。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说明“今日之中国"是两人乃至万千人不幸的根源。林觉民对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非常失望,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它,并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说明林觉民因为一直没有把为革命牺牲之志告诉妻子而心怀愧疚,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

任务8:这篇文章“情理兼备”,同时也有侧重。大家可以结合文章从一个角度出发,谈谈“情理兼备”的艺术。

侧重于“情"。《与妻书》开篇作者用“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表达生死之别的悲伤,紧接着用“至爱汝"极为坦荡地倾吐对妻子的深情,用“为天下人谋永福”表达自己的志向。

接下来,作者回忆早年的经历,解释当年难言之隐,又通过对黑暗现实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的痛惜、悲愤之情。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妻子的难以割舍,“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兼具一定的理性。为了向妻子陈意映解释自己投身革命的缘由,林觉民引用了儒家“推己及人”的观点,证明自己并非不爱妻子,而是“充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作者还引入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论证参加革命的必要性。当时的中国,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与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不如为国事献身,纵使不成功,仍然有同志继续自己的事业。

环节三结合时代,感受作者的抱负和使命

任务1:假设在校园戏剧节中,某班级想要将其改编为一个话剧,请你设计剧情或添加细节以反映人物内心的矛盾。

写作《与妻书》时,林觉民有“二忍”,一是“吾忍舍汝而死”,在生与死之间,林觉民毅然选择英勇就义;二是“忍悲为汝言之”,林觉民强忍着离开妻子的痛苦写下这封信。当回忆过往的点滴时,林觉民又不忍心将自己投身革命的志向告诉妻子,不忍心说出为革命牺牲自我的决定。《与妻书》的动人之处,不只是在于作者的凛然大义,也在于其缠绵悱恻之情。“情”与“义"看似互为矛盾,实则互相融合。排练话剧可以通过场景的布置、情节的设置以及细节的添加更好地塑造和表现人物。

例如:在林觉民向妻子婉解为何愿意妻子先他而死之后,可以增加林叹息的细节;写黄花岗起义之前,林与妻子诀别,可以添加欲言又止的细节;在林觉民日日呼酒买醉的场景中,可以添加林垂泪的细节等。这些情节和细节的添加,可以渲染情绪,增强舞台表现力,让观众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为立体。

任务2:请你思考林觉民所做出的选择的意义,结合下面的材料展开讨论与思考。

材料一: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地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齐豫《觉》

材料二: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父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觉民《禀父书》

材料三: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齐豫《觉》中的部分歌词,以陈意映的视角,道出对林觉民的埋怨。但这种怨的背后,是对林觉民的理解和爱。从《与妻书》与《禀父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林觉民面对妻子和家人的愧疚。林觉民在成全个人和报效家国之间,毅然选择了报效家国,这是一种牺牲精神,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在《与妻书》中,个人与家国之间不存在矛盾关系,相反,改变中国的现状,创造一个新的环境,对自己的妻儿也是有利的。故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林觉民明知道九死一生,也要舍生取义,证明自身的价值。

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更注重其历史意义,而非现实的成败。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的预演,打击了反动势力的气焰,鼓舞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献义身的勇气。

四、总结全文

林觉民于决意取意义赴死之际给爱妻写下这封遗书,反复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原因,书写了对妻子之深情与对天下之大爱,将自己的革命理想与儿女情长抒发得淋漓尽致。

两种“爱”交错并进,在反复倾诉对妻子深情中不断申诉理想大义,迸发出打动人心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楷模,他们推动了时代的脚步,背负起责任的大山,他们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群星,是民族最坚实的脊梁。学习了本单元之后,你联想到哪些楷模式人物?

请以“致敬时代楷模"为主题,写作一篇演讲稿。

六、课后作业

请阅读林觉民《与妻书》和下文夏明翰烈士写给妻子郑家钧的信,谈谈自己的感想。

亲爱的夫人钧:

同志们曾说世上惟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帼国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①留着相思念,赤云②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注】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