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湘教版必修1-(共192张)公开课全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湘教版必修1-(共192张)公开课全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湘教版必修1-(共192张)公开课全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湘教版必修1-(共192张)公开课全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湘教版必修1-(共192张)公开课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学考必修1复习专用第1页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第2页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第3页太阳系概况: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中心天体:太阳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小行星带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结构特征: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第4页地球是当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天体原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温度液体水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大气安全宇宙环境第5页第二节太阳对地球影响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地球根本能量起源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影响对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极光、磁暴第6页太阳—地球什么是太阳辐射?能量起源?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停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面放射能量。太阳辐射能量起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能量起源:第7页什么是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主要类型:黑子:耀斑:太阳光球出现暗黑斑点(周期:11年)。太阳色球出现突然增大、增亮斑块。太阳活动:光球、色球、日冕太阳释放能量不稳定性所造成一些显著现象第8页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何影响?●对地球气候影响:黑子与降水相关性,影响农业收成(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概率显著增大)●对地球电离层影响:●影响地球磁场:●作用于两极地域,产生极光现象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第9页第三节地球运动公转自转1、昼夜长短改变2、正午太阳高度改变

3、形成四季和五带1、昼夜交替现象2、水平运动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作用3、地方时第10页南极北极★地轴66.5°23.5°地球轨道面(黄道面)北极星黄赤交角:23.5°公转平面---黄道面自转平面---赤道面赤道面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第11页自转公转旋转中心方向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产生现象

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

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正午太阳高度角改变昼夜长短改变季节更替第12页第13页春分(3.21)夏至(6.22)冬至(12.22)秋分(9.2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春分(3.21)23026/N23026/S00第14页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域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地域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域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域南半球北半球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从赤道向南北递减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3.219.236.229.22赤道第15页日期北半球各地昼夜改变情况南半球各地昼夜改变情况赤道上昼夜情况3月21日—6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9月23日—12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第16页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日9月23日第17页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第18页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第19页昼夜长短改变0º23.5°(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渐长昼渐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昼渐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昼渐长昼长>夜长,纬度俞高,昼俞长昼长<夜长,纬度俞高,昼俞短23.5°第20页时区划分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第21页时区和区时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统一时间(又称标按时)。区时:时区:第22页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第23页①、求时区之差区时计算②、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之差(东+西-)时区数计算经度/15°=a余数≤7.5,时区数=a

余数﹥7.5,时区数=a+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第24页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

一天中早晨和下午时间是等长,所以已知某地一天昼长可求出该日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第25页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之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改变第26页②季节改变:日期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一年最大值一年最小值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域南半球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域北半球

①纬度改变: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同一天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线(90º)向南北两侧递减第27页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①偏移原因:地转偏向力②偏移规律:下列图虚线表示原始方向,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偏转方向南半球北半球第28页五带划分赤道0023°26′N23°26′S66°34′N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900N900S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66°34′S第29页第四节地球结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幔)——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第30页莫霍面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第31页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生命生存基础条件大气圈:水圈:水圈中水处于不间断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生态系统中主体和最活跃原因第32页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33页

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流纹岩玄武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第34页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①冷却凝结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第35页岩石圈物质循环第36页第37页分类能量起源主要表现形式内外力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作用地球内能地球外部太阳辐射和重力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内力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来使地表趋于平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38页外力作用:风化:风化壳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

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内力作用:褶皱:形成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地堑:地貌常呈狭长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第39页六大板块示意图第40页①、板块张裂--②、板块碰撞--Ⅱ.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巨大山脉Ⅰ.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上:深海沟海陆交界处:岛弧或弧形列岛陆地:海岸山脉海上:海洋陆上:裂谷生长边界消亡边界eg:大西洋eg: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eg:马里亚纳海沟eg:亚洲东部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eg:落基山脉(北美)、安第斯山脉(南美)eg:东非大裂谷关键点:落实准确位置,并说出各位于什么板块之间?第41页褶皱

形成原因?

基本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原因?背斜(中间向上拱起)向斜(中间向下凹陷)地球内力作用使岩层挤压弯曲形成外力作用第42页

断层

形成原因?

地表形态?断层线断层面地垒:

庐山、华山、峨眉山等地堑: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地垒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地堑断层线岩层受力到达一定程度,发生断裂第43页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过程1.褶皱形成早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褶皱形成早期,因为岩层受侵蚀很小,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谷第44页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过程背斜向斜1232.褶皱结构经受外力侵蚀

在经受外力侵蚀过程中,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影响,岩性疏松,轻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侵蚀程度较小,反而成为山岭。第45页研究地质结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结构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结构”,易于储油、储气隧洞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地下水储备区底部低凹,易聚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聚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回避处岩层不稳定,轻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第46页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主要分布地域

风力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沙丘、沙漠、黄土沉积等干旱、半干旱地域

流水

黄土沟壑河床加宽加深瀑布、峡谷、沟谷(V型谷)喀斯特地形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湿润、半湿润地域第47页第48页第49页第50页第51页第52页第53页第54页第55页第56页大气层水汽干洁空气低层大气组成固体杂质氮氧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成云致雨第三节大气环境第57页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度范围气温特点及成因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该层中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8页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流运动特点及成因与人类关系对流运动该层上冷下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亲密。平流运动该层上热下冷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大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出现极光;宇宙火箭、人造卫星等运行于此;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9页大气上界地面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反射大气减弱作用地面吸收散射大气逆辐射指向宇宙空间指向地面大气保温作用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0页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什么是近地面大气(对流层)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主要能量起源是什么?地球上(地面和大气)根本能量起源是什么?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是什么?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1页反射作用参加大气成份:云层和较大尘埃特点: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散射作用参加大气成份: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轻易被散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2页吸收作用参加大气成份:O3、CO2、水汽特点:有选择性O3吸收紫外线;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地面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O3CO2、水汽吸收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3页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4页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第65页第66页第67页第68页第69页第70页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1页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北半球高空)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2页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北半球近地面)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3页第74页第75页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三圈环流第76页90°S60°S30°S0°30°N60°N90°N气压带、风带气流方向第77页风带移动.swf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第78页----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23°26´N23°26´S66°34´S66°34´N0°冬至春秋分夏至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第79页1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2.3.4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第80页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2.3.4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第81页2.3.4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第82页亚欧大陆气压中心北太平洋气压中心东亚季风风向南亚季风风向一月七月亚洲高压印度低压

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北季风东南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冬夏海陆气压差异及亚洲季风环流第83页观察动画:主动移动是什么气团?暖气团上升状态?该锋为何锋?第84页观察动画:主动移动是什么气团?暖气团上升状态?该锋为何锋?第85页冷锋和暖锋类型形成天气改变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气温:气压:天气:气温:气压:天气:气温:气压:天气:暖锋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气温:气压:天气:气温:气压:天气:气温:气压:天气:较高较低晴朗降低升高大风降温雨雪低高转晴较低较高晴朗升高降低连续性降水高低转晴第86页找不一样:冷、暖锋面区分(1)看箭头指向(2)看锋面坡度第87页(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4)看符号第88页注意观察冷气流暖气流五月南部沿海地域冷气流冷气流冷气流五月我国东部地域主要雨带图第89页注意观察梅雨梅雨梅雨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域六月我国东部地域主要雨带图第90页注意观察伏旱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域七·八月我国东部地域主要雨带图第91页注意观察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域九月我国东部地域主要雨带图第92页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低压、高压——气压情况气旋、反气旋——气流情况第93页1005.010001002.5北半球低1、低压与气旋地面以阴雨天气为主低10001005.01002.5南半球逆时针辐合上升顺时针辐合上升水平垂直第94页2、高压与反气旋地面天气以晴朗为主1005.01002.5.51000.0高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下沉1005.01002.5.51000.0高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下沉第95页1005.01002.5.51000.0高

北半球反气旋1005.01002.5.51000.0高南半球反气旋1005.010001002.5北半球气旋低低10001005.01002.5南半球气旋第96页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情况我国天气实例

垂直(中心)气流情况

水平(近地面)气流情况气压分布状态

反气旋

气旋

低气压

高气压

北逆南顺向内辐合北顺南逆向外辐散上升气流

下沉气流

夏秋季,东南沿海台风

长江伏旱天气,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第97页锋面气旋、反气旋及天气暖锋前雨暖锋前雨冷锋后雨冷锋后雨BACDMN第98页第99页第100页第101页第102页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03页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降水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水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讨论此观点是否正确?为何?第104页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流动。2、按洋流性质分类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洋流暖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低洋流赤道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厄加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太平洋印度洋3、洋流成因:近地面风带——风海流第108页墨西哥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大西洋第109页夏季顺时针方向北印度洋海区第110页冬季逆时针方向北印度洋海区第111页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运动就形成洋流

洋流形成主要动力:盛行风第112页30oN0o30oS60oS60oN.全球洋流流向第113页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影响

举例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海洋航行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赔偿流处,饵料丰富,鱼类群集加紧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顺流航速快些,逆流航速慢些。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第114页赤道低气压带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大洋东侧大洋西侧大陆西部大陆内陆大陆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010203040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7060900102535507090大气环流气候模式图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第115页大气运动气候特点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气流辐合上升,对流强烈,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

高压带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酷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中纬西风带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洋上吹来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和副高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形成冬雨夏干地中海气候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显著季节改变第116页0°10°20°30°40°60°70°90°0°10°25°35°50°70°90°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湿润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整年降水冬季温暖,夏季清凉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整年高温多雨整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整年高温,夏季为雨季整年高温少雨整年少雨,气温较差大整年少雨,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清凉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范围、特点以及成因第117页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ABCDE

判定A、B、C、D、E、F六地,气候类型F第118页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19页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区域差异自然带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要素相互联络、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量水分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呈带状分布第120页气候土壤生物地貌水文第121页地域差异原因:陆地不一样地域,因为纬度和海陆位置不一样,热量、水分组合不一样,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改变,形成含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陆地自然带规律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第122页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着改变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以改变为基础纬度热量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表现:在纬度和纬度表现更显著高低第123页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着改变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以改变为基础经度水分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经度地带性表现:在纬度大陆表现更经典中第124页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伴随高度增加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以改变为基础山顶水热情况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表现:某地山地垂直地带性改变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域自然带改变类似。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越复杂第125页第126页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景观有何差异?2.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差异?这种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吗?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原因影响而出现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第127页第128页第129页第130页第131页第132页第133页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会考复习专题四:第134页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第二节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活动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5页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①概念和分类(a)▲一.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影响★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影响(c)★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影响(c)第136页北方平原聚落南方山区聚落相对集中,规模大,人口多相对分散,规模小,人口较少地形平坦开阔地形复杂团聚状、棋盘式聚落沿陆路分布带状聚落沿河分布地形聚落特征第137页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

布局形态和走向影响(c)A地形------交通线路密度B地形------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C地形------交通线路走向地势西高东低西疏东密山区平原网状“之”字沿河谷延伸科技逐渐减弱第138页第二节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活动影响▲一.全球气候改变:▲二.全球气候改变影响(b)

★地质时期特点(a)历史时期特点(a)★近当代时期特点及其图示(c)第139页①三个时期全球气候改变特点(一)地质时期气候改变特点(a)三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体来看,在地质时期气候改变过程中,温暖期较长,严寒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二)历史时期气候改变特点(a)有两次较大改变,一次是温暖期;另一次是严寒期。温暖期,北半球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75厘米,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现在加拿大和英格兰。严寒期,出现于14-17世纪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第140页地质时期第141页历史时期第142页A全球降水量发生了显著改变B雪盖和冰川面积降低C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三)近当代时期特点及其图示意(c)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第143页第二.全球气候改变加剧了自然灾害(暴雨干旱)第三.全球气候改变造成原有生态系统改变第四.全球气候改变对生产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五.经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疾病流行,影响人体健康第一.全球气候改变本身就是资源条件改变▲二.全球气候改变影响第144页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概述:概念分类(a)★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改变(b)②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及其图示(c)★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b)第145页以下属于自然资源是()A煤炭B雷电C水电D粮食A①自然资源概念和分类(a)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升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物质与能量总称。分类:按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第146页根本原因:各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生产力水平时间能源时代主体能源18世纪中期以前20世纪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