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A/14/wKhkFmY3kjGAfr_gAAPNlqj8kBw547.jpg)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A/14/wKhkFmY3kjGAfr_gAAPNlqj8kBw5472.jpg)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A/14/wKhkFmY3kjGAfr_gAAPNlqj8kBw5473.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教学重难点1.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学生初次学习这样的文章,会有一定的困难。2.本文中有些句子层次较多,有些词看似平常而用法和含义比拟特殊,常见虚词“其〞“之〞“以〞等出现的频率较高,且涉及多种用法,这些都是困难所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2.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根底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二、简介作者及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懊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管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立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他在宋神宗时作宰相,认准了“变法〞于国有利,决心推行新法,尽管守旧派强烈反对,他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淫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三、课内预习。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那么请其他同学答复或由教师点拨。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作适当板书〕:一词多义: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词性活用: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那么是北面了。3.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根源,充分表达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4.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比照?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比照;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比照;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局部的议论作铺垫。〔三〕全班朗读课文两遍。五、布置作业。1.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2.预习3、4、5段,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②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③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④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⑤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二、讲读课文第3、4、5段。〔一〕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重点掌握如下词、句:一词多义:1.“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2.“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3.“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4.“相〞:①帮助、辅佐,读xiàng。“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xiàng。“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xiāng。“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古今异义:“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虚词:“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句子: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认句,强调“志〞的重要。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那么意思不连贯。〔二〕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本段着重写什么?提示: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②这一段可分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提示:五层意思: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比照。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到达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缺乏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决,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到达目的,亦可“无悔〞、“无讥〞,表达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这对于我们治学、处事、创业都有很大启发。三、讲读第4段。〔一〕指名朗读、口译。重点掌握如下词、句:一词多义:1.“悲〞:①感慨、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假设毒之乎?〞’〔?捕蛇者说?〕2.“胜〞:①尽shēng。“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当,禁得起,shē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shè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shèng。“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词性活用:1.“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二〕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提示: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局部,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四、讲析第5段。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防止横生枝节。五、全班齐读3、4、5段。六、布置作业。1.思考文后练习一,找出记叙局部与议论局部相照应的句子,并试行编写本文记叙与议论局部前后联系对照表2.完成课文后练习三、四。第三课时一、问题讨论。本文的记叙局部和议论局部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局部在文字上的前后照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提示:①两局部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②文字上前后照应,意思贯穿,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那么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紧凑型真空干燥箱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纯涡轮分子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自治物业管理合同
- 工厂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展柜采购合同
- 农场承包合同协议书
- 建筑工程合同的简述
- 杭州市二手房买卖合同
- 砌体施工劳务合同
- 2025抵押担保借款合同
- 医院课件:《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华为人才发展与运营管理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000字
- 七年级下册-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练习(统部编版)
- 岩土工程勘察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单
- 新修订药品GMP中药饮片附录解读课件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GB/T 7631.18-2017润滑剂、工业用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8部分:Y组(其他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